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天津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
《2016年天津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天津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6年天津市中考真题化学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蜡烛熔化 B.铁水铸锅 C.纸张燃烧 D.海水晒盐 解析: A、蜡烛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 B、铁水铸锅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 C、纸张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D、海水晒盐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 答案: C 2.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 A.氧气 B.氮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解析: 空气是一种天然资源,混合均匀,相对稳定,氮气在空气中含量较多,在
2、常温下化学性质极不活泼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 答案: B 3.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 A.河水 B.氯酸钾 C.三氧化硫 D.五氧化二磷 解析: A、河水中有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 答案 项正确; B、氯酸钾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 答案 项错误; C、三氧化硫属于纯净物中的氧化物, 答案 项错误; D、五氧化二磷属于纯净物中的氧化物, 答案 项错误 。 答案: A 4.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 A.酒精 B.汽油 C.氢气 D.天然气 解析: A、酒精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答案 项错误; B、汽油燃烧
3、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会污染空气, 答案 项错误 ; C、氢气燃烧生成水,对环境没有污染,是最理想的燃料, 答案 项正确; 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 室效应, 答案 项错误 。 答案: C 5.糖类是人类食物的主要成分,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 ( ) A.蔬菜 B.鸡蛋 C.玉米 D.豆油 解析: A、蔬菜中富含维生素, 答案 项错误 。 B、鸡蛋中富含蛋白质, 答案 项错误 。 C、玉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答案 项正确 。 D、豆油中富含油脂, 答案 项错误 。 答案: C 6.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4、) A. B. C. D. 解析: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 ,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 。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 “ 两查、两禁、一不可 ” ,应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 答案: D 7.下列化肥中,从外观即可与其他
5、化肥相区别的是 ( ) A.磷矿粉 B.硝酸铵 C.硫酸钾 D.氯化钾 解析: A、磷矿粉是灰白色的固体 。 B、硝酸铵为白色晶体 。 C、硫酸钾钾为白色晶体 。 D、氯化钾为白色晶体 。 硝酸铵、硫酸钾和氯化钾从外观看均为白色晶体,只有磷矿粉是灰白色粉末,故与其它化肥从外观看与磷矿粉与其他化肥相区别 。 答案: A 8.金刚石、石墨和 C60的化学性质 相似 ,物理性质却又很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 ( ) A.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 B.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 C.金刚石、石墨和 C60里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金刚石、石墨和 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解析: 金刚石、石墨、 C60都是由碳
6、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的性质上存在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 答案: D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红磷在氧气中能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B.硫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解析: A、红磷在空气中能燃烧, 答案 项说法错误 。 B、硫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答案 项说法正确 。 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答案 项说法错误 。 D、木炭燃烧需要点燃, 答案 项说法错误 。 答案: B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7、.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B.甲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是因为所有化学反应都放出热量 C.在生煤火炉时,可点燃木柴来引燃煤,是为了使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 D.合金被广泛的使用,是因为合金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具有更多优良性能 解析: 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故正确; B、化学反应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有的反应放热,有的反应吸热,故错误; C、在生煤火炉时,可点燃木柴来引燃煤,是为了使温度达到煤的着火 点,故正确; D、合金被广泛的使用,是因为合金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具有更多优良性能,硬度大,抗腐蚀性强,故正确 。 答案: B 二、选择题 11.下列说
8、法正确的是 ( ) A.人体缺少必须微量元素会得病,因此应尽可能多吃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 B.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此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大了 C.一氧化碳有毒,燃着的煤炉会产生一氧化碳,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人中毒 D.做饭时,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则需要调大灶具的进风口 解析: A、微量元素缺乏会发生一定的病变,但如果强调尽可能多吃,又会导致发生中毒等,所以要合理摄入,而不要过量过多 。 故说法错误 。 B、汽水是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之后制成的,打开汽水瓶盖,压强变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故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了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故说法错
9、误 。 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说法错误 。 D、做饭时,有时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说明氧气不足,燃气燃烧不充分,此时可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进入空气 (或氧气 )的量,使燃气燃烧更充分, 故说法正确 。 答案: D 12.(多选 )下表中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 ) A.A B.B C.C D.D 解析: A、取样品,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是稀盐酸,颜色不变的是氯化钠溶液,变蓝色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鉴别,故 A正确; B、硫酸钡、碳酸钙都难溶于水,加水的方法不能鉴别,故 B错误; C、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具有助燃性,燃
10、着的木条不能鉴别,故 C错误; D、铁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氢气,木条不会与稀硫酸反应,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可以鉴别,故 D正确 。 答案: AD 13.(多选 )下列除杂方法 (括号内为杂质 )中正确的是 ( ) A.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通入氧气,点燃 B.硝酸铜溶液 (硝酸银 ):加入足量的铜粉,过滤 C.碳酸钙固体 (氯化钙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氢氧化钠溶液 (碳酸钠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解析: 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 答案 项所采取的方
11、法错误 。 B、足量的铜粉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 答 案 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 C、氯化钙易溶于水,碳酸钙固体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 答案 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 D、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答案 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 答案: BC 14.(多选 )氨基钠 (NaNH2)是生产维生素 A的原料 。 工业上将金属钠于 97 100 熔融,向反应容器中缓慢通入无水液氨 (NH3),再加热至一定温度生成氨基钠和氢气 。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NaNH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3价 B.NaNH2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5.9% C.钠的熔点比铁的熔点低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Na+4NH3 4NaNH2+H2 解析: A、氢、钠元素均显 +1 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x+(+1)2=0 ,则 x= 3价, 答案 项说法正确 。 B、 NaNH2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5 8.9%, 答案 项说法错误 。 C、金属钠于 97 100 熔融,说明其熔点小于 97 100 ,而铁的熔点较高,钠的熔点比铁的熔点低, 答案 项说法正确 。 D
13、、将金属钠于 97 100 熔融,向反应容器中缓慢通入无水液氨 (NH3),再加热至一定温度生成氨基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NH3 2NaNH2+H2,选项中化学方程式配平错误,反应物中氨气是气体,氢气的后面不需要标注 , 答案 项说法错误 。 答案: BD 15.下列示意图与对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的水 B. 等质量的不同金属分别放入到足量的相同稀盐酸 C. 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两份等体积的 5%过氧化氢溶液,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解析: A、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加水稀释过程中, pH 逐渐减小,曲线
14、只会无限的接近 7,不会达到 7,故 A错误; B、等质量的镁、铝、铁与足量的酸反应时,铝生成的氢气最大,其次是镁,铁生成的氢气最少,故 B错误; C、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会先于硫酸反应,然后再与硫酸铜反应,所以会反应一段时间才会出现沉淀,故 C正确; D、催化剂只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不会影响生成氧气的多少,故 D 错误 。 答案: C 三、填空题 16.我们的生 活离不开化学 。 现有 氧气 活性炭 生石灰 盐酸 硝酸钾 石油,选择适当物质填空 (填序号 )。 (1)能吸附有异味物质的是 ; (2)可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 (3)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
15、是 ; (4)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5)可作某些食品干燥剂的是 ; (6)属于化石燃料是 。 解析: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去除异味 。 可供给呼吸的气体是氧气;金属表面锈的主要成分是金属的氧化物,能与稀盐酸反应,稀盐酸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 硝酸钾属于复合肥料;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用生石灰做食品干燥剂 。 石油属于化石燃料 。 答案: 17.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所示,图中 表示的是 , 表示的是 。 解析: 汞属于金属,是由原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 答案: 原子 分子 (2)下
16、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 A.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 B.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 C.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 解析: A、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故 A正确; B、氯化氢属于纯净物,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故 B错误; C、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故 C错误 。 答案: A (3)上 图是氧、硫、氯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 x的数值是 。 氧和硫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 相同 。 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 相同 。 解析: 根据
17、 “ 原子序数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 ,则 17=2+8+x,解得 x=7;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氧元素和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它们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氧和氯两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它们原子中的质子数相同 。 答案: 7 最外层电子数 质子数 。 18.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 (1)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实验室常用过滤方法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过滤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带铁圈的铁架台、烧杯、漏斗和 (填仪器名称 )。 解析: 过滤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带铁圈的铁架台、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 答案: 玻璃棒 (2)硬水给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6 天津市 中考 化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