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171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171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工程硕士(GCT)语文-171及答案解析.doc(2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工程硕士(GCT)语文-171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分数:2.00)A.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B.成功者在设定想要达到的每一个目标时,总是要先找出设定这些目标的理由来说服自己。C.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D.幸福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对生活产生的种种愉快、欣慰的感受,以及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评价。2.下面的句子与例句使用的修辞方法相同而且运用恰当的一句是:例句:满堂灌要不得,它把学生当成鸭子填,不管学生听不听,强迫
2、学生接受。(分数:2.00)A.无边的草原是这样平展,就像风平浪静的海洋,在太阳下点点水泡似的蒙古包闪烁着白光。B.群众是汪洋大海,个人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滴水,不,简直就是一滴水中的一个原子。C.人民中间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成千上万的老黄忠,成千上万的小罗成。D.我们的部队里涌现了许多优秀战士,像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3.下列有关文学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郭沫若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剧屈原、胆剑篇、虎符是他的作品。B.“起八代衰,自昔文章尊北斗;兴四门学,即今俎豆重东胶。”这副对联是对韩愈在文学史上地位的评价。C.“二十四史”是清乾隆时所定的
3、历代正史,始于史记,终于明史,共二十四部史书。D.“文艺复兴”指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就文学说,意大利诗人但丁、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都是主要代表人物。4.下列我国古代杰出医学家中,被后人誉为“脉学之宗”的是:(分数:2.00)A.扁鹊B.张仲景C.华佗D.李时珍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的一组是:(分数:2.00)A.拓(t)本 通宿(xi) 腥臊(so) 横(hng)祸B.应(yng)届 字帖(ti) 自转(zhun) 勾(gu)当C.愁闷(mn) 闷(mn)热 摇晃(hung) 抹(m)杀D.折(sh)本 生肖(xio) 提供(gng) 模(m)样6.商品、货币
4、与价格三者的关系应该是:(分数:2.00)A.有商品必然有价格,有价格则必然有货币B.有商品未必有价格,有货币则必然有价格C.有商品必然有价格,有价格未必有货币D.有商品必然有货币,有货币必然有价格7.我们要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必须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人才,更新观念,这其中包含的哲理是: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要善于解决主要矛盾认识需要不断深化、扩展和推移(分数:2.00)A.B.C.D.8.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这就是说:(分数:2.00)A.劳动法
5、是规定劳动者权利的法律B.劳动就业,用人单位招收人员,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否则即构成违法C.劳动关系双方越来越善于利用劳动合同来实现自我选择和保护自身的利益D.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需要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签订劳动合同9.淞沪停战协定和何梅协定内容的相同点是:(分数:2.00)A.撤退中国军队B.驻扎日军C.鼓励“自治”D.体现“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10.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分数:2.00)A.“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B.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笑了:“你?笤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哩。”C.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D.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
6、拿不定主意。11.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人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我国国有企业开展跨国生产和经营,逐步形成了一批如“中国石油”等中国式的跨国公司。从政治常识分析,国有企业开展跨国生产和经营(分数:2.00)A.是适应多极化趋势,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具体措施B.是增强综合国力,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战略措施C.是增强自力更生能力,发展民族经济的重要措施D.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2.下面全是词牌的一项是:(分数:2.00)A.永遇乐 如梦令 水调歌头 将进酒B.念奴娇 浣溪沙 忆江南 凉州词C.雨霖铃 清平乐 西江月 扬州慢D.渔家傲 渔歌子 静夜思 采桑子13.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写到邹
7、忌原没有城北徐公美,而妻、妾、客人都说他美于徐公。后来邹忌明白过来,就去见威王,把自己和威王从“私”、“畏”、“求”三个方面去加以比较。揭示出自己与威王听不到“直言”的真正原因,都是因为与周围的人有特殊关系。他所用的论证方法是:(分数:2.00)A.类比法B.并列法C.对比法D.引申法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分数:2.00)A.要创造佳绩,就必须大胆改革,勇于实践,克服畏首畏尾的保守思想。B.只要你能身临其境为我想一想,你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对我这样求全责备了。C.没想到,由于楼房的工程质量不过关,结果造成严重事故,真是祸起萧墙。D.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在操场上,真是如
8、坐春风。15.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但是这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绝好的自然诗篇。这总比淡漠无味胜过百倍,我们以为最难堪而又极欲逃避的惟与淡漠无味。虽然这些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思妇的低泣。不独是旁人最喜欢吟味的,就是当境者也感受一种酸酸麻麻的味道。所以心如槁木不如多愁善感,迷蒙的醒不如热烈的梦。(分数:2.00)A.B.C.D.二、填空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6.新疆绿洲农业形成的主要因素是_ ,青藏高原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影响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 。 A气候 热量 B地形 气候 C地形 热量 D气候 地形(分数:2.00)A.B
9、.C.D.17.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条件是_ ;自然带最明显的标志是_ 。 A河流 山体 B气候 植物 C气候 河流 D气候 山体(分数:2.00)A.B.C.D.18.填在横线上恰当的一组词语是:贾宝玉是贾家子孙中唯一有希望可以 _家业的继承人。在贾母面前,贾政连教训儿子的 _也被剥夺了。贾氏家族子孙虽多,却都只知安富尊荣,尽情享乐,竟没有一个运筹 _的人。王夫人请薛宝钗帮助探春理家,已经表现了对薛宝钗的 _期望。 A中兴 权力 谋划 急切 B振兴 权利 谋划 急迫 C振兴 权利 策划 急切 D中兴 权力 策划 急迫(分数:2.00)A.B.C.D.19.某国有企业在改组为股份制企业时,职工
10、老张购买了企业面值 3000元股票,年底分红时,老张获得了3000元股息。这 3000元收入属于: A劳动收入 B福利收入 C资金收入 D经营收入(分数:2.00)A.B.C.D.20.唐代诗人王勃写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首五言律诗,其中的名句有“海内存知己,_。” A八月萧关道 B归雁人胡天 C天涯若比邻 D江春人旧年(分数:2.00)A.B.C.D.2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 A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B加强法律制度建设 C加强民主政治教育,提高人民政治思想素质 D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分数:2.00)A.B.C.D.22.西厢记全名崔
11、莺莺待月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写的是书生张生和前相国女儿崔莺莺的爱情故事,故事的主要情节来源于唐代 _的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 A李邕 B刘长卿 C元稹 D白居易(分数:2.00)A.B.C.D.23.列宁说:“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 _。 A矛盾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联系的观点 D发展的观点(分数:2.00)A.B.C.D.24.“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中的“项庄”和“沛公”分别指: A项羽 刘邦 B项庄 刘邦 C项羽 韩信 D范增 韩信(分数:2.00)A.B.C.D.25.指出下列句中破折号的意思:在 1942年,我
12、们曾经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这种民主的方法,具体化为一个公式,叫做“团结批评团结”。好香的干菜,听到风声了么?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小林我来了!”他大喊着。 A意义的递进 意义的转折 解释、说明 声音的延长 B意义的转折 声音的延长 意义的递进 解释、说明 C意义的递进 声音的延长 解释、说明 意义的转折 D意义的转折 意义的转折 解释、说明 声音的延长(分数:2.00)A.B.C.D.26.中俄双方正式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 _,1858 年,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_ 。 A伊犁条约 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望厦条约 C尼布楚条约 瑷珲条约 D天津条约 南京条约(分
13、数:2.00)A.B.C.D.27.河水最主要的来源是_ ,对河流径流起调节作用的是_补给,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是_。 A湖泊水 大气降水 地下水 B大气降水 地下水 湖泊水 C地下水 湖泊水 大气降水 D大气降水 湖泊水 地下水(分数:2.00)A.B.C.D.28.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四书”,这种说法是由_朝的 _首次提出的? A明 王阳明 B南宋 朱熹 C南宋 陆九渊 D北宋 张载(分数:2.00)A.B.C.D.29.辛亥革命后,一些有识之士倡导发展实业,_ 和 _ 成为当时并存的两大社会潮流。 A白话文 科学 B白话文 新文学 C实业救国 民主共和 D科学 民主(
14、分数:2.00)A.B.C.D.30.选出下列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秀才、举人、贡士、进士依次是封建社会科举考试中 _ 、_ 、_ 、_ 的合格者。 A乡试 院试 会试 殿试 B乡试 会试 院试 殿试 C会试 乡试 院试 殿试 D院试 乡试 会试 殿试(分数:2.00)A.B.C.D.三、阅读理解(总题数:5,分数:40.00)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 4题。甲: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朱权太和正音谱)乙:西厢记的崔张故事乃千古佳传,人物也很美,无论是张生_ 情之美,莺莺 _ 情之美,红娘 _ 情之美,皆 _ 丽夭矫,沁人心脾,为
15、“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奠下很好的基础。丙:艺术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驾驭语言的独特性。剧本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也是语言的艺术。运用什么样的语言就有什么样的艺术风格,这几乎是不言而喻的。王实甫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吸收了当时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熔化百家,创造了文采斑斓的元曲语汇,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文采派最杰出的代表。西厢记“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是和全剧到处都有美不胜收的绮词丽语分不开的。艺术风格还表现在意境的创造方面。王实甫是酿造气氛、描摹环境的圣手。全剧处处有诗的意境,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气氛在个别悲剧性的场子里,也依然笼罩着诗的气氛。如送别一
16、折,并不着重去渲染主人公摧肝裂胆的痛苦,而是借助古典诗词描写愁恨时特有的一些表现手法,以景写人,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里没有呼天抢地,没有抱头痛哭,有的是“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那种诗意的迷惘和浓浓的哀愁,依然是一片诗情画意的动人色调,与全剧优美的风格和谐统一。西厢记是一部迷人的诗剧,全剧从头到尾是一首优美动人的爱情诗,它有明快的抒情喜剧的节奏,有“词句警人,余中满香”的艺术语言,有情景交融、诗情画意的环境氛围,所有这一切,汇合成一种独特的风貌和格调,形成了非常优美的“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吴国钦(西厢记)艺术谈,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3年版)丁:另外一些人的评论,如明初戏剧
17、评论家何元朗“王实甫才情富丽,真辞家之雄” (四有斋丛说),“若西厢,才华富瞻”,“为情词之宗”,为“丽曲之最胜者”等等,谈的主要也是文采。过去论曲,以文采、本色划分派别,用以说明一个作家的语言风格,王实甫被认为是文采派的代表作家。其实真正有成就的作家大多是不拘一格的。就以“花间美人”为喻,这个美人是珠光宝气、浓妆艳抹的呢?还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呢?意见便不尽一致。一种意见是前者,说“西厢全带脂粉”,“王词浓而芜”(何良俊曲论),就是说打扮过分,着意修饰而丧失本色;另一种意见恰相反,认为华丽浓艳并不是西厢的神髓所在,若“语其神,则字字当行,言言本色,可为南北之冠”(徐复祚曲论),比它如
18、清水芙蓉,可说是天下第一美人。明代文论家李贽称西厢为化工而非画工,其中也有称赞它不待修饰自然美好的意思。以上代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认为西厢的语言风格是华丽浓艳,一则认为本色自然。这不过是评论者各取所好,偏执一词的说法。真正的美人是集本色、文采于一身,若说王实甫比较注重于文采,那是对的;但因此认为他不擅长本色,就不一定对。因为西厢记中确有许多本色、当行的语言对塑造人物起到很好的作用。李渔就曾指出:“填词中方言之多,莫过于西厢一种。”方言即指一地的日常生活用语,对于元剧来说,最称本色。(王万庄王实甫及其(西厢记),时代文艺出版社 1990年版)(分数:8.00)(1).文中“玉环之出浴华清,绿
19、珠之采莲洛浦”二句,分别是发生在哪个朝代的故事?(分数:2.00)A.唐朝 战国B.后唐 晋朝C.唐朝 三国D.唐朝 晋朝(2).在材料乙的空格处各填一个字:(分数:2.00)A.钟、深、热、清B.热、深、钟、清C.深、钟、清、热D.清、深、热、钟(3).材料丙的三段文字之间总的结构是:(分数:2.00)A.并列B.解说C.总分D.分总(4).从以上 4项材料中可以看出:认为西厢记富于文采的古人有_。认为西厢记语言本色自然的古人有_。(分数:2.00)A.朱权 李渔 何元朗 徐复祚 李贽B.朱权 何元朗 朱权 徐复祚 李贽 李渔C.朱权 何元朗 徐复祚 李贽 李渔D.李渔 李贽 徐复祚 何元朗
20、 朱权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 4题。有关人类的许多问题之一,就是确定人类在自然中的位置。我们人类是从哪里来的?是上帝创造的吗?是自然界为人类而设,还是人仅仅是自然界中的一员?人和猿的差别比白天和黑夜的差别还要大吗?所有这些问题经常出现在人们面前。我们当中的多数人,在寻求这些问题的新答案时遇到艰难和危险就退缩回来,而满足于避开它,或者使追求真理的精神窒息在受人推崇的传统说法的鸭绒被下。怀疑论者们断言这些问题人类自己是无法解决的,或者否认宇宙间存在着任何有秩序的发展运动和规律,也就是把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的答案纳入了神学系统或哲学系统。然而,在每个时代总有一两个坚持不懈的志士,认定只有确实可靠的事
21、实才能作为科学根据。他们厌恶那种怀疑主义的论调,不愿走前人和同时代人所走的舒适的老路,不顾一切荆棘和障碍地向前开拓,从而使我们对这个问题一步步地有了更接近于真理的认识。对上述问题的每个答案,都有坚信它的人加以充实和完善,因而可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崇高的权威和荣誉。但是不可避免地,时间将证明每一个答案仅仅是接近于真理。一种答案能幸存下来,主要原因是由于信仰者的(a)(无主见、无创见、无知、无能),但当它受到后人的更丰富的知识的考验时,这种答案就会完全成为不能被接受的了。历史告诉我们,人类智力是靠经常增长的知识培养的,每经过一定时期的增长,就会超出并冲破它的理论的覆盖物,以新的面貌出现。好像在发
22、育状态下的幼虫,经常要蜕下它的皮壳,换上另一暂时的皮壳。确实,人的成虫期似乎长得惊人,但每蜕一次皮就前进一步,到今天已蜕过许多次皮了。从学术复兴以来,人类的幼虫曾猛烈地摄取营养,蜕皮也跟着相应地进行。这些进步是从希腊哲学家开始的。但在希腊时代以后,知识的前进曾停止过好长时期。具有相当规模的一次蜕皮是在 16世纪,另一次在 18世纪末以前。而在最近 50年内,自然科学各方面发展非常迅速,传播给我们如此富有营养和激动人心的精神食粮,使我们感到一个新的蜕皮期已迫在眉睫了。但是,这个过程通常是伴随着许多痛苦和一些疾病和虚弱,也许还会发生严重的骚动。因此,每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必然感到要去促进这蜕皮过程。我
23、为要尽这个义务而发表这些论文,因为有一些关于人类在动物界位置的知识,是正确理解人类与宇宙的关系所不可缺少的预备知识。(分数:8.00)(1).关于第一段的段意有如下四种概括,其中最准确的一种是:(分数:2.00)A.有关人类的许多问题之一就是确定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B.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问题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C.对探索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问题的几种不同态度D.有关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问题,是每个时代的志士勇敢探索的问题(2).对于第一段中画线句子有如下四种理解,最正确的是:(分数:2.00)A.由于探索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是件艰难而危险的事,因而就不想去寻求答案了B.关于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工程硕士 GCT 语文 171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