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试卷69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试卷69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试卷69及答案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工程硕士(GCT)语文-试卷 69 及答案解析(总分:11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选择题(15 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分数:2.00)_2.下列加点字注音只有一个错误的一项是:(分数:2.00)A.攫取(je)打 打烊(yng) 蹩进(b) 板滞(zh)B.寒伧(chn) 租赁(lng) 裙褶(zh) 面面相觑(q)C.麦珑(lng) 莳秧(sh) 惬意(xi) 惴惴不安(zhu)D.烙印(lu) 癖好(p) 拗开(o) 执着一念(zhu)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分数:2.00)A.风调雨顺
2、 省悟 以逸代劳 枢纽B.雷历风行 庇护 哗众取宠 拮据C.按图索骥 沮丧 五彩斑澜 诀别D.风毛麟角 篮球 退避三舍 灰心4.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分数:2.00)A.悲恸(极度悲哀) 整饬(整顿) 债券(票证) 文(文采)过饰非B.疾(猛烈)风 自诩(夸耀) 倜傥(洒脱,不拘束) 言归于好(爱好)C.罹(灾害)难 挽(悼念)歌 戡(平定)乱 功亏一箦(盛土的竹筐)D.隽(言辞含蓄)永 颀(长)长 遒(强健)劲 放荡不羁(拘束)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分数:2.00)A.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每年到绥芬河市观光旅游的人次逐步攀升。B.校长非常理解他这次因县里召
3、开第三届教学能手大赛而耽误正常上课。C.对于网上发布的应取消房屋预售制度的各种意见,专家持否定态度。D.是否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卓而不凡的智慧,是成为杰出人才的重要条件。6.下列各句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分数:2.00)A.鲁迅十分重视少年儿童的文艺创作,他指出:“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B.老师看到我们非常高兴,就把我们拉到他的办公室聊天。C.校长完全采纳两个同学的合理化建议。D.完全出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而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免予承担责任。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分数:2.00)A.他一连好几次都没有考好,真是屡试不爽,因而心情十分沉重。B.由于这些条件的吸引,尽
4、管收费很高,但是顾客们还是趋之若鹜。C.尽管小李的话说得很不好听,可是小范并未反唇相讥。D.只要我们按照科学的方法去做,无疑一定能改变那种事半功倍的状况。8.对王翰凉州词一诗的分析不妥的一项是: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分数:2.00)A.前两句借葡萄美酒,夜光玉杯,琵琶三个带有西域特点的事物,点明并烘托了边塞征战的气氛。B.第三句写将士们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死且不怕,酒又何惧。C.第四句暗示战争十分残酷,将士生死未卜,只有借酒来麻醉自己。D.从全诗看,这是一首描写将士利用战斗间隙举行庆功祝捷场面的诗,豪情激励,充满甘洒热血,不怕牺牲的报国壮志。9.下
5、列各句采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 现在不是西风压倒东风,而是东风压倒西风。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我的母亲早已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读好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分数:2.00)A.借喻 对比 拟物 暗喻B.借代 对比 拟人 暗喻C.借喻 夸张 拟物 明喻D.借代 夸张 拟人 明喻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鲁迅有小说集D 内喊、彷徨、故事新编,药、孔乙己选自呐喊,祝福选自彷徨,狂人日记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B.莫泊桑,19 世纪后半期法国杰出的短篇小说作家,素有欧洲短篇小说大师的称号。他著名的短篇小说有羊脂球、项链,长篇
6、小说有人生和漂亮朋友C.巴尔扎克是法国 19 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代表,他的人间喜剧收入了长、中、短篇小说90 多部。守财奴选 6高老头。D.高晓声是我国当代作家。其作品有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和泥脚等。11.在我国国家生活的各种监督中,具有最高监督权的是:(分数:2.00)A.中共中央B.全国人大C.全国政协D.最高法院12.国家赔偿的主要方式是:(分数:2.00)A.赔礼道歉B.恢复原状C.返还财产D.支付赔偿金13.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必须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的职务不包括:(分数:2.00)A.自治区主席B.自治州州长C.自治县县长D.民族乡乡长14.我国特别行政区不享有的
7、自治权是:(分数:2.00)A.行政管理权B.防务权C.立法权D.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15.形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大于密西西比河平原地区的主要原因是:(分数:2.00)A.经济发达B.开发历史长C.气候条件优越D.资源丰富16.下列几种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分数:2.00)A.冻原子B.温带落叶林C.沙漠D.热带雨林二、填空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7.填空题(15 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分数:2.00)_18.依次填入下面空格中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个方面一起努力,共同配合,形
8、成合力,常抓不懈。 _,这中间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十分重视,是起决定的作用的。_这又不仅仅是党和政府的事,_不仅仅是文化宣传单位的事,_是全社会的事,只有各级领导以及工厂、农村、学校、家庭、新闻、法律等各个方面各行各业都来重视,都来努力,_取得实效和长效。(分数:2.00)A.当然 然而 而且 而 以便B.然而 因为 而且 所以 才能C.固然 然而 更 而 以便D.当然 但 也 而 才能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个人开始学会大手大脚花钱的时候,他总是有个界限的,这就是限于他自己的劳动所得。_,由俭人奢易,由奢入俭难。大手大脚花惯了,那条劳动所得的防线也不
9、见得就是马其诺防线,_是马其诺防线,_是可以被自己的贪欲攻破的。_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是人人应当具备的美德。(分数:2.00)A.虽然 纵然 也 那么B.但是 即使 也 因而C.但是 尽管 还 可以D.因为 虽然 还 因此20.下列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恩格斯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号;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 _毛泽东同志也强调过,讲话、写文章”都应当简明扼要_我国历代作家常以“意则期多,字则唯少作为写文章的准则,力求“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_(姜夔白石诗说”_(分数:2.00)A.”。”,”。B.。”。”。C.”。”, ”。D.。”。”。
10、”21.从修辞方法的运用角度来看,填在下列横线上的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雨停了,月亮穿过云雾,把明亮的光辉洒在广场上,广场像用银子铺成似的。在有积水的洼地上, _,变成了透明的、奇异的、童话般的世界。(分数:2.00)A.映出了闪动的月亮的影子,好像天空和地上同时有无数个月亮,把这五月之夜的乡村,映照得如同在水晶体中一样B.同时有无数个月亮,映照着如同水晶体一样的五月之夜的乡村,天空和地上到处闪动着月亮的影子C.同时有无数个月亮闪动着妩媚的影子,五月之夜的乡村,被映照得如同白昼一样D.映出了闪动的月亮的影子,天空和地上好像都在燃烧着焰火,五月之夜的乡村变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22.在下面一段文字中
11、的横线处填上一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句是: 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_为“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分数:2.00)A.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B.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C.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门两旁有石刻圣联一副,D.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2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总之,他们对于怎样微妙的事物,都觉得吃惊;而常人则_,故他们是常人而又有异于常人。 走进花园,郁金香开的正盛,_的花朵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艳。 有些同志经济
12、建设上的浪费损失,已经_、习以为常了,变成了麻木不仁的恶习。 大厅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工艺品,_,琳琅满目。(分数:2.00)A.熟视无睹 五颜六色 司空见惯 五光十色B.司空见惯 五颜六色 熟视无瞎 五光十色C.熟视无睹 五光十色 司空见惯 五颜六色D.司空见惯 五光十色 熟视无睹 五颜六色24.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梅尧臣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后人引用,借以说明_。(分数:2.00)A.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短长B.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C.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千秋D.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所爱25.下文横线上应填入的恰当的诗句为: 自然美有两种,一种是刚性美;一种是柔性美
13、。古人的“_,_”两句诗,可以说分别体现了这两种自然美。(分数:2.00)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C.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D.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26.“狡兔三窟”的典故出自_。(分数:2.00)A.李将军列传B.冯谖客盂尝君C.季氏将伐颛臾D.寡人之于国也27.人类最早使用的纸币是_。(分数:2.00)A.会子B.快克C.交子D.银元券28.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所颂扬的是_。(分数:2.00)A.曾国藩B.左宗棠C.李鸿章D.张之洞29.欧洲第一部历史巨著希波战争史
14、的作者_被称为“历史之父”。(分数:2.00)A.希罗多德B.恺撤C.修昔的底斯D.塔西佗30.电子产品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的根本原因是_。(分数:2.00)A.供求关系影响B.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C.市场竞争激烈D.进口关税下调31.全球台风发生海域最频繁,强度最大的海区是:(分数:2.00)A.东北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西北太平洋32.与无氧呼吸相比,有氧呼吸的特点是_。(分数:2.00)A.需要酶参加B.分解有机物C.释放能量D.有机物彻底分解三、阅读理解题(总题数:6,分数:48.00)33.阅读理解题(20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分数:8.0
15、0)_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现在许多人有大恐惧;我也有大恐惧。 许多人所怕的,是“中国人”这名目要消灭;我所怕的,是中国人要从“世界人”中挤出。 我以为“中国人”这名目,决不会消灭;只要人种还在,总是中国人。譬如埃及犹太人,无论他们还有“国粹”没有,现在总叫他埃及犹太人,未尝改了称呼。可见保存名目,全不比劳力费心。 但是想在现今的世界上,协同生长,挣一地位,即须有相当的进步的智识,道德,品格,思想,才能够站得住脚:这事极须劳力费心。而“国粹”多的国民,尤为劳力费心,因为他的“粹”太多。粹太多,便太特别。太特别,便难于种种人协同生长,挣得地位。 有人说:“我们要特别生长;不然,何以为中国
16、人!”于是乎要从“世界人”中挤出。 于是乎中国人失了_,却暂时仍要在这世界上住!_这便是我的大恐惧。 (选自鲁迅热风.随感录三十六,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杜,1981)(分数:8.00)(1).根据上下文,在文中横线处填人最合适的词语。(分数:2.00)A.自我B.地位C.国粹D.世界(2).此文的主旨是:(分数:2.00)A.认为“中国人”这名目不会被消灭B.恐惧中国人失掉自身C.倡导新的“世界”眼光D.如何从根本上保存国粹(3).根据这篇文章,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国粹”多并不妨碍融人现代世界。B.埃及犹太人无论是否还有“国粹”,其名称不变C.保存名目,全不必劳力
17、费心D.太特别,便难于其他民族协同生长(4).根据作者原意,中国人要在现在世界挣得地位,最重要的是:(分数:2.00)A.小心保存国粹B.具有进步意识C.保持恐惧心理D.善于追求特别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何谓文化?向来狭义的解释,只指学术技艺而言,其为不当,自无待论。说得广的,又把一切人为的事都包括于文化之中,然则动物何以没有文化呢?须知文化正是人之所以异于他动物的。其异点安在呢?凡动物,多能对外界的刺激而起反应,亦多能与外界相调适。然其与外界相调适,大抵出于本能,其力量极有限,而且永远不过如此。人则不然。所以人所处的世界,与动物所处的世界,大不相同。人之所以能如此,(一)由其有特异的
18、脑筋,能想出种种法子。(二)其手和足的作用分开,能制造种种工具,以遂行其计划。(三)又有语言以互相交通,而其扩大的即为文字。此人之所知,所能,可以传之于彼;前人之所知,所能,并可以传之于后。因而人的工作,不是个个从头做起的,乃是互相接续着做的。不像赛跑的人,从同一地点出发,却像驿站上的驿夫,一个个连接着,向目的地进行。其所走的路线自然长,而后人所达到的,自非前人所能知了。然则文化,是因人有特异的禀赋,良好的交通工具而成就的控制环境的共业。动物也有进化,但他的进化,除非改变其机体,以求与外界相适应,这是要靠遗传上变异淘汰等作用,才能达到目的的,自然非常迟慢。人则只须改变其所用的工具,和其对付事物
19、的方法。我们身体的构造,绝无以异于野蛮人,而其控制环境的成绩却大不相同,即由其一为生物进化,一为文化进化之故。人类学上,证明白冰期以后,人的体质,无大变化。埃及的尸体解剖,亦证明其身体构造,与现今的人相同。可见人类的进化,全是文化进化。恒人每以文化状况,与民族能力,并为一谈,实在是一个重大的错误。遗传学家,论社会的进化,过于重视个体的先天能力,也不免为此等俗见所累。至于有意夸张种族能力的,那更不啻自承其所谓进化,将返于生物进化了。从理论上说,人的行为,也有许多来自机体,和动物无以异的,然亦无不披上文化的色采。如饮食男女之事,即其最显明之例。所以在理论上,虽不能将人类一切行为,都称为文化行为,在
20、事实上,则人类一切行为,几无不与文化有关系。可见文化范围的广大。能了解文化,自然就能了解社会了。人类的行为,源于机体的,只是能力。其如何发挥此能力,则全因文化而定其形成。 (选自吕思勉中国文化史.绪论,中国通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北京安通学校提供)(分数:8.00)(1).本文的主旨在于:(分数:2.00)A.解释文化的范围和重要性B.强调人与动物的不同C.突出人类社会的文化进化D.证明遗传学家的错误(2).根据本文的意见,人区别于动物在于:(分数:2.00)A.动物不能适应和改变环境B.人类个体的先天能力很强C.人类有良好的交通工具D.文化的进化和承继使人类能力剧增(3).按照
21、本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语言文字是人类的文化能力B.饮食男女之事与文化无关C.动物适应环境往往出于本能D.了解文化也就能了解社会(4).按照本文,种族论者的思想错误在于:(分数:2.00)A.不承认人能制造工具和制定计划B.不承认人具有控制环境的能力C.否认遗传上的变异淘汰等作用D.将种族的能力归因于生物进化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铜奔马正名 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是 1969 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据云当时被定名为“马踏飞燕”,也有学者引经据典,将其定名为“马超龙雀”。最后可能因为众说纷纭,无奈之下取名为“铜奔马”。“铜奔马”一名虽然简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
22、惬人意。 最近有人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更考定此物应名“飞廉铜马”。其根据有二:一是后汉书.董卓传中有“飞廉铜马之后”的记载;一是“三才图会里的飞廉图,便是一只飞鸟”。愚意此说更属不妥。 首先,三才图会一书乃明朝嘉靖、万历间人所作,且四库提要认为其中采摭浩博,然间有冗杂虚构之病。其次,关于“飞廉”,注家多有出入。墨子.耕柱云:“夏后启使飞廉折金于心川。”史记.秦本纪云:“飞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以上两书显然认为飞廉是人。但是淮南子.俶真训)高诱注:“飞廉,兽名,长毛有翼。”楚辞.离骚王逸注:“飞廉,风伯也。”洪兴祖补注:“飞廉,神禽,能致风气。”可见飞廉到底是人是神,是兽是禽,古人也无定论
23、。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神龙升天的景象,亦有骑马的形象,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武威铜马是一件写实的作品,马足下的飞鸟亦然,所以很难将其与神话中的飞廉相提并论。至于后汉书.董卓传所说,当是飞廉归飞廉,铜马归铜马,非指一物,故文后有“之属”一词。 然而,武威铜马足下确有一鸟,其象征之意为人所关注。一提到马,人们很快想到奔腾如飞,而飞燕的速度同样也是无庸置疑的。历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如南朝沈约诗有“紫燕光陆离”句;注:“紫燕,良马也。”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兔越空。”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李善注谢灵运诗云:“文命自代还,有良马九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工程硕士 GCT 语文试卷 69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