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类职业资格】法理学自考题-16及答案解析.doc
《【学历类职业资格】法理学自考题-16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历类职业资格】法理学自考题-16及答案解析.doc(2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法理学自考题-16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第一部分 选择题/B(总题数:0,分数:0.00)二、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5,分数:25.00)1.法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条件是_ A.法学理论的不断发展 B.社会的不断发展 C.法与社会的不断冲突 D.法与社会的不断协调(分数:1.00)A.B.C.D.2.下列关于法和社会的一般关系表述错误的是_ A.社会的性质决定法的性质 B.法以社会为基础 C.法对社会具有强大的反作用 D.法只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分数:1.00)A.B.C.D.3._以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著称的,全面规定了近代市场经济的
2、一系列基本原则,成为近代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核心和基础。 A.德国民法典 B.法国民法典 C.日本民法典 D.瑞士民法典(分数:1.00)A.B.C.D.4.法律移植是指不同空间条件下,法律文化和法律制度的相互吸纳和融合。“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是指_ A.中世纪的阿马尔非法典 B.拿破仑法典 C.罗马法 D.普鲁士邦法(分数:1.00)A.B.C.D.5.判断法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是否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主要标准是看法律制度_ A.是否符合法治原则 B.是否体现特定阶级的意志 C.是否符合特定的历史传统 D.所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先进(分数:1.00)A.B.C.D.6.科学技术与
3、法的关系是指_ A.法是否进步 B.法是否有科学性 C.法的制定技术 D.生产力与法的关系(分数:1.00)A.B.C.D.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 A.科学技术的发展可改变法的本质 B.科学技术的发展可增强法律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 C.科学技术的发展可扩大法律的调整范围 D.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同违法犯罪进行斗争提供新的有效手段(分数:1.00)A.B.C.D.8.政治的中心问题是_ A.阶级斗争 B.国家关系 C.国家政权 D.经济建设(分数:1.00)A.B.C.D.9.在法和政治的关系中,正确的提法是_ A.每一具体的法都有政治上的内容 B.政治的发展变化往往直接导致法和法治的发展变化
4、C.法对政治有完全的依附性 D.法可以完全独立于政治,不受政治制约(分数:1.00)A.B.C.D.10.下列选项中,对法和国家关系的表述有错误的是_ A.法可以制约国家政权的活动 B.法的形式和国家的形式没有直接关联 C.法的性质与国家性质有直接关联 D.法有组织国家机构、确立国家体制的作用(分数:1.00)A.B.C.D.11.公共政策中,尤为重要的是_ A.经济政策 B.国家政策 C.执政党的政策 D.政治政策(分数:1.00)A.B.C.D.12.关于法律与共产党的政策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_ A.党的政策也是我国法律的正式渊源 B.法律必须公开才具有约束力,党的政策则不需要向社会公
5、开而影响其约束力 C.党的政策以非规范性文件形式表现出来 D.政策调整范围比法律调整范围广泛(分数:1.00)A.B.C.D.13.在下列选项中,关于法和政策的区别的表达有错误的是_ A.两者制定的主体不同 B.两者表现的形式不同 C.两者实施的方式不同 D.两者体现的价值不同(分数:1.00)A.B.C.D.14.“法在本质上是含有一定道德因素的,只有具有道德上的善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法,而恶法是不能算作法的。”持该观点的学派是_ A.分析法学派 B.社会法学派 C.自然法学派 D.历史法学派(分数:1.00)A.B.C.D.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A.自然法学派认为“恶法亦法” B.法律是
6、最高限度的道德 C.道德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概括性、连续性、稳定性 D.法与道德在存在形态上是一样的(分数:1.00)A.B.C.D.16.道德的实施方式不包含_ A.国家强制力 B.人们内心信念的驱使 C.教育的力量 D.社会舆论的褒贬作用(分数:1.00)A.B.C.D.17.关于法与道德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表述正确的是_ A.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调整范围广 B.道德和法律的调整范围是恒定不变的 C.道德的调整范围和法律调整范围不能相互转化 D.凡是违反法律的行为大多受到道德的谴责,同时,违反道德的行为都构成违法(分数:1.00)A.B.C.D.18.关于法和宗教的联系,在下列选项中表达错误的
7、是_ A.法和宗教产生的历史条件相同 B.法的起源和宗教关系密切 C.法和宗教的价值有某些相同之处 D.法和宗教都是实现社会控制的规范体系(分数:1.00)A.B.C.D.19.下列关于法和宗教的正确理解是_ A.宗教对立法活动往往起到了阻碍作用 B.宗教信仰不利于法的遵守 C.宗教在历史上对司法程序有重要影响 D.宗教精神和世俗法律往往是对立的(分数:1.00)A.B.C.D.20.对伊斯兰法产生根本性影响的是_ A.圣经 B.摩奴法典 C.古兰经 D.金刚经(分数:1.00)A.B.C.D.21.下列在法和宗教的相互影响方面判断错误的是_ A.历史上宗教对法完全是起了压制的作用 B.历史上
8、宗教对法起了一定的正面促进作用 C.法在体系上促进宗教法典的系统化和规范化 D.历史上宗教对司法程序有重要影响(分数:1.00)A.B.C.D.22.下列关于宗教信仰自由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_ A.公民既有信教的自由,也有不信教的自由 B.公民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 C.公民有过去不信教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D.宗教信仰自由就是宗教信仰不受国家法律的限制(分数:1.00)A.B.C.D.23.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的报告中指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该报告是_ A.21 世纪议程 B.我们的共同未来 C.生物多样性公约 D.京都协定书
9、(分数:1.00)A.B.C.D.24.下列关于法律全球化的说法正确的是_ A.法律全球化等同于世界法律大同化 B.法律全球化意味着世界各国将生活在一个统一的、共同的世界法体系之下 C.法律全球化导致不同法律制度之间相互认同与合作 D.法律发展的全球化趋势能取代主权国家的自主独立性(分数:1.00)A.B.C.D.25.关于法的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说法正确的是_ A.对国际通行规则的移植不必考虑本国的国情 B.对国际通行规则我们全部不予采纳以维护民族独立 C.在法的全球化进程中我们应放弃民族利益以融入全球一体化进程 D.对国际通行规则的吸收借鉴应考虑本国的社会土壤(分数:1.00)A.B.C.D.
10、三、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11,分数:11.00)26.以下有关法和经济基础之间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_ A.经济基础决定法 B.法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C.法的指引和预测作用,可以促进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向健全、完善的方向发展 D.法对经济基础始终没有反作用 E.法决定经济基础(分数:1.00)A.B.C.D.E.27.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方面,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_ A.确认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 B.调整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 C.解决各种纠纷 D.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E.引导和促进市场主体经济活动(分数:1.00)A.B.C.D.E.28.关于法和国家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_ A.法有赖于国家,国
11、家高于法 B.法必须有国家强制力保障 C.法不受国家结构形式的影响 D.国家权力的组织和运行需要法 E.法相对于国家权力有相对独立性(分数:1.00)A.B.C.D.E.29.党的政策和社会主义法的关系,下列观点错误的是_ A.政策指导法,法制约政策,二者相辅相成 B.法的权威和效力大于政策,政策必须服从法 C.政策和法各自独立,二者不能相互干涉 D.政策的权威和效力大于法,法必须服从政策 E.政策和法是一回事(分数:1.00)A.B.C.D.E.30.下列关于法与道德的表述,不正确的是_ A.自然法学派认为,实在法不是法律 B.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认为,法与道德在本质上没有必然的联系 C.中国
12、古代的儒家认为,治理国家只能靠道德,不能用法律 D.近现代的法学家大多倾向于否定“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的说法 E.自然法学派认为,在众法之上有超然法(分数:1.00)A.B.C.D.E.31.下列关于法和道德之间的关系的正确表述是_ A.法与道德并无必然的联系 B.法必须合乎所有社会成员的道德要求 C.法与道德同属于社会上层建筑 D.法的规范性程度比道德更高一些 E.道德的调整范围小于法律(分数:1.00)A.B.C.D.E.32.法与道德的区别在于_ A.表现的形式不同 B.调整范围和内容不同 C.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不同 D.实施的方式不同 E.发展的前途不同(分数:1.00)A.B.C.
13、D.E.33.法与宗教教规的区别在于_ A.产生的历史条件不同 B.适用的范围不同 C.表现形式不同 D.产生的方式不同 E.价值完全不同(分数:1.00)A.B.C.D.E.34.我国可持续发展法制体系发展不均衡,表现在_ A.缺乏环境资源保护的立法 B.缺乏循环性立法 C.缺乏预防性、治理源头性的立法 D.缺乏人口、资源、环境一体化方面的立法 E.人口众多(分数:1.00)A.B.C.D.E.35.可持续发展法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法学概念,它所涉及的领域主要是_ A.人口资源 B.自然资源 C.环境保护 D.社会保障 E.婚姻家庭(分数:1.00)A.B.C.D.E.36.法律全球化对法制发展
14、的影响表现在_ A.法律发展观的更新 B.法律价值观的转换 C.法治理念的转变 D.全球性立法主体的出现 E.各国法律制度的趋同性增强(分数:1.00)A.B.C.D.E.四、B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B(总题数:0,分数:0.00)五、B判断说明题/B(总题数:6,分数:18.00)37.法是调控社会的重要手段。(分数:3.00)_38.法对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作用都是积极的。(分数:3.00)_39.宗教的神秘色彩有助于增强法律的威慑力。(分数:3.00)_40.法律全球化可以改变不同历史类型法律的性质。(分数:3.00)_41.法律全球化与法律的本土化是完全对立的。(分数:3.00)_42.法
15、律的“本土化”意味着抱残守缺,回归传统,它与法律全球化是对立的,两者相反相成。(分数:3.00)_六、B简答题/B(总题数:12,分数:36.00)43.简述法与社会的关系。(分数:3.00)_44.法对社会的调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分数:3.00)_45.简述法对经济的作用机制。(分数:3.00)_46.科学技术对法的影响。(分数:3.00)_47.简述法和政治有哪些区别。(分数:3.00)_48.简述法和国家的相互关系。(分数:3.00)_49.国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分数:3.00)_50.简述法和道德的一致性。(分数:3.00)_51.简述我国的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如何相互促进。(分数
16、:3.00)_52.简述法对宗教的影响。(分数:3.00)_53.简述法律全球化的内涵和表现。(分数:3.00)_54.简述在法律理念上法律全球化对一国法制的影响。(分数:3.00)_七、B论述题/B(总题数:3,分数:10.00)55.试述法和科技的相互关系。(分数:3.00)_56.试根据实际生活中的现象,阐述法和道德的相互作用。(分数:3.00)_57.怎样建构可持续发展法的体系的基本框架?(分数:4.00)_法理学自考题-16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第一部分 选择题/B(总题数:0,分数:0.00)二、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5,分数:25.00
17、)1.法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条件是_ A.法学理论的不断发展 B.社会的不断发展 C.法与社会的不断冲突 D.法与社会的不断协调(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法作为社会中的一种制度形态,是同其他社会现象不可分割的。法和社会的不断协调是法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条件。答案为 D。2.下列关于法和社会的一般关系表述错误的是_ A.社会的性质决定法的性质 B.法以社会为基础 C.法对社会具有强大的反作用 D.法只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良法、适应社会的法会对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是恶法、违背发展规律的法相反会起到阻碍的作用。答案为
18、 D。3._以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著称的,全面规定了近代市场经济的一系列基本原则,成为近代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核心和基础。 A.德国民法典 B.法国民法典 C.日本民法典 D.瑞士民法典(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19 世纪,欧洲大陆各国开展了法典编纂运动,以“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著称的法国民法典全面规定了近代市场经济的一系列基本原则,成为近代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核心和基础。答案为 B。4.法律移植是指不同空间条件下,法律文化和法律制度的相互吸纳和融合。“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是指_ A.中世纪的阿马尔非法典 B.拿破仑法典 C.罗马法 D.普鲁士邦法(分
19、数:1.00)A.B.C. D.解析:解析 古罗马的简单商品经济繁荣发达,因而产生了被恩格斯称为:“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的罗马法。答案为 C。5.判断法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是否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主要标准是看法律制度_ A.是否符合法治原则 B.是否体现特定阶级的意志 C.是否符合特定的历史传统 D.所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先进(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法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法的指引和预测作用,可以促进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向健全、完善的方向发展。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来说,法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并不都是积极的。当法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历 职业资格 法理学 考题 16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