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犯罪构成)模拟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犯罪构成)模拟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犯罪构成)模拟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犯罪构成)模拟试卷 3 及答案解析(总分:4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刑法学(总题数:30,分数:48.00)1.刑法学本部分共 30 小题,满分。_2.单项选择题第 1-20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_3.司机小王,由于曾在特警队中训练过特技驾驶,对自己的开车技术深信不疑,且自恃技术高超,经常做些“高难动作”,从未失手。一日途经一渡口时,为向朋友炫耀,违反渡口汽车应顺跳板缓行驶上渡船的规定,企图不经跳板直接从岸边“飞车上船”,导致汽车上船时渡船倾覆。小王在实施上述行为时的主观方面是( )
2、。(分数:2.00)A.间接故意B.意外事件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4.肖某(男,28 岁,初中文化,农民)于某日中午与妻子吵架,屋外已有不少人围观。肖某对妻子进行辱骂,其妻一气之下拿出一瓶“1605”剧毒农药,并揭开瓶盖,声言要喝下农药死在肖某面前,肖某见此情景,急忙将其妻手中的药瓶夺下,顺手向屋外扔,结果瓶中药水撒在屋外观看的两个幼女的头、颈部,并流入口中,导致两名幼女中毒死亡。肖某主观罪过为( )。(分数:2.00)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5.杨某在踢足球时一脚将球踢出场外,打碎足球场旁居民楼上刘家阳台上的玻璃窗,玻璃掉下时又碰上楼下李某的
3、花盆,花盆随之落下,刚好砸到从楼下走过的吴老太的头上,致其重伤。杨某的行为在刑法学上认为是( )。(分数:2.00)A.疏忽大意的过失B.过于自信的过失C.无罪D.情节显著轻微,不认为是犯罪6.甲贩运假烟,驾车路过一检查站时,被工商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朱某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朱某抓住汽车把手不放,甲为摆脱朱某,在疾驶后突然急刹车,朱某被摔在地,头部着地死亡。甲对朱某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分数:2.00)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7.下列犯罪行为中,不属于不作为犯的为( )。(分数:2.00)A.警察在值勤时见人行凶杀人,不予制止B.有赡
4、养能力的成年子女对父母不尽赡养义务,造成严重后果C.某成年人带邻家小孩去游泳,在孩子溺水时不予抢救,致使孩子被淹死D.过路人见交通事故的被害人躺在血泊中而不抢救8.下列哪种情形不属于间接故意?( )(分数:2.00)A.张三在李四的暖水瓶中下毒以杀害李四,知李四与王五共用一暖水瓶,而对王五死活听之任之,结果王五饮水后死亡。张三对王五死亡的结果B.赵六用一散弹枪打麻雀,看见一小孩站在停满麻雀的树旁边,没有理会,一枪打去致小孩重伤。赵六对小孩重伤的结果C.孙七与被害人因琐事引起争执,被害人纠集 20 余人入孙七院中无理取闹。孙七气极,拿出私藏的手榴弹拧开后盖掖在腰间,手持点燃的爆竹自屋内冲出,想以
5、此吓退对方。不料对方抢夺手榴弹,发生爆炸,造成 3 人死亡、2 人重伤、5 人轻伤的后果。孙七对该手榴弹爆炸的结果D.郑八酒后驾车超速行驶,乘客提醒他注意安全,他不听,仍然高速行驶,结果造成交通事故9.李某与张某发生矛盾,李某扬言当晚必将放火烧掉张某房屋。张某知道李某的倔脾气,言出必行,肯定李某必然来放火烧房。同时张某为了除掉其妻,当晚故意将其妻灌醉,并将房门反锁,让人以为屋主外出。李某依其所言,当晚 10 点放火将张某房屋烧毁,同时也烧死了张妻。李某、张某对张妻死亡的结果的主观心态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李某是疏忽大意的过失;张某是间接故意B.李某是过于自信的过失;张某是直
6、接故意C.李某没有过失,也没有故意;张某是直接故意D.李某没有过失,也没有故意;张某是间接故意10.朱某因婚外恋产生杀害妻子李某之念。某日晨,朱某在给李某炸油饼时投放了可以致死的“毒鼠强”。朱某为防止其 6 岁的儿子吃饼中毒,将其子送到幼儿园,并嘱咐其子等他来接。不料李某当日提前下班后将其子接回,并与其子一起吃油饼。朱某得知后,赶忙回到家中,其妻、子已中毒身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分数:2.00)A.朱某对其妻、子的死亡具有直接故意B.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间接故意C.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过失D.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属于意外事件11.下列关于认识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有( )。(分数
7、:2.00)A.某村村长甲威信颇高,对本村村民的违法乱纪行为通常采取的措施是关押 24 小时,从而使违法乱纪现象减少,村民也拍手称快,甲也从未认为自己的行为违法,由于甲的行为稳定了村子的社会秩序,不具有危害性,所以不构成非法拘禁罪B.甲男明知乙女只有 13 周岁,但是以为只要征得幼女同意后就可以与之发生性交,于是在征得乙女同意后与幼女发生了性关系,甲男没有违背妇女意志,所以不构成强奸罪C.甲于 1987 年 3 月自费出国(出国前曾有嫖娼行为),在国外期间染上严重性病,并于 1999 年 9 月 8 日回国。甲不知道国家已经规定了传播性病罪,于 1999 年 10 月 10 日嫖娼时被公安人员
8、抓获,甲主观上没有罪过所以不构成传播性病罪D.甲化装拦路强奸妇女,黑夜中将提前下班的妻子当作其他妇女,并对其实施了“强奸”行为,甲的行为构成强奸罪12.多项选择题第 21-25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_13.下列有关犯罪构成的分类,表述正确的有( )。(分数:2.00)A.基本的犯罪构成都是在我国刑法分则条文所包含各种具体犯罪中规定的B.基本的犯罪构成都是以犯罪既遂为完成形态而规定的C.修正的犯罪构成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中D.根据犯罪构成的形态方面的特点,可以将犯罪构成分为标准的犯罪构成与派生的
9、犯罪构成14.下列关于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B.犯罪对象是犯罪客体的物质载体或者主体承担者,由于所有的犯罪都会侵犯特定的客体,因此所有的犯罪都有犯罪对象C.任何犯罪都要使一定的犯罪客体受到侵害,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损害D.犯罪对象在不同的场合会表现为不同的犯罪客体,不同的犯罪对象在一定的场合也可能表现为相同的犯罪客体15.下列犯罪,既可以由作为方式构成,也可以由不作为方式构成的是( )。(分数:2.00)A.放火罪B.故意杀人罪C.遗弃罪D.抢劫罪16.关于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的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有( )。(分数:
10、2.00)A.在直接故意的场合,即使追求的特定危害结果没有发生,通常应当追究预备、未遂的罪责B.在间接故意的场合,即使没有实际发生特定危害结果,通常也应当追究未遂的罪责C.刑法分则各条规定的犯罪,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其主观罪过形式既包括故意,也包括过失D.刑法规定的过失犯罪只有既遂形态并且只处罚既遂形态17.关于犯罪的客体表述错误的有( )。(分数:2.00)A.甲盗窃公民乙的财物构成盗窃罪则甲侵犯的是私人利益,丙盗窃某国家机关的财物构成盗窃罪则丙侵犯的是公共利益B.甲盗窃他人的财物 2 000 元,则这里侵犯的财产所有权就是犯罪的客体C.任何犯罪都要侵犯一定的客体,因此根据罪刑法定原则,
11、该客体必须在法律条文中表现出来D.刑法第 256 条规定的破坏选举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选举权,因此破坏国有公司职工选举其厂长、经理的也构成该罪18.符某(15 周岁)唆使吴某(17 周岁)盗窃他人财物,在盗窃过程中,吴某为逃避抓捕使用暴力将被害人打死;另外,符某和吴某共同绑架王某,在绑架王某后,符某出于私愤使用暴力将王某打成重伤。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符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B.吴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绑架罪C.符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故意伤害罪D.吴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绑架罪19.甲某是某国有企业工人,在 35 岁时犯了间歇性精神病,在上班时经常发作,破坏企业正常生产秩序
12、,导致企业无法正常生产。公司领导不得已只好让其在家长期休养。甲某在家养病期间,通过电视普法教育得知精神病人犯罪可以不负刑事责任,因此产生了装病奸淫同院邻居家姑娘的想法。某日,甲某待同院住户上班之后,假装发病在院中大喊大叫,砸玻璃砸花盆,让邻居家放假的姑娘以为其处在犯病状态。甲某装病 40 分钟后,窜进邻居家,将正在家看书的姑娘强奸。结合刑法理论及有关刑法规定,下列关于本案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判断甲某是否是精神病人,应该采取医学标准和心理学标准B.如果甲某是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实施强奸行为,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C.本案中甲某已经构成强奸罪D.如
13、果甲某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则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0.下列关于对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犯罪从宽处理的表述,不正确的有( )。(分数:2.00)A.对犯罪时不满 18 周岁的人和已满 75 周岁的人犯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 5 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不作为累犯B.对不满 18 周岁的人和已满 75 周岁的人犯罪,只要符合缓刑条件的,应当予以缓刑C.对犯罪时不满 18 周岁的人和已满 75 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对不满 18 周岁的人和已满 75 周岁的人犯罪都不适用死刑
14、21.下列哪些情况应当认定为具有因果关系?( )(分数:2.00)A.甲希望乙在交通事故中死亡,出资赞助乙乘飞机周游世界,乙果真在途中遇空难而死亡B.甲为了替自己遭到强奸杀害的女儿报仇,在罪犯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的途中,乘人不备将该罪犯砍死C.甲遭遇乙某强奸,在乙某的紧追之下,不幸失足跌入悬崖摔死D.甲用刀扎伤乙某,当时地处深山,甲背乙走两天两夜才赶到最近的一家医院,到医院之后,乙才因为失血过多而死亡22.下列选项中,应当以单位犯罪处罚的有( )。(分数:2.00)A.某国有公司明知他人进行走私,为其提供货款的B.某有限责任公司领导层为了单位利益,集体决定走私假币的C.自然人投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
15、后,该公司以实施走私为主要活动的D.自然人以走私石油为目的注册有限责任公司后,该公司大量走私石油的23.甲穿着貂皮大衣,戴着鹿帽,在漫天大雪的密林中弯腰拣拾蘑菇,乙打猎途经该地,以为甲是鹿而开枪射击,致甲死亡。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乙有杀人故意B.乙有疏忽大意过失C.乙既无故意,也无过失D.甲的死亡属意外事件24.简答题第 26-27 小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_25.简述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异同。(分数:2.00)_26.辨析题第 28 小题。要求对命题进行判断并着重阐明理由。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_27.请对“如果不存在因果关系,就不
16、能把结果归责于行为人;只要存在因果关系,行为人就要负刑事责任”进行辨析。(分数:2.00)_28.案例分析题第 30 小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_29.李某,1985 年 1 月 8 日出生;孙某,1973 年 8 月出生,后因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 2 年,1995 年刑满释放。李某从朋友处借了一把猎枪,1999 年 1 月 8 号晚 10 时许,两人共同持枪出去打狗,但没有打到,于是两人窜到村民张某家偷鸡,孙某进屋盗窃,李某持猎枪在门外望风,孙某刚偷了 2 只鸡,正在离开时,被张某发现,张某正要抓他们,李某往门口开了一枪,正中门框,于是孙某趁机逃走。张某发现地上有一丢失的枪托,于是在
17、门旁守候,后来李某与孙某发现枪托丢失,担心无法归还,于是决定回去寻找,走到张家门口,张某刚一起身,李某就向张某开了一枪,正中头部,张某因而死亡。 问:李某与孙某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分数:2.00)_30.被告人张某,男,某公司临时工。2000 年 7 月 19 日晚,被告人张某和工友李某等 5 人想进入公司财务室玩电脑,因财务室门已锁,张某就拿出随身携带的平口起子,欲撬门入室。李某见张某撬不开门,就想抢过起子自己来撬,于是拽住起子一拉,结果因张某没防备往前一冲,起子刺进了李某的腹部,主动脉血管被刺破,当场血如泉涌,后因急性大失血休克而死亡。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张某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处有期徒刑
18、 3 年。 问:某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是否正确?为什么?(分数:2.00)_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犯罪构成)模拟试卷 3 答案解析(总分:4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刑法学(总题数:30,分数:48.00)1.刑法学本部分共 30 小题,满分。_解析:2.单项选择题第 1-20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_解析:3.司机小王,由于曾在特警队中训练过特技驾驶,对自己的开车技术深信不疑,且自恃技术高超,经常做些“高难动作”,从未失手。一日途经一渡口时,为向朋友炫耀,违反渡口汽车应顺跳板缓行驶上渡船的规定,企图不经跳板
19、直接从岸边“飞车上船”,导致汽车上船时渡船倾覆。小王在实施上述行为时的主观方面是( )。(分数:2.00)A.间接故意B.意外事件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 解析:解析:过于自信的过失与疏忽大意的过失区分的关键在于是否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小王作为司机已经预见自己的“高难动作”可能导致汽车上船时使渡船倾覆,但因自恃技艺高超认为可避免该结果发生,故其主观方面为过于自信的过失。D 正确。4.肖某(男,28 岁,初中文化,农民)于某日中午与妻子吵架,屋外已有不少人围观。肖某对妻子进行辱骂,其妻一气之下拿出一瓶“1605”剧毒农药,并揭开瓶盖,声言要喝下农药死在肖某面前
20、,肖某见此情景,急忙将其妻手中的药瓶夺下,顺手向屋外扔,结果瓶中药水撒在屋外观看的两个幼女的头、颈部,并流入口中,导致两名幼女中毒死亡。肖某主观罪过为( )。(分数:2.00)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解析:解析:本题中肖某在情急之下将其妻手中的药瓶夺下后顺手扔向屋外,其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但因当时处于情急之下未顾及到,属于因疏忽大意而未能预见,故其主观方面为疏忽大意的过失。C 正确。5.杨某在踢足球时一脚将球踢出场外,打碎足球场旁居民楼上刘家阳台上的玻璃窗,玻璃掉下时又碰上楼下李某的花盆,花盆随之落下,刚好砸到从楼下走过的吴老太的头
21、上,致其重伤。杨某的行为在刑法学上认为是( )。(分数:2.00)A.疏忽大意的过失B.过于自信的过失C.无罪 D.情节显著轻微,不认为是犯罪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意外事件。意外事件具有三个特征: (1)行为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 (2)行为人对自己行为所造成的结果既无故意也无过失; (3)这种损害结果的发生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 本案的情况属于意外事件,行为人不具有主观过错,不构成犯罪。故 C 正确。6.甲贩运假烟,驾车路过一检查站时,被工商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朱某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朱某抓住汽车把手不放,甲为摆脱朱某,在疾驶后突然急刹车,朱某被摔在地,头部着地死亡
22、。甲对朱某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分数:2.00)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解析:解析: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此题中甲对朱某死亡的后果应是明知,而放任了这种结果的发生。甲对朱某的死亡的心理态度是间接故意。因此选 B。7.下列犯罪行为中,不属于不作为犯的为( )。(分数:2.00)A.警察在值勤时见人行凶杀人,不予制止B.有赡养能力的成年子女对父母不尽赡养义务,造成严重后果C.某成年人带邻家小孩去游泳,在孩子溺水时不予抢救,致使孩子被淹死D.过路人见交通事故的被害人躺在血泊中而不抢救 解析:解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法律硕士 专业 基础课 刑法学 犯罪 构成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