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导论(二)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导论(二)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导论(二)及答案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导论(二)及答案解析(总分:5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2,分数:12.00)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 )(分数:1.00)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物质资料生产D.阶级斗争2.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分数:1.00)A.交换B.生产C.消费D.分配3.支配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制度变革的规律是( )(分数:1.00)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社会基本经济规律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4.生产资料是指( )(分数:1.00)A.生产过程中的三个简单要素B.用来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C.劳动资料和劳动对
2、象的总和D.劳动过程中最具普遍适用性的要素5.生产的社会条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 )(分数:1.00)A.政治法律制度B.生产关系C.历史文化传统D.统治道德规范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考虑的前提是( )(分数:1.00)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关系B.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关系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D.生产关系内部诸要素的对立统一关系7.在一切劳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中的主体要素是( )(分数:1.00)A.人的劳动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D.经济信息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相比,其鲜明的特征是( )(分数:1.00)A.阶级性与
3、科学性的统一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D.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9.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时,必须联系(分数:1.00)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结构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状况C.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D.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利益1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 )(分数:1.00)A.资本家剥削工人阶级的秘密B.商品经济产生的必然性C.经济规律D.剩余价值规律11.生产力的发展状况集中表现在( )(分数:1.00)A.生产工具的发展与变化上B.管理水平的改善与提高上C.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与改进上D.劳动者积极性的调动与发挥上12.经济规律的特
4、点是( )(分数:1.00)A.大多数经济规律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起作用B.经济规律的作用可以不依赖人类活动而独立地起作用C.在阶级社会中人们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总要受到一定的阶级利益的制约D.经济规律是人们对于经济现象内在本质的正确认识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20.00)13.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是( )(分数:2.00)A.创立剩余价值学说B.指明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C.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得出社会主义革命可能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新结论14.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中 ( )(分数:2.00)A.最根本的方面是生产力决定生
5、产关系B.生产力对生产关系有重大反作用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反作用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15.生产资料所有制是( )(分数:2.00)A.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B.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C.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首要标志D.通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得到实现的16.社会生产力( )(分数:2.00)A.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B.反映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C.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D.包括劳动者和生产资料17.下面关于经济规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具有客观性B.随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C.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D.人们认识、利用经济规律带有阶级性18
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有( )(分数:2.00)A.资本主义世界产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终确立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其本身所固有的矛盾日益暴露B.资本集中和垄断现象日益严重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D.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19.马克思说;“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或减轻分娩的痛苦。”这段话说明( )(分数:2.00)A.人们在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方面具有主观能动性B.经济规律具有客观必然性C.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D.人们可以改变规律20.经济规
7、律的类型有( )(分数:2.00)A.一切社会经济形态中都起作用的共有经济规律B.某一特定社会经济形态中起作用的特有的经济规律C.几个社会经济形态中起作用的共有经济规律D.一个社会经济形态中起作用的共有经济规律21.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几个简单要素是( )(分数:2.00)A.劳动者的劳动B.劳动管理C.劳动资料D.劳动对象22.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表明( )(分数:2.00)A.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B.任何经济规律都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C.人们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D.人们不能创造和制定经济规律三、B分析题/B(总题数:2,分数:20.
8、00)23.论述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数:10.00)_24.试述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各自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分数:10.00)_导论(二)答案解析(总分:5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2,分数:12.00)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 )(分数:1.00)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物质资料生产 D.阶级斗争解析:解析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物质资料生产的性质和重要作用的经典命题。2.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9、)(分数:1.00)A.交换B.生产 C.消费D.分配解析:解析 这是一道关于对物质资料生产认识的常识题。答案选 B。3.支配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制度变革的规律是( )(分数:1.00)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社会基本经济规律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解析:解析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是贯穿人类社会任何形态的一条规律,不象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只是在人类社会的某几种或一种社会形态下发挥作用。4.生产资料是指( )(分数:1.00)A.生产过程中的三个简单要素B.用来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C.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 D.劳动过程中最具普遍适用性的要素解析:
10、解析 本题属于识记性试题。需要强调的是,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要注意区分清生产资料和劳动资料的内涵与外延及其从属关系,切忌混淆。5.生产的社会条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 )(分数:1.00)A.政治法律制度B.生产关系 C.历史文化传统D.统治道德规范解析:解析 生产的社会条件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有政治的、法律的、文化的,但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条件是生产关系。答案选 B。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考虑的前提是( )(分数:1.00)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关系B.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关系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 D.生产关系内部诸要素的对立统一关系解析:解析
1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产生其他矛盾运动的根源,要研究生产关系,必须在二者的矛盾运动中去把握,才能既搞清楚生产关系本身的内涵、特点与基本属性,也才可以搞清楚由此引发的其他矛盾的运动及其发展。所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考虑的前提。7.在一切劳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中的主体要素是( )(分数:1.00)A.人的劳动 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D.经济信息解析:解析 人的劳动是一切生产过程中能动的主体要素,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相比,其鲜明的特征是( )(分数:1.00)A
12、.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D.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解析:解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又是一门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具有无产阶级阶级性的科学,它实现了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9.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时,必须联系(分数:1.00)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结构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状况 C.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D.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利益解析:解析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对立统一的,政治经济学不能完全脱离开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孤立地研究生产关系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导论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