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农村信用社公开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分类模拟2及答案解析.doc
《湖北省农村信用社公开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分类模拟2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农村信用社公开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分类模拟2及答案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湖北省农村信用社公开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分类模拟 2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0,分数:100.00)1.“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_。(分数:2.50)A.规则不是事物的必然联系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2.中国武术太极拳的特点是“动时存静势,静时又寓动机”。太极拳的特点体现了_。(分数:2.50)A.动亦静,静亦动,两者没有区别B.绝对的运动和相对的静止都是不存在的C.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D.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3.唯物辩证法要
2、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下列说法体现这一方法的是_。(分数:2.50)A.空谈误国,实干兴邦B.为官发财,应当两道C.四面出击,全面突破D.反腐要“老虎”“苍蝇”一起打4.“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感觉和思想到物”是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它属于_。(分数:2.50)A.辩证法与形成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D.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对立5.古诗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_。(分数:2.50)A.是客观的B.是有限的C.是可知的D.是相对的6.俗话说:“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
3、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_。(分数:2.50)A.整体包含在部分之中B.局部性质和意义的体现离不开整体C.既要统观全局,又要照顾局部D.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7.在“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中,司马光小时候看到一个小孩掉进水缸后,他没有按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尽快让水脱离人。这一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_。(分数:2.50)A.想问题、办事情要学会抓住主要矛盾B.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C.只要打破常规,有创新精神,就能成功地改造世界D.做任何事情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8.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整个
4、流体静力学就是由于 16 世纪和 17 世纪意大利治理山区河流的需要而产生的。这说明_。(分数:2.50)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C.所有科学的成果都直接来源于实践的需要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9.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诗中描述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两句诗所蕴含的哲学寓意是_。(分数:2.50)A.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点B.事物的发展变化主要是外因起作用C.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D.内因是变化发展的根据,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10.“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这句古诗启示我们,观察事物要善于_。(分数:2.50)A.区分整体与部分B.分
5、析与综合相结合C.从普遍性中把握特殊性D.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11.美国总统奥巴马曾引用中国谚语“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祝福两国,放眼未来。下列名言与该谚语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_。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分数:2.50)A.B.C.D.12.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这一哲学原理的是_。(分数:2.50)A.乐极生悲,苦尽甘来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13.“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所体现的哲理是_。(分数:2.50)A.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
6、证关系B.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C.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D.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1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说明_。(分数:2.50)A.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B.人的认识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C.实践在认识过程中具有决定作用D.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直接经验中获得的15.俗话说“靠山山倒,靠水水流,靠自己不会倒”,这表明的哲学原理是_。(分数:2.50)A.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偶然性因素B.主观能动性是改造世界的重要因素C.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D.矛盾就是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16.阿杜的天黑歌词中,“闭上眼睛就是天黑”传达了一种对现实生活的逃避意识,受到
7、了许多年轻人的追捧。下列与“闭上眼睛就是天黑”反映的哲学观点不一致的是_。 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气者,理之依也 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分数:2.50)A.B.C.D.17.堵车现象并非只存在于个别国家,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对策,德国消除“高峰”时段,以色列让自行车取代汽车,西班牙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这种现象说明_。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分数:2.50)A.B.C.D.18.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_。(分数:2.50)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B.始终严格地以
8、客观事实为根据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19.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定了_。(分数:2.50)A.剩余价值论B.阶级斗争理论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问题D.科学的实践观20.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本质意义上是使人_。(分数:2.50)A.提供认识社会的一个选择模式B.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正确认识社会现象C.正确掌握一切科学文化知识D.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问题21.划分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_。(分数:2.50)A.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C.世界是否运动变化的问题D.是否承认世界统一性的问题22.思维和
9、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这是由_。(分数:2.50)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理论指导决定的B.哲学作为世界观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决定的D.哲学能够使人认识自身的本质决定的23.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_。(分数:2.50)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不可知论D.二元论2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_。(分数:2.50)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25.水是万物本原的观点属于_。(分数:2.50)A.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
10、观点26.旧唯物主义之所以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是因为_。(分数:2.50)A.唯物论和辩证法相脱离B.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C.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D.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不承认意识的能动性2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_。(分数:2.50)A.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B.多样性的物质统一C.物质和精神的统一D.主体和客体的统一28.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指的是_。(分数:2.50)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29.马克思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社会意识是对社会
11、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_。(分数:2.50)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思想上层建筑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D.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30._的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分数:2.50)A.运动B.联系C.实践D.矛盾3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_。(分数:2.50)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C.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D.对立统一的观点3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_。(分数:2.50)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33.辩证的否定观不包括_。(分数:2.50)A.肯定中不包含
12、否定B.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C.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D.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34.唯物辩证法认为_。(分数:2.50)A.必然性意义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B.必然性是可以预见的,偶然性是无法认识的C.必然性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性是可以选择的D.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35.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_。(分数:2.50)A.辩证形式B.趋势和道路C.不同状态D.源泉和动力36.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是指_。(分数:2.50)A.事物之间的先行后续的关系,先行的是原因,后续的是结果B.事物之间存在的一种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C.事物之间的先行的现象引起后续的现象的一种必然的联系D.事
13、物之间存在的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37.矛盾的普遍性是说矛盾存在于_之中,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存在矛盾。(分数:2.50)A.相对性B.一切事物C.人类社会D.主观世界38.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_。(分数:2.50)A.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B.事物的变化过程中是否有部分质变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D.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39.在认识过程中具有更为重要意义的飞跃是指_。(分数:2.50)A.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本质的飞跃B.从个性认识到共性认识的飞跃C.从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的飞跃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40.下列选项中,属于理性认识的是_。(分数:2.50)A.感觉
14、B.知觉C.表象D.概念湖北省农村信用社公开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分类模拟 2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0,分数:100.00)1.“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_。(分数:2.50)A.规则不是事物的必然联系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解析:解析 本题表明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故本题选 D 项。2.中国武术太极拳的特点是“动时存静势,静时又寓动机”。太极拳的特点体现了_。(分数:2.50)A.动亦静,静亦动,两者没有区别B.绝对的运动和相对的静止
15、都是不存在的C.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D.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解析:解析 太极拳的特点体现了运动与静止的统一,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故本题答案选 C。3.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下列说法体现这一方法的是_。(分数:2.50)A.空谈误国,实干兴邦B.为官发财,应当两道C.四面出击,全面突破D.反腐要“老虎”“苍蝇”一起打 解析:解析 A 选项强调实践的重要性。B 选项为官发财,应当是两条不同道路,为官不能想着要发财,不符合题意。C 选项强调的是全面的观点,没有体现重点论。“老虎”“苍蝇”一起打,体现两点论,既要严厉打击小贪小腐,更要打击大贪污、大腐败;
16、重点打“老虎”,体现了抓重点。故本题答案选 D。4.“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感觉和思想到物”是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它属于_。(分数:2.50)A.辩证法与形成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D.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对立解析:解析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观点承认了物质的第一性,是唯物主义反映论:“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观点承认了意识的第一性,是唯心主义先验论。两种观点是对立的。故本题答案选 B。5.古诗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_。(分数:2.50)A.是客观的B.是有限的C.是可知的D.
17、是相对的 解析:解析 题干中用“洞中方七日”与“世上已千年”来对比,意在说明时间是相对的。故本题答案选 D。6.俗话说:“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_。(分数:2.50)A.整体包含在部分之中B.局部性质和意义的体现离不开整体 C.既要统观全局,又要照顾局部D.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解析:解析 本题中,花离开树则死,鸟离群则悲说明部分离不开整体,强调整体的重要性,所以本题选 B。A 项说法错误。C 项说的是方法论,与题干无关。D 项与题干无关。故本题答案选 B。7.在“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中,司马光小时候看到一个小孩掉进水缸后,他没有按常规让人脱
18、离水,而是打破水缸,尽快让水脱离人。这一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_。(分数:2.50)A.想问题、办事情要学会抓住主要矛盾B.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C.只要打破常规,有创新精神,就能成功地改造世界D.做任何事情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解析:解析 “按常规”体现的矛盾的共性即普遍性,而司马光没有按照常规,而是根据当时的情况进行分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体现了做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题干没有体现主次矛盾、内因及外因,所以 A、B 不选。C 项的说法太过绝对,本身就错误。故本题答案选 D。8.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整个流体静力学就
19、是由于 16 世纪和 17 世纪意大利治理山区河流的需要而产生的。这说明_。(分数:2.50)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C.所有科学的成果都直接来源于实践的需要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解析:解析 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故本题答案选 D。9.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诗中描述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两句诗所蕴含的哲学寓意是_。(分数:2.50)A.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点B.事物的发展变化主要是外因起作用C.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 D.内因是变化发展的根据,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解析:解析 因为地势和
20、温差等外界因素的作用,花朵盛开的时间不同,其强调了外因的作用。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故本题答案选 C。10.“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这句古诗启示我们,观察事物要善于_。(分数:2.50)A.区分整体与部分B.分析与综合相结合C.从普遍性中把握特殊性D.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 解析:解析 萤火虫虽然能发出光,但它终究不是真正的火;荷叶上的露珠虽然很圆,但它终究不是真正的珍珠。这句话启示我们,观察事物必须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辨别其真伪。故本题答案选 D。11.美国总统奥巴马曾引用中国谚语“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祝福两国,放眼未来。下列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农村信用社 公开 招聘 考试 综合 知识 分类 模拟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