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184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184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184及答案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工程硕士(GCT)语文-184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关于我国刑法的适用范围,下列观点正确的是:(分数:2.00)A.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城内犯罪的,都适用我国刑法B.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我国刑法,但是在我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停靠的国家不认为是犯罪的除外C.我国刑法采用的是普遍管辖原则,即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只要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D.我国刑法的适用范围采用的是以属地管辖为主,属人管辖、保护管辖和普遍管辖为辅的原则2.下列有关文体常识的表述,
2、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序,也称“叙”,文体的一种。跋,是书后的题词,体制有些像“后序”。B.以言赠人的文章称为“赠序”,意在陈述作者为文的旨趣。C.桃花潭诗并序、琵琶行并序中之序文,是为诗序。D.先秦时期,各国史书的称呼并不统一,春秋是鲁国的史书。3.“开辟荆芥逐荷夷,千年始克复先基”,此诗记述的重大事件是:(分数:2.00)A.郑成功收复台湾B.康熙帝统一台湾C.刘铭传保卫台湾D.刘永福坚守台湾4.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分数:2.00)A.李书记的一席话,使他改变了对青年人的片面看法,鼓起了工作的勇气。B.就在离车站不远处,有一条小街,一个接一个摊子,摆出来的全是泊
3、来品。C.乐曲速度有如脉膊,忽快忽慢是不正常的,这是有病的表征。D.来人不过五十多岁,但一脸的沧桑感,连眼角也明显松驰下来。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分数:2.00)A.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的国家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向阔步前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B.如此一批来自有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人,在战乱之后来到弹丸之地香港,开始他们的白手起家的创业生涯。C.凡是具有某种尽管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有利于生存斗争的个别特质的个体,都最有希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D.张老先生家中藏书丰富,为了查找写论文的资料,我把他家中珍藏的古书几次借回家去详细翻阅。6.下列不属于我同古代四大民间传说的是
4、:(分数:2.00)A.女蜗补天B.牛郎织女C.梁山伯与祝英台D.白蛇传7.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歧义的一项是:(分数:2.00)A.昨天我从你的车库里拿走的那件工具,没用,今天给你送回来了。B.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杨绛先生在把稿酬版税捐赠给清华大学的仪式上说:“我以代表的身份在这里讲话,我一个人代表三个人:我、已去世的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瑗。”C.诚然,家庭在从小培养孩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社会在对青少年正确对待“自我”的宣传教育上也负有重大责任。D.记得我们认识她的时候,还只是七八岁的小孩子,天真烂漫,无拘无束。8.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分数:2
5、.00)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锚途中早发)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9.对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和表达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我们领导干部的责任,就是要把党中央的指示、上级的指示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不能当“收发室”。运用了借代手法,说明领导干部要考虑本单位实际情况,不能按上级指示简单地照抄照搬照转。B.和谈失败了,欺骗不行了,战争揭幕了。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指明了美国对华友好政策的实质。C.司徒雷登走了,白皮书来了,很好很好。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6、抒发了取得胜利的感情。D.强不知以为知,见骆驼就说马背肿,我真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说这些昏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明人讲昏话。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分数:2.00)A.我记得,父亲对我们兄弟三人从没有过好脸色,有时耳提面命,甚至棍棒相加。B.新产品的试验已经到了极其关键的时刻,希望大家同心协力,做好准备,功败垂成就在此一举了。C.今天“十一”国庆节,我去北京旅游,竟与五年不见的小学同学在故宫萍水相逢,真是太让人欣喜了。D.喜欢在洁白的墙上笔走龙蛇,写字题诗,竟成为我们中国入一种奇怪的积习和癖好,也不知此风起于何时,始作俑者为谁。1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
7、组是:(分数:2.00)A.称(chn)职 罢黜(ch)百家 撷(xi)取 妍媸(c)毕露B.雌(c)雄 阖(h)家欢乐 蝙(bin)蝠 乳臭(chu)未干C.孺(r)子 澄(chng)清问题 补给(j) 杀一儆(jng)百D.谙(n)习 纤(xin)维植物 皱(zhu)褶 扮演配角(ju)1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分数:2.00)A.悲恸(极度悲哀) 整饬(整顿) 文(文采)过饰非B.疾(猛烈)风 自诩(夸耀) 言归于好(爱好)C.罹(灾害)难 挽(悼念)歌 功亏一篑(盛土的竹筐)D.隽(言辞含蓄)永 颀(长)长 放荡不羁(拘束)13.月球上阳光直接射不到的地方根本不可见,而
8、地球上却可以,这是因为:(分数:2.00)A.地球上空气分子和尘埃具有发散反射阳光的作用B.地球上空气分子和尘埃具有吸收阳光辐射的作用C.地球上大气中的水气分子具有吸收阳光辐射的作用D.地球本身具有反射可见光的作用14.下列人大代表的选举中实行间接选举的是:(分数:2.00)A.县、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B.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C.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D.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人会代表15.最早在经济学领域提出“看不见的手”的是:(分数:2.00)A.大卫李嘉图B.凯恩斯C.亚当斯密D.配第二、填空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6.苏轼曾赞誉大文豪_为“文起八
9、代之衰”。(分数:2.00)A.欧阳修B.王安石C.韩愈D.柳宗元17.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涉及到危害国防安全的是:望厦条约 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分数:2.00)A.B.C.D.18.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凡是出现通货紧缩,一般都是在财政和货币政策方面实行:(分数:2.00)A.扩张政策B.平稳政策C.紧缩政策D.中性政策19.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从海湾那边返回。_不由想起那唱着催眠曲的母亲,和她手里的摇篮。(分数:2.00)A.船在月光与水波织成的羽纱中飘荡。皓月当空,风平浪静。我躺在铺位上,倾听那微风细浪的絮语,身子轻轻地摇晃着。B.皓月
10、当空,风平浪静。船在月光与水波织成的羽纱中飘荡。我躺在铺位上,倾听那微风细浪的絮语,身子轻轻地摇晃着,C.我躺在铺位上,身子轻轻地摇晃着。船在月光与水波织成的羽纱中飘荡。皓月当空,风平浪静。倾听那微风细浪的絮语,D.皓月当空,风平浪静。我躺在铺位上,身子轻轻地摇晃着。船在月光与水波织成的羽纱中飘荡。倾听那微风细浪的絮语,20.著名的“响尾蛇”空对空导弹是采用_。(分数:2.00)A.雷达制导系统B.红外线制导系统C.激光制导系统D.机械制导系统21.容易发生凌汛的地方,除了中国的黄河以外,还有:(分数:2.00)A.伏尔加河B.鄂毕河C.多瑙河D.密西西比河22.旱生植物中的少浆植物细胞液浓度
11、较_,以加强根部对水分的_。(分数:2.00)A.高 排除B.高 吸收C.低 排除D.低 吸收2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勇往直前的汩汩泉水相信,在岁月的过滤与涤荡下自己将永远一脉_。由于摆脱了功利之争,田园山水诗人便有了一种恬静_的心境。时间的长河无影无形,看不见摸不着,每天都在悄无声息地_。(分数:2.00)A.清莹 淡薄 流失B.轻盈 淡泊 流失C.轻盈 淡薄 流逝D.清莹 淡泊 流逝24.导致非洲“肥年”与“瘦年”之别的原因主要是:(分数:2.00)A.雨量之多寡B.气温之高低C.生长季之长短D.土壤之肥沃度2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2、:一个人开始学会大手大脚花钱的时候,他总是有个界限的,这就是限于他自己的劳动所得。_,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大手大脚花惯了,那条劳动所得的防线也不见得就是马其诺防线,_是马其诺防线,_是可以被自己的贪欲攻破的。_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是人人应当具备的美德。(分数:2.00)A.虽然 纵然 也 那么B.但是 即使 也 因而C.但是 尽管 还 可以D.因为 虽然 还 因此26.“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这一对联庆贺的事件是:(分数:2.00)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一二九”运动27.下列机关中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是:(分数:2.00)A.中共广东省
13、委B.重庆市政府C.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D.上海市静安区人民代表大会28.“_”是王安石所作的诗句。(分数:2.00)A.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B.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C.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D.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29.郭沫若赞誉文言小说_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分数:2.00)A.搜神记B.唐人传奇C.聊斋志异D.封神演义30.依照我国继承法的规定,遗产的范围不包括:(分数:2.00)A.房屋B.文物C.著作权D.林木三、阅读理解题(总题数:0,分数:0.00)四、(一) 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五题(总题数:5,分数:10.00)31.
14、下面对本文有关文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分数:2.00)A.文章前面,作者说“我第一次看到这花的时候”,后面又接着说“第一次,走进鲁迅家里去”。显然,这两个“第一次”是作者有意这么说的,有意将“万年青”和“鲁迅”视为一体。B.文章直接写鲁迅,有一个抖掉烟灰的动作:“他在花瓶旁边的烟灰盒中,抖掉了纸烟上的灰烬,那红的烟火,就越发红了,好像一朵小花似的”。那“就越发红了,好像一朵小花似的”烟火(作者特意不写烟火的熄灭),正是鲁迅火红的生命的写照。C.“至于那花瓶呢?站在墓地的青草上面去了”,将花瓶和花一分为二,实际上是合二为一:家里鲁迅像下的万年青实指鲁迅,墓前的花瓶指的则是鲁迅这株万年青。D
15、.“而现在这万年青依旧活着”,这里的“万年青”加上引号,除表示着重和引用外,还有双关的意思,即鲁迅依旧活着,鲁迅的精神永存。32.文章虽然没有直接说万年青就是鲁迅先生,但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用意。以下哪项不含这一用意?(分数:2.00)A.瓶里种的是几棵万年青。B.“这花,叫万年青,永久这样!”C.“不怕的,最耐久!”D.至于那花瓶呢?一直站到邻旁墓头的石榴树开了花而后结成了石榴。33.文中第一次暗示鲁迅先生已经去世是哪句话?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这花瓶是常常摆在客厅的黑色长桌上。B.看到那花,有时仍站在那黑色的长桌上,有时站在鲁迅先生照像的前面。C.有时候就谈着鲁迅
16、先生,就在他的照像前面。D.至于那花瓶呢?站在墓地的青草上面去了。34.本文的标题是“鲁迅先生记”,但实际“记”的是“万年青”,显然,记万年青就是记鲁迅。作者这样写,所用的表现手法是:(分数:2.00)A.衬托B.象征C.对比D.比喻35.从全文看,对“万年青”这种植物得名理由的说明,最恰当的一项是:(分数:2.00)A.不怕冻、最耐久、四季不凋零B.鲁迅先生的精神品格C.一年四季都不凋零D.从养护它到鲁迅先生去世,这植物都没有死五、(二)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五题(总题数:5,分数:10.00)36.“对于这种研究,学术界有一点微词”一句中所说的“一点微词”的内容是什么?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
17、项是:(分数:2.00)A.认为这只能代表国家重视人才的信息B.认为这四部著作中不一定有很多人才学的内容C.认为四部著作中的人才学内容是研究者为了某种需要而作了时代的外加D.认为这四部书中,可以称得上人才学的是三国演义37.第三段“对于这种研究”一句中,“这种”指代的是:(分数:2.00)A.对古今中外文学名著表达的思想内容的研究B.对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现代意义和实用价值的研究C.人们从我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中挖掘人才内容的做法D.从人才学角度研究古典文学38.从全文看,第一段中列举许多外国作家的小说的作用是:(分数:2.00)A.证明文学名著的写作的主要目的在于表达思想。B.为了说明它们具有现代
18、意义和实用价值。C.为了和我国古典四大名著形成对比。D.为了说明它们不像我国四大名著那样具有现代意义和实用价值。39.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作者,判断准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施耐庵、罗贯中、吴承恩B.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C.吴承恩、施耐庵、罗贯中D.罗贯中、吴承恩、施耐庵40.下面对第二段主要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近年来,人们已经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中挖掘了许多人才学内容。B.有人认为红楼梦中王熙凤、贾探春在那个封建家庭中创造出了落实某种责任制的办法。C.有的人甚至认为水浒传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人才学,是否能使用人才,直接影响到了
19、事业的发展。D.三国演义涉及到人才学的地方更多些,只是目前还没有人称它为人才学罢了。六、(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五题(总题数:5,分数:10.00)41.第三段中说“如果完全认同,则无异于泯灭自我的心智”,其主要理由是:(分数:2.00)A.今人和今人、今人和古人,灵魂气质是不可能相同的B.完全认同,失去“自我”,无新生命可言C.先贤和今贤只能启发和帮助读书人认识“自我”D.如果完全认同,读书与不读书就没有区别了42.第二段开头加点的“基本规律”指的是:(分数:2.00)A.一个人须从古今中外的作家里去寻找和自己性情相近的人。B.阅读活动可看成是作者与读者双向交流的心灵对话,是阅读主体
20、为了寻找“自我”和发现“自我”的一次精神探险。C.当阅读主体面对一个陌生的又是高于“自我”的“自我”,其潜在的精神气质和智慧,就如“电击”一般被唤醒、被激活了。D.智慧的激活和治学方法的重铸。43.下列句中加线的“自我”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分数:2.00)A.为了寻找“自我”和发现“自我”B.一个陌生的又是高于“自我”的“自我”C.仿佛看到了另一个“自我”走来D.一个新的“自我”从“旧我”的躯壳里诞生44.为这几段文字确定一个标题,较恰当的一项是:(分数:2.00)A.阅读活动和读者“自我”B.人乎其内,出乎其外C.得一新生命,人一新世界D.小议读书艺术45.对文中的内容理解不正确
21、的一项是:(分数:2.00)A.一个人一旦从古今中外的作家中找到与自己思想相近的人,灵魂必受到震撼,仿佛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一样,经不懈努力,对学业的成功大有裨益。B.唤醒、激活阅读主体潜在的精神气质和智慧的前提是它必须在寻找“自我”和发现“自我”的过程中找到一个陌生的又高于“自我”的“自我”。C.文学艺术家或人文科学家在智慧的激活和治学方法的重铸方面往往能在“旧我”的躯壳里诞生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产生灵魂的全方位的震动和惊喜。D.阅读活动中要想“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需不断更新,别开生面,绝不能机械模仿别人的性情,从而在阅读鉴赏过程中流失了“自我”。七、(四) 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
22、五题(总题数:5,分数:10.00)46.第二段中加点的“有规律的细胞死亡”对生命体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消除生命体中不需要的细胞。B.消除生命体中已破损的细胞。C.保持生命体正常生长发育的平衡。D.可以产生特定的化学信号。47.对文中画线的四个“细胞”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不同,相同。B.相同,不同。C.不同,不同。D.都不同。48.对美国生物化学专家“确认了导致动植物细胞死亡的分子间信号传导路径”的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为医学上消除肌体内不需要的或已破损的细胞提供了条件。B.为解决细胞有规律的更新过程不受阻碍的问题
23、提供了依据。C.为医学上消除肌体中过多的细胞或保存不应过早死亡的细胞提供了保障。D.为动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保持应有的平衡提供了解决的可能性。49.对“无疑将会帮助医务人员在其一系列相关环节中找到阻断细胞失常夭折的方法”中“其”的指代对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动植物细胞B.细胞的整个死亡过程C.细胞失常夭折的过程D.对细胞的整个死亡过程的深入了解过程50.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分数:2.00)A.细胞的某些蛋白质与另外两种分子共同作用而产生特定的化学信号,触发细胞的自行死亡。B.美国生物化学家对动植物细胞死亡问题的研究成果,成为治疗癌症、中风和帕金森氏综合症等疑难病症
24、的关键。C.细胞间的信号中断是人类癌症、自体免疫疾病、组织坏死、中风以及其他神经系统出现障碍的原因。D.有规律的细胞死亡是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条件。工程硕士(GCT)语文-184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关于我国刑法的适用范围,下列观点正确的是:(分数:2.00)A.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城内犯罪的,都适用我国刑法B.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我国刑法,但是在我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停靠的国家不认为是犯罪的除外C.我国刑法采用的是普遍管辖原则,即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只要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工程硕士 GCT 语文 184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