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山西省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山西省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山西省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山西省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 3及答案解析(总分:4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能“一刀切”,这是因为( )。(分数:2.00)A.事物矛盾之间存在有机联系B.事物矛盾具有特殊性C.事物矛盾具有共同点D.事物矛盾具有普遍性2.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分数:2.00)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的人口条件C.阶级斗争D.天才人物的出现3.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药能治病,也能害人。这说明( )。(分数:2.00)A.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B.量变引起质变C.矛盾的同一性与斗
2、争性相互D.事物都有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的特性4.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把大批中国人抓去日本北海道一带当劳工,一名中国劳工偶然得以逃脱,躲进北海道一山洞里,靠采野果喝雪水生存,一躲就是三十多年,被人发现时,他已经丧失说话能力,经测试,他的智商只相当于七岁左右的孩子。这说明人类意识是( )。(分数:2.00)A.上帝给的,先天就有B.自然界发展的产物C.社会的产物D.人脑发展的产物5.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分数:2.00)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B.能否被大多数人认可C.能否受到重视D.能否在实践中得到检验6.“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这一谚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分数:2.00)A.
3、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合理内核B.意识是物质结构的重新组合C.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D.意识是感性认识的集合7.下面与“牵牛要牵牛鼻子”的哲学寓意一致的是( )。纲举目张蛇打七寸集腋成裘分清主流(分数:2.00)A.B.C.D.8.下列关于具体科学与哲学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没有具体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就没有哲学具体科学是哲学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哲学是科学,科学也是哲学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数:2.00)A.B.C.D.9.下列说法与“否极泰来”的哲学寓意一致的是( )。(分数:2.00)A.庖丁解牛B.集腋成裘C.乐极生悲D.釜底抽薪10.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蔡振华说:“中国作为一个体
4、育大国,随着足球环境的不断改善、足球运动的不断普及和提高,申办世界杯应当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蔡振华的说法体现了( )。(分数:2.00)A.办事情要掌握系统优化法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绝对的运动必然会带来预期的效果1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崇尚实干、狠抓落实是我反复强调的。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下列诗句与上述观点包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分数:2.00)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C.薪火相传,推陈出新D.海纳百川,有容乃大12.“个人税号”能够将每个人的纳税信
5、息归集在一块,使之不再碎片化,这便于综合计算一个人、一个家庭的收入情况与税率水平,从而实现个税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这表明,“个人税号”的设立坚持了( )。(分数:2.00)A.系统优化的方法B.实事求是的原则C.量变与质变的统一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3.荀子在劝学中提到:“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下列说法与此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分数:2.00)A.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B.入山问樵,入水问渔C.不怕万事不利,就怕灰心丧气D.不畏义死,不荣幸生14.习近平同志强调,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牢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的道理,努力做到干
6、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下列说法与“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分数:2.00)A.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B.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C.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5.“土生土长,仁慈仁爱,育满堂才俊儿孙,倾六十春秋建天下第一村。求真求实,创新创奇,握真理挡风沐雨,代十亿农民书千年功德经。”吴仁宝毕生的追求展示了“一个党员一辈子的为党、为国、为民情怀”。吴仁宝用他的传奇一生告诉我们( )。(分数:2.00)A.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B.只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就能作出正确的
7、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C.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9,分数:18.00)16.认识中的非理性因素主要有( )。(分数:2.00)A.分析、综合B.情感、意志、欲望C.幻想、灵感、直觉D.猜测、顿悟、想象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这首诗说明时间是相对的B.实际工作中“一刀切”的工作方法的错误在于忽视了矛盾的特殊性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强调外因在事物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D.加热和膨胀的关系属于因果关系18.“天下事有难
8、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这段话反映的哲学道理有( )。(分数:2.00)A.天下事、人之为学都有难易之分,体现了矛盾的对立性B.难和易相互依存,反映了矛盾的同一性C.难和易关键在于为与不为,说明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要把事情办好,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19.作为一国基本国情的各个方面存在着种种客观的复杂联系,人们以创造一定的条件来改变某些联系的内容和形式,却无法改变这些联系背后的规律本身。这一事实说明( )。(分数:2.00)A.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B.人们可以创造一定的
9、条件来改变某些联系的内容和形式,说明联系不具有客观性C.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改变或消灭它D.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20.古人云:“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纵观中国历史,似乎印证了这一点。春秋战国时期群雄蜂起,此为分;秦始皇兼并六国,此为合;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继有楚汉之争,此为分;刘邦消灭项羽,创建汉朝,此为合;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此为分;司马炎灭魏建晋,此为合;东晋灭亡,南北朝对峙,此为分;隋文帝代周建隋,此为合;隋、唐之后,出现五代十国,此为分;赵匡胤创建宋朝,此为合由此而论( )。(分数:2.00)A.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转化的趋向是自己的对
10、立面B.历史的演化具有循环性,故而循环论是一种正确的观点C.历史的演化存在着重复性,但这种重复不是简单的回复D.合、分作为历史演化交替出现的两种趋势,无主次之分21.论语中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句话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是( )。(分数:2.00)A.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社会提供一定的客观条件B.实现人生价值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C.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D.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提升自身素质22.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分数:2.00)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B.对每一种
11、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C.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D.认为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23.越来越多的城郊农民发现,脚下的土地不仅能生产农产品,还能生产田园风光,生产农家情趣等。“种这种那,不如综合开发”,观念一更新,农民们在原有土地上创造出了更多的财富。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分数:2.00)A.掌握系统优化方法有利于实现整体最优目标B.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完善与发展C.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D.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4.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统一的,表现为( )。(分数:2.00)A.认识的任务归根到底在于解释世界B.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
12、,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C.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要正确认识世界D.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山西省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卷 3答案解析(总分:4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能“一刀切”,这是因为( )。(分数:2.00)A.事物矛盾之间存在有机联系B.事物矛盾具有特殊性 C.事物矛盾具有共同点D.事物矛盾具有普遍性解析:解析:“一刀切”比喻用划一的办法处理情况或性质不同的事物,没有意识到事物之间的差别和不同,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来讲就是没有意识到事物矛盾具有特殊性。
13、故本题选 B。2.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分数:2.00)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B.地理环境的人口条件C.阶级斗争D.天才人物的出现解析:解析:生产方式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2)物质资料的生产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面貌。 (3)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和变革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更替和变革。3.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药能治病,也能害人。这说明( )。(分数:2.00)A.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B.量变引起质变C.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 D.事物都有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的特性解析:解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和马哲中常用的喻体“双刃
14、剑”是同一个内涵,“双刃剑”是用来说明辩证法中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一种联系和趋势。矛盾的对立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双方相互对立的倾向和趋势。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一方面,同一性依赖于斗争性,同一是包含着差别、对立的同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是同一中的斗争,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成立。第二,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最终导致同一
15、性的分解,有条件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斗争性相结合,推动着事物发展。4.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把大批中国人抓去日本北海道一带当劳工,一名中国劳工偶然得以逃脱,躲进北海道一山洞里,靠采野果喝雪水生存,一躲就是三十多年,被人发现时,他已经丧失说话能力,经测试,他的智商只相当于七岁左右的孩子。这说明人类意识是( )。(分数:2.00)A.上帝给的,先天就有B.自然界发展的产物C.社会的产物 D.人脑发展的产物解析:解析:案例中的中国劳工原本是智力正常的,但经过了三十多年的独自隐居、脱离社会后智力退化为仅相当于 7 岁小孩的水平。脱离社会和智力退化成因果关系,所以人类意识是社会的产物。C 项正确。5.一种认
16、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分数:2.00)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B.能否被大多数人认可C.能否受到重视D.能否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正确地解决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表明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本题选择 D。6.“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这一谚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分数:2.00)A.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合理内核B.意识是物质结构的重新组合C.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 D.意识是感性认识的集合解析:解析:“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意思是对于树木来说
17、,它的根是最重要的,对于水来说,源头是最重要的。每一样东西,它的存在必有它的根基,没有了根基,便会很快消亡。这句话强调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体现了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故选 C。7.下面与“牵牛要牵牛鼻子”的哲学寓意一致的是( )。纲举目张蛇打七寸集腋成裘分清主流(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题干中“牵牛要牵牛鼻子”体现的是要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纲举目张”纲:鱼网上的总绳;举:提起。把大绳子一提起来,一个个网眼就都张开。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带动其他环节,体现了抓主要矛盾。 “蛇打七寸”比喻说话做事要抓住主要环节,体现了抓主要矛盾。 “集腋成裘”指狐狸腋下的皮毛虽小,但聚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务员 职业资格 山西省 事业单位 公共 基础知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 原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