【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64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64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64及答案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 64 及答案解析(总分:5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教育变革应努力的方向不包括(分数:2.00)A.教育本土化B.推行国际理解教育C.倡导全球意识教育D.教育学与世界并轨3.关于教育与人口之间的关系,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人口出生率与受教育程度呈正比关系B.人口质量与教育质量呈正比关系C.教育结构既与人口结构有关也与人口数量有关D.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与就业市场技术工人缺乏同时
2、并存说明教育结构与人口结构不相协调4.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主要取决于(分数:2.00)A.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科学技术的发展D.社会文化的发展5.从根本上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对教育的经费投入主要取决于(分数:2.00)A.决策者的意志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教育发展规模D.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6.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分数:2.00)A.顺序性B.阶段性C.差异性D.不均衡性7.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和个别差异性的特点,这主要是指(分数:2.00)
3、A.身体的发展B.心理的发展C.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D.身体发展为主,心理发展为辅8.儿童的大脑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出生后第 5 个月到第 11 个月之间,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分数:2.00)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9.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这是因为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分数:2.00)A.顺序性B.阶段性C.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10.人的童年期以形象思维为主,少年期抽象思维已有所发展,青年初期则以抽象思维为主。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分数:2.00)A.顺序性B.阶段性C.稳定性D.个别差异性11.有的人“聪明早慧”,而有的人则“大器晚成”,这说明人的
4、身心发展具有(分数:2.00)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12.人的身心发展是按着“从头部到下肢”“从中心部位向全身的边缘方向”发展的,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分数:2.00)A.阶段性B.顺序性C.连续性D.稳定性13.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儿童语言、思维等发展的关键期,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分数:2.00)A.阶段性B.平衡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二、辨析题(总题数:6,分数:12.00)14.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15.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遗传基因”,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分数:2.00)_16.在全球化的今天,培养“世界公民”已
5、成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分数:2.00)_17.多元文化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不同民族、种族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的教育。(分数:2.00)_18.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学两条基本的矛盾或关系。(分数:2.00)_19.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之间具有不平衡性,这是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分数:2.00)_三、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12.00)20.简述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分数:2.00)_21.简述教育为什么可以适当超前于经济而发展。(分数:2.00)_22.简述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分数:2.00)_23.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分数:2.00)_24.简
6、述教育的人口功能。(分数:2.00)_25.简要回答教育现代化。(分数:2.00)_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26.必答题(分数:2.00)_27.分析下列材料中所涉及的重要议题,并阐述什么是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什么,以及在我国如何推行多元文化教育。 材料一: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产生有其特殊的背景。美国的在校学生在构成上具有鲜明的异质结构。美国的在校学生中大约有 25的儿童来自少数民族,而且这个比例有增无减,因为不断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流入,这主要以东南亚、拉丁美洲、加勒比等地的移民为主。据估计到 2020 年在校学生中有色人种学生将超过 30。因为以白人为中
7、心的种族主义天然存在,而且它已经对人们对事物的理解、评价、信仰和行为产生了很大影响,研究者认为,教育就应直面这种存在而加以改革。如果学校教育不实行多元文化教育,那么种族歧视、黑社会等社会问题就会日益严重。加之美国人一贯主张民主、强调人权,在这样复杂的社会构成中消除社会偏见,尊重人们的生活选择,使所有人享有平等的机会以使其在智力、社会能力和个人成长等方面的潜力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就成为公民的一种迫切要求。 材料二:“学校应当实施一种兼具变革性及批判性的公民教育,以促进对所有学生的教育公平。公民身份以及公民教育的范围应当扩大,使来自不同种族、文化、民族和语言群体的公民的文化权利都能得到保障。”多元文
8、化教育的主要创始人、美国华盛顿大学多元文化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詹姆斯.班克斯(James ABanks)呼吁各界人士共同携手,共同促进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他表示,多元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获取在全球范围内生活和工作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世界性的思维,使得他们可以更好地参与到促进公平与社会公正的工作中。“变革性的公民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同那些来自不同种族和民族文化的同辈们进行交流与了解,当实施此种教育时,学生在教室和学校都可以经历民主。因此,他们更能学会深入思考文化认同和承担相应的义务。”他认为,在变革性教育的课堂上,教育的不平等及社会分层就会受到挑战,甚至不会再出现,进而构建公
9、平、严谨又民主的课堂和学校。(分数:2.00)_28.分析下列材料中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并用教育学的有关理论进行分析。 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是政府的法定责任。然而,据国家审计署 2012 年发布的 1 185 个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专项审计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地区片面将办学规模和学校数量作为调整的主要依据,搞简单“撤并”或“一刀切”,苦了众多农村娃。 2012 年 5 月至 8 月,国家审计署组织对 27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统称省)所辖 1 185 个县(市、旗,以下统称县)2006 年以来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重点调查了 25 127 所学校,涉及在校
10、学生 1 70528 万人。 2006 年至 2011 年,有 833 个(占 70)县的学校平均服务半径有所增大,初中、小学服务半径增幅分别为 26、43,平均达到 834 公里、423 公里。在重点抽查的 1 25763 万名走读生中,有 4931 万名(占 4)上学单程要徒步 3 公里以上,其中1003 万名要徒步 5 公里以上,且主要集中在山区和丘陵地区,上学路途消耗体力大,导致学习和在校活动时间相应减少。 审计重点调查的 25 127 所学校中,至 2011 年年底,有 288 个县(占调查总数的24)的 1 702 所学校(占调查总数的 7)配置了校车,一定程度缓解了上学路程远的困
11、难。但是,这些学校配置的全部 9 639 辆校车中,有 747 辆(占 8)年检不合格,449 辆(占 5)驾驶证不相符,3 377 辆(占 35)未配备专职管理人员,2 149 辆(占 22)未配备逃生锤等安全设备。 布局调整带来部分农村地区学生上学路途变远,交通、寄宿等教育支出相应增加。受就学距离远和负担重影响,一些地区学生实际辍学人数上升幅度较大(主要集中在初中)。在重点核实的 1 155 所学校中,辍学人数由 2006 年的 3 963人上升到 2011 年的 8 352 人,增加了 11 倍。(分数:2.00)_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模拟试卷 64 答案解析(总分:56
1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教育变革应努力的方向不包括(分数:2.00)A.教育本土化B.推行国际理解教育C.倡导全球意识教育D.教育学与世界并轨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旨在综合考查考生对现代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需求与挑战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教育变革需要正确把握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明确教育发展的定位;辨识全球化对教育带来的影响,有意识地抵制全球化的风险;拓展全球视野,
13、加大国际理解教育和全球意识教育。因此,正确答案为 D。3.关于教育与人口之间的关系,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人口出生率与受教育程度呈正比关系 B.人口质量与教育质量呈正比关系C.教育结构既与人口结构有关也与人口数量有关D.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与就业市场技术工人缺乏同时并存说明教育结构与人口结构不相协调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教育的社会功能”,旨在综合考查考生对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以及教育的人口功能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人口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体现为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教育的人口功能体现为教育可以减少人口数量、教育可以提高人口质量、
14、教育可以使人口结构趋于合理、教育有利于人口流动。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要求拥有的孩子越少,人口出生率与受教育程度呈反比关系是教育可以减少人口数量的重要证据。因此,正确答案为 A。4.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主要取决于(分数:2.00)A.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科学技术的发展D.社会文化的发展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教育的社会功能”,旨在综合考查考生对经济对教育的制约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义务教育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也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义务教育的实施需要以国家巨大的财力为基础,政治经济制度可以对义务教育的延长有影响,但也要看国家
15、的财力情况,否则也不可能实现。至于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与义务教育并无直接的关系。因此,正确答案为 B。5.从根本上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对教育的经费投入主要取决于(分数:2.00)A.决策者的意志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教育发展规模D.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教育的社会功能”,旨在综合考查考生对经济对教育的制约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义务教育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教育经费的投入主要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力发展水平高的社会,提供的公共教育经费就高。因此,正确答案为 B。6.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有的方面在
16、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分数:2.00)A.顺序性B.阶段性C.差异性D.不均衡性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旨在考查考生对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与理解程度。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是指身心发展的速度不均衡,这种不均衡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向上的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均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因此,正确答案为 D。7.人的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和个别差异
17、性的特点,这主要是指(分数:2.00)A.身体的发展B.心理的发展C.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D.身体发展为主,心理发展为辅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旨在考查考生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人的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是紧密相连的,身体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的发展也影响着身体的发展。因此,正确答案为 C。8.儿童的大脑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出生后第 5 个月到第 11 个月之间,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分数:2.00)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特点
18、及其对教育的制约”,旨在考查考生对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的理解程度。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比如身体的发展遵循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的顺序。心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识记到意义识记,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等;阶段性是指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差异性是指同一年龄阶段的人,在发展上存在许多个别差异,例如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在体重、身高、智力、想象力、记忆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不平衡性是指发展的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以及在不同方面的
19、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儿童的大脑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出生后第 5 个月到第 11 个月之间,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的表现。因此,正确答案为 C。9.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这是因为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分数:2.00)A.顺序性B.阶段性C.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旨在考查考生对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的理解程度。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之所以要“因材施教”,是因为人的发展存在个别差异性,教育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对策。因此,正确
20、答案为 D。10.人的童年期以形象思维为主,少年期抽象思维已有所发展,青年初期则以抽象思维为主。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分数:2.00)A.顺序性B.阶段性 C.稳定性D.个别差异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旨在考查考生对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的理解程度。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人的童年期以形象思维为主,少年期抽象思维已有所发展,青年初期则以抽象思维为主。”这说的是人的某一年龄阶段思维的主要特征问题,因此,它体现的是人的发展的阶段性。人的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教育学 专业 基础 综合 原理 模拟 64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