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课)22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课)22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法律硕士(专业课)22及答案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法律硕士(专业课)22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12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行为人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构成(分数:1.00)A.偷税罪B.骗取出口退税罪C.偷税罪与骗取出口退税罪两罪D.偷税罪与骗取出口退税罪的想象竞合犯2.甲开办一间小汽修店,因修理一进口轿车缺零配件,便于晚间在一停车场将一同型号小轿车备用轮胎一个(价值 1 200 元)和发动机(价值 50 000 元)拆下盗走,甲的行为(分数:1.00)A.构成盗窃罪和破坏交通工具罪,数罪并罚B.构成盗窃罪和破坏交通工具罪,属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
2、即破坏交通工具罪定罪处罚C.只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D.只构成盗窃罪3.甲欲杀乙,故意将装好子弹的枪支交给丙,并骗丙说是空枪,叫丙向乙瞄准恐吓乙,结果乙中弹身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1.00)A.甲、丙构成共同犯罪B.甲构成间接正犯C.甲、丙构成共同过失犯罪D.丙单独构成犯罪4.按照刑法的规定,不受追诉期限限制的是( )(分数:1.00)A.犯罪分子还有其他违法行为B.犯罪分子又犯新罪C.犯罪分子逃避侦查或者审判D.犯罪分子阻止被害人向公、检、法机关提出控告5.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区别的关键是(分数:1.00)A.是否涉及巨额资金B.是否涉及众多被害人C.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D
3、.是否由单位组织实施6.根据我国的刑法学说和司法实践,最有可能排除某种犯罪故意的认识错误是(分数:1.00)A.法律上的认识错误B.对象认识错误C.手段认识错误D.客体认识错误7.非法拘禁罪属于(分数:1.00)A.继续犯B.牵连犯C.结合犯D.连续犯8.使罪犯在有关人士帮助、监督、辅导下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自由生活,减少该罪犯再次犯罪的机率。下列选项中较能体现这一观念的制度是(分数:1.00)A.缓刑B.管制C.假释D.减刑9.依照刑法的规定,行贿罪的构成在主观方面必须是(分数:1.00)A.具有谋取非法利益的目的B.具有谋取个人利益的目的C.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D.具有谋取利益的目的10.
4、甲于 2003 年 6 月与乙合谋共同诈骗李某 30000 元,甲乙平分各得 15000 元。在审查本案期间,甲主动交代曾在 1997 年 3 月间诈骗张某 4000 元的犯罪事实。在处罚甲诈骗罪时其犯罪金额应为(分数:1.00)A.34000 元B.30000 元C.19000 元D.15000 元11.下列情形中,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应当从重处罚的是( )(分数:1.00)A.民警甲,捏造犯罪事实诬告陷害丁B.工人乙指使其 10 岁的侄儿盗窃他人 5 000 元C.副县长丙利用职权打击报复吴某D.银行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换取假币12.犯罪分子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分数:1.00)A
5、.应当免除处罚B.应当减轻处罚C.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13.甲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用于实施诈骗活动,分别构成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和诈骗罪,这种情形属于罪数论中的(分数:1.00)A.牵连犯B.想象竟合犯C.继续犯D.连续犯14.下列属于我国刑法中规定的共同犯罪的主犯的是( )(分数:1.00)A.甲受人胁迫加入某盗窃集团,为集团提供作案工具及进行销赃B.乙为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参与者,没有组织、策划、指挥该犯罪C.丙为抢劫集团的军师”,集团的每次犯罪均由其组织策划,但其从未亲自参与行动D.丁受“大哥”约请与另外四人一起参与殴斗廖某,打了两拳即离开,其他人竟将廖某殴打致死15.
6、根据刑法原理,下列适用数罪并罚的情况是( )(分数:1.00)A.犯罪行为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继续状态的犯罪B.以一个故意或过失,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C.出于数个故意,多次实施犯罪行为,触犯不同罪名的犯罪D.以某一犯罪为目的,而其犯罪方法行为或者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16.以下关于主刑规定的理解,正确的是( )(分数:1.00)A.判决执行前先行羁押 1 日折抵刑期 2 日的刑种包括管制、拘役B.有期徒刑和死刑缓期执行的期间都是从判决执行之日起算C.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期间因故意犯罪需执行死刑的,一律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D.管制和拘役的执行机关一律为公安机关17.甲意图杀害乙,
7、一日晚藏于乙家院内,从虚掩的门缝中见一黑影在移动,即认为是乙,遂举枪射击,次日方知打死的不是乙,而是其家中的一头牲畜。甲的行为属于( )(分数:1.00)A.对象错误B.打击错误C.事实错误D.客体错误18.建立我国刑法分则体系的重要根据是(分数:1.00)A.犯罪对象B.犯罪的同类客体C.犯罪的一般客体D.犯罪的直接客体19.我国刑法采取的数罪并罚原则是(分数:1.00)A.并罚原则B.吸收原则C.限制加重原则D.折中原则20.一日,甲翻窗进入乙家欲窃取贵重财物,但进入屋内后未发现任何有价值的财物,正欲返回,突然瞅见了正在卧室熟睡的乙不足 1 个月的儿子,于是将乙的儿子抱走。第二天,甲以交换
8、儿子为条件,打电话给乙让其筹集 10 万元赎回其子。甲的行为构成( )(分数:1.00)A.盗窃罪B.敲诈勒索罪C.绑架罪D.盗窃罪(未遂)与绑架罪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21.处断的一罪包括(分数:2.00)A.结果加重犯B.吸收犯C.牵连犯D.连续犯22.甲武装掩护走私毒品,法院判决其构成走私毒品罪,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甲的下列哪些财产可纳入适用没收财产刑予以没收的范围(分数:2.00)A.甲在走私毒品中使用的枪支B.甲被查获的毒品和贩毒资金C.甲在银行账户上的 500 万元存款D.甲所有的 2 辆豪华轿车23.关于正当防卫,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分数:2.0
9、0)A.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是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B.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是不法侵害行为即将发生或者正在进行。特殊情况下,对已经结束的侵害也可正当防卫C.防卫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合法权利免受不法侵害D.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24.甲唆使乙杀丙,乙将丙杀死。甲和乙属于( )(分数:2.00)A.必要共犯B.任意共犯C.简单共犯D.复杂共犯25.减刑的对象包括(分数:2.00)A.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B.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C.被判处拘役的罪犯D.被判处管制的罪犯三、简析题(总题数:1,分数:20.00)26.论述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分数:20.00)_四、分析题(
10、总题数:2,分数:30.00)27.案例分析(要求得出结论并说明理由) 甲某,男,26 岁,曾因盗窃罪被判处拘役 6 个月,1999 年 12 月刑满释放。 乙某,男,18 岁。 2000 年 4 月底,甲某与乙某多次密谋共同实施抢劫,并为此准备了凶器。2000 年 5 月上旬。甲某、乙某携带凶器多次于夜间在偏僻小路旁守候,欲抢劫行人财物,但均未遇见行人。2000 年 6 月,甲某和乙某在公安机关例行检查中,因没有身份证和暂住证而受到盘问。经公安人员教育,两人将上述情况如实供述。 试析对甲某、乙某应当如何定罪处罚? (分数:15.00)_刑法第 270 条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已
11、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试分析:(分数:15.00)(1).该条规定的罪名和罪状类型。(分数:5.00)_(2).“代为保管”的含义。(分数:5.00)_(3).“遗忘物”的含义。(分数:5.00)_五、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0)姜某意图抢劫,尾随一妇女身后。当该妇女回家打开房门后准备关门时,姜某以为其家中无人,强行挤进房内,并随手锁上门,该妇女被吓得惊叫一声。她的丈夫闻声起床,拉开电灯,见姜某站
12、在门口,便问:“你是干什么的?”姜某答不上来,该妇女的丈夫上前打了姜某几个耳光。在邻居的帮助下,姜某被扭送到公安机关。在公安机关,姜某供认他到该妇女家的目的是为了抢钱。 试分析: (分数:20.00)(1).姜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说明理由。(分数:10.00)_(2).姜某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还是犯罪未遂?说明理由。(分数:10.00)_法律硕士(专业课)22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12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20.00)1.行为人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构成(分数:1.00)A.偷税罪B.骗取出口退税罪 C.偷税罪与
13、骗取出口退税罪两罪D.偷税罪与骗取出口退税罪的想象竞合犯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骗取出口退税罪的概念及其与偷税罪的界限。刑法第 204 条规定:“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纳税人缴纳税款后,采取前款规定的欺骗方法,骗取所缴纳的税款的,依照本法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定罪处罚;骗取税款超过所缴纳的税
14、款部分,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这是刑法对骗取出口退税罪及其与偷税罪界限的规定。根据这一规定。行为人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构成骗取出口退税罪。但是,如果行为人缴纳税款后,又骗取出口退税的,以偷税罪定罪处罚;如果骗取税款超过所缴纳的税款部分,仍然按照骗取出口退税罪处罚。从本题的题目“行为人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看,本题并未提到行为人先缴纳税款,所以,本题中行为人构成骗取出口退税罪,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B。2.甲开办一间小汽修店,因修理一进口轿车缺零配件,便于晚间在一停车场将一同型号小轿车备用轮胎一个(价值 1 200 元)和发
15、动机(价值 50 000 元)拆下盗走,甲的行为(分数:1.00)A.构成盗窃罪和破坏交通工具罪,数罪并罚B.构成盗窃罪和破坏交通工具罪,属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即破坏交通工具罪定罪处罚C.只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D.只构成盗窃罪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破坏交通工具罪与盗窃罪的区别。只有破坏正在使用中的交通工具,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的,才能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以盗窃的方法破坏交通工具的行为性质是盗窃罪还是破坏交通工具罪,关键在于是否危害了公共安全,如果危害了公共安全,使交通工具足以倾覆、毁坏的,其行为性质为破坏交通工具罪,否则则为盗窃罪。本题中,甲盗用备用轮胎
16、和发动机的行为,只能构成盗窃罪,不能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因为甲盗窃发动机致使该车无法使用,也就无法危害公共安全。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3.甲欲杀乙,故意将装好子弹的枪支交给丙,并骗丙说是空枪,叫丙向乙瞄准恐吓乙,结果乙中弹身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1.00)A.甲、丙构成共同犯罪B.甲构成间接正犯 C.甲、丙构成共同过失犯罪D.丙单独构成犯罪解析:4.按照刑法的规定,不受追诉期限限制的是( )(分数:1.00)A.犯罪分子还有其他违法行为B.犯罪分子又犯新罪C.犯罪分子逃避侦查或者审判 D.犯罪分子阻止被害人向公、检、法机关提出控告解析:5.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区别的
17、关键是(分数:1.00)A.是否涉及巨额资金B.是否涉及众多被害人C.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D.是否由单位组织实施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区别。根据刑法第 176 条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与集资诈骗罪的关键区别就在于主观目的,集资诈骗罪的犯罪目的是非法占有集资款,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6.根据我国的刑法学说和司法实践,最有可能排除某种犯罪故意的认识错误是(分数:1.00)A.法律上的认识错误B.对象认识错误C.手段认识错误D.客体
18、认识错误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事实认识错误的处理。法律上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法律性质有不正确的理解。处理法律上的认识错误的总原则是: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依法判定,不因主观上的认识错误而发生变化。所以,选项 A 法律上的认识错误不可能排除犯罪故意。如果行为人只是对犯罪对象认识的错误,但是对犯罪客体认识没有错误,则不能排除犯罪故意,对刑事责任也不能发生任何影响,所以,选项 B 对象认识错误也不能排除犯罪故意。手段的认识错误,不影响罪过成立,但是可能影响犯罪停止形态,即如果危害结果没有发生,行为人只负犯罪未遂的刑事责任。所以,选项 C 手段认识错误也不可能排除某种犯罪故意。客体认识
19、错误,即行为人意图侵犯一种客体,而实际上侵犯了另一种客体。对于客体认识错误的案件,一般认为应当按照行为人意图侵犯的客体定罪,即依行为人主观认识的客体种类定罪。在客体认识错误的情况下,有可能排除某种犯罪故意,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7.非法拘禁罪属于(分数:1.00)A.继续犯 B.牵连犯C.结合犯D.连续犯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继续犯的特征。继续犯属于实质的一罪,其最本质的特征为犯罪行为以及犯罪行为所引发的不法状态同时处于持续过程之中。非法拘禁罪就是最典型的继续犯,在非法拘禁罪中,非法拘禁的行为以及由非法拘禁行为所引发的被害人的人身自由被剥夺或者被限制的不法状态自犯罪着手时起,就同时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法律硕士 专业课 22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