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物理.docx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物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物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福建卷 )物理 一、选择题 (共 6 小题,每小题 6 分,满分 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6 分 )如图,一束光经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为两束单色光 a、 b,波长分别为 a、 b,该玻璃对单色光 a、 b 的折射率分别为 na、 nb,则 ( ) A. a b, na nb B. a b, na nb C. a b, na nb D. a b, na nb 解析: 由光路图可知, a 光的偏折程度较小, b 光的偏折程度较大,则 a 光的折射率小, b光的折射率大 。 即 na nb。 折射率越大,频
2、率越大,波长越小,则知 a 光的波长大,即 a b。 答案: B。 2.(6 分 )如图,若两颗人造卫星 a和 b 均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a、 b 到地心 O 的距离分别为 r1、 r2,线速度大小分别为 v1、 v2,则 ( ) A. = B. = C. =( )2 D. =( )2 解析: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m v= , a、 b 到地心 O 的距离分别为 r1、 r2, 所以 = 。 答案: A。 3.(6 分 )图为远距离输电示意图,两变压器均为理想变压器,升压变压器 T 的原、副线圈匝数分别为 n1、 n2,在 T 的原线圈两端接入一电压 u=Umsint 的交流电源,若
3、输送电功率为 P,输电线的总电阻为 2r,不考虑其它因素的影响,则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功率为 ( ) A.( ) B.( ) C.4( )2( )2r D.4( )2( )2r 解析: 加在原线圈上的电压 U1= , 根据电压比与匝数比关系: , 所以: 。 根据 I= ,输电线上的电流 I= ,输电线上消耗的功率 P 耗 =I22r=4( )2( )2r。 故 C正确, A、 B、 D 错误 。 答案: C。 4.(6 分 )简谐横波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 x 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 v,若某时刻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位于平衡位置的两质点 a、 b 相距为 s, a、 b 之间只存在一个波谷,则从该时刻起
4、,下列四幅波形图中质点 a 最早到达波谷的是 ( ) A. B. C. D. 解析: A 图中,波长为 2s,周期为 T= = 。 a 点正向上振动,质点 a 从图示位置到达波谷的时间 tA= = ; B 图中,波长为 s,周期为 T= = 。 a 点正向下振动,质点 a 从图示位置到达波谷的时间 tB=T= ; C 图中,波长为 s,周期为 T= = 。 a 点正向上振动,质点 a 从图示位置到达波谷的时间 tC= ; D 图中,波长为 s,周期为 T= = 。 a 点正向下振动,质点 a 从图示位置到达波谷的时间 tA= T= ; 故 D 图中质点 a 最早到达波谷 。 答案: D。 5.
5、(6 分 )如图,在竖直平面内,滑道 ABC 关于 B 点对称,且 A、 B、 C 三点在同一水平线上 。若小滑块第一次由 A 滑到 C,所用的时间为 t1,第二次由 C 滑到 A,所用的时间为 t2,小滑 块两次的初速度大小相同且运动过程始终沿着滑道滑行,小滑块与滑道的动摩擦因数恒定,则 ( ) A.t1 t2 B.t1=t2 C.t1 t2 D.无法比较 t1、 t2的大小 解析: 在 AB 段,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F=m ,滑块受到的支持力: F=mg m ,则速度 v 越大,滑块受支持力 F 越小,摩擦力 f=F 就越小, 在 BC 段,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mg=m ,滑块受
6、到的支持力: F=mg+m ,则速度 v 越大,滑块受支持力 F 越大,摩擦力 f 就越大, 由题意知从 A 运动到 C 相比从 C 到 A,在 AB 段速度较大,在 BC 段速度较小,所以从 A到 C运动过程受摩擦力较小,用时短,故 A 正确, BCD 错误 。 答案: A。 6.(6 分 )如图,由某种粗细均匀的总电阻为 3R 的金属条制成的正方形线框 abcd,固定在水平面内且处于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 B 中 。 一接入电路电阻为 R 的导体棒 PQ,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 ab、 dc 以速度 v 匀速滑动,滑动过程 PQ 始终与 ab垂直,且与线框接触良好,不计摩擦 。 在 PQ 从靠
7、近 ad 处向 bc 滑动的过程中 ( ) A.PQ 中电流先增大后减小 B.PQ 两端电压先减小后增大 C.PQ 上拉力的功率先减小后增大 D.线框消耗的电功率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 根据右手定则可知, PQ 中电流的方向为 QP ,画出该电路的等效电路图如图, 其中 R1为 ad和 bc上的电阻值, R2为 ab 上的电阻与 cd上的电阻的和,电阻之间的关系满足:R1+R2+R1=3R,由题图可知, 当导体棒向右运动的过程中,开始时的电阻值: 当导体棒位于中间位置时,左右两侧的电阻值是相等的,此时: , 可知当导体棒向右运动的过程中,开始时的电阻值小于中间位置处的电阻值,所以当导体棒向右运动
8、的过程中电路中的总电阻先增大后减小 。 A、导体棒由靠近 ad 边向 bc 边匀速滑动的过程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E=BLv,保持不变,外电路总电阻先增大后减小,由欧姆定律分析得知电路中的总电流先减小后增大,即 PQ 中电流先减小后增大 。 故 A 错误 。 B、 PQ 中电流先减小后增大, PQ 两端电压为路端电压, U=E IR,可知 PQ 两端的电压先增大后减小 。 故 B 错误; C、导体棒匀速运动, PQ 上外力的功率等于回路的电功率,而回路的总电阻 R 先增大后减 小,由 P= 得知, PQ 上外力的功率先减小后增大 。 故 C 正确 。 D、由以上的分析可知,导体棒 PQ 上的电
9、阻始终大于线框的电阻,当导体棒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电路中的总电阻先增大后减小,根据闭合电路的功率的分配关系与外电阻的关系可知,当外电路的电阻值与电源的内电阻相等时外电路消耗的电功率最大,所以可得线框消耗的电功率先增大后减小 。 故 D 错误 。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本题包括 4 小题,共 72 分 ) 7.(6 分 )某同学做 “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 的实验 。 图甲是不挂钩码时弹簧下端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其示数为 7.73cm;图乙是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此时弹簧的伸长量 l 为 cm; 解析: 由图可知,图乙中示数为: 14.65cm,则伸长量 l=14
10、.66cm 7.73cm=6.93cm。 答案: 6.93 本实验通过在弹簧下端悬挂钩码的方法来改变弹簧的弹力,关于此操作,下列选项中规范的做法是 ; (填选项前的字母 ) A。 逐一增挂钩码,记下每增加一只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和对应的钩码总重 B。 随意增减钩码,记下增减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和对应的钩码总重 解析: 为了更好的找出弹力与形变量之间的规律,应逐一增挂钩码,记下每增加一只钩码后指针所指的标尺刻度和对应的钩码总重 。 答案 : A 图丙是该同学描绘的弹簧的伸长量 l 与弹力 F 的关系图线 。 图线的 AB 段明显偏离直线OA,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解析: 在弹簧的
11、弹性限度范围内,胡克定律是成立的,但若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胡克定律将不再适用;图中出现偏折的原因是因为超过了弹簧的弹性限度 。 答案: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 8.(12 分 )某学习小组探究一小电珠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大小,实验器材如图甲所示,现已完成部分导线的连接 。 实验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左到右移动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从零开始逐渐增大,请按此要求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甲实物接线图中完成余下导线的连接; 解析: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左到右移动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则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接法,电路图如图所示: 答案: 某次测量,电流表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 A; 解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全国 统一 考试 福建 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