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类职业资格】中国法制史自考-46及答案解析.doc
《【学历类职业资格】中国法制史自考-46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历类职业资格】中国法制史自考-46及答案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国法制史自考-46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30.00)1.“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原文出于_(分数:1.00)A.周礼秋官B.尚书吕刑C.礼记曲礼上D.商君书画策2.以下属于夏朝制定的法律的是_(分数:1.00)A.禹刑B.九刑C.汤刑D.官刑3.西周时期将民事案件的诉讼费称为_(分数:1.00)A.路鼓B.钧金C.束矢D.肺石4.西周时期的婚姻实行_(分数:1.00)A.“同姓不婚”原则B.“异姓不婚”原则C.“异族不婚”原则D.“同姓可婚”原则5.中国古代法律由秘密状态变为向民众公开,这一转折发生于_(分数:1.00)
2、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战国时期6.西汉时期下诏宣布废除肉刑的皇帝是_(分数:1.00)A.汉文帝B.汉武帝C.汉高祖D.汉惠帝7.汉朝任官实行回避制度,为此制定的专门法规是_(分数:1.00)A.傍章B.越宫律C.三互法D.九章律8.“亲亲得相首匿”的立法原则始设于_(分数:1.00)A.唐朝B.宋朝C.秦朝D.汉朝9.“八议”入律始于_(分数:1.00)A.北齐律B.晋律C.新律D.九章律10.最早对“重罪十条”作出规定的法典是_(分数:1.00)A.北齐律B.晋律C.武德律D.开皇律1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实行均田制的是_(分数:1.00)A.西晋B.东晋C.北魏D.曹魏12.
3、国家规章制度的汇编,在唐代称为_(分数:1.00)A律B令C格D式13.我国法制史上,以下哪项法律第一次对化外人相犯作出了明确的规定_(分数:1.00)A.宋律B.唐律C.汉律D.秦律14.宋代史籍中称“律”者,多指_(分数:1.00)A.宋刑统B.崇宁断例C.庆元条法事类D.名公书判清明集15.南宋中后期立法活动的新特点是出现了_(分数:1.00)A.编敕B.编例C.断例D.条法事类16.中国古代地方享有司法审判权的是_(分数:1.00)A.监察官B.军事长官C.地方行政长官D.专职法官17.清末“礼法之争”中被称为“礼教派”的守旧派力量代表人物是_(分数:1.00)A.梁启超B.伍廷芳C.
4、张之洞D.沈家本18.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创立的新刑种是_(分数:1.00)A.发遣B.管制C.拘役D.罚金19.以下对清末大清商律草案体例的描述正确的是_(分数:1.00)A.商行为、公司法,共二编B.总则、商行为、公司法,共三编C.总则、商行为、公司法、票据法,共四编D.总则、商行为、公司法、海船法、票据法,共五编20.廷杖盛行于_(分数:1.00)A.明朝B.清朝C.宋朝D.元朝21.清朝将六科给事中并入都察院,与十五道监察御史合称为_(分数:1.00)A.科道B.巡按御史C.总督D.提督22.清末负责立宪的专门机构是_(分数:1.00)A.资政院B.谘议局C.修订法律馆D.宪政编查馆
5、23.大清民律草案的起草完成于_(分数:1.00)A.1919年B.1912年C.1911年D.1908年2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民法典是_(分数:1.00)A.户部则例B.井冈山土地法C.大清民律草案D.中华民国民法25.清末设于租界内、负责审理华洋混合案件的特殊司法机关是_(分数:1.00)A.大理院B.法部C.会审公廨D.军机处26.北洋政府的立法指导思想中,充分反映北洋政府法律制度的反动本质的是_(分数:1.00)A.隆礼B.重刑C.三民主义D.总统制27.南京国民政府设立的行政诉讼机关是_(分数:1.00)A.平政院B.行政法院C.行政院D.立法院28.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票据法产生于
6、_(分数:1.00)A.清末B.北洋政府时期C.南京国民政府时期D.南京临时政府时期29.清末改最高审判机关大理寺为_(分数:1.00)A.审刑院B.刑部C.大理院D.法部30.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与确立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发布于_(分数:1.00)A.新中国建立后B.解放战争时期C.抗日民主政权时期D.工农民主政权时期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10.00)31.中国法律起源的主要特点是_(分数:2.00)A.以氏族血缘为纽带B.刑始于兵C.礼化为法D.既承认王权又强调“天人合一”E.既赋予“礼义”以法律效力又强调以刑为主32.汉朝契约的种类较多,主要有_(分数:2.00)A.买
7、卖B.借贷C.租赁D.租佃E.雇佣33.以下属于宋朝诉讼审判制度特点的是_(分数:2.00)A.完善勘验制度B.实行翻异别勘制度C.实行廷杖D.进一步分散审判权力E.实行鞫谳分司34.下列属于北洋政府时期制定的一系列宪法性文件的是_(分数:2.00)A.中华民国宪法(贿选宪法)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约法(“袁记约法”)D.钦定宪法大纲E.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天坛宪草)35.南京国民政府的行政行为法包括_(分数:2.00)A.国籍法B.商会法C.县组织法D.土地法E.农会法三、名词解释题(总题数:3,分数:9.00)36.官当 (分数:3.00)_37.“三三制”原则 (分数:3.00)
8、_38.九卿圆审 (分数:3.00)_四、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21.00)39.简述商鞅变法的意义。 (分数:7.00)_40.简述“八议”的内容。 (分数:7.00)_41.简述南京临时政府的司法审判机关。 (分数:7.00)_五、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30.00)42.试述法经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分数:15.00)_43.试述汉朝春秋决狱制度的内容及对它的评价。 (分数:15.00)_中国法制史自考-46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0,分数:30.00)1.“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原文出于_(分数:1.00)A.周礼秋官B.
9、尚书吕刑C.礼记曲礼上 D.商君书画策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名句的出处。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句话出自礼记曲礼上,原文为:“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下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2.以下属于夏朝制定的法律的是_(分数:1.00)A.禹刑 B.九刑C.汤刑D.官刑解析:考点 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夏朝的法律。 左传昭公六年有“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后人大多将禹刑作为夏朝法律的总称。3.西周时期将民事案件的诉讼费称为_(分数:1.00)A.路鼓B.钧金C.束矢 D.肺石解析:考点 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西周的诉讼制度。 西周对刑事案件与民事案件已有区分,刑事诉讼
10、称为“狱”,民事诉讼称为“讼”,民事诉讼缴纳“束矢”作为诉讼费用,刑事诉讼缴纳“钧金”作为诉讼费用。4.西周时期的婚姻实行_(分数:1.00)A.“同姓不婚”原则 B.“异姓不婚”原则C.“异族不婚”原则D.“同姓可婚”原则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西周的婚 关于结婚,西周限制同姓结婚,理由有二:其一,“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其二,“取于异姓,所以附远厚别也”。5.中国古代法律由秘密状态变为向民众公开,这一转折发生于_(分数:1.00)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战国时期 解析:考点 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 经济、政治及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促成了法律在春秋时期的变革
11、,其最突出的表现是成文法的公布,法由秘密法状态转为公开状态。6.西汉时期下诏宣布废除肉刑的皇帝是_(分数:1.00)A.汉文帝 B.汉武帝C.汉高祖D.汉惠帝解析:考点 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汉文帝废除肉刑。 汉文帝十三年正式改革刑制,主要是废除肉刑,以笞、徒、死刑来取代原有的刑罚。7.汉朝任官实行回避制度,为此制定的专门法规是_(分数:1.00)A.傍章B.越宫律C.三互法 D.九章律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汉朝回避制度的规定。 汉朝实行回避制度,专门制定三互法,规定:“婚姻之家及两州人士,不得对相监临。”防止因婚姻及地域关系而结党营私。8.“亲亲得相首匿”的立法原则始设于_(分数:1
12、.00)A.唐朝B.宋朝C.秦朝D.汉朝 解析:考点 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亲亲得相首匿”的刑法原则。 汉初沿袭秦律,主张亲属之间必须互相揭发罪行,否则连坐处罚。但汉朝标榜“孝治天下”,儒家一贯提倡亲属间应相互隐瞒罪行这一道德原则,至汉宣帝地节四年(公元前 66年)正式确立“亲亲得相首匿”刑法原则,这一刑法原则是汉朝引礼入法的重要体现,对后世法律有着深远的影响。9.“八议”入律始于_(分数:1.00)A.北齐律B.晋律C.新律 D.九章律解析:考点 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八议”入律。 “八议”最早源于西周时期的“八辟”,在曹魏的新律中首次入律。10.最早对“重罪十条”作出规定的法典是_(分数:1.
13、00)A.北齐律 B.晋律C.武德律D.开皇律解析:考点 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关于“重罪十条”的规定。 北齐律规定了“重罪十条”,后来,隋开皇律将北齐律的“重罪十条”改为“十恶”。十恶包括: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和内乱。对犯十恶者的处罚很严。唐律继承了隋律的十恶制度。1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实行均田制的是_(分数:1.00)A.西晋B.东晋C.北魏 D.曹魏解析: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土地立法。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局动荡复杂,使得各政权的土地立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曹魏实行屯田制,西晋时晋武帝颁布“占田令”,北魏时实行均田制。12.
14、国家规章制度的汇编,在唐代称为_(分数:1.00)A律B令 C格D式解析:13.我国法制史上,以下哪项法律第一次对化外人相犯作出了明确的规定_(分数:1.00)A.宋律B.唐律 C.汉律D.秦律解析:考点 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唐名例律有关“化外人”的法律规定。 唐名例律中所称的“化外人”是指不属于唐朝管辖的异族,相当于现在所称的外国人。对于化外人相犯的处理原则是属人主义与属地主义相结合的原则。凡是同一国家的人相犯的,按他们国家的法律来处理;凡是不同一国家的人相犯的,则按唐朝的法律来处理。14.宋代史籍中称“律”者,多指_(分数:1.00)A.宋刑统 B.崇宁断例C.庆元条法事类D.名公书判清明集
15、解析:考点 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宋刑统。 宋刑统相当于唐代正式的法典“律”,宋代史籍中称“律”者,多指宋刑统。15.南宋中后期立法活动的新特点是出现了_(分数:1.00)A.编敕B.编例C.断例D.条法事类 解析:16.中国古代地方享有司法审判权的是_(分数:1.00)A.监察官B.军事长官C.地方行政长官 D.专职法官解析:17.清末“礼法之争”中被称为“礼教派”的守旧派力量代表人物是_(分数:1.00)A.梁启超B.伍廷芳C.张之洞 D.沈家本解析:考点 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清末修律中的“礼法之争”两派的代表人物。 清末修律中的“礼法之争”,是一场围绕新刑律中是否应该加入传统礼教内容而展开的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历 职业资格 中国 法制史 自考 46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