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27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27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27及答案解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工程硕士(GCT)语文 27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选择题/B(总题数:15,分数:30.00)1.对王翰凉州词一诗的分析不妥的一项是: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分数:2.00)A.前两句借葡萄美酒,夜光玉杯,琵琶三个带有西域特点的事物,点明并烘托了边塞征战的气氛。B.第三句写将士们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死且不怕,酒又何惧。C.第四句暗示战争十分残酷,将士生死未卜,只有借酒来麻醉自己。D.从全诗看,这是一首描写将士利用战斗间隙举行庆功祝捷场面的诗,豪情激励,充满甘洒热血,不怕牺牲的报国壮志。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
2、正确的一句是:(分数:2.00)A.他一连好几次都没有考好,真是屡试不爽,因而心情十分沉重。B.由于这些条件的吸引,尽管收费很高,但是顾客们还是趋之若鹜。C.尽管小李的话说得很不好听,可是小范并未反唇相讥。D.只要我们按照科学的方法去做,无疑一定能改变那种事半功倍的状况。3.下列加点字注音只有一个错误的一项是:(分数:2.00)A.攫取(j 打 打烊(yn 蹩进(b) 板滞(zh)B.寒伧(ch 租赁(ln 裙褶(zh) 面面相觑(q)C.麦珑(ln 莳秧(sh) 惬意(xi) 惴惴不安(zhu)D.烙印(lu) 癖好(p) 拗开( 执着一念(zhu)4.下列各句采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 现在不
3、是西风压倒东风,而是东风压倒西风。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我的母亲早已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读好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分数:2.00)A.借喻 对比 拟物 暗喻B.借代 对比 拟人 暗喻C.借喻 夸张 拟物 明喻D.借代 夸张 拟人 明喻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鲁迅有小说集D 内喊、彷徨、故事新编,药、孔乙己选自呐喊,祝福选自彷徨,狂人日记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B.莫泊桑,19 世纪后半期法国杰出的短篇小说作家,素有欧洲短篇小说大师的称号。他著名的短篇小说有羊脂球、项链,长篇小说有人生和漂亮朋友C.巴尔扎克是法国
4、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代表,他的人间喜剧收入了长、中、短篇小说90多部。守财奴选 6高老头。D.高晓声是我国当代作家。其作品有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和泥脚等。6.形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大于密西西比河平原地区的主要原因是:(分数:2.00)A.经济发达B.开发历史长C.气候条件优越D.资源丰富7.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必须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的职务不包括:(分数:2.00)A.自治区主席B.自治州州长C.自治县县长D.民族乡乡长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分数:2.00)A.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每年到绥芬河市观光旅游的人次逐步攀升。B.校长非常理解他这次因县里
5、召开第三届教学能手大赛而耽误正常上课。C.对于网上发布的应取消房屋预售制度的各种意见,专家持否定态度。D.是否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卓而不凡的智慧,是成为杰出人才的重要条件。9.国家赔偿的主要方式是:(分数:2.00)A.赔礼道歉B.恢复原状C.返还财产D.支付赔偿金10.下列各句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分数:2.00)A.鲁迅十分重视少年儿童的文艺创作,他指出:“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B.老师看到我们非常高兴,就把我们拉到他的办公室聊天。C.校长完全采纳两个同学的合理化建议。D.完全出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而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免予承担责任。1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风调
6、雨顺 省悟 以逸代劳 枢纽 B. 雷历风行 庇护 哗众取宠 拮据 C按图索骥 沮丧 五彩斑澜 诀别 D风毛麟角 篮球 退避三舍 灰心(分数:2.00)A.B.C.D.12.下列几种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分数:2.00)A.冻原子B.温带落叶林C.沙漠D.热带雨林13.我国特别行政区不享有的自治权是:(分数:2.00)A.行政管理权B.防务权C.立法权D.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14.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分数:2.00)A.悲恸(极度悲哀) 整饬(整顿) 债券(票证) 文(文采)过饰非B.疾(猛烈)风 自诩(夸耀) 倜傥(洒脱,不拘束) 言归于好(爱好)C.罹(灾害
7、)难 挽(悼念)歌 戡(平定)乱 功亏一箦(盛土的竹筐)D.隽(言辞含蓄)永 颀(长)长 遒(强健)劲 放荡不羁(拘束)15.在我国国家生活的各种监督中,具有最高监督权的是:(分数:2.00)A.中共中央B.全国人大C.全国政协D.最高法院二、B填空题/B(总题数:15,分数:30.00)16.在下列各句中的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前不久,这里曾一度山洪_,致使公路堵塞,桥梁冲垮,交通瘫痪。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_表现人物心理变化的艺术特色极为称道。那个一脸络腮胡子的裁判明显_客队,不能不令人怀疑其背后的动机。 A暴发 擅长 偏袒 B爆发 擅长 偏袒 C暴发 善于 偏心 D爆发
8、 善于 偏心(分数:2.00)填空项 1:_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一个地区_一个国家的环境问题常常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表现出阶段性,_在解决其环境问题时,_要考虑其共性,_要考虑其特殊性与阶段性,这样_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A和 那么 就 更 才能 B或 那么 不仅 而且 就 C和 所以 不 而且 就 D或 所以 不仅 更 才(分数:2.00)填空项 1:_18.给下面这段话横线处加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我说_在炮兵连不是一样打敌人吗_“那,不同!”他说_离敌人越近_越觉得打得过瘾_越觉得打得解恨_ A“?”,“;,。” B“。”,”;、。” C“。
9、”:“,、!” D“?”,“,!“”(分数:2.00)填空项 1:_19.从修辞效果看,下面横线上所填的文字最好的一项是: 调查研究十分重要,只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而,作风浮躁的人是下不去、蹲不住的。即使是下去了,蹲住了,“身人”能“心人”吗?到头来,_。 A还不是油锅里加水,看起来溶在了一起,实际上油花还是浮在水面上。 B还不是葫芦掉进井里,看起来是下去了,实际上还是浮在水面上。 C还不是水中的月亮,看起来沉在了水里,实际上还是高挂在天空中。 D还不是井底的青蛙,看起来沉到了水底下,实际上它还能浮到水面上来。(分数:2.00)填空项 1:_20.填入下面文段中横线上
10、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爬了一段坎坷的山路,便见一片竹楼,_,原来已到翠竹岩苗寨了。 A楼上亮着灯光,三五成群的苗家姑娘在编着竹笠 B楼上亮着灯光,编着竹笠的苗家姑娘三五成群 C三五成群的苗家姑娘正在亮着灯光的楼上编着竹笠 D亮着灯光的楼上,三五成群的苗家姑娘在编着竹笠(分数:2.00)填空项 1:_2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自利玛窦来到我国后,西方人_.通往北京大学的路上,是_的行李车和新录取的学生。花红柳绿,_,说不尽灯市的繁华。今天这家商店刚开业,顾客_。 A络绎不绝 接踵而来 纷至沓来 车水马龙 B接踵而来 络绎不绝 车水马龙 纷至沓来
11、C纷至沓来 车水马龙 接踵而来 络绎不绝 D络绎不绝 纷至沓来 车水马龙 接踵而来(分数:2.00)填空项 1:_22.“_,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名句。 A何当共剪西窗烛 B只恐夜深花睡去 C白发无情侵老境 D书当快意读易尽(分数:2.00)填空项 1:_23.将下列诗句依次填入林逋的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_。_,_。”排序正确的是:暗香浮动月黄昏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 A B C D(分数:2.00)填空项 1:_24.秦统一中国后“书同文”所用的文字是_。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楷书(分数:2.00)填空项 1:_25.不属于我国京剧“四大名旦”的是_。
12、A程砚秋 B尚小菊 C梅兰芳 D荀慧生(分数:2.00)填空项 1:_26.“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属于_族。 A契丹 B蒙古 C女真 D党项(分数:2.00)填空项 1:_27.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法国 1791年宪法 C德意志帝国宪法 D美国 1787年宪法(分数:2.00)填空项 1:_28.“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说明_。 A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B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分数:2.00)填空项 1:_29.拉萨具有“日光城”之誉,日照时数占到全年总时数的三分之一,这是因为: A降水少,晴天多 B地广人稀,
13、污染少 C高山积雪反射阳光 D地势高,白天较长(分数:2.00)填空项 1:_30.牛胚具有三个胚层的时期是_。 A囊胚期 B原肠胚期 C原肠腔期 D幼体期(分数:2.00)填空项 1:_三、B阅读理解/B(总题数:5,分数:40.00)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BB你利用花,花也利用你/B我们为何给人送花?赠人花可以表达抚慰之情或柔情蜜意,也可用于恭喜庆贺或请求宽恕。我们天生就知道送花有一种强大的心理效应,然而在接受鲜花的心理效应方面还没有进行过多少科学研究,尽管花卉已经成为一个规模可观的国际产业。进化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花卉能够激发我们积极的情感和其他深层心理变化,在这一点上人类与其
14、他任何物种几乎都不一样,更让人好奇的是,花卉可能利用了它对人类的这种影响来不断进化。进化生物学认为,植物往往为了吸引众多不同物种而进化,从而使其不断传播开来。但是这种理论提出,植物人类共同进化的根据是花儿带来的感情奖赏。拉特格拉斯大学的一个地理学家和遗传学家小组的研究表明,我们人类就是花卉进行繁衍战略的一部分。他们认为,人类至少 5000年来一直在广泛种植花卉,与其他植物相比,它们拥有非常大的进化优势。他们还指出,花卉的形状和香味能够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这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巧合。为了验证其论点,这个研究小组给 150位妇女带去不同的礼物,其中包括鲜花、水果和糖果等。结果发现,得到鲜花的妇女比得到
15、其他礼物的妇女要兴奋得多,而且这种效应持续了数日。再者,得到鲜花的妇女比之前更积极地回答问题。他们通过另外的试验发现,鲜花不仅能够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能使人露出笑容、开口交谈,而且还能促进认知功能,比如提高记忆力等。有些人得到鲜花后的情感表现甚至出乎研究人员的意料。科学家们提出了各种进化理论来解答鲜花带来的这种非同寻常的心理效应。有一种理论认为,人类对风景和植物的欣赏跟人类原始时期的生存条件有关,当时人类根据环境线索来寻找食物,由于花儿这种美丽的东西跟食物采集息息相关,人类变得“从感情上”欣赏这种美,所以会喜欢花。在鲜花盛开的地方就意味着将来会结出果实供人食用,这样的地方也可能比较适合人类繁衍
16、生息。然而拉特格拉斯大学的心理学专家们认为,鲜花各种不同的感觉因素在共同影响人的情绪,因此鲜花是“级刺激物”通过多通道感觉相互作用,直接影响人的情绪,而这些引起感觉注意的因素多数会造成我们的心理状态迅速出现深度变化。对人类基本没有食用或其他生存价值的开花植物,利用对人的感情作用实现了与人类的共同进化,这跟狗的进化情况很相像。开花植物就相当于作为人类伙伴的动物。所以下次你给人送花的时候就知道,你利用花的时候,花也在利用你。(分数:8.00)(1).下列各句中,不属于“花也在利用你”的一项是:(分数:2.00)A.花卉可能利用了其能激发人积极情感和其他深层心理变化这一影响来不断进化。B.花可用来表
17、达抚慰之情和柔情蜜意,也可用于恭喜庆贺或请求宽恕。C.开花植物利用花儿给人带来的感情奖赏不断进化。D.我们人类就是花卉进行繁衍战略的一部分。(2).根据文意,下列各句中不属于鲜花带来的“心理效应”一项是:(分数:2.00)A.得到鲜花比得到其他礼物更能让人兴奋,B.得到鲜花后更愿意与他人交谈、沟通。C.鲜花能够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D.鲜花通过多通道感觉相互作用引起人的心理变化。(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分数:2.00)A.包括鲜花在内的植物,往往为了吸引众多不同的物种而进化。B.无论是鲜花的形状还是鲜花的香味,都能引发人强烈的情感反应。C.原始人类对花儿的喜爱,与原始人
18、类的生存条件密切相关。D.对接受鲜花的心理效应问题,心理学界已经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进化心理学与进化生物学对开花植物进化的认识是一致的。B.鲜花不仅能使人露出笑容,而且还能提高记忆力,促进思维功能发展。C.科学研究证实,鲜花跟食物采集息息相关,所以人类“从感情上”喜欢花。D.对人类来说,开花植物既没有食用价值,也没有其他基本生存价值。B阅读下文,然后回答问题。/B我国古代的咏花词的类型,虽然达到了逼真、传神的艺术境界,但多侧重于表现自然。更多的咏花词佳作侧重于表现感情。由感官向心灵开拓,审美对象便由形象转向意象,由目接之景
19、转为神遇之景,诗境便由“物境”转为“意境”。在创作上,追求表现审美主体心灵感受的“韵味”,通过超视听的心灵(或称“第六感官”)来把握对象。如陆龟蒙白莲云“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醉时”,就体现了一种特有的韵味,诗人借此表达芳洁白赏而又寂寞凄清的心境,这首诗打动人的魅力在于此。钟嵘诗品中说:“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诗人的艺术追求也在于此。其目的并非“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而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白莲欲坠的形象究竟是怎样的无关紧要,这里仅以此富有韵味的意象传出一种心境罢了。又如姜夔暗香写寒梅云:“竹外疏花,冷香人瑶席。”又云:“千树压,西湖寒碧。”皆是幽冷心境的意象表现,有“
20、得意忘象”之趣。如从形貌之似的角度去落实,往往是不可捉摸的,那样去鉴赏便要失去韵味,难免买椟还珠之讥。如司空图所云:“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乎已违。”故我们读这类诗词,更不可仅仅注意花卉形象的描摹,诗人已不是着眼于“目击可图”之境,而意在“境外生境”。“境外生境”者,于“物境”之外生出“意境”也。我们应力求通过品赏韵味进而领会意境,方不负古人。故司马光云:“古人为诗,贵在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知。”(诗人玉屑卷六引)由物境引起内心触动,而将与它相似的内在情感投射到审美对象上,将自身情感托之于外物,这就构成了咏花词的另一境界“情境”。这已是“移情作用”的表现,已经不完全是从审美感受的角度
21、出发,而是内在心灵情绪的一种外化,托之于花卉形象表现出来。在创作上常常采用比兴寄托的表达手段,“兴者托事于物”,以情附物,言在此而意在彼。如陈子昂感遇诗咏兰,以“岁华尽摇落,劳意竟何成”寄寓时不我待、美人迟暮之叹:宋徽宗燕山亭咏杏花,以“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寄予国破家亡、失身为虏之痛。工于寄托者,皆善于闪烁其词,隐藏其旨,令读者于言外有所感触。寄意的深隐,以造成情味的隽永。含蓄深沉,故耐人寻味。(分数:8.00)(1).“诗人的艺术追求也在于此”的“此”指的是:(分数:2.00)A.是诗人在作品的描写中所努力达到的一种艺术境界。B.是诗人表达芳洁自赏而又寂寞凄清心境时寄托的对象。C.是
22、诗人使读者的感情与作品抒写的感情产生的共鸣。D.是诗人能让读者观其作品时所受到感动的艺术技巧。(2).对第一段中引用姜夔的诗、司空图和司马光的话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古代咏花诗词的佳作传达给读者的往往是言外之意,即“得意忘象”之趣。B.古代咏花诗词的佳作一般注意了从描摹客观自然而逐步转向表现主观感情。C.鉴赏古代咏花诗词应注意欣赏和体会诗人在作品中表现的一种特有的韵味。D.鉴赏古代咏花诗词应该注意领会诗人所创设的一种艺术意境以及言外之意。(3).对第二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咏花诗词的另一境界情境”指作者内在心灵情绪的一种外化,是言在
23、此而意在彼。B.一些追求诗品意境的诗人往往善于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寄托在对外物描绘的形象之中。C.引用陈子昂、宋徽宗的咏花诗是为了举例说明古代咏花诗词大多只是表现诗人的主观感情。D.咏花诗词常以景物作为思想感情的象征或寄托,这是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4).根据全文内容作出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源远流长,是历代文人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B.任何一种文学样式的作品,作者都应追求逼真、神似的艺术表达效果,方能打动读者。C.作家尤其是诗人应该努力追求诗品的韵味,达到意境美,以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D.鉴赏古诗要感受作者托于物外的景物描写,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工程硕士 GCT 语文 27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