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类职业资格】专升本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十)及答案解析.doc
《【学历类职业资格】专升本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十)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历类职业资格】专升本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十)及答案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专升本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十)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简答题/B(总题数:22,分数:55.00)1.简述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分数:2.50)_2.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意义。(分数:2.50)_3.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分数:2.50)_4.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它们的基本形态或形式。(分数:2.50)_5.简述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根源。(分数:2.50)_6.简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分数:2.50)_7.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分数:2.50)_8.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
2、神的精华。(分数:2.50)_9.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分数:2.50)_10.简述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分数:2.50)_11.简述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特点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局限性。(分数:2.50)_12.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伟大意义。(分数:2.50)_13.简述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分数:2.50)_14.简述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及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分数:2.50)_15.简述哲学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分数:2.50)_16.简述意识的起源和本质。(分数:2.50)_17.简述劳动对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的决定作用。(分
3、数:2.50)_18.怎样理解社会的物质性?(分数:2.50)_19.简述意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分数:2.50)_20.简述意识的能动性的表现及其实现条件和途径。(分数:2.50)_21.简述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及割裂二者关系的错误。(分数:2.50)_22.简述规律及其特点。(分数:2.50)_二、B论述题/B(总题数:5,分数:45.00)23.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数:9.00)_24.试述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分数:9.00)_25.试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分数:9.00)_26.试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
4、律性的辩证关系及其实践意义。(分数:9.00)_27.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意义。(分数:9.00)_专升本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十)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简答题/B(总题数:22,分数:55.00)1.简述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分数:2.50)_正确答案:(要把握什么是哲学,必须把握哲学和世界观的区别和联系。(1)哲学和世界观都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属于世界观,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2)哲学是一种特殊的世界观,它是以理论的形式系统地反映世界的学说,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5、它同一般人仅凭个人经验或传统影响形成的朴素而零散的世界观是有重要区别的。(3)哲学属于世界观,但世界观并不都可以称为哲学,只有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才可称为哲学。(4)哲学既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又是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系统的方法论。方法论就是人们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系统理论。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理论体系。)解析:2.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意义。(分数:2.50)_正确答案:(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
6、原是什么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也就是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现实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2)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即如何回答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是唯物主义哲学;凡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是唯心主义哲学。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凡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知的,是可知论;反之,则是不可知论。(3)哲学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就是主观和客
7、观的关系问题。人们的活动主要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是主观反映客观,改造世界是主观反作用于客观。只有解决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解析:3.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分数:2.50)_正确答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由哲学的性质、特点和它在哲学中的地位、作用决定的。主要依据是:(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明确回答的问题,任何哲学理论都是这样或那样地在回答思维和存在(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关系问题。(2)如何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它决定着哲学
8、家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基本立场、根本方向和路线以及基本原则和方法。(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哲学史上各派哲学斗争的焦点,从而成为划分哲学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4)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社会实践中的基本问题。人们在实践中的一切活动,高度概括起来,无非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两件大事,都是在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解析:4.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它们的基本形态或形式。(分数:2.50)_正确答案:(1)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哲学,是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的哲学,是
9、唯心主义。(2)唯物主义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亦称机械唯物主义,其根本缺陷是: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不彻底性就是它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的),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心”等)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万物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客观唯心主义则把某种“客观精神”(理念、绝对精神、理或天理等)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万物都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主张上帝或神创造一切、主宰一切的神学唯心主义,实质上也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
10、解析:5.简述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根源。(分数:2.50)_正确答案:(唯心主义是一种错误的世界观,它的产生和存在,有其社会历史的、阶级的和认识的根源。(1)社会历史根源。唯心主义是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与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的产物,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无知和屈从的反映和表现。(2)阶级根源。唯心主义符合腐朽、反动的剥削阶级和统治集团的利益,因而它们总是这样或那样地鼓吹唯心主义,歪曲世界的本来面貌,以欺骗人民群众而达到其维护过时的社会经济制度的目的。(3)认识根源。人的认识是一个主观和客观的复杂曲折的矛盾运动过程,这就产生唯心主义的可能。在认识过程中,如果主观和客观相分离,认识和实践相脱离
11、,就会导致唯心主义。在认识过程中,如果离开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也会导致唯心主义。在认识过程中,如果把感性认识阶段或理性认识阶段绝对化,就会陷入经验论和唯理论,从而导致唯心主义。)解析:6.简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分数:2.50)_正确答案:(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发展观。它们的对立主要表现在: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普遍联系的;形而上学则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唯物辩证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形而上学则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
12、世界,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在本质上是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否认事物的质变和飞跃。唯物辩证法用全面的观点看世界,既看到事物的正面也看到事物的反面,既看到事物的过去也看到事物的现在;形而上学则用片面的观点看事物,只看事物的一面而否认另一面。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形而上学则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的推动。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解析:7.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分数:2.50)_正确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多方面的深刻的必然
13、性,其中主要的是社会历史条件、阶级基础、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1)19 世纪 40 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矛盾的激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2)19 世纪 30 年代至 40 年代,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3)19 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发展的卓越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和生物进化论等三大科学发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4)19 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做了理论准备,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解析:
14、8.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分数:2.50)_正确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这是因为:(1)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潮流,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科学地论述了解决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各种社会弊端的正确道路。(2)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哲学发展的全部优秀成果,并把哲学推进到了新的发展阶段。它把唯物论同辩证法结合起来,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结合起来,实现了哲学的革命性飞跃,使之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3)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并在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吸取新的养分,使自己
15、不断丰富和发展。因此它具有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从根本上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我们研究解决当今时代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析:9.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分数:2.50)_正确答案:(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是指它以实践为基础,它来自实践又为无产阶级的社会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实践性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显著特征,又是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显著标志。(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是指它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理论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把变革旧世界和改变现存事物作为自己的任务和目的。(
16、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是指它不仅以科学的发展为基础,而且还指它通过实践和科学的成就,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完备而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4)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在实践中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才能在实践中正确地改造世界,发挥其革命性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果和归宿,只有在实践中改造世界,才能体现出它的科学价值,并在改造世界的革命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其科学性。)解析:10.简述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分数:2.50)_正确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但不
17、能说是“科学之科学”。(1)“科学之科学”是指把哲学当作包括一切科学在内、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永恒不变的理论体系。这种观点是近代一些哲学家的错误观点。(2)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阐明了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二者既相区别又相联系:二者的区别是,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哲学则以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二者的联系是,哲学以具体科学的成果为基础,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哲学所概括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的理论,对具体科学的研究又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代替具体科学的“代替论”和否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历 职业资格 政治 马克思主义哲学 原理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