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安徽省中考真题物理.docx
《2015年安徽省中考真题物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安徽省中考真题物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2015 年安徽省中考真题物理 一、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26 分 1.许多男生在变声期后,说话时声带振动的频率比以前低,因而声音的 _会降低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 音调是指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许多男生在变声期后,说话时声带振动的频率比以前低,因而声音的音调会降低 。 答案: 音调 2.挖开多年堆煤的地面,会看到地面下一定深度的土层带有黑色 。 这一现象表面煤的分子在不停地 _,扩散到地面的土层中了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分子的运动 。 挖开多年堆煤的地面,会看到地面下一定深度的土层带有黑色 。 这一现象
2、表面煤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地面的土层中了 。 答案: 做无规则运动 3.图为卫星绕地球飞行的轨道示意图 。 卫星在飞行过程中机械能不变,当卫星运行到近地点时,其动能最 _(选填 “ 大 ” 或 “ 小 ”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 卫星在绕地球运动过程中,质量不变,卫星在近地点时,高度最低,速度最快,所以它的动能最大 。 答案: 大 4.通电螺线管的 N、 S 极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电流是从 _(选填 “a” 或 “b” )端流入螺旋管的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 由于通电螺线管的左端是 S 极、右端 N 极,由安培定则可知,用右手握住
3、通电螺线管,让大拇指指向右侧,此时四指所知的方向即为电流的方向,电流从左侧流入,所以电源 a 端正极、b 端为负极 。 2 答案: a 5.图为动圈式话筒的构造示意图 。 对着话筒说话时,声音使膜片振动,带 动线圈在磁场中振动,把线圈两端的导线接入扩音机,就能通过扬声器听到说话的声音 。 这种话筒应用的原理是 _。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动圈式话筒的构造和原理 。 线圈在磁场中的振动,实际上是线圈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从而产生感应电流,我们就能通过扬声器听到说话的声音 。 这种话筒应用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 答案: 电磁感应现象 6.如图, AB 为能绕 B 点转动的轻质杠杆,中点 C 处用细线
4、悬挂一重物,在 A 端施加一个竖直向上大小为 10N 的拉力 F,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重物 G=_N。 若保持拉力方向不变,将 A端缓慢向上提升一小段距离,在提升的过程中,拉力 F将 _ (选填 “ 增大 ” 、 “ 不变 ” 或 “ 减小 ”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杠杆的平衡条件 。 (1)如图,杠杆在水平位置, LBA=2LBC, 杠杆平衡, FLBA=GLBC, 所以 G= = =210N=20N ; (2)杠杆被拉起后,如图所示, BA 为动力臂, BC 为阻力臂,阻力不变为 G, BCDBAD , BC : BA=BD : BD=1 : 2, 杠杆平衡, 3 所以 FL B
5、A=GL BC , F= =G=20N=10N ;由此可知当杠杆从 A 位置匀速提到 B 位置的过程中,力 F 的大小不变; 答案: 20N 不变 7.当天空中空气的湿度很大,两块云之间的电压很高时,原先不导电的空气就会变成导体,强大的电流可在瞬间通过天空,形成闪电 。 某次闪电的放电电流约 110 4A,电压约 1.810 8V,放电时间约 0.01s,则这次闪电释放的电能约 _J,合 _kWh。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电功的计算 。 U=1.810 8V, I=110 4A, t=0.01s, 释放的电能为: W=UIt=1.810 8V110 4A0.01s=1.810 10J。 1.81
6、0 10J= kW h=5000kW h。 答案: 1.810 10 5000 8.某同学利用斜面匀速提升重为 500N 的物体,已知沿斜面的拉力做的功为 1000J,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60%,则物体被提升的高度为 _m。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滑轮 (组 )的机械效率 。 设物体被提升的高度为 h,则: = 100%= 100%= 100%=60% , 解得, h=1.2m。 答案: 1.2 9.如图所示,重为 1.5N 的圆柱体竖直漂浮在水面上,其底面积 S=30cm2,则水对圆柱体下表面的压强 P=_Pa,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 h=_cm(水的密度为1.010 3kg/m3) 解析:本题
7、考查的是 液体的压强的计算 。 由题,圆柱体竖直漂浮在水面上, 所以 F 浮 =F 下 -F 上 =G=1.5N, F 下 =1.5N, 水对圆柱体下表面的压强 p= = =500Pa; 根据 p=gh , 4 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 h= = =0.05m=5cm。 答案: 500 5 10.如图, L 表示凹透镜, MN 为主光轴, O 点为光心, F 为焦点 。 图甲和图乙表示经过凹透镜的两条特殊光路 。 请运用凹透镜的特殊光路,在图丙中画出物体 AB 通过凹透镜所成虚像 AB的光路图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透镜的光路图 。 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 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
8、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 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答案: 从 A 点发出的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 两条光线的交点为 A 点,过 A 点作垂直于主光轴的直线,与主光轴的交点即为 B ,则 AB 即为物体 AB 通过凹透镜所成虚像 。如图所示: 二、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21 分 11.利用干冰 (固态二氧化碳 )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 。 以下分析错
9、误的是 ( ) A.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 B.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 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 D.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 A、 B、干冰是一种非常容易升华的物质;当它升华时,会从周围空气吸收大量的热 。 选项 A正确,选项 B 错误; C、干冰升华过程中吸收热量,导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周围水蒸气放热凝华形成固态的小冰晶 。 此选项正确; 5 D、冰晶在下落过程中吸收热量,由固态熔化成水,同时吸收热量 。 此选项正确 。 答案: B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弹簧测力计只能测量重力的大小 B.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也可
10、以省功 C.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D.内燃机在做功冲程中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验电器的原理及使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功的原理;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 A、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重力,也可以测量拉力 。 此选项错误; B、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也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功 。 此选项错误; C、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 。 此选项错误; D、内燃机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 此选项正确 。 答案: D 13.司机在驾驶汽车时必须要系上安全带,系上安全带可以 ( ) A.减小汽车的惯性,防 止发生事故 B.减小司机的惯性,防止发生事故 C.减小因
11、汽车突然减速造成的伤害 D.减小因汽车突然加速造成的伤害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惯性 。 A、 B、汽车和司机的质量是一定的,有无安全带,汽车行驶速度大小,汽车和司机的惯性都不变 。 不符合题意; C、司机原来和车一起向前运动,紧急刹车时,车由运动突然变成静止,而司机由于具有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容易撞到挡风玻璃发生伤害,使用安全带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 符合题意; D、司机原来和车一起向前运动,突然加速时,司机由于具有惯性,会先后运动,座椅可以对实际起到保护作用 。 此时安全带不起作用 。 不符合题意 。 答案: C 14.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 1mm 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
12、布为2.35cm、 2.36cm、 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 ) A.2.36cm B.2.357cm C.2.35cm D.2.4cm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长度的测量 。 物体的长度为 L= = 2.36cm 。 答案: A 15.一个能绕中心转动的小磁针在图示位置保持静止 。 某时刻开始小磁针所在的区域出现水平向右的磁场,磁感线如图所示,则小磁针在磁场出现后 ( ) 6 A.两极所受的力是平衡力,所以不会发生转动 B.两极所受的力方向相反,所以会持续转动 C.只有 N 极受力,会发生转动,最终静止时 N 极所致方向水平向右 D.两极所受的力方向相反,会发生转动,最终静止时 N 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安徽省 中考 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