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试卷8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试卷8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试卷8及答案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试卷 8 及答案解析(总分:8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2.最早确立对六部实行监察制度的朝代是( )。(分数:2.00)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3.唐朝时京城长安某人犯有三种罪,三种罪的处刑分别为徒二年、徒三年和流二千里,依据唐律的规定,该罪犯最终将被处以( )。(分数:2.00)A.徒 2 年B.徒 3 年C.徒 6 年D.流 2 000 里4.宋神宗元丰变法之前,宋
2、朝最高的行政机关是( )。(分数:2.00)A.尚书省B.中书省C.中书门下D.枢密院5.唐律对于犯十恶大罪的罪犯( )。(分数:2.00)A.适用连坐B.不适用八议C.不区分首从D.不得为同居共财者隐罪6.下列有关宋朝法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A.宋刑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成文法典B.宋朝为了防止科举舞弊,创造了糊名考校法、誊录制和差遣制C.宋朝对于京朝官的考课由审官院掌考D.宋朝的谏院是负责对中枢机构、行政措施和官员任免提出意见的监察机构7.南宋庆元年问,某地发生一桩“杀妻案”。死者丈夫甲被当地州府逮捕,受尽拷掠,只得招认“杀妻事实”。但在该案提交本路(路为
3、宋代设置的地位高于州县的地方行政区域)提刑司审核时,甲推翻原口供,断然否认杀妻指控。提刑司对本案可能作出的下列处置中,下列做法符合当时“翻异别勘“制度规定的是( )。(分数:2.00)A.发回原审州府重审B.指定本路管辖的另一州级官府重审C.直接上报中央刑部审D.直接上报中央御史台审理8.下列关于宋朝法律形式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宋朝最重要、最经常的立法活动是汇编条法事类B.宋朝为了进行规模频繁的编敕活动,设立了专门的编敕机构C.宋朝的敕具有普遍和长久的法律效力D.宋朝的法律形式包括编敕、编例和律例合编9.宋朝主管京官和朝官考核的机构是( )。(分数:2.00)A.审刑
4、院B.审官院C.考课院D.推勘院10.下列有关宋朝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宋朝首次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专著折狱龟鉴B.宋朝首次将“六赃图”编入法典中C.宋朝首次创立了凌迟刑D.宋朝在科举考试上实行糊名考校法11.宋朝制定的有关民事审判时限的法律是( )。(分数:2.00)A.重法地法B.务限法C.三互法D.铨选法12.下列有关宋朝法律制度的表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A.宋朝对犯人推翻原有口供的,采取翻异别推实施重审B.宋朝在行政立法上将行政权分为枢密院、中书门下和三司使以削弱相权C.编敕和编例是宋朝最重要、最经常的立法活动D.宋朝将徒刑折为脊杖,
5、并于本地配役 1 年13.实行官吏差遣制的朝代是( )。(分数:2.00)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14.刺配刑首创于( )。(分数:2.00)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15.盗贼重法是由( )颁布的。(分数:2.00)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16.唐六典的编纂方法采取( )。(分数:2.00)A.以官统典,官领其属,事归于职B.以名例律为统率,以六部分篇C.律下分门,律后附有敕、令、格、式D.以典为纲,以则例为目17.下列有关唐朝经济立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唐朝实行的租庸调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税制改革B.唐朝对于政府往来使者顺带进行贸易的,准用坐
6、赃论罪C.唐朝对陆路贸易只允许在官府监督下的互市进行贸易D.两税法的推行是唐朝均田法颁行的最大成果18.唐朝有关“非监临主司,因事受财,而罪由此赃”的规定,针对的犯罪是( )。(分数:2.00)A.受所监临财物B.受财不枉法C.坐赃D.窃盗19.唐朝规定有关国家机关的公文程式和活动细则的法律形式称为( )。(分数:2.00)A.律B.令C.格D.式20.依照唐律规定,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的行为构成“十恶”犯罪中的( )。(分数:2.00)A.谋大逆B.恶逆C.不孝D.不睦21.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成文法典编纂于( )。(分数:2.00)A.隋朝B.唐朝C.宋朝D.明朝二、多选题(总题数:11
7、,分数:22.00)22.多项选择题第 46-63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23.关于永徽律疏,下列选项表述错误的有( )。(分数:2.00)A.永徽律疏又称唐律疏议,是唐太宗在位时制定的B.永徽律疏首次确立了“十恶”即“重罪十条”制度C.永徽律疏对主要法律原则和制度作的解释尽可能以儒家经典为根据D.永徽律疏是对贞观律的解释,在中国立法史上的地位不如贞观律24.根据唐律的规定,下列犯罪中可以适用赎刑的情形是( )。(分数:2.00)A.某人在长安城内三次犯有判处徒刑的盗窃罪的B
8、.某人因坐赃犯罪被处以加役流而流放岭南的C.某将军因参与侯君集谋反而被判处斩刑的D.某人在东都洛阳因三次犯有处流刑的强盗罪的25.唐高宗李治的妹夫房遗爱谋反案发犯“十恶”罪。依永徽律疏规定,对房遗爱( )。(分数:2.00)A.可适用“八议”免于死刑B.应被判处死刑C.可以赦免D.不适用自首26.下列有关唐朝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唐太宗时期制定的贞观律,标志着唐朝法典的基本定型B.唐律疏议中的名例律集中体现了唐律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C.唐六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行政法典D.唐朝最早确立了对六部实行专门行政监察的制度27.根据唐律的规定,下列共同犯罪行
9、为,不区分首犯和从犯的是( )。(分数:2.00)A.两人共同犯强盗罪B.两人共同犯强奸罪C.主管官员和外部人员共同犯坐赃治罪D.聚众斗殴犯伤害罪28.下列不属于唐朝“十恶“罪中不睦罪的是( )。(分数:2.00)A.闻夫丧匿不举哀B.闻父母丧匿不举哀C.殴打、告发丈夫D.闻夫丧即行改嫁29.下列有关我国唐宋时期法制的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永徽律疏不仅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也是中国封建法制的最高成就B.宋刑统不仅:是一部具有统括性和综合性的法典,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C.自首、类推、化外人、区分公罪与私罪等原则都是唐律中重要的刑罚原则D.唐代和宋代在中央司法机
10、构的设置上是一致的,即在皇帝以下设置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大司法机构,分掌中央司法审判职权30.下列有关宋朝考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宋朝对于京官的考课由考课院掌考B.宋朝对地方州县官员的考课标准是“四善二十七最”C.宋朝的考课方法包括磨勘制和历纸制D.宋朝的职事官也要经过考课31.下列有关唐朝经济立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唐朝土地立法的最大成就是两税法的推行B.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推行征收实物税的朝代C.唐朝颁布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项外贸征税法令D.唐朝后期对盐、茶、酒实施专卖制度32.唐朝的法律形式包括( )。(分数:2.00)A.格B.
11、比C.式D.科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6.00)33.简答题第 64-66 小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34.简述唐律的特点和历史地位。(分数:2.00)_35.简述宋刑统的特点。(分数:2.00)_四、分析题(总题数:3,分数:18.00)36.分析题第 67-69 小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分数:6.00)_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诸五品以上妾,犯非十恶者,流罪以下,听以赎论。” 【疏】议日:“五品以上之官,是为通贵。妾之犯罪,不可配决。若犯非十恶,流罪以下,听用赎论;其赎条内不合赎者,亦不在赎限。若妾自有子孙
12、及取余亲荫者,假非十恶,听依赎例。” 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分数:6.00)(1).唐朝关于赎刑规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数:2.00)_(2).请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疏议”与律文之间的关系。(分数:2.00)_(3).如何评价唐律的上述规定?(分数:2.00)_唐律疏议.户婚律规定:诸妻无七出及义绝之状,而出之者,徒一年半;虽犯七出,有三不去,而出之者,杖一百。追还合。若犯恶疾及奸者,不用此律。疏议曰:“义绝”,谓殴妻之祖父母、父母及杀妻外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姑、姊妹,若夫妻祖父母、父母、外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姑、姊妹自相杀及妻殴詈夫之祖父母、父母,杀伤夫外祖父母、伯叔父母、
13、兄弟、姑、姊妹及与夫之缌麻以上亲、若妻母奸及欲害夫者,虽会赦,皆为义绝。谓恶疾及奸,虽有三不去,亦在出限,故云“不用此律”。妻无子者,听出。妻年五十以上无子,听立庶以长。 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分数:6.00)(1).何为“义绝”?请根据该段文字说明适用“义绝”的情形。(分数:2.00)_(2).请根据该段文字分析不得以“义绝“论处的主要情形。(分数:2.00)_(3).如何评价唐律的该条规定。(分数:2.00)_法律硕士综合课(中国法制史)-试卷 8 答案解析(总分:8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单项选择题第 1-45 小题。下列每
14、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字母涂黑。(分数:2.00)_解析:2.最早确立对六部实行监察制度的朝代是( )。(分数:2.00)A.汉朝B.唐朝 C.宋朝D.明朝解析:解析:唐玄宗时令监察御史六人分别对尚书省六部实行监察,称“大察官”,明朝“六科给事中”即源于此。故选 B 项。3.唐朝时京城长安某人犯有三种罪,三种罪的处刑分别为徒二年、徒三年和流二千里,依据唐律的规定,该罪犯最终将被处以( )。(分数:2.00)A.徒 2 年B.徒 3 年C.徒 6 年D.流 2 000 里 解析:解析: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了“二罪以上俱发以重者论”的定罪量刑原则:凡
15、一人犯数罪,采取重罪吸收轻罪,刑不累加,以重者论的刑法原则,故选 D 项。注意“二罪以上俱发以重者论“和累犯加重的区别:唐朝对于盗窃、强盗犯罪,更犯累科,即采取累犯加重原则。唐律疏议.贼盗律规定:“诸犯罪已发及已配而更为罪者,各重其事。”“诸盗经断后,仍更行盗,前后三犯徒者,流二千里,三犯流者,绞。”即凡是盗罪经过决断后,仍然继续行盗,如果前后三次所犯的罪都应当判处徒刑的,就不以其中的一个重罪处罚,而是处流刑二千里。如果前后三次所犯三罪均应处流刑的,则处绞刑。可见,唐朝的累犯加重原则,仅仅针对强盗、盗窃性犯罪,且仅指三次以上犯处徒刑或流刑的盗窃、强盗罪。由于这些犯罪危害大且屡教不改,故采取累犯
16、加重原则。4.宋神宗元丰变法之前,宋朝最高的行政机关是( )。(分数:2.00)A.尚书省B.中书省C.中书门下 D.枢密院解析:解析:宋朝在行政中枢上实行两府三司制。“两府”是指中书门下和枢密院,中书门下是宋朝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枢密院是宋朝中央最高军事御用机构;“三司”指的是三大中央理财机构,即盐铁司、户部司和度支司。两府三司制的设立削弱了三省六部的职权,强化了皇权和中央集权,削弱了地方势力。可见,选 C 项。宋神宗元丰变法之后,裁汰两府三司,三省六部的职权即行恢复。5.唐律对于犯十恶大罪的罪犯( )。(分数:2.00)A.适用连坐B.不适用八议 C.不区分首从D.不得为同居共财者隐罪解析:
17、解析:唐律对犯十恶重罪的罪犯处刑极重。不选 A 项:并非十恶所犯均须连坐,而是对于“三谋”(谋反、谋叛、谋大逆)犯罪,一般要适用连坐。选 B 项:犯十恶者,不适用八议、上请、减刑、赎刑和官当法。不选 C 项:十恶大罪中,仅“三谋”犯罪不区分首犯和从犯。不选 D 项:十恶大罪中,仅“三谋”犯罪不适用同居相为隐。6.下列有关宋朝法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A.宋刑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成文法典B.宋朝为了防止科举舞弊,创造了糊名考校法、誊录制和差遣制 C.宋朝对于京朝官的考课由审官院掌考D.宋朝的谏院是负责对中枢机构、行政措施和官员任免提出意见的监察机构解析:解析:宋
18、刑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成文法典,也是宋朝终世不改的根本大法。故 A 项表述正确。宋朝为了防止科举舞弊,创造了糊名考校法、誊录制和回避制,差遣制并非科举考试制度,而是官员选任制度。故选 B 项。宋朝对于京朝官的考课由审官院掌考,对于州县官的考课由考课院掌考。故 C 项表述正确。宋朝的谏院是负责对中枢机构、行政措施和官员任免提出意见的监察机构,宋朝设置谏院的目的在于牵制宰相的权力。故 D 项表述正确。7.南宋庆元年问,某地发生一桩“杀妻案”。死者丈夫甲被当地州府逮捕,受尽拷掠,只得招认“杀妻事实”。但在该案提交本路(路为宋代设置的地位高于州县的地方行政区域)提刑司审核时,甲推翻原口供
19、,断然否认杀妻指控。提刑司对本案可能作出的下列处置中,下列做法符合当时“翻异别勘“制度规定的是( )。(分数:2.00)A.发回原审州府重审B.指定本路管辖的另一州级官府重审 C.直接上报中央刑部审D.直接上报中央御史台审理解析:解析:宋朝实行翻异别勘制,即犯人推翻原口供时应该重审的制度。当犯人不服判决临刑称冤或家属代为申冤时,则改由另一个司法机关重审或监司另派官员复审。按照法律规定,申诉必须按照程序逐级进行,不得越诉;翻异一般不得超过三次,妄行翻异叫冤者,复审时罪加一等。可见,选 B 项。8.下列关于宋朝法律形式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宋朝最重要、最经常的立法活动是汇编
20、条法事类B.宋朝为了进行规模频繁的编敕活动,设立了专门的编敕机构 C.宋朝的敕具有普遍和长久的法律效力D.宋朝的法律形式包括编敕、编例和律例合编解析:解析:宋朝的法律形式包括律、令、格、式、编敕、编例和条法事类,律例合编是明神宗万历年间出现的一种法典编纂方式,宋朝没有这种编纂方式。可见,D 项表述错误。宋朝最重要、最经常的立法活动是编敕和编例,而不是条法事类。编敕就是把众多的散敕加以分类汇编,经皇帝批准颁行后,便具有普遍的法律效力。编例也是宋朝主要的立法活动,是指对皇帝和中央司法机关发布的单行条例,或审判的典型案例加以汇编,前者称为“条例”或“指挥”,后者称为“断例”。编例活动始于北宋中期,盛
21、于南宋。可见,A 项表述错误。宋朝的敕是皇帝对特定的人和事以及特定的区域所颁发的诏令,为一时之权制,不具有普遍和长久的效力。但把众多的散敕加以分类汇编,经皇帝批准颁行后,便具有普遍的法律效力,即所谓编敕。编敕是宋朝最重要的、经常的立法活动。自太祖颁行建隆新编敕后,各代皇帝都有频繁的编敕活动,而且设有专门的编敕机构。可见,B 项表述正确,C 项表述错误。故选 B 项。9.宋朝主管京官和朝官考核的机构是( )。(分数:2.00)A.审刑院B.审官院 C.考课院D.推勘院解析:解析:宋朝掌管官员考课的机关有两个:审官院和考课院。审官院掌管京官和朝官的考课,考课院掌管州、县官员的考课。可见,选 B 项
22、。审刑院是宋朝皇帝在皇宫中设立的监督三法司的司法机构。推勘院是宋朝初年设置的负责处理皇帝交办案件的临时性司法机构。10.下列有关宋朝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宋朝首次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专著折狱龟鉴B.宋朝首次将“六赃图”编入法典中C.宋朝首次创立了凌迟刑D.宋朝在科举考试上实行糊名考校法 解析:解析:宋朝首次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而不是折狱龟鉴,故 A 项表述错误。明朝首次将“六赃图”编入法典中,而不是宋朝,“六赃”犯罪首次出现于唐朝,是指六种非法攫取公私财物的犯罪行为。可见,B 项表述错误。凌迟刑首次出现于五代,而不是宋朝,故 C 项表述错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法律硕士 综合 中国 法制史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