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 T 2432-1993 铁道客车车顶单元式空调机组 试验方法.pdf
《TB T 2432-1993 铁道客车车顶单元式空调机组 试验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B T 2432-1993 铁道客车车顶单元式空调机组 试验方法.pdf(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TB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 243293 铁道客车车顶单元式空调机组 试验方法 19931218发布 1994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 TBT 243293 铁道客车车顶单元式空调机组试验方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铁道客车车顶单元式空调机组(以下简称空调机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铁道客车车顶单元式空调机组型式与基本参数所规定的单元式空调机组的试验。 2. 引用标准 TBT 2431 铁道客车车顶单元式空调机组技术条件 TB 1802 铁路车辆漏雨试验方法 JB 4330 制冷和空调设备噪声声功率级的测定工程法 3
2、. 试验的一般要求 3.1. 试验按工况进行见表1。 表1 室内侧进气参数 室外侧进气参数 试验项目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名义制冷工况 29 23 35 最大负荷制冷工况32.5 26 40 低温工况 21 15.5 2l 15.5 凝露工况27 24 27 24 3.2. 干湿球温度测点应布置在所测量的温度能代表空调机组进、出气温度的位置、湿球温度测量时,应保证流过湿球温度计处空气流速为5ms左右,空气流速高于或低于5ms的湿球温度测量应进行修正。 3.3. 试验需在工况稳定时进行。 3.4. 工况稳定的建立需符合下列要求: 3.4.1. 试验时风机转速及系统阻力均维持不
3、变。 3.4.2. 试验室测量区的气温平均值的波动量不大于0.5。 3.4.3. 试验室电加热、电加湿功率的波动量不大于3。 3.4.4. 试验室供电电压的波动量不大于3。 13.4.5. 工况稳定延续时间不少于1h。 3.5. 对其它型式空调机组,本方法中某些条款若不能符合要求或需增加某些试验项目时,则由试验委托单位与承担单位双方共同协商解决。 4. 试验机组的整备 4.1. 试验机组内外表面应整洁干净,机组内应干燥,没有积水,大盖应严密。 4.2. 试验前必须由试验委托单位进行全面检查,调整和试运转,若发现不能保证试验正常进行的有关问题,务必在试验前修复,使试验机组处于正常的技术状态。 4
4、.3. 试验前由试验委托单位向承担单位提供试验所需要的图样和技术资料。 5. 测量仪表和精度 5.1. 全部测量仪器、仪表必须在计量检定周期内,并附有计量检定合格证。应性能稳定运用可靠,测试精确。 5.2. 温度测量仪器、仪表在060范围内其准确度为0.3,对于测点少而精度要求高的部位可采用标准水银温度计和阿斯曼通风干湿计或具有同等精度的温度计,对于测点多而必须同时进行测量时,需采用温度自动记录仪。 5.3. 空气量和静压测量仪表:测量喷嘴两端的静压和喷嘴喉部的动压的仪表准确度为测量值的1,仪表的最小分度不超过测量值的2,测量风道静压的仪表准确度为2.5Pa。 5.4. 压力测量仪表:采用压力
5、表,气压计或电子压力传感器,其准确度如下:压力测量的仪表准确度为测试值的土2,仪表的最小分度不超过规定准确度的2.5倍,大气压力计的准确度为0.1。 5.5. 电气测量仪表: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和互感器其精度均不低于0.5级。 6. 试验条件 6.1. 试验装置应具备能按试验工况模拟室内侧进气(混合点)、室外侧进气空气参数的相应设备,并可进行调节与控制。 6.2. 试验装置应具备模拟室内侧风量改变的设备,并可进行调节与控制。 6.3. 如无特殊说明,所有试验均应按铭牌上的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进行。 6.4. 试验装置须经过国家技术监督局指定的单位认证。 7. 试验方法 7.1. 出厂试验 27
6、.1.1. 密封性试验 空调机组在正常的制冷剂充灌量下,用卤素检漏仪或其它同等精度的检漏仪器进行检漏,须符合TBT 2431中3.4.1条的规定。 7.1.2. 绝缘电阻试验 用500V绝缘电阻计测定空调机组带电部位对可触金属部位的绝缘电阻不应低于2M。 7.1.3. 绝缘介电强度试验 空调机组带电部位和非带电的金属部位之间的介电强度试验。 试验电压:当带电部件的额定电压高于36V时为1000V+2倍额定电压;当带电部件的额定电压低于36V时为500V。试验时间1min;无击穿及闪络现象。同一产品大量试验无问题时允许采用120试验电压历时1s代替上述试验。在零部件已做过介电强度试验时,本试验时
7、可脱开其接线端子。 7.1.4. 运转试验 空调机组连续运转1h,并测量电流、电压及蒸发器进出风温度,检查安全保护装置的灵敏可靠性,检验温度,电器控制元件等的动作是否正常。 7.1.5. 喷水试验 按照TB1802中4.1条的有关规定进行,喷水时间不少于10mm。然后停机,检查与车体接口部位各处焊缝及接缝处不得漏水。 7.1.6. 外观检查 空调机组装配调试结束后,按技术要求需对外观部分检查,特别是蒸发器、冷凝器、新风过滤网是否脏堵。套片是否均匀及有无碰倒,碰坏等现象。 7.1.7. 检查机组外形尺寸和安装孔间距,每20台至少检查1台机组重量。 7.2. 型式试验 7.2.1. 名义工况下制冷
8、量试验,按表1规定的名义制冷工况及附录A进行试验。 7.2.2. 最大负荷工况下制冷量试验。按表1规定的最大负荷制冷工况及附录A进行试验。 7.2.3. 低温工况试验 在表1规定的低温工况下,按下述要求进行试验。 a.在达到表1规定的低温工况后连续运行4h。 b.试验中空调机组运转部位不应损坏。 c.试验中风量不应低于额定值的75。 d.试验中和试验完成后的融霜期内,所有的冰和融化水都应由排出装置收集并排除。空调机组出风口不应有冰屑或水滴吹出。 7.2.4. 凝露试验 在表1规定的凝露工况下,按下述要求进行试验: a.在达到表1规定的凝露工况后,空调机组应连续运行4h。 b.试验中不应有凝结水
9、从空调机外壳滴落或从风机中吹出。 37.2.5. 静压试验,在表1规定的工况下运行,按附录A的要求进行静压测定。 7.2.6. 空气动力特性试验 在风机转速一定的条件(强风挡)下,通过调节机外静压;改变室内侧风量,测量机外全压随风量变化的特性曲线。测点不少于7个。风量调节参考值见表2。 表2 测点 0 l 2 3 4 5 6 备注 风量 6500 5500 5000 4500 4000 3500 3000 KLD40机组用 mh 550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KLD29机组用 *机组室内侧通风机置于强风挡时的额定风量。 7.2.7. 降压起动试验:在最大
10、负荷制冷工况下,将机组输入电压降到额定电压的90(342V)连续运转2h后停机(停机期间电压回升不得超过3)再连续起动2次,每次停机时间为2min。 7.2.8. 输入功率试验,按表1规定的名义制冷工况运行,测定电压、频率、输入功率及电流。 7.2.9. 电热型空调机组,还应进行电热装置耗功率试验。 7.2.10. 噪声试验 在额定电压。额定频率下,在接近表1中的名义工况条件下运转,按JB 4330的规定分别测定室内侧和整机的噪声. 7.2.11. 振动试验 空调机组在进行制冷量性能试验前先进行振动试验。振动试验按附录B的规定进行。 4附录A 铁道客车车顶单元式空调机组制冷量试验方法 (补充件
11、) A1 试验方法 A1.1 空调机组制冷量试验按下述方法进行 a.室内侧空气焓差法。 b.室外侧空气温差法。 A1.2 说明 A1.2.1 两种方法须同时测试,以室内侧空气焓差法为主测方法,室外侧空气温差法为辅测方法。 A1.2.2 空气焓差法:制冷量通过测定空调机组进、出口的空气干、湿球温度和空气流量确定。 A1.2.3 空气温差法:制冷量试验时室外侧热负荷,是通过测定空调机组进出口的空气干球温度和空气流量确定。 A2 试验装置的布置 A2.1 风洞式空气焓差法布置原理见图A1,被试机组放在室外侧试验室内,在机组室内侧空气出口处装一空气流量测量装置。该装置将空气直接排入室内侧试验室,在试验
12、室内采用适当方法保证机组的进气参数。 A2.2 环路式空气焓值法布置原理见图A2。测试环路必须密闭,使影响容量测定的各处的空气渗漏不超过空气流量试验值的1.0。 设备周围的空气干球温度必须保持在试验所需要的进口干球温度值的土2.8之内。 A2.3 房间空气焓值法的布置原理见图A3,空气流量测量装置接在机组的空气出口处,通过空调装置保证机组的进气参数。 A2.4 图A1、A2、A3所示的布置为空气焓差法试验原理图,具体试验装置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A3 试验的准备 A3.1 试验室的要求 A3.1.1 应有一间室内侧试验房间,房间内应能创造与机组正常运行的相同的温湿度和 风量等条件,房间的测试条
13、件应保持在允许的范围内,试验时空调机组附近的空气流速不5应超过2.5ms。 A3.1.2 应有一间室外侧试验房间,房间具有足够的容积,房间内应能创造与机组正常运行相同的温湿度及风量等条件,房间除安装要求的尺寸关系外,机组的空气排出侧与房间墙距不少于2m,机组其它表面和房间墙距不少于1m。 A3.2 空调机组的安装 A3.2.1 被试机组应按照制造厂的安装要求进行安装,安装后置于室外侧房间内,机组的室内侧应由风道与室内侧房间相连。 A3.2.2 除按规定的方法安装需要的试验装置和仪表外,不应改装空调机组。 A3.2.3 需要时,空调机组应抽空并充注制造厂说明书中规定的制冷剂类刑和数量; 6A4
14、试验程序 A4.1 试验室房间空调装置和被试机组应进行不少于1h的运行,工况稳定后记录数据,每隔15min记录一次,直至连续五次的试验数据允差在A6.2规定范围之内。 注:工况稳定系统试验时各参数达到:正况值后连续0.5h内不超过A6.2规定的允差范围,在这期间内允许微调。 A4.2 温度测量 A4.2.1 室内侧温度测量规定如下: A4.2.1.1 风道内温度测量必须采用温度取样装置(见图A4)采样器布置在风道横断面上,该面与被试机组的进、出风口的距离为15cm,在测量处和试件之间连接风道及各连接段必须进行隔热,通过连接管的漏热量应不超过被测的1.0。 A4.2.1.2 对没有试验风道的温度
15、测量,应在测量断面上布置足够的温度测点(不少于6点)或加接短风道采用取样方法进行,测量断面应在大约离试件空气入口或出口处15cm的地方。 A4.2.2 室外侧温度测量规定如下: A4.2.2.1 室外侧空气进、出口处的温度必须在机组室外侧空气进、出口区至少取6个等距离位置或采用等效果的取样方法进行测量,测量点的温度不应受室外部分排出空气的影响。 A4.2.3 温度测量仪表或取样器位置应离室外侧热交换器的表面60cm。 A4.2.4 经过湿球温度测量仪表的空气流速必须5ms左右,在空气进口和出口处的温度测量应采用同样的空气流速,空气流速高于或低于5ms的湿球温度测量应进行修正。 A4.2.5 各
16、进风测量断面的平均温度应符合试验工况的要求。 A4.3 空气流量调试与测量 A4.3.1 试验中空气流量需分别调试名义工况下额定流量和做风量特性曲线试验时所需要的流量,通常所需流量不超过额定流量,调试方法见A4.3.6。 A4.3.2 本方法采用喷嘴装置测量空气流量,但在辅测系统中在保证测试精度情况下,也可7采用测量风管压力计算流量(风管长度不小于风管直径2.5倍)或直接用合适的仪表测量。 A4.3.3 喷嘴装置 A4.3.3.1 如图A5所示,由一个用隔板分开的进风室和排风室组成,在隔板上装只或几只喷嘴。空气从被试机组出来经过风道进入进风室,通过喷嘴、排风室排入试验房间或通过风道回到被试机组
17、进口。 A4.3.3.2 喷嘴装置及与机组进口的连接必须密封,使渗漏空气量应不超过被测空气流量的1.0。 A4.3.3.3 喷嘴之间的中心距离应不小于较大的一个喷嘴喉部直径的3倍,从任一喷嘴的中心至最邻近的排风室或进风室边墙的距离应不小于该喷嘴喉部直径的1.5倍,在排风室中安装位置距隔板至少为最大喷嘴喉部直径的2.5倍。 A4.3.3.4 扩散挡板在进风室中的安装位置距隔板距离至少为最大喷嘴喉部直径的1.5倍,在排风室中安装位置距隔板距离至少为最大喷嘴喉部直径的2.5倍。 A4.3.3.5 应安装一台变风量的排风机和排风室相连以进行风量和压力调整。 A4.3.3.6 通过一只或几只喷嘴的静压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TB 2432 1993 铁道 客车 车顶 单元 空调 机组 试验 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