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甘肃省陇南市礼县二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
《2016年甘肃省陇南市礼县二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甘肃省陇南市礼县二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6 年甘肃省陇南市礼县二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 9 分,每小题 3 分 ) 礼仪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礼仪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代表着社会的价值观念。从基本框架看,礼仪文化蕴含着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观念。第一,追求善良的价值观念。从个人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向善”的价值追求。孟子认为,“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它同“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皆为“善端”,由此形成仁、义、礼、智“四德”,进而达到至善。礼仪表现出善良的人性,雍容大度的仪态,彬彬有礼的行为,庄重诚敬的仪式,表明与人
2、为善的态度,善良宽容的心灵。第二,追求和谐的价值观念。从社会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为和”的价值追求。儒 家强调,“礼之用,和为贵”。礼仪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的行为规范,礼让包含对自我的克制,对他人的理解,体现以礼待人的尊重,乐群贵和的美德。第三,追求秩序的价值观念。从国家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有序”的价值追求。“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国无礼则不宁”。孔子以礼为基础,提出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进而建立有条不紊的社会秩序。礼仪是经世治国的道德秩序,人们遵循礼仪规范,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国家就会秩序井然。 中国礼仪文化根植于传统社会,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思想的印迹。然而,遵循“取
3、其精华,去其糟粕 ”的原则,挖掘其中的合理内核,就可以提炼一些超越时空的价值观念。将礼仪文化中蕴含的向善、为和、有序的价值观念,放进现代文化的框架下进行科学的阐释,就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与友善、和谐、文明、法制等现代价值观念相联系,成为涵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中国礼仪文化有着深刻的价值观内涵,传统礼仪文化教育也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为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礼仪文化教育的优势,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礼仪文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礼仪文化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实。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形成现代礼仪文化 的价值取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礼仪文化
4、的价值观内涵,对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追求进行提炼,与友善、和谐、文明、法治等现代价值观念联系起来进行科学阐释,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之上,使核心价值观落小为礼仪价值取向,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 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使礼仪文化变成礼仪行为和礼仪习惯。中国礼仪文化强调自律,西方礼仪文化强调他律。我们应该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保障各种礼仪规范和公约守则为人们自觉地遵守,或者从不自觉到自觉地遵守。同 时,通过一些仪式和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和安排,使礼仪文化成为每个人的礼仪行为,变成全社会的礼仪习惯,在传播核心
5、价值观中发挥重要作用。 1.下列关于中国礼仪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 一项是 ( ) A.中国礼仪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代表着社会的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观念。 B.从个人的视角看,礼仪追求“向善”,它表现出善良的人性,表明与人为善的态度和善良宽容的心灵。 C.从社会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有序”的价值追求。人们遵循礼仪规范,各就其位,各司其职, 国家就会秩序井然。 D.中国礼仪文化根植于传统社会,带有封建思想的印迹。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挖掘其中的合理内核,能够提炼一些超越时空的价值观念。 解析: C 项“从社会的视角看”的说法错,原文第一段中说“从国家的视角看,礼仪是一
6、种有序的价值追求”,应该是“从国家的视角看”,而不是“从社会的视角看”。 答案: C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 一项是 ( ) A.从儒家对中国礼仪文化的诠释来看,儒家已经意识到礼仪文化蕴含着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观念。 B.中国礼仪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密切,中国礼仪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C.我们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为礼仪价值取向,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让大众接受。 D.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礼仪文化可以变成礼仪行为和礼仪习惯。 解析: B 项中国礼仪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错,原文说“将礼仪文化中蕴含的向善、为和、
7、有序的价值观念,放进现代文化的框架下进行科学的阐释,就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与友善、和谐、文明、法制等现代价值观念相联系,成为涵养核心价值观的重 要源泉。”“礼仪文化中蕴含的向善、为和、有序的价值观念”和“礼仪文化”不是一个概念。 答案: B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 ( ) A.中国礼仪文化有着深刻的价值观内涵,传统礼仪文化教育也有着其独特的优势,我们应该通过礼仪文化教育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实。 B.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价值观内涵,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之上。 C.中国礼仪文化强调
8、自律,西方礼仪文化强调他律。我们应该将中国礼仪文化和西方礼仪文化有机地结合,保障各种礼仪规范和公约守则为人们自觉地遵守,或者从不自觉到自觉地遵守。 D.有效的制度设计和安排,有助于礼仪文化成为每个人的礼仪行为,变成全社会的礼仪习惯,在传播核心价值观中发挥重要作用。 解析: C“我们应该将中国礼仪文化和西方礼仪文化有机地结合”错,原文说“我们应该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而“自律”和“中国礼仪文化”不是一个概念,“他律”和“西方礼仪文化”也不是一个概念。 答案: C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翟銮,字仲鸣,举弘治十八年进
9、士。嘉靖中, 累迁 礼部右侍郎。六年春,廷推阁臣。帝意在张孚敬,弗与。命再推,乃及銮。中贵人多誉銮者,帝遂逾次用之。杨一清以銮望轻,请用吴一鹏、罗钦顺。帝不许,命銮入直文渊阁。銮初入阁,一清辅政,既而孚敬与桂萼入,銮皆谨事之。孚敬、萼皆以所赐银章密封言事,銮独无所言。 诘之,则顿首谢曰:“陛下明圣,臣将顺不暇,何献替之有。” 帝心爱之。一清、萼、孚敬先后罢,銮留独秉政者两月。其后李时入,位居銮上,銮亦无所怫。帝数召时、銮 入见,尝问:“都察院拟籍谷大用资产,当乎?”时曰:“所拟不中律。” 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帝曰:“大用乱政先朝,正奸党也。”銮曰:“陛下,
10、即天也。春生秋杀,何所不可。”帝卒从重拟。 丁生母忧 归。服阕,久不召。夏言居政府,銮与谋召己。会帝将南巡,虑塞上有警,议遣重臣巡视,言等因荐銮充行边使。二十一年,言罢,銮为首辅,进少傅、谨身殿。严嵩初入,銮以资地居其上,权远出嵩下,而嵩终恶銮,不能容。会銮子汝俭、汝孝同举二十三年进士,嵩遂属给事中劾其有弊。帝怒,下吏部、都察院。銮疏辨,引西苑入直自解。帝益怒,勒銮父子为民,而下主考及 乡试 主考诏狱,并杖六十,褫其官。銮初辅政,有修洁声。中持服家居,至困顿不能自给。其用行边起也,诸边文武大吏俱郊迎,恒恐不得当銮意,馈遗不赀。 事竣,归装千辆,用以遗贵近,得再柄政, 声誉顿衰。 又为其子所累,
11、讫不复振。逾三年卒,年七十。 (节选自 明史 翟銮传) 【 注 】 献替,即献可替否,给君主提出建议。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 一项是 ( ) ( 3 分) A.銮曰 /按律籍没止 /三条 /谋反 /叛逆及奸党耳 /不合三尺法 /何以信天下? B.銮曰 /按律籍没止 /三条 /谋反叛逆及奸党耳 /不合 /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C.銮曰 /按律 /籍没止三条 /谋反 /叛逆及奸党耳 /不合三尺法 /何以信天下? D.銮曰 /按律 /籍没止三条 /谋反叛逆及奸党耳 /不合 /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解析: 文言断句首先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画线句子的意思是:翟銮说:“按照法律,抄家的罪
12、行只有三条:谋反、叛逆和奸党罢了。不合乎法律规定,怎么能取信于天下呢?”同时可以借助句中的一些标志词进行判断,如:“曰”一般用在句尾,“耳”之后常有停顿,“何以”之前经常停顿等等。 答案: C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一项是 ( ) ( 3 分) A.“累迁”也可说是迁累,都指多次升迁,在古代多指变动官职,一般不涉及贬职、降职等官位变化情况。 B.“丁忧”原指遇到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尊长等丧事,后多指官员居丧;源于汉代,至宋代则由太常主其事,“丁”,遭逢、遇到。“丁生母忧”遇到生母丧事。 C.“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 ( 包括京城 ) 举行的一次考试,在秋八月
13、举行。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称贡士,第一名叫解元。 D.明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至明崇祯二百多年的历史。它虽有曲笔,但仍得到后世史家的好 评。 解析: C 项“正榜所取的称贡士”错误,应是称“举人”。 答案: C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 ( ) ( 3 分) A.翟銮深受赏识,得到皇帝的重用。廷推阁臣时,皇帝意在张孚敬,但群臣不赞成,皇帝要求再次推荐,翟銮得以被任用,后入直文渊阁。 B.翟銮为人谦抑,对皇帝多有顺从。李时后入阁,地位却高过他,他没有不满;查抄谷大用资产一事,他始终赞同皇帝看法,认为可以重惩。
14、 C.翟銮地位虽高,仍遭到严嵩打击。他作首辅大臣时,两个儿子一同考中进士,严嵩指使别人借此弹劾他营私舞弊,以致他们父子被勒为民。 D.翟銮有修洁声,但未能始终如一。他在居家守丧时,贫困到了不能自给的地步;被起用为行边使后,接受文武官员的馈赠多得无法计数。 解析: B 项“始终赞同皇帝看法”不准确。 答案: B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 诘之,则顿首谢曰:“陛下明圣,臣将顺不暇,何献替之有。”( 5 分) ( 2) 事竣,归装千辆,用以遗贵近,得再柄政,声誉顿衰。( 5 分) 解析: 文言文句 子 翻译一般是按点给分,可以找出句中重点字词并做准确的翻译,一般
15、的实词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句式中的特殊句式为考查的重点。 参考译文 : 翟銮,字仲鸣,考中弘治十八年进士。嘉靖年间,他几经迁升,做了礼部右侍郎。六年春天,朝廷推举阁臣,世宗有意用张孚敬,(群臣)不赞同。就命令再一次推举,才提及翟銮。侍从宦官大多称赞翟銮,皇帝于是越级任用他。杨一清认为翟銮名望低,请求任用吴一鹏、罗钦顺。世宗不答应,命令翟銮入值文渊阁。翟銮刚入内阁时,杨一清辅佐政事,不久孚敬与桂萼入阁,翟銮都小心服事。孚敬、桂萼都用世宗赐给他们的银 章密封上书奏事,唯独翟銮无所进言。皇帝责问翟銮,翟銮就叩头谢罪说:“陛下圣明,我要顺从还来不及,(哪里)有什么建议呢。”世宗心里很喜欢他。杨一清
16、、桂萼、孚敬先后被罢官,翟銮留下独自执掌政事两个月。后来李时入阁,位居翟銮之上,翟銮也没有不高兴。世宗多次召李时和翟銮进见,世宗曾问他们:“都察院拟定抄没谷大用的家产,合适吗?”李时说:“拟定的结论不合乎法律。”翟銮说:“按照法律,抄家的罪行只有三条:谋反、叛逆和奸党罢了。不合乎法律规定,怎么能取信于天下呢?”皇帝说:“谷大用扰乱先朝政事,正合奸党这一条?”翟銮说: “陛下就是上天,春天让万物萌生,秋天让万物凋零,有什么不可以的呢?”世宗最终从重拟罪。翟銮替生母守丧回家。服丧期满,很长时间内不被召用。夏言主持政务,翟銮和他商量召用自己。正好皇帝即将南巡,担心边塞有警情,商议派重臣巡视,夏言等就
17、借机推荐翟銮担任行边使。嘉靖二十一年,夏言罢官,翟銮担任首辅。进身少傅、谨身殿。严嵩刚入阁,翟銮因资历地位在严嵩之上,权力却远远不如严嵩,但严嵩终究憎恶他,容不下他。恰逢翟銮的儿子汝俭、汝孝一同考中二十三年进士,严嵩就嘱咐给事中弹劾其营私舞弊。皇帝大怒,交给吏部、都察院审查。翟銮上 书辩解,用自己在西苑值勤为自己开脱。皇帝更加生气,勒令翟銮父子罢官为民,把主考官和乡试主考官关入钦犯监狱,并且杖责六十,剥夺官职。翟銮当初辅政时有廉洁的名声,中间守丧居家时到了贫困不能自给的程度。当他以行边使身份起用后,各边镇的文武将官都全副装束到郊外迎接,常常怕不合翟銮心意,馈赠的财物不可计量。事毕之后,翟銮归来
18、时装了千辆车(的财物),用这些财物赠送权贵,得以再次执掌政事,他的声誉立刻就衰落了。又受他儿子的牵累,最终一蹶不振。过了三年死去,终年七十岁。 答案: ( 1) 皇帝责问翟銮,翟銮就叩头谢罪说:“陛下圣 明,我要顺从还来不及,(哪里)有什么建议呢。” ( 2) 事毕之后,翟銮归来时的行装装了千辆车,用这些财物赠送权贵,得以再次执掌政事,他的声誉立刻就衰落了。 ( 二 ) 古代诗歌阅读 ( 11 分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8 9 题。 海上吊吴野人墓 【清】于震 日落平原海气昏,一坟萧瑟对空村。 纵教大业留天壤,到底虚名误子孙。 岸拆蛟龙移墓道,潮来风雨吊诗魂。 当年冠盖应俱在,独认残碑剔
19、藓痕。 【注】吴野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嘉纪,号野人。明朝覆亡后,隐居故里泰州,卒后葬于海滨。 8.这首诗的首联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 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 ( 6 分 ) _。 解析: 解答此题,可先从首联中找出描写的景物,然后再根据景物描写的特点来分析意境,再答在文中的作用。读后可知,首联“日”“平原”“海气”“村”“坟”为描写的景物,即意象;然后再根据景物描写的特点,修饰性的直接提取,描述性的自己概括;如“落”“萧瑟”“孤坟”“空”这些词语自然表现的是凄凉、孤寂、萧瑟的意境。回答作用时,可结合着环境描写的一般性作用,从点明时间、地点,为全诗奠定基调的角度组织答案。 答案: 诗
20、歌的首联通过描写平原落日、海上水汽、萧瑟孤坟、寂寞村落等意象,营造了一种萧瑟、苍茫、迷蒙、孤寂、伤感的意境。作用:点明吊吴野人墓的具体时间、地点;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情感基调。 9.后两 联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 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 5 分 ) _。 解析: 此题考查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常见的表现手法,结合着最后两联具体诗句,抓住关键词分析,“岸拆蛟龙”蛟龙在此形容海浪,自然是比喻的手法;“风雨吊诗魂”“吊”将风雨人格化,自然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吊诗魂”写出了野人墓的荒寂;尾联“当年冠盖”“残碑、藓痕”形成鲜明的对比,故可从作者对文人命运感 叹的角度作答。 答案: 颈联
21、使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诗歌用“蛟龙”比喻海浪,用蛟龙的“移”和风雨的“吊”等拟人手法写吴野人墓的荒寂。尾联使用了对比的手法。用诗人当年诗名的显赫与如今墓地的荒寂作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文人不幸命运的悲叹。 (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李白、杜甫、白居易被称为“唐代三大诗人”当之无愧。李白,始终蔑视权贵、不向权贵折腰,于是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道:“ ( 1) _, ( 2) _!”杜甫,悲叹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永恒,于是他在登高中吟诵:“ ( 3) _, ( 4) _。” 白居易,关心下层人民的疾苦,与琵琶女同病相怜,于是他在琵琶行中悲叹:“ ( 5)
22、_, ( 6) _!” 解析: 名句默写要突破生僻难写字,书写尽量工整,不能出现错别字,错一字则该空不得分,还要注意所选名句的出处,解答该题时应注意“摧”“事”“萧萧”“沦”等字,一定要书写准确。 答案 : ( 1)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 2) 使我不得开心颜 ( 3) 无边落木萧萧下 ( 4) 不尽长江滚滚来 ( 5) 同是天涯沦落人 ( 6) 相逢何必曾相识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25 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 1) ( 4) 题。( 25 分) 老八样 薛舒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厌倦了在家里过除夕。这是一年中最繁忙、最嘈杂的一天,她总是借故赶稿子而躲避着
23、厨房。她身上穿着父亲的大棉袄,脚上拖着母亲的老棉鞋,像一只慵懒的家猫一样身陷沙发的怀抱。她的面前,小小的折叠桌上立着超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开着一页空白的文档,上面还没有留下只字片言。 空调嗡嗡驱赶着寒冷,玻璃窗阻隔了正逐渐入侵的暮色,遥远的爆竹声渐次密集起来,“ *酒”金红闪光的广告在央视春晚开始前试图夺人眼目。人们让喧闹留有余地,是对零点以后新年的莅临表示更为热烈的欢迎。一切都在拥挤着来临,旧年只剩下最后一日,“旧”,“一”和“日”的左右结构,将成为一段打上句号的往昔。 母亲往花瓶里插入一束银柳,然后抓起一块抹布擦着早已亮闪闪的电视柜,唠叨着:要在零点之前扔掉垃圾,在零点之前冲好抽水马桶,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甘肃省 陇南 礼县 中高 第一次 模拟考试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