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3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3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3及答案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3 及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刑法学(总题数:36,分数:64.00)1.刑法学本部分共 30 小题,满分。_2.单项选择题第 1-20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_3.下列关于牵连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2011 年单选 8)(分数:2.00)A.出于一个犯罪目的,实施两个以上犯罪行为的都是牵连犯B.牵连犯是行为人实施一个犯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形态C.牵连犯的处断原则是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择一重罪处罚D.牵连犯的成立不仅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具有
2、牵连意图,还要求行为触犯的数个法条之间存在竞合关系4.下列情形中,属于牵连犯特征的是()。(2008 年单选 13)(分数:2.00)A.实施某个犯罪,其手段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B.实施一个犯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C.数个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D.犯罪既遂状态与犯罪造成的不法状态同时存在5.甲酒后到一洗浴中心进行足浴,发现为其洗脚的女服务员乙很漂亮,于是提出要与乙发生性行为,遭乙拒绝。甲便采取暴力欲强奸乙。乙在反抗中用修脚刀刺死了甲。乙的行为属于()。(2011 年单选 5)(分数:2.00)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C.故意杀人D.故意伤害致人死亡6.下列关于紧急避险的表述中,正确的是()。(2009
3、 年单选 9)(分数:2.00)A.紧急避险的前提条件是出现了不法侵害以外的危险B.紧急避险必须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实施C.紧急避险所造成的损害可以小于或者等于所保护的利益D.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主体范围一致7.消防队员甲在执行灭火任务中,担心被大火毁容,逃离火灾现场。甲的行为()。(2008 年单选 5)(分数:2.00)A.属于紧急避险B.属于紧急避险过当C.不能成立紧急避险D.属于假想避险8.下列关于没收财产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2009 年单选 19)(分数:2.00)A.没收财产前犯罪分子所负的任何债务都不能以没收的财产偿还B.对犯罪分子非法取得的财产应当适用没收财产刑C.在
4、判处没收财产刑时不得没收犯罪分子家属应有的财产D.对犯罪分子在犯罪中使用的本人财物应当适用没收财产刑9.下列关于无期徒刑的表述中,正确的是()。(2009 年单选 12)(分数:2.00)A.对不满 16 周岁的人不得适用无期徒刑B.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人在判决执行以前的羁押时间不得折抵刑期C.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人不得适用假释D.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人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10 年以上10.根据刑法规定,减轻处罚是()。(2010 年单选 7)(分数:2.00)A.判处法定刑中比较轻的刑罚B.判处法定刑中最轻的刑罚C.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D.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11.甲、乙分别为国
5、有公司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二人挪用单位 100 万元公款给张三从事期货交易,收受并平分了张三 15 万元回扣。在调查甲挪用公款的行为中,甲揭发乙也收受了 15 万元回扣。本案中,()。(2012 年单选 11)(分数:2.00)A.甲在受贿罪上成立自首B.甲在受贿罪上成立自首和立功C.甲在挪用公款和受贿罪上均成立自首和立功D.甲在挪用公款上成立立功,在受贿罪上成立自首12.甲为某市交通局副局长,负责公路建设工程招标工作,乙为承揽工程,送给了甲 30 万元,不料甲在数日后被调离,不再负责工程招标,乙闻讯后要甲退回 30 万元遭到拒绝,乙到检察机关投案,交代了给甲30 万元欲请甲帮助承揽工程的事实,
6、检察机关遂对甲、乙立案查处,并立即将 30 万元追缴。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2012 年单选 15)(分数:2.00)A.甲构成受贿罪未遂B.乙构成行贿罪中止C.乙成立立功D.对乙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13.下列情形中,属于自首的是()。(2011 年单选 7)(分数:2.00)A.甲杀人后,其父主动报案并将甲送到派出所,甲如实交代了杀人事实B.甲在与乙共同贪污之后,主动到检察机关交代自己的贪污事实,但未提及乙C.甲在和乙共同盗窃之后,主动到公安机关反映乙曾经诈骗数千元,经查证属实D.甲给派出所打电话,主动交代了自己杀害妻子的事实,然后出走,不知去向14.下列关于缓刑的表述,正确的有()。
7、(2008 年多选 23)(分数:2.00)A.对累犯不适用缓刑B.由公安机关对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进行考察C.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为原判刑期以上 5 年以下D.缓刑的对象是被判处 3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犯罪分子15.甲因非法经营罪被判处缓刑,在缓刑考验期内去外地参与传销活动(尚不构成犯罪),监督机关得知后多次通知其即刻返回,但甲以各种理由推托拒不返回,情节严重。对甲应当()。(2010 年单选 14)(分数:2.00)A.撤销缓刑,同时认定构成脱逃罪,两罪并罚B.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C.重新确定缓刑考验期D.撤销缓刑,对原犯罪从重处罚16.下列情形中应当数罪并罚的是()。(201
8、2 年单选 16)(分数:2.00)A.甲为迫使不满 18 周岁的未成年女子卖淫而对其实施强奸B.乙非法拘禁债务人张某 10 天,期间多次毒打张某,致张某伤残C.丙无证驾车,在被交警查处时使用暴力抗拒执法,失手将交警打死D.丁开地下卷烟厂,制售劣质卷烟数量巨大,在县联合执法队前来查处时,组织数十名村民围攻执法人员,迫使执法队暂时撤离17.下列关于数罪并罚的表述中,正确的是()。(2010 年单选 8)(分数:2.00)A.数罪并罚时采用限制加重原则B.并科原则可以适用于附加刑和管制C.数罪中有被判处死刑的,对主刑应采用吸收原则D.限制加重原则只适用于有期徒刑18.甲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5
9、 年,在刑罚执行 3 年后,又发现他在判决宣告前还犯有放火罪,应判处有期徒刑 7 年。经数罪并罚决定执行 10 年有期徒刑。对甲还需要继续执行的刑期是()。(2011 年单选 9)(分数:2.00)A.12 年B.10 年C.9 年D.7 年19.甲因绑架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12 年。入狱后,甲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根据刑法规定,对甲()。(2011 年单选 6)(分数:2.00)A.既可以减刑也可以假释B.可以减刑但不能假释C.可以假释但不能减刑D.既不能减刑也不能假释20.甲于 2004 年 11 月 1 日实施了引诱不满 14 周岁幼女卖淫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引诱不满
10、 14 周岁的幼女卖淫的,处 5 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在不具备追诉时效中断或延长的情况下,对甲的行为的追诉时效是()。(2008 年单选 14)(分数:2.00)A.5 年B.10 年C.15 年D.20 年21.刑法第 307 条第 1 款规定:“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处”这种罪状形式属于()。(2008 年单选 15)(分数:2.00)A.简单罪状B.叙明罪状C.空白罪状D.引证罪状22.中国公民甲在境外被一外国间谍组织收买,接受该间谍组织指派,回国搜集某沿海军事基地情报。甲的行为构成()。(2008 年单选 16)(分数:2.00)A.间谍罪B.
11、为境外窃取、刺探国家秘密罪C.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D.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2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甲通过电子邮件,将因工作便利获悉的国家经济秘密发送给某境外机构。甲的行为构成()。(2012 年单选 18)(分数:2.00)A.间谍罪B.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C.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D.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24.多项选择题第 21-25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_25.甲因为泄露内幕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3 年,缓刑 5 年,在缓刑考验期内甲又犯间谍罪,依法被判处5 年有期徒刑。关于本案,下列说法中
12、正确的是()。(2012 年多选 41)(分数:2.00)A.甲构成犯罪,应当从重处罚B.对甲应当处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C.对甲应在 5 年以上 8 年以下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D.对甲应在 5 年以上 10 年以下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26.下列选项中,属于缓刑适用实质条件的是()。(2012 年多选 42)(分数:2.00)A.有悔罪表现B.犯罪情节较轻C.没有再犯罪危险D.宣告缓刑对其居住的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27.下列犯罪中,应按数罪并罚原则处理的有()。(2011 年多选 44)(分数:2.00)A.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又杀人的B.拐卖妇女过程中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C.民事案件的审判人员因受贿而枉
13、法裁判的D.在走私犯罪过程中采用暴力方法抗拒缉私人员缉私的28.被判处管制的罪犯、被判处缓刑的罪犯和被假释的罪犯应共同遵守的规定有()。(2011 年多选 42)(分数:2.00)A.遵守法律、法规,服从监督B.遵守有关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C.按有关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D.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有关机关批准29.甲利用职务之便,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巨大,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其罪行的法定刑幅度为 5 年以上有期徒刑。关于本案,下列选项正确的有()。(2012 年多选 44)(分数:2.00)A.该案的追诉期限为 10 年B.该案的追诉期限为 15 年C.如果甲在公安机关侦查期间内逃
14、跑,则不受追诉期限限制D.该案如果超过追诉期限,经最高检批准,可以追诉30.简答题第 26-27 小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_31.简述防卫过当的成立条件。(2010 年简答 26)(分数:2.00)_32.简述刑罚特殊预防、一般预防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2008 年简答 26)(分数:2.00)_33.简述我国刑法总则中适用死刑的限制性规定。(2007 年简答 26)(分数:2.00)_34.简述酌定量刑情节的概念和种类。(2009 年简答 26)(分数:2.00)_35.案例分析题第 30 小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_猎人甲因与同村妇女乙通奸而打算离婚,其妻丙坚决不同意
15、,扬言如果甲提出离婚,将与甲同归于尽。甲无奈,只得一方面佯装与丙和好如初,另一方面告知乙准备杀害丙而与之结婚,并让乙购买毒鼠强用于毒杀丙,但乙多次寻购而无处购买。此计不成后,甲又请巫婆丁施法术咒死丙。一日,甲正在擦猎枪(注:甲系合法持有该枪支,并接受过严格的枪支安全使用培训),丙赶集回来,兴致勃勃地站在甲身旁向甲介绍在集市上的所见所闻。由于甲在擦枪时没有将枪中子弹退出,也没有关上保险,无意中触碰扳机走火致丙死亡。案发后,甲向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了上(分数:4.00)(1).应如何认定甲、乙、丁行为的性质?为什么?(分数:2.00)_(2).应如何处罚甲、乙、丁?(2009 年案例分析 30
16、)(分数:2.00)_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3 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刑法学(总题数:36,分数:64.00)1.刑法学本部分共 30 小题,满分。_解析:2.单项选择题第 1-20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_解析:3.下列关于牵连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2011 年单选 8)(分数:2.00)A.出于一个犯罪目的,实施两个以上犯罪行为的都是牵连犯B.牵连犯是行为人实施一个犯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形态C.牵连犯的处断原则是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择一重罪处罚 D.牵
17、连犯的成立不仅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牵连意图,还要求行为触犯的数个法条之间存在竞合关系解析:解析:通常认为,牵连犯具有三个特征:其一,必须出于一个犯罪目的,如果行为人主观上具有多个犯罪目的,则不构成牵连犯。其二,行为人必须实施了数个行为,而且数个行为之间存在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的牵连关系。一般认为,对于是否具有牵连关系,要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认定。其三,在目的行为或者原因行为触犯了一个罪名的情况下,手段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了另一个罪名。 出于一个犯罪目的,实施的两个以上犯罪行为,若不存在“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的牵连关系”,则不构成牵连犯。故 A 项表述错误。
18、行为人实施了数个行为才可能构成牵连犯,故B 项称“牵连犯是行为人实施一个犯罪行为”的表述错误。 一般来说,在刑法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对牵连犯实行从一重处罚的原则。因此,C 项表述正确。 牵连犯的成立,要求“在目的行为或者原因行为触犯了一个罪名的情况下,手段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了另一个罪名”,但不要求该数个罪名之间存在竞合关系,故 D 项称“还要求行为触犯的数个法条之间存在竞合关系”的说法错误。4.下列情形中,属于牵连犯特征的是()。(2008 年单选 13)(分数:2.00)A.实施某个犯罪,其手段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 B.实施一个犯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C.数个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D.犯罪既遂状
19、态与犯罪造成的不法状态同时存在解析:解析:牵连犯,是指实施某个犯罪,该犯罪的手段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的情况。在牵连犯中,有两个以上犯罪行为,且触犯两个以上不同的罪名,故选项 B 认为仅“实施一个犯罪行为”、选项C 认为“触犯同一罪名”都是错误的。选项 D 所述情形与牵连犯无关。本题应选 A。5.甲酒后到一洗浴中心进行足浴,发现为其洗脚的女服务员乙很漂亮,于是提出要与乙发生性行为,遭乙拒绝。甲便采取暴力欲强奸乙。乙在反抗中用修脚刀刺死了甲。乙的行为属于()。(2011 年单选 5)(分数:2.00)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C.故意杀人D.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解析:解析:刑法第 20 条第
20、3 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据此,乙在反抗中用修脚刀刺死了甲,不属于防卫过当,而是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故 A 项正确。6.下列关于紧急避险的表述中,正确的是()。(2009 年单选 9)(分数:2.00)A.紧急避险的前提条件是出现了不法侵害以外的危险B.紧急避险必须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实施 C.紧急避险所造成的损害可以小于或者等于所保护的利益D.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主体范围一致解析:解析:紧急避险首先要求合法权益处于客观存在的危险的威胁之中,即合法权益处于可能遭受
21、具体损害的危险之中。危险的来源可以是大自然的自发力量导致的危险、动物的袭击带来的危险、疾病等特殊情况形成的危险,也可以是人的危害行为造成的危险。故选项 A 错误。紧急避险必须出于不得已,即在合法权益面临正在发生的危险时,没有其他合理方法可以排除危险。因此,本题应选 B。通说认为,紧急避险的必要限度,是指紧急避险行为所引起的损害小于所避免的损害。选项 C 称“可以等于”的说法错误,应是“必须小于”。正当防卫只能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进行防卫;而紧急避险通常是指损害第三人的合法权益,而不是针对危险来源本身造成损害。故选项 D 错误。7.消防队员甲在执行灭火任务中,担心被大火毁容,逃离火灾现场。甲的行为
22、()。(2008 年单选 5)(分数:2.00)A.属于紧急避险B.属于紧急避险过当C.不能成立紧急避险 D.属于假想避险解析:解析:根据刑法第 21 条第 3 款,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消防队员是“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故其行为不能成立紧急避险。本题选C。8.下列关于没收财产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2009 年单选 19)(分数:2.00)A.没收财产前犯罪分子所负的任何债务都不能以没收的财产偿还B.对犯罪分子非法取得的财产应当适用没收财产刑C.在判处没收财产刑时不得没收犯罪分子家属应有的财产 D.对犯罪分子在犯罪中使用的本人财物应当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法律硕士 专业 基础课 历年 汇编 13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