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2016年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2016年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2016年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6 年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总分:195.00,做题时间:18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7,分数:35.00)1.上计(分数:5.00)_2.竹林七贤(分数:5.00)_3.形势户(分数:5.00)_4.复社(分数:5.00)_5.府院之争(分数:5.00)_6.三三制(分数:5.00)_7.临城劫车案(分数:5.00)_二、论述题(总题数:8,分数:160.00)8.你对“古史辨”派有多少了解?请试着对其进行论述。(分数:20.00)_9.概述靖难之役并分析其影响。(分数:20.00)_10.请分析从秦到清的宰相制度流变及影响。(分数:20.00)_1
2、1.对科举制度进行论述。(分数:20.00)_12.论述 1910 年代中国与外蒙古的关系。(分数:20.00)_13.请分析 1930 年中原大战的意义。(分数:20.00)_14.请分析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作用。(分数:20.00)_15.国民党在大陆的溃败有多种原因,请就其中之一进行具体阐述。(分数:20.00)_2016 年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历史真题答案解析(总分:195.00,做题时间:18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7,分数:35.00)1.上计(分数:5.00)_正确答案:(战国秦汉时地方官年终向中央汇报的制度。中央的重要官吏和地方的首长,每年要把自己管辖地区的户口
3、、垦田、赋税等预算数字写在木券上,上报国君,并把木券剖分为二,国君持右券,臣下持左券。到了年终,官吏必须到国君那报核。国君根据右券亲自考核,或由右丞相协助考核,根据考核结果,予以升、降、赏、罚。上计制 度的建立意味着中央对地方财政控制的加强。)解析:2.竹林七贤(分数:5.00)_正确答案:(魏晋时期的七位玄学名士。据晋书世说新语记载,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七人相与友善,经常做竹林之游,饮宴酣畅,世人称之为“竹林七 贤”。但七人的遭遇及思想实有不同。其中嵇康、阮籍都强调“自然”,反对“名教”,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解析:3.形势户(分数:5.00)_正确答案:(宋时对在仕
4、籍的文武官员和州县豪强、地主等人户的统称。得名于北宋初年创 置的“形势版簿”。形势户包括官户和职役户两个部分,其中虽任差役但系中产以下的贫户弱者和原任官僚现又子孙孤贫不济者均不在内。乡村上户在服差役期满后 仍降为平户。宋代规定,形势户纳税须比平户早半月,违者加重处罚。此外在承佃官田、向官府出售派购粮帛等方面,对其亦有某些禁约,但多形同具文,收效甚微。)解析:4.复社(分数:5.00)_正确答案:(明末以张溥、张采为首的文社团体。领袖人物为张溥、张采,其成员多为青年士子,以宗经复古、切实尚用为号召,密切关注社会人生,并亲身参与政治斗争。复社成员后来或被魏忠贤迫害致死,或抗清殉难。顺治时被取缔。)
5、解析:5.府院之争(分数:5.00)_正确答案:(1917 年围绕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问题在北洋军阀内部引起的争斗。即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与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的斗争。1917 年 3 月,围绕中国是否参战问题,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要求参战,黎元洪在美国支持下反对参战。后黎元洪免去了段祺瑞的职务,并请张勋调停,又引起了张勋复辟。张勋复辟为段祺瑞所镇压,黎元洪于事后辞去总统职,总统改由冯国璋担任。)解析:6.三三制(分数:5.00)_正确答案:(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政权组织制度。1940 年 3 月 6 日,中共中央公布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规定抗日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
6、即抗日民主政权中共产党员、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与其他分子大体占三分之一。三三制的实行,使共产党团结了各抗日阶级,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析:7.临城劫车案(分数:5.00)_正确答案:(1923 年 5 月 6 日凌晨,张敬尧旧部孙美瑶为解除官兵围剿,率 800 余人在津浦路临城、沙沟站之间姬庄毁轨拦劫开往北京的第二次特别快车,劫持旅客约 300 人, 其中外籍旅客 39 人。5 月 8 日,北京政府令山东督军田中玉、省长熊炳琦速将被掳人设法救出。5 月 13 日,北京政府与孙部谈判,6 月 12 日达成协议,孙部释放旅客,接受招安。8 月 16 日,十六国公使外交团照会北京
7、政府,提出赔偿损失,惩办不力官兵等无理要求,北京政府虽表示“实难承受”,但却条条照办。)解析:二、论述题(总题数:8,分数:160.00)8.你对“古史辨”派有多少了解?请试着对其进行论述。(分数:20.00)_正确答案:(古史辨派是五四运动后考订古史的一个学术派别。以顾颉刚为代表人物。古史辨派以疑古辨伪为旨趣,系统分析了自先秦至两汉古书上有关古史的论载,揭示出它们本来的神话传说面目,前后十多年间,在古代史料的研究、考索、辨伪方面取 得巨大成绩,都汇总在七册古史辨中。古史辨派的主要代表为胡适、钱玄同、顾额刚、罗根泽、童书业等。1923 年,顾氏提出了关于古史的基本观点“层累地造成 的中国古史”
8、观,包涵三层意思:(1)时代愈后,传说中的史期愈长;(2)时代愈后,传 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3)即使不能知道某一件事的真确状况,但可知道某一件 事在传说中的最早的状况,以此说明中国古史是各时代人层累造伪的产物。古史辨 派廓清了有关古史的荒谬传说,抹去了笼罩在史学领域的经学神秘色彩,为史学形 成独立的学科铺垫道路;用历史演进方法研究历史传说,使历代相传的三皇五帝、亮 舜禹的神圣地位失去依据,有利于解放人们的传统思想观念,打破人们对古书、古史 的迷信与盲从;对史料的“考信”“辨伪”,讲求严格的证据,使古史资料的利用发生根 本性变化,对我国古史研究贡献甚大。)解析:9.概述靖难之役并分析其影响
9、。(分数:20.00)_正确答案:(明初,朱元璋陆续分封 24 个儿子和 1 个从孙(靖江王)为王。朱元璋实行分封制 度的目的,一是为了加强对北方蒙古骑兵的防御,二是为了防止朝廷中奸臣篡夺皇位。为了使诸王发挥作用,朱元璋规定各王府均设亲王护卫指挥使司,共三护卫,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一万九千人。在诸王中,以北方诸王的势力最大。洪武三十一年(1398 年)明太祖去世,皇太孙朱允坟继位,改元建文。建文帝意识到藩王手里 的重兵对自己是巨大的威胁,便听从大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人的削藩建议。建文元年(1399 年)六月,在削掉势力相对弱的五个藩王后,他又着手对付势力雄厚的 燕王朱棣。燕王遂以反对朝中
10、奸臣(齐泰、黄子澄)破坏祖制为借口,打出“清君侧”旗号,在北平起兵“靖难”。“靖难之役”历经四年,燕军攻人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 朱棣就帝位,改元永乐。明成祖即位以后,继续执行朱元璋的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的政策。他接受“靖难”的教训,首先积极进行削藩。将分封在长城沿线、拥有较 多兵力的“塞王”内迁,取消他们驭将统兵的权力。他又于永乐十九年(1421 年),把 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迁都北京有利于巩固北部边防,又能进一步控制东北地区。)解析:10.请分析从秦到清的宰相制度流变及影响。(分数:20.00)_正确答案:(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发展演变轨迹是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的三省六部 制,到明初朱
11、元璋废除为止。(一)秦朝的三公九卿制。秦朝的中央机构采用三公九卿制。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长,“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朝设左、右丞相,以右为尊。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掌副丞相”,主管监察。他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从而保证决断权集中在皇帝手中。(二)东汉设尚书台。东汉初年,中央最高的官职是三公,就是司徒、司空和太尉。三公的职位虽高,却徒有虚名,并无实权。东汉初年,正式成立尚书台,作为总 理国家政务的中枢机构。尚书台设尚书令一人,秩二千石;尚书仆射一人,秩二千石。在东汉,尚书台实际上成了皇帝真正决策和发号施令的权力机构,三公和九卿 只是受命办事,形成“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之
12、职,备员而已”的局面。(三)魏晋三省六部制的萌芽。魏文帝对中央和地方官制进行了一番改革。中央官制的重要改变是设了中书监、令。新设中书以分尚书之权,是曹魏在加强中央 集权方面的新措施,为后来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萌芽。中书监、令以起草诏命的形式参预决策,他们权任极重,但资格较浅,君主容易加以控制。中书省取代尚书台 参预决策的部分职权,使尚书台主要成为行政中枢,一般由元老重臣担任尚书令、仆射的尚书台权力被削弱了。南朝皇帝为加强皇权,在制度和用人方面,都采取了一些措施。制度方面最主要的变化,即把魏晋以来尚书、中书等中央官制进一步确定,并有所发展。至梁武帝时,中央的中枢权力机构大致由尚书省、中书省、门下
13、省、秘书省、集书省等组成。其趋势是,至南朝时,国家的中枢权力机构已被划分为若干个,再无某一个机构能独掌大权。这对 加强皇权是极端有利的,也为后来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打下了基础。(四)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隋称内史省)。中书 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颁发皇帝的诏令,其长官为内史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 负责审核政令,驳正违失,其长官为纳言。尚书省是执行机构,负责贯彻执行重要政 令,其长官为尚书令,副长官为左、右仆射。三省为中央最高统治机构,三省长官(包 括仆射)同为宰相,共同负责中枢政务。六部即尚书省下属的吏、民、礼、兵、刑、工等 六部。吏部主官吏的考核任免,民部主户
14、口、赋税等,礼部主礼仪制度,兵部主军政, 刑部主法律、刑狱,工部主水陆工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长官为侍郎。中央还另有殿中省和秘书省,但在中枢政治中的作用不大。三省长官起初均为宰相,共议国政。 但由于尚书令权力太大,遂以唐太宗曾任此职为理由,不再授人,而以左右仆射代行 职权。左右仆射起初是当然的宰相,但后来要加“同中书门下”头衔才是宰相。由于 中书令、门下侍中的名位较高,所以也不常设。于是就给其他官员加上“同中书门下 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担任宰相。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五)宋代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充当,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常称为“执政”,与宰相合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2016 南开大学 硕士研究生 入学考试 中国历史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