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191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191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191及答案解析.doc(2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工程硕士(GCT)语文-191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吮吸(shn) 悭吝(jin) 缠绵悱恻(fi)B切磋(qi) 殒命(yn) 设身处地(ch)C破绽(zhn) 发酵(jio) 揠苗助长(y)D伺候(c) 拗断(o) 如法炮制(po)(分数:2.00)A.B.C.D.2.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咳嗽 觉察 惆怅 自惭行秽 B攫取 纸锭 宽敞 苍白无力C踌躇 徘徊 黯淡 匠心独运 D踉跄 暗淡 诱惑 老态龙钟(分数:2.00)A.B.C.D.3.下面词语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
2、的一组是:A哗众取宠(博得群众的喜欢) 公正不阿(迎合,偏袒) 噩(可怕,凶恶)梦 坼(裂开)裂B贻(遗留)笑大方 百无聊赖(凭借,依靠,寄托) 掣(拉住)肘 颀(高)长C兴致风发(像风一样迅速,喻指奋发) 嶙峋(突兀,重叠)白骨 谛(仔细,认真)听 竦(向上耸)身D挈妇将(将要)雏 惴惴(忧愁害怕的样子)不安 屈尊(尊贵的身份) 强聒(乱说话)(分数:2.00)A.B.C.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由于我国人口结构中老龄人口的增长,老人生活、学习用品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B运动会开幕式后,上演了名为太阳冰雪亚细亚的大型文艺表演。C镇政府大院张灯结彩,有八对青年男女在这里喜结良缘。这
3、是该镇进行的第七批农村青年集体婚礼。D这种将企业各方的权利义务用合同、章程等方式加以明确,对于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无疑是一种保障。(分数:2.00)A.B.C.D.5.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歧义的一句是:A母亲终生勤俭朴素,任劳任怨,几十年间一直操持着十几个人的家务。B会计未按经理的指示,将钱汇给对方,结果产生了误会。C身体瘦弱的水生的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了,但仍然要照料农田里的事。D市政府于近日发布了关于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的通告。(分数:2.00)A.B.C.D.6.下列句子,关联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文艺,那么这个任务就不能完成,或者不能迅速、圆满地完成。B高
4、寒缺氧的恶劣环境,单调枯燥的生活,非但没有难住他,却磨练出了他坚忍不拔的性格。C在白色恐怖弥漫的年代里,虽然环境怎样险恶,鲁迅先生一直把密信和文稿珍藏着。D我爱悠久博大的中国,不仅爱她的美德,而且甚至也爱她的贫困和不幸。(分数:2.00)A.B.C.D.7.对下列古诗中加线部分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爱山的深厚情感。B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既是比喻又是排比,以景物喻愁思,烘托出闲愁之多。C螟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多。运用对比手法,以彻夜听雨反衬叶落之多。D笔落惊风雨,诗成泣
5、鬼神。运用夸张手法,赞美诗人诗才出众。(分数:2.00)A.B.C.D.8.下面对联各题咏一位历史人物,按顺序排列,对应人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还,唯有几篇新乐府;苏州怀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亩旧祠堂。王业不偏安,两表于今悬日朋;臣言当尽瘁,六军长此驻风云。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烟尘誓扫还金阙;诗继少陵,派开南宋,更入清风明月,池馆重新接草堂。A陆游 白居易 岳飞 辛弃疾 B苏轼 元稹 岳飞 陆游C辛弃疾 白居易 诸葛亮 陆游 D苏轼 元稹 诸葛亮 辛弃疾(分数:2.00)A.B.C.D.9.天干常与地支配
6、合用于纪年、纪日,又常单独使用,标示前后顺序。下面四组天干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A甲、乙、丙、丁、庚、辛、戊、己、壬、癸 B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C甲、乙、丙、丁、戊、己、壬、癸、庚、辛 D甲、乙、丙、丁、壬、癸、庚、辛、戊、己(分数:2.00)A.B.C.D.10.甲持刀欲杀乙,乙与其搏斗,后反手将甲杀死。关于乙行为的性质,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乙的行为是故意杀人,应当负刑事责任B乙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乙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D乙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但造成他人死亡,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分数:2.00)A.B.
7、C.D.11.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公安机关除应当依法向被拘留人宣布并送达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外,还应当及时通知被处罚人的:A所在单位 B所在居(村)委会 C家属 D所在地派出所(分数:2.00)A.B.C.D.12.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产生的法律是:A原始社会法 B奴隶制法 C封建制法 D资本主义制法(分数:2.00)A.B.C.D.1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一句说明: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B意识转化为物质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参透的 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不起作用(分数:2.00)A.B.C.D.14.造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地貌 B海陆分布
8、 C纬度位置 D大气环流(分数:2.00)A.B.C.D.15.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是:A大象 B蓝鲸 C河马 D犀牛(分数:2.00)A.B.C.D.二、填空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作几次_的调查,才是了解情况最基本的方法。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只要_观察,细心研究,是完全可以认识的。我国的手工艺品,如刺绣、牙雕、发刻等,都在_上显示出功夫。他的作品写得很出色,尤其是这篇小说的结构十分_。A细密 严密 精密 周密 B严密 细密 周密 精密C精密 周密 严密 细密 D周密 精密 细密 严密(分数:2.00)A.
9、B.C.D.17.在下面文字中的横线处,依次填入最恰当的关联词语。“你们能不能这样用生命和鲜血写诗?”这样的诘问需要回答吗?不必,_十多年来诗人们在艰难环境中写出的诗已摆在那里,他们对得起自己的艺术良知;_,这一切又无法回避,_它毕竟代表了社会对诗歌的某种要求和期望,_体现了历史的潜在的未被表达的痛苦。A既然 然而 由于 也就 B因为 然而 因为 甚至C既然 当然 由于 甚至 D因为 当然 因为 也就(分数:2.00)A.B.C.D.1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画线处的标点,恰当的一组是:“古人说_兼听则明,偏信则暗_全班四_五十人的意见,你最好都听一听_搞清大多数人到底赞成什么_”李老师激动地
10、说。A,。,。 B:。,。 C,。,。 D:。(分数:2.00)A.B.C.D.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上对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正确表述。这在会馆里时,我就早已料到了:那雪花膏便是局长的儿子的赌友,一定要去添些谣言,设法报告的。以上文字_A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对某人的嘲笑和厌恶。B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刻画某人的突出特征。C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刻画某人的突出特征。D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对某人的嘲笑和厌恶。(分数:2.00)A.B.C.D.20.下列六句话组合成一段文字,合理的顺序是:我和柔石最初的相见我也忘记了在上海怎么来往起来不知是何时,在哪里总之,他那时住在景云里,离我的寓所不过四
11、五家门面不知怎么一来,就来往起来了他仿佛说过,曾在北京听过我的讲义,那么,当在八九年之前了A B C D(分数:2.00)A.B.C.D.2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语文考试能得高分的学生大都思维敏捷,_,并且综合能力较强。小王今天淋了雨,周身湿透了,_,应当赶快吃点防感冒的药。只要你能_为我想一想,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这样指责我了。A博闻强志 毫发不爽 身临其境 B博闻强志 浑身颤抖 设身处地C博大精深 毫发不爽 身临其境 D见多识广 浑身颤抖 设身处地(分数:2.00)A.B.C.D.22.“我自横刀仰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_诗句。A文天祥 B谭嗣同 C夏
12、完淳 D丘逢甲(分数:2.00)A.B.C.D.23.韩非子载:“上古之世民食瓜果蚌蛤,腥臊恶臭,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懂得“钻燧取火”的我国远古居相当于_人。A元谋 B蓝田 C北京 D山顶洞(分数:2.00)A.B.C.D.24.“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此联是对_作品高度而又恰如其分的评价。A罗贯中 B吴承恩 C吴敬梓 D蒲松龄(分数:2.00)A.B.C.D.25.“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鲁迅先生对_的评语。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资治通鉴(分数:2.00)A.B.C.D.26.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他的词“军叫工农革
13、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泛指江西)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描述的是_。A北伐军进军湖南 B八一南昌起义 C湘赣边秋收起义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分数:2.00)A.B.C.D.27.史诗在古代文明中是一种主要的文学形式。_是古代希腊不朽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是一部西方最早的史书。A荷马史诗 B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C一千零一夜 D伊利亚特(分数:2.00)A.B.C.D.28.“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_。A时间的顺序性 B时间的不可逆性 C时间的相对性 D时间的间断性(分数:2.00)A.B.C.D.29.我国已取消入学、就业、国家公务员招考等体检中的乙肝检测项。乙型病毒性肝炎(简
14、称“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科学已经证明其主要通过_、母婴和亲密接触进行传播,一般的人际交往并不会传播乙肝病毒。A血液 B消化道 C呼吸道 D遗传(分数:2.00)A.B.C.D.30.在两个生态系统的交界处(草原和森林),有一过渡区,生活在这个过渡区中的动物的特点是_。A与两个邻近生态系统相比动物多样性较小 B与两个邻近生态系统相比动物多样性较大C与两个邻近生态系统相比植物性动物较多 D与两个邻近生态系统相比动物和寄生动物较多(分数:2.00)A.B.C.D.三、阅读理解(总题数:5,分数:40.00)现在许多人有大恐惧;我也有大恐惧。许多人所怕的,是“中国人”这
15、名目要消灭;我所怕的,是中国人要从“世界人”中挤出。我以为“中国人”这名目,决不会消灭;只要人种还在,总是中国人。譬如埃及犹太人,无论他们是否有“国粹”,现在总叫他们埃及犹太人,未尝改了称呼。可见保存名目,全不比劳力费心。但是想在现今的世界上,协同生长,挣一地位,即须有相当的进步的智识,道德,品格,思想,才能够站得住脚:这事极须劳力费心。而“国粹”多的国民,尤为劳力费心,因为他的“粹”太多。粹太多,便太特别。太特别,便难于种种人协同生长,挣得地位。有人说:“我们要特别生长;不然,何以为中国人!”于是乎要从“世界人”中挤出。于是乎中国人失了_,却暂时仍要在这世界上住!这便是我的大恐惧。(选自鲁迅
16、热风随感录三十六,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分数:8.00)(1).根据上下文,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最合适的词语。A自我 B地位 C国粹 D世界(分数:2.00)A.B.C.D.(2).此文的主旨是:A认为“中国人”这名目不会被消灭 B恐惧中国人失掉自身C倡导新的“世界”眼光 D如何从根本上保存国粹(分数:2.00)A.B.C.D.(3).根据这篇文章,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粹”多并不妨碍融入现代世界 B埃及犹太人无论是否还有“国粹”,其名称不变C保存名目,全不必劳力费心 D太特别,便难于其他民族协同生长(分数:2.00)A.B.C.D.(4).根据作者原意,中国人要在现在世界
17、挣得地位,最重要的是:A小心保存国粹 B具有进步意识 C保持恐瞑心理 D善于追求特别(分数:2.00)A.B.C.D.何谓文化?向来狭义的解释,只指学术技艺而言,其为不当,自无待论。说得广的,又把一切人为的事都包括于文化之中,然则动物何以没有文化呢?须知文化正是人之所以异于他动物的。其异点安在呢?凡动物,多能对外界的刺激而起反应,亦多能与外界相调适。然其与外界相调适,大抵出于本能,其力量极有限,而且永远不过如此。人则不然。所以人所处的世界,与动物所处的世界,大不相同。人之所以能如此,(一)由其有特异的脑筋,能想出种种法子。(二)其手和足的作用分开,能制造种种工具,以遂行其计划。(三)又有语言以
18、互相交通,而其扩大的即为文字。此人之所知,所能,可以传之于彼;前人之所知,所能,并可以传之于后。因而人的工作,不是个个从头做起的,乃是互相接续着做的。不像赛跑的人,从同一地点出发,却像驿站上的驿夫,一个个连接着,向目的地进行。其所走的路线自然长,而后人所达到的,自非前人所能知了。然则文化,是因人有特异的禀赋,良好的交通工具而成就的控制环境的共业。动物也有进化,但他的进化,除非改变其机体,以求与外界相适应,这是要靠遗传上变异淘汰等作用,才能达到目的的,自然非常迟慢。人则只须改变其所用的工具,和其对付事物的方法。我们身体的构造,绝无以异于野蛮人,而其控制环境的成绩却大不相同,即由其一为生物进化,一
19、为文化进化之故。人类学上,证明自冰期以后,人的体质,无大变化。埃及的尸体解剖,亦证明其身体构造,与现今的人相同。可见人类的进化,全是文化进化。恒人每以文化状况,与民族能力,并为一谈,实在是一个重大的错误。遗传学家,论社会的进化,过于重视个体的先天能力,也不免为此等俗见所累。至于有意夸张种族能力的,那更不啻自承其所谓进化,将返于生物进化了。从理论上说,人的行为,也有许多来自机体,和动物无以异的,然亦无不披上文化的色彩。如饮食男女之事,即其最显明之例。所以在理论上,虽不能将人类一切行为,都称为文化行为,在事实上,则人类一切行为,几无不与文化有关系。可见文化范围的广大。能了解文化,自然就能了解社会了
20、。人类的行为,源于机体的,只是能力。其如何发挥此能力,则全因文化而定其形成。(选自吕思勉中国文化史绪论,中国通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北京安通学校提供)(分数:8.00)(1).本文的主旨在于:A解释文化的范围和重要性 B强调人与动物的不同C突出人类社会的文化进化 D证明遗传学家的错误(分数:2.00)A.B.C.D.(2).根据本文的意见,人区别于动物在于:A动物不能适应和改变环境 B人类个体的先天能力很强C人类有良好的交通工具 D文化的进化和承继使人类能力剧增(分数:2.00)A.B.C.D.(3).按照本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语言文字是人类的文化能力 B饮食男女之事与文化
21、无关C动物适应环境往往出于本能 D了解文化也就能了解社会(分数:2.00)A.B.C.D.(4).按照本文,种族论者的思想错误在于:A不承认人能制造工具和制定计划B不承认人具有控制环境的能力C否认遗传上的变异淘汰等作用D将种族的能力归因于生物进化(分数:2.00)A.B.C.D.铜奔马正名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是 1969 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据云当时被定名为“马踏飞燕”,也有学者引经据典,将其定名为“马超龙雀”。最后可能因为众说纷纭,无奈之下取名为“铜奔马”。“铜奔马”一名虽然简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人意。最近有人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更考定此物应名“飞廉铜马”。其根据有二:一是后汉书董
22、卓传中有“飞廉铜马之属”的记载;一是“三才图会里的飞廉图,便是一只飞鸟”。愚意此说更属不妥。首先,三才图会一书乃明朝嘉靖、万历间人所作,且四库提要认为其中采摭浩博,然间有冗杂虚构之病。其次,关于“飞廉”,注家多有出入。墨子耕柱云:“夏后启使飞廉折金于心川。”史记秦本纪云:“飞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以上两书显然认为飞廉是人。但是淮南子俶真训)高诱注:“飞廉,兽名,长毛有翼。”楚辞离骚王逸注:“飞廉,风伯也。”洪兴祖补注:“飞廉,神禽,能致风气。”可见飞廉到底是人是神,是兽是禽,古人也无定论。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神龙升天的景象,亦有骑马的形象,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
23、,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武威铜马是一件写实的作品,马足下的飞鸟亦然,所以很难将其与神话中的飞廉相提并论。至于后汉书董卓传所说,当是飞廉归飞廉,铜马归铜马,非指一物,故文后有“之属”一词。然而,武威铜马足下确有一鸟,其象征之意为人所关注。一提到马,人们很快想到奔腾如飞,而飞燕的速度同样也是无庸置疑的。历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如南朝沈约诗有“紫燕光陆离”句;注:“紫燕,良马也。”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兔越空。”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李善注谢灵运诗云:“文命自代还,有良马九匹,一名飞燕骝。”在古代,武威铜马足下的飞燕无疑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这种造型让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铜马应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工程硕士 GCT 语文 191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