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27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84383       资源大小:106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27及答案解析.doc

    1、工程硕士(GCT)语文 27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选择题/B(总题数:15,分数:30.00)1.对王翰凉州词一诗的分析不妥的一项是: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分数:2.00)A.前两句借葡萄美酒,夜光玉杯,琵琶三个带有西域特点的事物,点明并烘托了边塞征战的气氛。B.第三句写将士们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死且不怕,酒又何惧。C.第四句暗示战争十分残酷,将士生死未卜,只有借酒来麻醉自己。D.从全诗看,这是一首描写将士利用战斗间隙举行庆功祝捷场面的诗,豪情激励,充满甘洒热血,不怕牺牲的报国壮志。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

    2、正确的一句是:(分数:2.00)A.他一连好几次都没有考好,真是屡试不爽,因而心情十分沉重。B.由于这些条件的吸引,尽管收费很高,但是顾客们还是趋之若鹜。C.尽管小李的话说得很不好听,可是小范并未反唇相讥。D.只要我们按照科学的方法去做,无疑一定能改变那种事半功倍的状况。3.下列加点字注音只有一个错误的一项是:(分数:2.00)A.攫取(j 打 打烊(yn 蹩进(b) 板滞(zh)B.寒伧(ch 租赁(ln 裙褶(zh) 面面相觑(q)C.麦珑(ln 莳秧(sh) 惬意(xi) 惴惴不安(zhu)D.烙印(lu) 癖好(p) 拗开( 执着一念(zhu)4.下列各句采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 现在不

    3、是西风压倒东风,而是东风压倒西风。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我的母亲早已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读好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分数:2.00)A.借喻 对比 拟物 暗喻B.借代 对比 拟人 暗喻C.借喻 夸张 拟物 明喻D.借代 夸张 拟人 明喻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鲁迅有小说集D 内喊、彷徨、故事新编,药、孔乙己选自呐喊,祝福选自彷徨,狂人日记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B.莫泊桑,19 世纪后半期法国杰出的短篇小说作家,素有欧洲短篇小说大师的称号。他著名的短篇小说有羊脂球、项链,长篇小说有人生和漂亮朋友C.巴尔扎克是法国

    4、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代表,他的人间喜剧收入了长、中、短篇小说90多部。守财奴选 6高老头。D.高晓声是我国当代作家。其作品有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和泥脚等。6.形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大于密西西比河平原地区的主要原因是:(分数:2.00)A.经济发达B.开发历史长C.气候条件优越D.资源丰富7.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必须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的职务不包括:(分数:2.00)A.自治区主席B.自治州州长C.自治县县长D.民族乡乡长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分数:2.00)A.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每年到绥芬河市观光旅游的人次逐步攀升。B.校长非常理解他这次因县里

    5、召开第三届教学能手大赛而耽误正常上课。C.对于网上发布的应取消房屋预售制度的各种意见,专家持否定态度。D.是否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卓而不凡的智慧,是成为杰出人才的重要条件。9.国家赔偿的主要方式是:(分数:2.00)A.赔礼道歉B.恢复原状C.返还财产D.支付赔偿金10.下列各句中没有歧义的一句是:(分数:2.00)A.鲁迅十分重视少年儿童的文艺创作,他指出:“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B.老师看到我们非常高兴,就把我们拉到他的办公室聊天。C.校长完全采纳两个同学的合理化建议。D.完全出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而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免予承担责任。1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风调

    6、雨顺 省悟 以逸代劳 枢纽 B. 雷历风行 庇护 哗众取宠 拮据 C按图索骥 沮丧 五彩斑澜 诀别 D风毛麟角 篮球 退避三舍 灰心(分数:2.00)A.B.C.D.12.下列几种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分数:2.00)A.冻原子B.温带落叶林C.沙漠D.热带雨林13.我国特别行政区不享有的自治权是:(分数:2.00)A.行政管理权B.防务权C.立法权D.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14.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分数:2.00)A.悲恸(极度悲哀) 整饬(整顿) 债券(票证) 文(文采)过饰非B.疾(猛烈)风 自诩(夸耀) 倜傥(洒脱,不拘束) 言归于好(爱好)C.罹(灾害

    7、)难 挽(悼念)歌 戡(平定)乱 功亏一箦(盛土的竹筐)D.隽(言辞含蓄)永 颀(长)长 遒(强健)劲 放荡不羁(拘束)15.在我国国家生活的各种监督中,具有最高监督权的是:(分数:2.00)A.中共中央B.全国人大C.全国政协D.最高法院二、B填空题/B(总题数:15,分数:30.00)16.在下列各句中的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前不久,这里曾一度山洪_,致使公路堵塞,桥梁冲垮,交通瘫痪。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_表现人物心理变化的艺术特色极为称道。那个一脸络腮胡子的裁判明显_客队,不能不令人怀疑其背后的动机。 A暴发 擅长 偏袒 B爆发 擅长 偏袒 C暴发 善于 偏心 D爆发

    8、 善于 偏心(分数:2.00)填空项 1:_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一个地区_一个国家的环境问题常常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表现出阶段性,_在解决其环境问题时,_要考虑其共性,_要考虑其特殊性与阶段性,这样_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A和 那么 就 更 才能 B或 那么 不仅 而且 就 C和 所以 不 而且 就 D或 所以 不仅 更 才(分数:2.00)填空项 1:_18.给下面这段话横线处加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我说_在炮兵连不是一样打敌人吗_“那,不同!”他说_离敌人越近_越觉得打得过瘾_越觉得打得解恨_ A“?”,“;,。” B“。”,”;、。” C“。

    9、”:“,、!” D“?”,“,!“”(分数:2.00)填空项 1:_19.从修辞效果看,下面横线上所填的文字最好的一项是: 调查研究十分重要,只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而,作风浮躁的人是下不去、蹲不住的。即使是下去了,蹲住了,“身人”能“心人”吗?到头来,_。 A还不是油锅里加水,看起来溶在了一起,实际上油花还是浮在水面上。 B还不是葫芦掉进井里,看起来是下去了,实际上还是浮在水面上。 C还不是水中的月亮,看起来沉在了水里,实际上还是高挂在天空中。 D还不是井底的青蛙,看起来沉到了水底下,实际上它还能浮到水面上来。(分数:2.00)填空项 1:_20.填入下面文段中横线上

    10、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爬了一段坎坷的山路,便见一片竹楼,_,原来已到翠竹岩苗寨了。 A楼上亮着灯光,三五成群的苗家姑娘在编着竹笠 B楼上亮着灯光,编着竹笠的苗家姑娘三五成群 C三五成群的苗家姑娘正在亮着灯光的楼上编着竹笠 D亮着灯光的楼上,三五成群的苗家姑娘在编着竹笠(分数:2.00)填空项 1:_2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自利玛窦来到我国后,西方人_.通往北京大学的路上,是_的行李车和新录取的学生。花红柳绿,_,说不尽灯市的繁华。今天这家商店刚开业,顾客_。 A络绎不绝 接踵而来 纷至沓来 车水马龙 B接踵而来 络绎不绝 车水马龙 纷至沓来

    11、C纷至沓来 车水马龙 接踵而来 络绎不绝 D络绎不绝 纷至沓来 车水马龙 接踵而来(分数:2.00)填空项 1:_22.“_,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名句。 A何当共剪西窗烛 B只恐夜深花睡去 C白发无情侵老境 D书当快意读易尽(分数:2.00)填空项 1:_23.将下列诗句依次填入林逋的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_。_,_。”排序正确的是:暗香浮动月黄昏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 A B C D(分数:2.00)填空项 1:_24.秦统一中国后“书同文”所用的文字是_。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楷书(分数:2.00)填空项 1:_25.不属于我国京剧“四大名旦”的是_。

    12、A程砚秋 B尚小菊 C梅兰芳 D荀慧生(分数:2.00)填空项 1:_26.“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属于_族。 A契丹 B蒙古 C女真 D党项(分数:2.00)填空项 1:_27.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法国 1791年宪法 C德意志帝国宪法 D美国 1787年宪法(分数:2.00)填空项 1:_28.“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说明_。 A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B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分数:2.00)填空项 1:_29.拉萨具有“日光城”之誉,日照时数占到全年总时数的三分之一,这是因为: A降水少,晴天多 B地广人稀,

    13、污染少 C高山积雪反射阳光 D地势高,白天较长(分数:2.00)填空项 1:_30.牛胚具有三个胚层的时期是_。 A囊胚期 B原肠胚期 C原肠腔期 D幼体期(分数:2.00)填空项 1:_三、B阅读理解/B(总题数:5,分数:40.00)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BB你利用花,花也利用你/B我们为何给人送花?赠人花可以表达抚慰之情或柔情蜜意,也可用于恭喜庆贺或请求宽恕。我们天生就知道送花有一种强大的心理效应,然而在接受鲜花的心理效应方面还没有进行过多少科学研究,尽管花卉已经成为一个规模可观的国际产业。进化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花卉能够激发我们积极的情感和其他深层心理变化,在这一点上人类与其

    14、他任何物种几乎都不一样,更让人好奇的是,花卉可能利用了它对人类的这种影响来不断进化。进化生物学认为,植物往往为了吸引众多不同物种而进化,从而使其不断传播开来。但是这种理论提出,植物人类共同进化的根据是花儿带来的感情奖赏。拉特格拉斯大学的一个地理学家和遗传学家小组的研究表明,我们人类就是花卉进行繁衍战略的一部分。他们认为,人类至少 5000年来一直在广泛种植花卉,与其他植物相比,它们拥有非常大的进化优势。他们还指出,花卉的形状和香味能够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这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巧合。为了验证其论点,这个研究小组给 150位妇女带去不同的礼物,其中包括鲜花、水果和糖果等。结果发现,得到鲜花的妇女比得到

    15、其他礼物的妇女要兴奋得多,而且这种效应持续了数日。再者,得到鲜花的妇女比之前更积极地回答问题。他们通过另外的试验发现,鲜花不仅能够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能使人露出笑容、开口交谈,而且还能促进认知功能,比如提高记忆力等。有些人得到鲜花后的情感表现甚至出乎研究人员的意料。科学家们提出了各种进化理论来解答鲜花带来的这种非同寻常的心理效应。有一种理论认为,人类对风景和植物的欣赏跟人类原始时期的生存条件有关,当时人类根据环境线索来寻找食物,由于花儿这种美丽的东西跟食物采集息息相关,人类变得“从感情上”欣赏这种美,所以会喜欢花。在鲜花盛开的地方就意味着将来会结出果实供人食用,这样的地方也可能比较适合人类繁衍

    16、生息。然而拉特格拉斯大学的心理学专家们认为,鲜花各种不同的感觉因素在共同影响人的情绪,因此鲜花是“级刺激物”通过多通道感觉相互作用,直接影响人的情绪,而这些引起感觉注意的因素多数会造成我们的心理状态迅速出现深度变化。对人类基本没有食用或其他生存价值的开花植物,利用对人的感情作用实现了与人类的共同进化,这跟狗的进化情况很相像。开花植物就相当于作为人类伙伴的动物。所以下次你给人送花的时候就知道,你利用花的时候,花也在利用你。(分数:8.00)(1).下列各句中,不属于“花也在利用你”的一项是:(分数:2.00)A.花卉可能利用了其能激发人积极情感和其他深层心理变化这一影响来不断进化。B.花可用来表

    17、达抚慰之情和柔情蜜意,也可用于恭喜庆贺或请求宽恕。C.开花植物利用花儿给人带来的感情奖赏不断进化。D.我们人类就是花卉进行繁衍战略的一部分。(2).根据文意,下列各句中不属于鲜花带来的“心理效应”一项是:(分数:2.00)A.得到鲜花比得到其他礼物更能让人兴奋,B.得到鲜花后更愿意与他人交谈、沟通。C.鲜花能够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D.鲜花通过多通道感觉相互作用引起人的心理变化。(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分数:2.00)A.包括鲜花在内的植物,往往为了吸引众多不同的物种而进化。B.无论是鲜花的形状还是鲜花的香味,都能引发人强烈的情感反应。C.原始人类对花儿的喜爱,与原始人

    18、类的生存条件密切相关。D.对接受鲜花的心理效应问题,心理学界已经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进化心理学与进化生物学对开花植物进化的认识是一致的。B.鲜花不仅能使人露出笑容,而且还能提高记忆力,促进思维功能发展。C.科学研究证实,鲜花跟食物采集息息相关,所以人类“从感情上”喜欢花。D.对人类来说,开花植物既没有食用价值,也没有其他基本生存价值。B阅读下文,然后回答问题。/B我国古代的咏花词的类型,虽然达到了逼真、传神的艺术境界,但多侧重于表现自然。更多的咏花词佳作侧重于表现感情。由感官向心灵开拓,审美对象便由形象转向意象,由目接之景

    19、转为神遇之景,诗境便由“物境”转为“意境”。在创作上,追求表现审美主体心灵感受的“韵味”,通过超视听的心灵(或称“第六感官”)来把握对象。如陆龟蒙白莲云“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醉时”,就体现了一种特有的韵味,诗人借此表达芳洁白赏而又寂寞凄清的心境,这首诗打动人的魅力在于此。钟嵘诗品中说:“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诗人的艺术追求也在于此。其目的并非“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而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白莲欲坠的形象究竟是怎样的无关紧要,这里仅以此富有韵味的意象传出一种心境罢了。又如姜夔暗香写寒梅云:“竹外疏花,冷香人瑶席。”又云:“千树压,西湖寒碧。”皆是幽冷心境的意象表现,有“

    20、得意忘象”之趣。如从形貌之似的角度去落实,往往是不可捉摸的,那样去鉴赏便要失去韵味,难免买椟还珠之讥。如司空图所云:“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乎已违。”故我们读这类诗词,更不可仅仅注意花卉形象的描摹,诗人已不是着眼于“目击可图”之境,而意在“境外生境”。“境外生境”者,于“物境”之外生出“意境”也。我们应力求通过品赏韵味进而领会意境,方不负古人。故司马光云:“古人为诗,贵在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知。”(诗人玉屑卷六引)由物境引起内心触动,而将与它相似的内在情感投射到审美对象上,将自身情感托之于外物,这就构成了咏花词的另一境界“情境”。这已是“移情作用”的表现,已经不完全是从审美感受的角度

    21、出发,而是内在心灵情绪的一种外化,托之于花卉形象表现出来。在创作上常常采用比兴寄托的表达手段,“兴者托事于物”,以情附物,言在此而意在彼。如陈子昂感遇诗咏兰,以“岁华尽摇落,劳意竟何成”寄寓时不我待、美人迟暮之叹:宋徽宗燕山亭咏杏花,以“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寄予国破家亡、失身为虏之痛。工于寄托者,皆善于闪烁其词,隐藏其旨,令读者于言外有所感触。寄意的深隐,以造成情味的隽永。含蓄深沉,故耐人寻味。(分数:8.00)(1).“诗人的艺术追求也在于此”的“此”指的是:(分数:2.00)A.是诗人在作品的描写中所努力达到的一种艺术境界。B.是诗人表达芳洁自赏而又寂寞凄清心境时寄托的对象。C.是

    22、诗人使读者的感情与作品抒写的感情产生的共鸣。D.是诗人能让读者观其作品时所受到感动的艺术技巧。(2).对第一段中引用姜夔的诗、司空图和司马光的话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古代咏花诗词的佳作传达给读者的往往是言外之意,即“得意忘象”之趣。B.古代咏花诗词的佳作一般注意了从描摹客观自然而逐步转向表现主观感情。C.鉴赏古代咏花诗词应注意欣赏和体会诗人在作品中表现的一种特有的韵味。D.鉴赏古代咏花诗词应该注意领会诗人所创设的一种艺术意境以及言外之意。(3).对第二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咏花诗词的另一境界情境”指作者内在心灵情绪的一种外化,是言在

    23、此而意在彼。B.一些追求诗品意境的诗人往往善于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寄托在对外物描绘的形象之中。C.引用陈子昂、宋徽宗的咏花诗是为了举例说明古代咏花诗词大多只是表现诗人的主观感情。D.咏花诗词常以景物作为思想感情的象征或寄托,这是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4).根据全文内容作出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源远流长,是历代文人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B.任何一种文学样式的作品,作者都应追求逼真、神似的艺术表达效果,方能打动读者。C.作家尤其是诗人应该努力追求诗品的韵味,达到意境美,以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D.鉴赏古诗要感受作者托于物外的景物描写,

    24、还要体味诗人隐藏其间的深沉的寄意。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B尽管具有人类学意义的工作相当卖老有两个例子,古希腊历史学家罗多德,或北非学者阿拉伯英布卡尔顿,在公元前 5世纪和公元 14世纪撰写的对他人的描述但作为独立研究领域的人类学是相对晚近的西方文明的产物。例如,在美国,学院或大学(在罗彻斯特大学)普通人类学含学分的第一次课程直到 1879年才开设。倘若人们一直关心他们自己及其起源,以及其他人,那么为什么成体系的人类学学科这么长时间才问世呢?这一问题的答案就像人类历史一样复杂。在某种程度上说,它与人类的技术局限有关。在大部分历史中,人们一直受限于他们的地理范围。没有到世界遥远地方旅行

    25、的手段,对远远不同于人们自己的文化和民族的观察是艰难的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冒险。大范围的旅行通常是少数人独享的特权;只有当适当的运输和通信方式得到发展,对其他民族和文化的研究才盛行;这并不是说,人们一直没有注意到世界上与他们自己在看法和行为上不同的其他民族的存在。例如,圣经引日约全书与新约全书充分提到各种各样的民族,其中有犹太人、埃及人、赫梯人、巴比伦人、埃塞俄比亚人、罗马人,等等。这些民族之间的差异,比之他们中任何人与澳大利亚、亚马孙森林、北极的北美原住民等的差异,就显得逊色了,借助于向真正遥远地方旅行的手段,人们有可能第一镒遇到这类根本不同的民族。正是与迄今未知民族的大量接触这开始于欧洲人试

    26、图把其贸易和政治统治扩大到世界各地之时人们的注意力才集中于人类各种各样的差异。使人类学缓慢成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欧洲人只是逐渐认识到,在所有这些差异的掩饰下,他们可能与任何地方的人共享基本的“人性”。不与欧洲人共享基本文化价值的社会被贴上“未开化的”或“野蛮的”标签。直到 18世纪中叶,相当多的欧洲人才开始认为这类人的行为与对他们自身的理解是完全相关的。这样一个时代到来了:人们越来越努力根据自然法来解释事情,对以权威文本为根据的传统解释表示怀疑,对人类多样性的兴趣日渐浓厚。(分数:8.00)(1).对插入语“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强调在不同时期对同

    27、一文化同一民族观察的艰难性。B.强调在不同时期对同一文化同一民族观察的可能性。C.强调在同时期对不同文化不同民族观察的艰难性。D.强调在同时期对不同文化不同民族观察的可能性。(2).下面不属于导致人类学缓慢成长的原因的一项是:(分数:2.00)A.广阔的地理范围,造成交往的局限。B.落后的旅行手段,造成沟通的不便。C.显著的民族差异,导致理解的困难,D.迟缓的认识发展,导致研究的滞后。(3).下面对“人类多样性”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分数:2.00)A.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及其在年龄、性别、性格等方面的不同。B.人类的不同起源和人们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独特看法。C.民风习俗的差异和对“未开化的

    28、”或“野蛮的”民族的认同。D.不同的民族在文化价值观念上的差异及其独特的行为方式。(4).根据全文内容,下面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分数:2.00)A.具有课程意义的人类学工作出现效率,但含有学分的人类课程形成较晚。B.人们较早关注到与己不同的民族的存在,但关注人类各种各样的差异却较晚。C.北极的北美原住民与赫梯人之间的差异比犹太人与埃及人之间的差异要显著。D.长期以来欧洲人没有意识到“野蛮人”的行为与对他们自身的理解密切相关。B阅读下面短文,然后回答问题。/B人脑在生命头几个月进程中的发育是生物学上自我构成的最为值得提及的形式之一。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人就来到了一个充满刺激的世界。猛烈的外界刺激

    29、湖水般涌人婴儿的睡醒周期的时间节拍。他的睡醒行为是受他的大脑神经元结构控制的。新生儿的大脑于是自己生成一个时间程序,让外界感官刺激依照这一时间程序而通过,避免过多的刺激涌人,对新的印象进行整理并在睡眠的相应阶段加以深化。在这里,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具有超常周期与昼夜周期的内源节律共同出力编织睡醒阶段的模式。随着时间一个月一个月地过去,大脑一天一天地发育,睡醒行为的内在时间程序也不断变化。这个时间程序以此反映婴儿大脑的不断发育情况。但人类大脑的自我构成功能并非只从诞生时刻才开始。在诞生的这一时刻,自我构成功能已经在发育的道路上走过一大截路了。新生儿的那些令人惊奇的行为便是有力的证明。新生儿生命的

    30、寿命还在出生之前若干星期,亦即还在母腹中就已开始了。母亲只要觉察到腹中胎儿在动,就每天念两遍童话国王,老鼠和奶酪。她大声地念,慢慢地念从头到尾要 3分钟。就这样,到了分娩的那一天,婴儿出生后竟然就知道这个童话!新生儿的这种非凡的能耐不难加以证实。在橡皮奶头里装上一个压力传感器,用以记录吮吸动作。然后给婴儿戴上一个耳机,有选择地播放两则童话给他听。两则童话都由婴儿的母亲来念而念的速度,声音大小,语调全都一样。这两则童话分别用立体声磁带给录制下来。婴儿吮吸得较通常速度快时,让他听到一则童话;他吮吸得较慢时,让他听到另一则童话。在这种方式下,新生儿能够区分他喜欢听哪一则童话。两则童话中一则是本原的,

    31、另一则在形式上作了些改动只是把所有角色的名字都作了改换。新生儿连细微的差别都发现了,在试验进行几分钟后就找到了他要改变自己吮吸频率的方向他可以通过改变吮吸频率使耳机传来他想要听的那则童话。他所想要听到的始终是本原童话,亦即他在母腹中常常听到的那则童话。上面所描述的方法以多种形式运行,目的在于弄清新生儿对说话声音和语言形式之间差别进行感知的能力到底有多大。如果让婴儿母亲与另一位女人读同一篇故事,小小的婴儿总是喜欢选自己亲生母亲的声音,而不选另一位女人的声音。会两种语言的母亲,她的新生儿能区分她的两种语言,又喜欢从中选择自己还在母腹中时听得最多的那种语言。但是,如果两则童话故事由新生儿的父亲与另一

    32、位陌生男子来念,那么,新生儿就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了。就是说,父亲的声音与另一位男子的声音在新生儿听来是同样陌生的。这一检验结果证明了母亲声音对腹中胎儿的强烈影响。只有母亲的声音才能够让腹中胎儿从母腹内的背景噪声中鲜明地听出来,而外界的声音则“消逝”,听不见。胎儿的听觉器官在孕期的最后 3个月完全形成,亦即具备完全的听觉功能。由此可知,还在这一时期,话音模式就已经传人胎儿的中枢神经系统了。显而易见,母亲的话音特征已留在了胎儿的大脑中这是大脑留下的第一批记忆痕迹。正是这第一批记忆痕迹使新生儿能够重新识别曾经听到过的话音模式并与其他话音区别开来。(分数:8.00)(1).下面关于“时间程序”的说法正确

    33、的一项是:(分数:2.00)A.时间程序是由潮水般涌入新生儿大脑的强烈的外界刺激共同编制而成。B.时间程序通过大脑对新的印象进行整理并在睡眠的相应阶段加以深化。C.恒定的内在时间程序主要表现在新生儿的睡醒阶段这一固定的模式上。D.睡醒行为的内在时间程序不断变化,并以此反映婴儿大脑的发育情况。(2).不能证明“人类大脑的自我构成功能并非只从诞生时刻才开始”这一说法的一项是:(分数:2.00)A.母亲只要觉察到腹中胎儿在动,每天大声念两遍同一则童话,到分娩的那一天,婴儿生下来后就知道这个童话。B.新生儿通过改变吮吸奶头的速度,对他母亲念的本原童话录音和另一则在形式上作了改动的童话录音进行选择。C.

    34、如果母亲会两种语言,她的新生儿能够区分这两种语言,并喜欢从中选择自己还在母腹中时听得最多的那种语言。D.无论让胎儿听他父亲还是另一个陌生男子念的童话,新生儿都不知道如何选择,就是说他们的声音是同样陌生的。(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分数:2.00)A.大脑的自我构成功能在新生儿诞生前就已经在发育的道路上走过一大截路了。B.新生儿听不见外界的声音,是因为只有母亲的声音才能够对他产生影响。C.科学实验结果表明,新生儿具有对说话声音和语言形式差别进行感知的能力。D.第一批记忆痕迹使新生儿能识别曾经听过的语音模式并与其他话音区别。(4).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分数

    35、:2.00)A.通过对人幼年生长期时间程序产生规律的研究,我们可以得知,新生儿的睡眠与清醒昼夜周期是不可能改变的。B.实验清楚地表明,新生儿生命的寿命早在出生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因此我国现行对人寿命长短计算的方式是错误的。C.实验表明,人类大脑的自我构成功能并非只从诞生时刻才开始,由此可见,人的早期智力开发可以提前到出生前。D.胎儿的听觉器官在母亲怀孕的最后三个月完全形成,所以好的胎教模式对人脑自我构成功能的产生起到重要的作用。B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BB深海的发现:从“大洋中脊”到“深部生物圈”/B人们看惯了绵亘的山岭和曲折的海岸,不大会去问“为什么”的问题。90 年前,AWEGENER

    36、发现大西洋两侧的非洲和南美岸线可以拼合、又有共同化石,从而提出“大陆漂移”的假说,但当时回答他的只是嘲笑和冷漠。半个世纪之后,深海测量技术发现深海洋底也有高山峻岭,全世界有 8万公里长的山脊蜿蜒在各个大洋,而大西洋的中脊恰好与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线平行时,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大陆和大洋的岩石圈是分成若干“板块”的整体。同样,沐浴在阳光下的人们,看惯了飞禽走兽、树木花草,绝不会对“万物生长靠太阳”产生怀疑,又是深海海底“黑暗生物圈”的发现,开辟了新的视野。20世纪 70年代末,“址 VIN”号深潜器在东太平洋发现了近百度的高温,原来海底有“黑烟”状的含硫化物热液喷出,冷却后形成“黑烟囱”耸立海底

    37、。更为有趣的是在热液区的生物群。现在,这类热液生物群在各大洋发现的地点已经数以百计,离我们最近的就在冲绳海槽。黑暗食物链的基础,是在还原条件下进行化合作用制造有机质的原核生物,据推测与生命起源时的生物群相近。不只是海底,近年来发现在数千米深海海底下面数百米的深处,还有微生物在地,层的极端条件下生存,这种“深部生物圈”虽然都由微小的原核生物组成,却有极大的数量,有人估计其生物量相当全球地表生物总量的 1/10。“深部生物圈”的发现,大大拓宽了“生物圈”的分布范围。原来从极地冰盖到火山热泉,从深海海底到地层深处,生物的分布几乎无所不在,人类迄今研究和熟悉的,只不过是生物圈中的一小部分。不但海底,海

    38、水层里也是一样:运用新技术,发现了普通显微镜下看不见的微微型浮游生物。深海大洋的发现,纠正了我们对生物界的偏见:我们用肉眼、甚至用光学显微镜见到的,只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上层,只占生物圈的一小部分;地球生态系统的真正基础,在于连细胞核都没有的原核生物。生物的一级分类,应当是古菌、细菌与真核生物三大类,而我们熟悉的动、植物只是真核生物中的一部分。生物圈概念的扩展,也改变了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传统地质学里生物的“主角”是大化石,而实际改造地球的首先是原核生物,它们几乎没有形态化石可留,只靠生态过程影响着化学元素周期表里几乎所有的元素,在三四十亿年的地质历史上默默无声地“耕耘”,直到今天才有可能得

    39、到重新评价。总之,深海大洋的研究,不仅是地球科学,也是生命科学的突破口。(分数:8.00)(1).根据文意,下列对“大洋中脊”或“深部生物圈”有关内容的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与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线平行的大西洋海底山脊,构成了大西洋的“中脊”。B.“大洋中脊”的发现证明了“大陆漂移”的假说和“板块”现象的存在。C.组成“深部生物圈”的原核生物生存于深海海底及其下面数百米的深处。D.海洋“深部生物圈”的数量极多,其生物量是全球地表生物总量的 1/10。(2).对“我们对生物界的偏见”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混淆了地球生态系统的上层与基础,把原核生物看作是这

    40、个系统的上层。B.对生物圈的认识局限在只占生物圈一小部分的地球生态系统的上层。C.以为地球生态系统的真正基础,在于那些连细胞核都没有的原核生物。D.把生物分为古菌、细菌和真核生物,把动、植物看作是真核生物的一部分。(3).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分数:2.00)A.原核生物作为生命起源时的生物群,能在还原条件下进行化合作用转化为有机质。B.热液生物群可生存于因含硫化物热液喷出而形成近百度高温的深海海底。C.“深部生物圈”的分布范围可以拓宽到极地冰萱、火山热泉、深海海底和地层深处。D.微微型浮游生物是运用新技术对“深部生物圈”进行探测的又一新的发现。(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

    41、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深海测量中对“大洋中脊”的发现,为后来“黑暗生物圈”的发现开辟了新视野。B.现代地质学研究要重视的是几乎没有形态化石的原核生物而不再是大化石。C.数十亿年来原核生物在改造地球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已开始得到人们的重视。D.对深海大洋的研究,将是今后开展地球科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主要途径。工程硕士(GCT)语文 27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选择题/B(总题数:15,分数:30.00)1.对王翰凉州词一诗的分析不妥的一项是: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分数:2.00)A.前两句借葡萄美酒,夜光

    42、玉杯,琵琶三个带有西域特点的事物,点明并烘托了边塞征战的气氛。B.第三句写将士们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死且不怕,酒又何惧。C.第四句暗示战争十分残酷,将士生死未卜,只有借酒来麻醉自己。 D.从全诗看,这是一首描写将士利用战斗间隙举行庆功祝捷场面的诗,豪情激励,充满甘洒热血,不怕牺牲的报国壮志。解析:解析 本题四个选项中,A、B、D 三项的分析是准确的,体现了诗作的含义,只有 C项说到借酒来麻醉自己,显然与全诗主旨不合,故选 C。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分数:2.00)A.他一连好几次都没有考好,真是屡试不爽,因而心情十分沉重。B.由于这些条件的吸引,尽管收费很高,但是顾客们还是

    43、趋之若鹜。C.尽管小李的话说得很不好听,可是小范并未反唇相讥。 D.只要我们按照科学的方法去做,无疑一定能改变那种事半功倍的状况。解析:解析 A 中“屡试不爽”指“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不能用于形容“没有考好”。B 中“趋之若鹜”多比喻“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情”,用来形容顾客显然不妥。D 中“改变”“事半功倍”的状况,显然语意有误。3.下列加点字注音只有一个错误的一项是:(分数:2.00)A.攫取(j 打 打烊(yn 蹩进(b) 板滞(zh)B.寒伧(ch 租赁(ln 裙褶(zh) 面面相觑(q)C.麦珑(ln 莳秧(sh) 惬意(xi) 惴惴不安(zhu)D.烙印(lu) 癖好(p) 拗开(

    44、执着一念(zhu) 解析:解析 A 中攫 ju,蹩 bi;B 中伦 chen,赁 ln;C 中莳 sh,惬小山 D中烙 lo4.下列各句采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 现在不是西风压倒东风,而是东风压倒西风。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我的母亲早已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读好文章如饮醇酒,其味无穷。(分数:2.00)A.借喻 对比 拟物 暗喻B.借代 对比 拟人 暗喻C.借喻 夸张 拟物 明喻 D.借代 夸张 拟人 明喻解析:解析 这一道题主要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识能力,属于积极修辞的范畴。 第句用“东风”、“西风”来表示正面力量与反面力量,是修辞上的一种借喻而不是借代。借喻与借代的

    45、相同与不同在于:借喻是不出现本体与比喻词,直接把喻体说成本体;借代则是不直接说出事物本来的名称,而是借用与它有关联的事物来代替。 第句的“围困万千重”显然不是实际围困的数量,这是修辞上的夸张。 第句“宏儿”是作者的侄儿,是人,当然不会“飞”,描写他“飞出”,采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 第句有本体、喻体与比喻词,显然是一种明喻。 故选 C。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鲁迅有小说集D 内喊、彷徨、故事新编,药、孔乙己选自呐喊,祝福选自彷徨,狂人日记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B.莫泊桑,19 世纪后半期法国杰出的短篇小说作家,素有欧洲短篇小说大师的称号。他著名

    46、的短篇小说有羊脂球、项链,长篇小说有人生和漂亮朋友C.巴尔扎克是法国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代表,他的人间喜剧收入了长、中、短篇小说90多部。守财奴选 6高老头。 D.高晓声是我国当代作家。其作品有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和泥脚等。解析:解析 守财奴选自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6.形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大于密西西比河平原地区的主要原因是:(分数:2.00)A.经济发达B.开发历史长 C.气候条件优越D.资源丰富解析:解析 形成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大于密西西比河平原地区的主要原因是开发历史长。7.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必须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的职务不包括:(分数:2.00

    47、)A.自治区主席B.自治州州长C.自治县县长D.民族乡乡长 解析:解析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所谓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实行区域自治民族的人民自主地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制度。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根据宪法规定,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应当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副主任。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人民政府的其他组成人员以及自治机关所属工作部门的干部,也要尽量配备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人员。因此此题选 D。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分数:2.00)A.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每年到绥芬河市观光旅游的人次逐步攀升。B.校长非常理解他这次因县里召开第三届教学能手大赛而耽误正常上课。C.对于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27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progressking1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