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国家公务员(申论)248及答案解析.doc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国家公务员(申论)248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国家公务员(申论)248及答案解析.doc(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国家公务员(申论)248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150 分钟)一、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总题数:1,分数:100.00)“海尔”,中国家电业的骄子,世界电器行业新升起的一颗巨星。其产品占有国内家电市场份额的30%以上并出口美国、加拿大、比利时、德国等国家,仅在美国就占有家电市场份额的 20%。 “海尔”的成功,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国内外众多的媒体都曾进行高频率的报道。 假如你是省经贸委的工作人员,需要你通过“海尔”的成功,探询其成功的奥秘,从而为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提出有见地的方案和对策。 (1)1984 年,两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合并成立了青岛电
2、冰箱总厂,由当时担任青岛市家电公司副经理的张瑞敏出任厂长。当时,各种牌号的电冰箱挤满了市场,国外产品蜂拥而入。尽管市场上中国自己的冰箱品牌不少,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名牌冰箱”。名牌还几乎是洋货的代名词。于是,张瑞敏果断提出,“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创名牌”。到厂后,张瑞敏做了一件使全体职工致死也会刻骨铭心的事:将 76 台劣质电冰箱当众砸毁,并宣布,从他到所有的管理人员全部受罚。从此,全厂职工悟出了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生产劣质产品等于砸自己的饭碗。 (2)1985 年,以“琴岛利勃海尔”命名的电冰箱正式投放市场,很快以高质量、高技术赢得广大消费者的信任。1987 年,
3、海尔被 48 家大型商场联合推举为最受消费者欢迎产品电冰箱类第一名。1989 年,原材料价格失控,其他冰箱品牌纷纷降价促销,许多冰箱厂关、停、转的情况下,海尔冰箱始终畅销不衰。 (3)1991 年,青岛电冰箱总厂兼并了青岛电冰柜厂和青岛空调器厂,组建了由张瑞敏任总裁的海尔集团公司。冷柜总公司和空调器总公司都是独立的利润中心。集团分别向他们选派了主要领导,投入了适量资金,并输人海尔管理模式。两厂迅速起死回生。1995 年 7 月,青岛政府决定将青岛红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这标志海尔正式进入洗衣机领域。12 月,海尔又出资收购了武汉希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60%的股权,成立了武汉海尔电
4、器股份有限公司。 (4)1992 年,海尔举债 8000 万元买了 720 亩地,决定筹建海尔工业园。1993 年,海尔将经过股份制改造的海尔电冰箱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交易所上市,筹得资金 3.69 亿元。靠着启动资金边投资、边建设、边设计,成片开发、滚动发展。仅用 3 年即建成了中国目前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 (5)1996 年,海尔实现销售收入 62 亿元、利税 3.1 亿元。这一年世界 500 强最后一名企业的年销售额折合成人民币是 700 亿元,是海尔的十几倍。 (6)海尔的组织结构是:集团下辖冰箱事业发展部、冷柜事业发展部、洗衣机事业发展部、空调事业发展部、金融事业发展部及生物工程事业发
5、展部,事业发展部下辖若干事业分部。集团为投资中心,事业部为利润中心,事业分部为成本中心。 (7)1999 年,海尔开始实施国际化战略,目标是使海尔成为国际名牌,进入世界 500强。 (8)2000 年 4 月 5 日,张瑞敏在世界商学院高级经理人教育联盟在亚洲举办的年会的闭幕式上做了海尔的竞争优势在于创新的主题报告。主要观点如下: 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海尔不仅生产出洗涤 5 公斤衣物的洗衣机,还生产出节水节电的洗涤 1.5 公斤衣物的“小小神童洗衣机”,远销日本和韩国。 用户的难题就是我们的难题。 企业就像斜坡上的小球,向下滑落是它的本性。要想使它往上移动,需要两个作用力:一个是止
6、动力,保证它不向下滑,这好比企业的基础工作;一个是拉动力,促使它往上移动,这好比企业的创新能力。且两个动力缺一不可。 赛马不相马。我们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出人才的机制。海尔在人力资源方面的一个基本做法是“赛马”而非传统的“相马”。即给海尔的每一位员工(上至副总裁下至普通员工)创造一个发挥才能的机会和公平竞争的环境,从而使企业整体充满活力。 国际化就是本土化。即当地设计、当地制造、当地销售以及当地融资、当地融智。如在美国,海尔在洛杉矶建立了设计中心,在南卡罗来州建立了生产工厂,在纽约建立了营销公司,三位一体,以形成本土化海尔,其雇员也是美国人。什么时候,美国人不再认为海尔是中国的海尔,而是美国的
7、海尔,海尔在美国就算成功了。 (分数:100.00)(1).对给定资料进行分析,从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政策的角度,就资料反映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供领导参考。要求:分析恰当,对策明确、可行,条理清楚,语言流畅。字数不多于 800 字。(分数:50.00)_(2).请你以政府调研员的身份,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字数不多于 1500 字。(分数:50.00)_国家公务员(申论)248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150 分钟)一、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总题数:1,分数:100.00)“海尔”,中国家电业的
8、骄子,世界电器行业新升起的一颗巨星。其产品占有国内家电市场份额的30%以上并出口美国、加拿大、比利时、德国等国家,仅在美国就占有家电市场份额的 20%。 “海尔”的成功,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国内外众多的媒体都曾进行高频率的报道。 假如你是省经贸委的工作人员,需要你通过“海尔”的成功,探询其成功的奥秘,从而为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提出有见地的方案和对策。 (1)1984 年,两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合并成立了青岛电冰箱总厂,由当时担任青岛市家电公司副经理的张瑞敏出任厂长。当时,各种牌号的电冰箱挤满了市场,国外产品蜂拥而入。尽管市场上中国自己的冰箱品牌不少,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名牌冰箱”。名牌还
9、几乎是洋货的代名词。于是,张瑞敏果断提出,“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创名牌”。到厂后,张瑞敏做了一件使全体职工致死也会刻骨铭心的事:将 76 台劣质电冰箱当众砸毁,并宣布,从他到所有的管理人员全部受罚。从此,全厂职工悟出了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生产劣质产品等于砸自己的饭碗。 (2)1985 年,以“琴岛利勃海尔”命名的电冰箱正式投放市场,很快以高质量、高技术赢得广大消费者的信任。1987 年,海尔被 48 家大型商场联合推举为最受消费者欢迎产品电冰箱类第一名。1989 年,原材料价格失控,其他冰箱品牌纷纷降价促销,许多冰箱厂关、停、转的情况下,海尔冰箱始终畅销不衰。 (3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务员 职业资格 国家公务员 申论 248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