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类职业资格】2007年河北省专接本(政治)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doc
《【学历类职业资格】2007年河北省专接本(政治)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历类职业资格】2007年河北省专接本(政治)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07 年河北省专接本(政治)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总分:8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分数:2.00)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是精神的C.世界是统一的D.世界是发展的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指( )(分数:2.00)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3.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分数:2.00)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
2、特殊的“精细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4.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 )(分数:2.00)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5.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分数:2.00)A.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6.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分数:2.00)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D.分工协作关系7.社会运动的物质基础主要是( )(分数:2.00)A.
3、自然环境B.阶级关系C.生产方式D.从事物质生产和自然生产的人们的综合8.“历史不过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 )(分数:2.00)A.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C.历史发展的方向是由人自己决定的D.人的自我保存和发展是历史的原动力9.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 )(分数:2.00)A.人的自身需要B.人类的共同利益C.人的自然属性D.人的社会关系10.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 )(分数:2.00)A.个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B.个人的自我选择和自由发展C.个人主体性的增强和摆脱社会的制约D.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11.“三个
4、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 )(分数:2.00)A.发展先进生产力B.发展先进文化C.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D.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1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分数:2.00)A.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B.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C.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解放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分数:2.00)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B.新旧体制交替的矛盾C.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矛盾D.人民大众同极
5、少数敌对分子、反社会主义分子之间的矛盾14.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是( )(分数:2.00)A.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B.以人为本C.为人提供基本的生活资料D.不断提高劳动生产力1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 )(分数:2.00)A.人民当家作主B.人民民主专政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人民参与国家管理1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 )(分数:2.00)A.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B.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C.建设思想的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D.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和吸收各国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17.造成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
6、根源是( )(分数:2.00)A.恐怖主义B.民族主义C.经济全球化D.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18.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是( )(分数:2.00)A.实现两岸三通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C.发展两岸经贸关系D.促进两岸关系良性互动19.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分数:2.00)A.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C.维护各民族之间的政治协商D.维护共产党的领导20.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经过表决,通过了( )(分数:2.00)A.政府信息公开条例B.物权法和企业所得税法C.企业所得税法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D.物权法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5,分数:
7、10.00)21.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分数:2.00)A.人为自然界立法B.存在就是被感知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D.万物皆备于我22.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分数:2.00)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23.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 )(分数:2.00)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24.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是( )(分数:2.00)A.科技含
8、量高B.经济效益好C.资源消耗地D.环境污染少25.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包括( )(分数:2.00)A.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B.市场经济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C.市场经济可以与公有制相结合D.市场经济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三、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26.试述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及其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意义。(分数:2.00)_27.论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及其意义。(分数:2.00)_四、材料分析题(总题数:1,分数:6.00)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以后,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方面推推行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国家的措
9、施,客观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但是,秦始皇毕竟是封建帝王,还在兼并战争过程中,他就大兴土木,兴建规模宏大的阿房官和豪华的骊山陵墓。其他如筑长城、修驰道、征匈奴、伐百越等,虽对巩固全国统一有积极作用,但因旷日持久地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不仅加重了人民负担,而且使广大农民无暇从事生产,社会经济生活遭到严重破坏。与此同时,秦朝统治者还制定了严酷的刑法,人民动辄就触动刑律。导致社会矛盾逐渐激化,人民群众反抗斗争不断发生。一些儒生和游士也针对时政,引证诗、书,以古非今。于是秦始皇运用国家权力,强制推行思想文化统治政策,采取了“焚书坑儒“等严酷措施,希望以此杜绝政权不稳的隐患。然而仅仅四年之后,就爆发了
10、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最终推翻了秦王朝的黑暗统治。回答:(分数:6.00)(1).秦王朝“焚书坑儒”的严酷措施,说社会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力量是巨大的,有时甚至能够决定社会的发展。(分数:2.00)_(2).这一史实证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分数:2.00)_(3).这一史实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根据所给材料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分数:2.00)_五、判断题(总题数:10,分数:20.00)28.唯心主义是追求精神崇高作用的哲学派别。( )(分数:2.00)A.正确B.错误29.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就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分数:2.00)A
11、.正确B.错误30.在信息时代,网络关系、信息关系都是社会的基本关系。( )(分数:2.00)A.正确B.错误31.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 )(分数:2.00)A.正确B.错误32.人们不能自由选择某一社会形态。( )(分数:2.00)A.正确B.错误33.中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不是一党制而是多党制。( )(分数:2.00)A.正确B.错误3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分数:2.00)A.正确B.错误3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分数:2.00)A.正确
12、B.错误36.我国现代化的目标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协调发展。( )(分数:2.00)A.正确B.错误37.围际政治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权力,即一个国家控制别国的权力。( )(分数:2.00)A.正确B.错误2007 年河北省专接本(政治)真题试卷答案解析(总分:8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分数:2.00)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是精神的C.世界是统一的 D.世界是发展的解析:解析:一元论有两种:一种是坚持唯物论的,世界的本源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一种是坚持唯心沦,世界的本源是意识,世界统一于意识
13、,故 C 项当选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指( )(分数:2.00)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解析:解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研究和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核心。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派别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全部哲学中具有不可超越性,是区分不同哲学派别的唯一标准。因此 D 选项当选。3.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分数:2.00)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
14、主义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解析:解析:出自列宁的一句话。列宁的前半句话,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或本原的问题。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种种表现形态,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这就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故 B 选项当选,其它选项一目了然便可排除。4.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 )(分数:2.00)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解析:解析:此题容易混淆。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螺旋式的上升或波浪
15、式的前进:事物发展的总的趋势是前进的,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经过三个阶段、两次否定,表现为一个周期,但这种周期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既是前一个周期的终点,又是下一个周期的起点。这规律表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或上升性与回归性的统一。丽不是简单的直线式或循环式。D 选项明显错误,其它选项可以看做是实质和本质。5.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分数:2.00)A.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解析:解析:本题考察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沦部分关于真理相对性这一概念的理解。真理的
16、相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一定范围内的正确认识,有待扩展,二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汉,有待深化选项中涉及真理与浮误关系原理的认识论理论。6.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分数:2.00)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D.分工协作关系 解析:解析: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们结成的人与人之问的关系。通过看定义我们不难得出 B 选项是正确的。7.社会运动的物质基础主要是( )(分数:2.00)A.自然环境B.阶级关系C.生产方式 D.从事物质生产和自然生产的人们的综合解
17、析:解析:社会运动指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它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方式,也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基础和前提,还有我们注意看题意“物质基础”,强调物质二字,冈此AB 选项不属于这个范畴,D 选项说法不正确,所以 C 选项当选8.“历史不过是追求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 )(分数:2.00)A.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C.历史发展的方向是由人自己决定的D.人的自我保存和发展是历史的原动力解析:解析:注意 B 和 D,容易错选为 D。社会发展规律不以任何人、阶级以至整个人类的意志为转移,并支配着人们的活动,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选项 C
18、 是错误的)。但是,社会发展规律又的确形成并实现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9.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 )(分数:2.00)A.人的自身需要B.人类的共同利益C.人的自然属性D.人的社会关系 解析:解析:“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知识点为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故选 D10.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 )(分数:2.00)A.个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B.个人的自我选择和自由发展C.个人主体性的增强和摆脱社会的制约D.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 解析:解
19、析:马克思强调人是社会中的人,人的真正属性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在于利他性。因此 ABC 明显排除,D 选项当选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 )(分数:2.00)A.发展先进生产力B.发展先进文化C.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D.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解析:解析: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党八十多年的一切奋斗,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
20、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 选项正确。1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分数:2.00)A.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B.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C.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解放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解析:解析:邓小平在 1992 年初的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分数:2.00)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
21、间的矛盾 B.新旧体制交替的矛盾C.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矛盾D.人民大众同极少数敌对分子、反社会主义分子之间的矛盾解析:解析:选项为 A,其原因:一是现阶段,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但是,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二是只有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后,才能把满足人民的需要作为生产目的,并根据这种需要调节生产。三是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14.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是( )(分数:2.00)A.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B.以人为本 C.为人提供基本的生活资料D.不断提高劳动生产力解析:解析: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历 职业资格 2007 河北省 政治 试卷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