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类职业资格】教育学-9及答案解析.doc
《【学历类职业资格】教育学-9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历类职业资格】教育学-9及答案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教育学-9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6,分数:46.00)1.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或者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称为_(分数:1.00)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C.培养目标D.教学目标2._既是人类文化自觉的标志,也是真正教育活动开始的标志。(分数:1.00)A.教育目的B.教育内容C.教育方法D.教育过程3.狭义教育与广义教育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有_(分数:1.00)A.统一性B.针对性C.目的性D.客观性4.教育目的可以分为_的教育目的和_的教育目的。(分数:1.00)A.集体,个体B.社会,个人C
2、.主观,客观D.宏观,微观5.下列不属于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的是_(分数:1.00)A.导向功能B.调控功能C.参考功能D.评价功能6.认为教育理论上许多有关教育目的的论争其实不是目的之争,而是程序原理之争的是_(分数:1.00)A.卢梭B.福禄倍尔C.裴斯泰洛齐D.皮特思7.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述是_(分数:1.00)A.教育内容B.教育方针C.教学任务D.教学方法8.提出“除非教育工作者对这些教育目的一清二楚,否则他们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肯定会受损失”的是_(分数:1.00)A.涂尔干B.马里坦C.约翰怀特D.皮特思9.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内容的确定以及教育活动形式及教育方法的选择等,都必须以_
3、为最高标准。(分数:1.00)A.教育方针B.教育目的C.教育过程D.教育理论10.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_(分数:1.00)A.调控功能B.导向功能C.评价功能D.激励功能11.夸美纽斯的教育目的观是_(分数:1.00)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B.教育无目的论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12.法国教育思想家雅克马里坦和日本教育思想家小原国芳是_的代表人物。(分数:1.00)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D.教育无目的论13.认为“今生只是永生的准备”的是_(分
4、数:1.00)A.夸美纽斯B.马里坦C.卢梭D.皮特思14.社会本位的目的论主要反映的是_的特征和要求。(分数:1.00)A.现代社会B.古代社会C.近代社会D.近现代社会15.认为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应服从和服务于社会需要,以此来确定教育目的,这一观点被称为_(分数:1.00)A.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C.神学的教育目的论D.教育无目的论16.在当代社会,已不可能成为教育思想的主流,为广大教育界所广泛接受的是_(分数:1.00)A.神学教育目的论B.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C.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D.教育无目的论17.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_(分数:1
5、.00)A.夸美纽斯B.卢梭C.涂尔干D.杜威18.认为对最高统治者的教育应使他们具有把握世界的智慧,具有“哲学王”的特征的是_(分数:1.00)A.学记B.论语C.理想国D.爱弥儿19.认为“在教育目的的决定方面,个人不具有任何价值。个人不过是教育的原料,个人不可能成为教育的目的”的是_(分数:1.00)A.涂尔干B.卢梭C.福禄倍尔D.诺笃尔普20.认为衡量教育好坏的最高标准只能是教育能否为社会稳定和发展服务,能否促进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的是_(分数:1.00)A.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B.神学的教育目的论C.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D.教育无目的论21.将人类个体发展的社会条件无限夸大,认为个体的
6、发展完全取决于社会的是_(分数:1.00)A.社会功能学派B.个人本位学派C.教育元目的学派D.神学教育目的学派22.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_(分数:1.00)A.凯兴斯泰纳B.涂尔干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23.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个人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地位的是_(分数:1.00)A.裴斯泰洛齐B.涂尔于C.卢梭D.诺笃尔普24.认为教育目的应当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需要来确定的教育理论是_(分数:1.00)A.形式教育论B.实质教育论C.个人本位论D.社会本位论25.裴斯泰洛齐认为:“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各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
7、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这句话反映了_(分数:1.00)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B.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C.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D.教育无目的论26.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全盛时期是在_(分数:1.00)A.16 世纪B.17 世纪C.18、19 世纪D.20 世纪27.教育无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_(分数:1.00)A.裴斯泰洛齐B.杜威C.凯兴斯泰纳D.洛克28.在众多的教育目的论中,十分重要且对我国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是_(分数:1.00)A.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B.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C.教育无目的论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29.柏拉图教育目的论的核心是培养_(分数:
8、1.00)A.感性B.兴趣C.能力D.理性30.将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类,上智与下愚不移的是_(分数:1.00)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愈和董仲舒31.认为教育目的是要让人将失掉的善心找回来,恢复人的本性并且发扬光大的是_(分数:1.00)A.孟子B.荀子C.董仲舒D.韩愈32.主张教育应当使人去性而起伪,“积礼义而为君子”的是_(分数:1.00)A.孟子B.荀子C.董仲舒D.韩愈33.与价值取向相比,对教育目的的制约更具有基础和决定性质的是_(分数:1.00)A.价值选择B.政治制度C.生产D.社会历史条件34.人的片面发展的主要特征是_(分数:1.00)A.理论和实践的分离B.生理发
9、展和心理发展的不协调C.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D.德智体的不统一35.全面发展是指_(分数:1.00)A.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对立B.五官端正、四肢匀称发展C.智力和体力在充分发展基础上的完整结合D.语文、数学、音乐等各种成绩都优秀36.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灵魂是_(分数:1.00)A.民主自由B.社会实践C.劳动分工D.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37.20 世纪末在中国开始的_运动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具体实践。(分数:1.00)A.应试教育B.素质教育C.综合教育D.理论教育38.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是_(分数:1.00)A.教育的发展B.体脑结合C.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
10、状况D.生产关系的构成39.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是_(分数:1.00)A.生产力高度发展制度B.教育的普及C.生活水平的提高D.社会关系40.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_(分数:1.00)A.重要前提B.重要条件C.重要途径D.重要保障41.对于中国及中国教育而言,基础教育应当以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_(分数:1.00)A.根本目标B.长远目标C.近期目标D.重要目标42.“我们的教育方针就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毛泽东于_提出的。(分数:1.00)A.1949 年B.1951 年C.1957
11、 年D.1958 年43.我国 1982 年宪法中对教育目的的表述是: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_(分数:1.00)A.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B.德、智、美等方面全面发展C.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D.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44.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_为根本宗旨。(分数:1.00)A.提高民族素质B.提高个体素质C.培养个人的全面发展D.培养会做一切工作的人45.全部教育活动的核心、主题和灵魂是_(分数:1.00)A.教育理论B.教育目的C.教学科研D.教书育人46.基础教育包括_(分数:1.00)A.小学B.小学、初中C.小学、初中、高中D.幼儿园
12、、小学、初中二、名词解释(总题数:3,分数:9.00)47.教育方针 (分数:3.00)_48.教育目标 (分数:3.00)_49.人的全面发展 (分数:3.00)_三、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20.00)50.简述与广义教育相比,学校教育的目的性的表现。 (分数:5.00)_51.简述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分数:5.00)_52.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分数:5.00)_53.联系实际简要阐述如何有效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 (分数:5.00)_四、论述题(总题数:5,分数:25.00)54.试述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分数:5.00)_55.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是如何制约
13、教育目的的? (分数:5.00)_56.为什么说教育目的的确定要受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制约? (分数:5.00)_57.教育目的的确定为何必须考虑历史发展的进程? (分数:5.00)_58.落实我国教育目的必须处理好哪几个关系? (分数:5.00)_教育学-9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6,分数:46.00)1.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或者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称为_(分数:1.00)A.教育目的 B.教育目标C.培养目标D.教学目标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教育目的的概念,属于识记内容。答案为 A。2._
14、既是人类文化自觉的标志,也是真正教育活动开始的标志。(分数:1.00)A.教育目的 B.教育内容C.教育方法D.教育过程解析:解析 目的性是人类的“类特性”之一,而教育目的则是人类文化自觉的标志,因此也是真正教育活动开始的标志。答案为 A。3.狭义教育与广义教育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有_(分数:1.00)A.统一性B.针对性C.目的性 D.客观性解析:解析 学校教育即狭义的教育,其与广义教育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有目的性,不同点则在于学校教育具有的目的性更强。答案为 C。4.教育目的可以分为_的教育目的和_的教育目的。(分数:1.00)A.集体,个体B.社会,个人 C.主观,客观D.宏观,微观解析:解
15、析 教育目的可以分为两类,即社会的教育目的和个人的教育目的。社会的教育目的主要反映社会对于教育系统的总要求,要求教育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及其发展服务。个人的教育目的则要考虑教育对于人类个体身心发展的促进,要求教育为个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以及未来幸福生活的目标服务。答案为 B。5.下列不属于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的是_(分数:1.00)A.导向功能B.调控功能C.参考功能 D.评价功能解析:解析 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有三点,即导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答案为 C。6.认为教育理论上许多有关教育目的的论争其实不是目的之争,而是程序原理之争的是_(分数:1.00)A.卢梭B.福禄倍尔C.裴斯泰
16、洛齐D.皮特思 解析:解析 英国教育哲学家皮特思认为:教育理论上许多有关教育目的的论争其实不是目的之争,而是“程序原理”之争。答案为 D。7.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述是_(分数:1.00)A.教育内容B.教育方针 C.教学任务D.教学方法解析:解析 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述。教育方针具有政策的规定性,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必须贯彻的强制性,其反映的教育目的也当然具有某些规定性或强制性。答案为 B。8.提出“除非教育工作者对这些教育目的一清二楚,否则他们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肯定会受损失”的是_(分数:1.00)A.涂尔干B.马里坦C.约翰怀特 D.皮特思解析:解析 英国教育学家约翰怀特在谈到形形色色的
17、教育目的之后指出:“除非教育工作者对这些教育目的一清二楚,否则他们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肯定会受损失。”这体现了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答案为 C。9.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内容的确定以及教育活动形式及教育方法的选择等,都必须以_为最高标准。(分数:1.00)A.教育方针B.教育目的 C.教育过程D.教育理论解析:解析 教育目的对于教育活动具有导向功能。具体表现是: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活动形式及教育方法的选择等,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最高准则;同时,学前、小学、中学、大学、大学后教育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等等也都应互相配合,以教育目的的达成为整体和最高的目标。答案为 B。1
18、0.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_(分数:1.00)A.调控功能B.导向功能 C.评价功能D.激励功能解析:解析 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对于教育活动具有导向功能。答案为 B。11.夸美纽斯的教育目的观是_(分数:1.00)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教育无目的论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解析:解析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目的是为人皈依上帝,获得“永生”做准备。这种观点是神学教育目的论。答案为 A。12.法国教育思想家雅
19、克马里坦和日本教育思想家小原国芳是_的代表人物。(分数:1.00)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D.教育无目的论解析:解析 法国教育思想家雅克马里坦和日本教育思想家小原国芳等人都认为,人有肉体也有灵魂,但灵魂才是人的本质。他们主张回归宗教教育,以培养青年对于上帝的虔诚信仰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这种观点是神学教育目的论。答案为 A。13.认为“今生只是永生的准备”的是_(分数:1.00)A.夸美纽斯 B.马里坦C.卢梭D.皮特思解析:解析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今生只是永生的准备。”教育目的是为人皈依上帝,获得“永生”做准备。这种观点是神学教育目的论。答
20、案为 A。14.社会本位的目的论主要反映的是_的特征和要求。(分数:1.00)A.现代社会B.古代社会 C.近代社会D.近现代社会解析:解析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决定。它主要反映的是古代社会的特征和要求。答案为 B。15.认为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应服从和服务于社会需要,以此来确定教育目的,这一观点被称为_(分数:1.00)A.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神学的教育目的论D.教育无目的论解析:解析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历 职业资格 教育学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