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类职业资格】社会学概论自考题-32及答案解析.doc
《【学历类职业资格】社会学概论自考题-32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历类职业资格】社会学概论自考题-32及答案解析.doc(3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社会学概论自考题-32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第一部分 选择题/B(总题数:0,分数:0.00)二、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15.00)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基本形态的变异是_ A.社会流动 B.社会变迁 C.社会控制 D.社会变革(分数:0.50)A.B.C.D.2.恩格斯指出,“历史上依次更替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一些暂时阶段”,这体现了社会变迁的_ A.前进性 B.非直线式 C.全面性 D.必然性(分数:0.50)A.B.C.D.3.社会局部或整体,从已经达到的较高发展阶段向较低发展阶段变化的过程是_
2、A.社会倒退 B.社会进步 C.社会变迁 D.社会发展(分数:0.50)A.B.C.D.4.社会变迁总的趋势是_ A.倒退的 B.稳定的 C.循环的 D.前进的(分数:0.50)A.B.C.D.5.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是_ A.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B.社会物质需要和利益冲突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分数:0.50)A.B.C.D.6.一种急剧的、对整个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是_ A.社会变革 B.社会革命 C.社会改造 D.社会变迁(分数:0.50)A.B.C.D.7.社会革命的目的是_ A.社会局部调整 B.社会全面改良 C.改变生产关系
3、D.改变生产力(分数:0.50)A.B.C.D.8.社会革命的根本原因是_ A.政府政策导向 B.社会成员对国家的强烈不满 C.外国敌对势力的挑拨 D.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分数:0.50)A.B.C.D.9._是整个社会体系的变化,是各个社会要素变化合力的结果。 A.局部变迁 B.整体变迁 C.体制变迁 D.经济变迁(分数:0.50)A.B.C.D.10.社会要素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是_ A.整体变迁 B.体制变迁 C.社会形态更替 D.局部变迁(分数:0.50)A.B.C.D.11.对社会运行过程进行干预,对社会系统施加定向影响,这实质上是_ A.社会改革 B.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4、 C.自发变迁 D.社会进步(分数:0.50)A.B.C.D.12.因强调技术发明在社会变迁中的作用,因而被称为“技术决定”的代表人物是_ A.帕森斯 B.奈斯比特 C.奥格本 D.贝尔(分数:0.50)A.B.C.D.13.社会变迁的重要源泉是_ A.科学技术 B.传播外来文化 C.外来入侵 D.人口状况的改变(分数:0.50)A.B.C.D.14.社会运行的基本机制是_ A.生产机制 B.工作机制 C.需要机制 D.利益机制(分数:0.50)A.B.C.D.15.中国出现“未富先老”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 A.文化的发展 B.观念的转变 C.人口状况的改变 D.外来入侵(分数:0.50)A.B
5、.C.D.16.城市化的基本动力是_ A.工业化 B.经济发展 C.农业发展 D.服务业发展(分数:0.50)A.B.C.D.17.城市有别于乡村的根本特征是_ A.工业化水平高 B.精神生活丰富 C.人口集中度高 D.全面的有机组合(分数:0.50)A.B.C.D.18.传统社会进入现代化社会的动力是_ A.工业化 B.城市化 C.民主化 D.科学化(分数:0.50)A.B.C.D.19.经济上的现代化的关键是_ A.农业化 B.机械化 C.工业化 D.市场化(分数:0.50)A.B.C.D.20.对社会发展总的方向、大目标、主要步骤与重大措施的设想是_ A.社会内部规范 B.社会发展计划
6、C.社会宗旨 D.社会章程(分数:0.50)A.B.C.D.21.社会现代化的关键是_ A.社会结构及其制度的根本转变 B.城市化 C.生活方式的世俗化 D.社会结构分化(分数:0.50)A.B.C.D.22.现代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是_ A.工业化 B.城市化 C.民主化 D.管理科层化(分数:0.50)A.B.C.D.23.二战以后以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过程为研究对象形成的理论成果的统称是_ A.依附理论 B.经典现代化理论 C.世界体系理论 D.超现代化理论(分数:0.50)A.B.C.D.24.世界体系理论的代表人物是_ A.弗兰克 B.霍布森 C.帕森斯 D.沃勒斯坦(分数:0.50)A
7、.B.C.D.25.下列属于“信息社会论”的代表人物是_ A.托夫勒 B.贝尔 C.贝克 D.帕森斯(分数:0.50)A.B.C.D.26.托夫勒把信息社会的来临称为_ A.第一次浪潮 B.第二次浪潮 C.第三次浪潮 D.第四次浪潮(分数:0.50)A.B.C.D.27.“后工业社会论”提出,处于主导地位的是_ A.科学技术 B.理论知识 C.信息技术 D.专业与技术人员(分数:0.50)A.B.C.D.28.在全球范围内展现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客观历史进程和趋势,同时也是世界共同体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彼此之间的交往和交换关系进一步加强、彼此之间的依存性、关联性程度不断加深的过
8、程,这表述的是_ A.全球化 B.现代化 C.工业化 D.信息化(分数:0.50)A.B.C.D.29.从 15世纪末期到 18世纪中期是全球化发展的_ A.萌芽阶段 B.开始阶段 C.起飞阶段 D.增强阶段(分数:0.50)A.B.C.D.30.全球化的开始阶段是_ A.15世纪末期到 18世纪中期 B.18世纪中叶直到 19世纪 70年代 C.19世纪 70年代到 20世纪初 D.20世纪初到 20世纪 60年代(分数:0.50)A.B.C.D.三、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20,分数:20.00)31.社会的基本结构包括_ A.组织结构 B.阶级结构 C.职业结构 D.阶层结构 E.所有
9、制结构(分数:1.00)A.B.C.D.E.32.社会进步和发展一般包括_ A.物质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B.精神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C.政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D.生态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E.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分数:1.00)A.B.C.D.E.33.以下属于局部变迁的有_ A.社会形态的更替 B.经济体制的变化 C.政治体制的变化 D.文化体制的变化 E.整个社会体系的变化(分数:1.00)A.B.C.D.E.34.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有_ A.社会物质需要和利益冲突 B.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C.观念的改变 D.自然灾害 E.环境破坏(分数:1.00)A.B.C.D.E.35.人口状况主要指_ A.
10、人口数量 B.人口质量 C.人口分布 D.人口构成 E.人口流动(分数:1.00)A.B.C.D.E.36.新文化包括_ A.新的科学技术知识 B.新的价值观念 C.新的社会规范 D.新的国体 E.新的政体(分数:1.00)A.B.C.D.E.37.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实质上就是对社会运行过程进行干预,对社会系统施加定向影响,这种干预与定向影响,主要表现为_ A.对整个社会系统的内部关系进行调整 B.对社会发展方向进行修正 C.对社会实践与社会问题进行控制 D.对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 E.对社会各方面的工作进行协调(分数:1.00)A.B.C.D.E.38.实行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必须
11、充分了解人们的现实需要,并对它们进行协调与控制的原因有_ A.社会存在各种需要 B.社会需要的普遍性不同 C.社会需要的合理性不同 D.区分需要的满足程度 E.社会需要的强度不同(分数:1.00)A.B.C.D.E.39.协调与控制社会存在的各种需要的具体途径有_ A.削弱某些需要 B.发展合理需要 C.制止不合理的需要 D.控制刺激因素的类型与程度 E.协调个人需要、集体需要与社会需要三者关系(分数:1.00)A.B.C.D.E.40.社会现代化包括_ A.工业化和城市化 B.民主化 C.管理科层化 D.社会结构分化 E.人的现代化和生活方式的世俗化(分数:1.00)A.B.C.D.E.41
12、.人的现代化主要就是要获得_ A.开放性人格 B.较高的教育程度 C.高尚的道德情操 D.理智而自觉的守法意识 E.健康的身体条件(分数:1.00)A.B.C.D.E.42.经典现代化理论的代表人物有_ A.帕森斯 B.列维 C.勒纳 D.英格尔斯 E.布莱克(分数:1.00)A.B.C.D.E.43.依附理论的代表人物有_ A.霍布森 B.普雷维什 C.弗兰克 D.阿明 E.费尔南多卡多索(分数:1.00)A.B.C.D.E.44.下列关于经典现代化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有_ A.具有单线进化论的假设 B.把西方发达国家视为现代化的目标 C.理论知识处于社会中心地位 D.专业与技术人员处于主导地位
13、 E.具有强烈的西方中心主义(分数:1.00)A.B.C.D.E.45.以下关于“后工业社会论”的说法,正确的有_ A.是对未来社会进行的一项预测 B.有一定的准确性 C.具有很强烈的西方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色彩 D.只能是预测西方社会的发展理论 E.不能推及全球(分数:1.00)A.B.C.D.E.46.系统论述信息化社会的代表著作有_ A.让雅克和塞尔旺一施赖贝尔的世界面临挑战 B.波普诺的社会学 C.贝克的风险社会 D.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 E.奈斯比特的大趋势(分数:1.00)A.B.C.D.E.47.“信息社会论”认为,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是一个重大转折。信息社会同工业社会相比
14、,有许多崭新的特征,主要表现为_ A.信息成为战略资源,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 B.价值的增长主要依靠资本 C.先进的通讯与信息系统成为社会改革的手段 D.价值的增长主要依靠知识 E.技术成为战略资源(分数:1.00)A.B.C.D.E.48.贝尔认为“后工业社会”的特征有_ A.经济方面从产品经济转变为服务性经济 B.专业与技术人员处于主导地位 C.理论知识处于社会中心地位 D.控制技术发展,对技术进行鉴定 E.创造新的“智能技术”(分数:1.00)A.B.C.D.E.49.全球化的发展阶段包括_ A.萌芽阶段 B.开始阶段 C.起飞阶段 D.增强阶段 E.成熟阶段(分数:1.00)A.B.
15、C.D.E.50.全球化带来的全球性问题有_ A.人口爆炸 B.资源和能源枯竭 C.生态恶化 D.艾滋病泛滥 E.战乱(分数:1.00)A.B.C.D.E.四、B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B(总题数:0,分数:0.00)五、B简答题/B(总题数:11,分数:33.00)51.简述社会变迁的内容。(分数:3.00)_52.简述社会变迁的特点。(分数:3.00)_53.简述社会变迁的基本类型。(分数:3.00)_54.简述自发变迁与有计划变迁的涵义。(分数:3.00)_55.简述社会现代化的主要内涵。(分数:3.00)_56.简述社会现代化的特征。(分数:3.00)_57.简述经典现代化理论的基本主张。
16、(分数:3.00)_58.依附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如何评价这一理论?(分数:3.00)_59.简述世界体系理论的主要观点。(分数:3.00)_60.简述全球化在一般意义上的特征。(分数:3.00)_61.当前全球化有哪些表现?(分数:3.00)_六、B材料题/B(总题数:2,分数:17.00)62.全球化是以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为基础的全球经济、政治、文化大融合的过程。其中,“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基础和主体。与任何事物一样,经济全球化也具有两重性:一方面,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有助于提高生产力。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是经济殖民化和加剧南北两极分化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
17、的大潮中,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国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不可否认,由于一些地区引进外资具有盲目性,全球化对我国的负面影响已经开始显现。有些地方对外资不加甄别,不设门槛,结果引进来的多是夕阳产业、淘汰产业、低技术产业和高污染产业;有些地方干部为了谋求政绩,甚至不惜相互压价,相互残杀,除了税收、用地等方面的优惠外,甚至允许外资企业不给员工办理保险。这种“忘我的全球化”让外资企业占据了市场,赚足了利润,却给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隐患。更不要说,在很多领域,我们出让了市场,让外资赚取了利润,却并未换来关键技术。请结合以上材料,分析中国面对
18、全球化的应对策略。(分数:8.00)_63.人民公社的兴衰1958年 7月 1日,陈伯达在北京大学庆祝“七一”大会上的讲演中,传达了毛泽东的一段最新指示:“毛泽东同志说,我们的方向应该逐步有次序地把工(工业)、农(农业)、商(交换)、学(文化教育)、兵(即全面武装)组成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为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8 月 9日,毛泽东在视察山东农村时又说:“还是办人民公社好,它的好处是,可以把工、农、商、学、兵合在一起,便于领导。”此后全国农村迅速开始了大规模的人民公社运动。“一平二调”、“共产风”盛行起来。全国原有的 74万多个高级农业合作社一律被改组为 2.6万个人民公社,平均 28.5个农
19、业社合并成一个人民公社,每个公社平均有 4500多家农户。各农业社合并成人民公社后,原农业社的一切公有财产交给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社员全部交出自留地,并将私有房基地、牲畜、林木等生产资料全部收归公社所有,只允许留下少量家畜、家禽。公社下设生产大队,作为管理生产、进行经济核算的单位,盈亏由公社统一负责,并规定在分配上一律实行工资制,同时实行粮食共计制,即不管每户劳动力多少,都按照人口定量免费供应粮食,并以生产队为单位组织公关食堂。人民公社既是社会结构的基层单位,也是政权组织的基层单位。但是人民公社运动很快就暴露出来了很多严重的问题。1960 年,城乡人均粮食消费量由 1957年的 203公
20、斤下降到 163.5公斤,农村人均粮食消费量更是下降了 23.4%,人口净减 1000万人。1961 年以后,国民经济不得不进入调整期。这时,公社社员被允许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小规模的家庭副业。同时,公社的规模也在缩小,总数由原来的 2.6万个增加到 7.5万个。在这期间,包产到户等生产方式在一些农村自发产生,并且得到部分中央领导人的支持。然而,毛泽东却在 1962年将其斥为资本主义的倒退,随后就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结束以后,1979 年,从四川广汉县向阳公社开始,启动了人民公社政社分设的改革。1980 年以后,农村普遍实行家庭承包制度。到 1984年,全国 99%以上的农村人民公社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历 职业资格 社会学 概论 考题 32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