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医学专业知识)模拟试卷28及答案解析.doc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医学专业知识)模拟试卷28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类职业资格】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医学专业知识)模拟试卷28及答案解析.doc(2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医学专业知识)模拟试卷 28 及答案解析(总分:20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总题数:60,分数:120.00)1.阴阳的最初含义是指( )。(分数:2.00)A.日、月B.动、静C.天、地D.日光向背2.最早由国家政府颁行药典的朝代是( )。(分数:2.00)A.隋朝B.唐朝C.宋朝D.明朝3.气机升降的枢纽是( )。(分数:2.00)A.心肾B.脾胃C.肝肺D.肺脾4.“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说明的阴阳关系是( )。(分数:2.00)A.对立制约B.相互转化C.互根互用D.消长平衡5.泄泻的病位主要在( )。(分
2、数:2.00)A.脾B.胃C.肝D.肠6.在医学领域中,下列哪项功能属阴?( )(分数:2.00)A.推动B.温煦C.滋润D.兴奋7.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征是( )。(分数:2.00)A.急则治标,缓则治本B.辨病与辨证相结合C.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D.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8.阴偏胜形成的证候是( )。(分数:2.00)A.实寒证B.实热证C.虚寒证D.虚热证9.五脏六腑之大主是指( )。(分数:2.00)A.肾B.肝C.心D.脾10.内经中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旨在强调( )。(分数:2.00)A.阴阳与四时的关系B.春夏重在保养阳气C.秋冬重在保养阴气D.调养四时阴阳的重要性11.
3、在补阳适当配以补阴药的方法,称为( )。(分数:2.00)A.阴中求阳B.阳中求阴C.阴病治阳D.阳病治阴12.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区别的主要依据是( )。(分数:2.00)A.解剖形态的差异B.经脉络属的有无C.生理功能的差异D.所在部位的不同13.观察心主血脉的功能是否正常,与( )关系较小。(分数:2.00)A.面色B.舌色C.脉象D.爪色14.“膻中”是指( )。(分数:2.00)A.心B.心包C.胸腔D.脑15.“肺朝百脉”是( )。(分数:2.00)A.指肺助心行血B.其功能与心主血脉一样C.百脉汇聚于肺D.肺助心行血功能的结构基础16.脾统血的机制主要是( )。(分数:2.00)
4、A.脾阴的温煦作用B.脾气的固摄作用C.脾的升清作用D.脾气的升举作用17.腠理是指( )。(分数:2.00)A.肌肉的纹理B.皮肤的纹理C.汗孔D.肌肉和皮肤的纹理18.寒邪的致病特点有易致( )。(分数:2.00)A.气耗B.气收C.气泄D.气乱19.“肝之外候”为( )。(分数:2.00)A.筋B.泪C.目D.怒20.女子月经和男子的精液的正常排泄是哪两脏配合作用的结果?( )(分数:2.00)A.肝脾B.脾肾C.心肺D.肝肾21.判断机体生长发育状况和衰老程度的客观标志是( )。(分数:2.00)A.齿、骨、发B.筋、骨、脉C.皮肤、肌肉D.面、舌22.在治疗大出血时,用益气固脱之法,
5、其机理在于( )。(分数:2.00)A.气能生血B.血能载气C.气能摄血D.气能行血23.喘证的病变部位在( )。(分数:2.00)A.肺、肾B.心、肺C.心、肾D.脾、肾24.“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治法的依据是( )。(分数:2.00)A.脾主运化水液B.小肠泌别清浊C.肺主通调水道D.膀胱贮尿排尿25.大肠的传导作用是( )功能的延续。(分数:2.00)A.胃气降浊B.肺气肃降C.小肠泌别清浊D.脾之运化26.膀胱的贮尿、排尿功能有赖于( )。(分数:2.00)A.膀胱气化B.膀胱固摄C.肾的气化固摄D.三焦的气化27.胃脘痛患者常在其病理过程中出现大量呕血、黑便、反胃或腹部剧痛厥脱等,属
6、于( )。(分数:2.00)A.继发B.徐发C.并病D.合病28.“肝肾同源”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分数:2.00)A.同居下焦B.藏泄_瓦用C.精血同源D.阴液互养29.华某,女,头晕目眩,面色淡白或微黄,神倦乏力,心悸少寐,腹胀纳呆。查舌淡,苔薄白脉弱。辨证属于眩晕的( )。(分数:2.00)A.痰浊上蒙型B.风阳上抚型C.肝肾亏虚型D.气血不足型30.肺与脾的关系表现在( )。(分数:2.00)A.宗气的生成和津液代谢B.血的生成运行C.气机调节D.呼吸运动与消化吸收31.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分数:2.00)A.血行方面B.血行和神志活动方面C.气血生成方面D.神志方面3
7、2.治疗血瘀证时,常配补气,行气药物理论依据是( )。(分数:2.00)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摄血D.血能载气33.由逍遥散变化为黑逍遥散,属于( )。(分数:2.00)A.药味加减变化B.药量增减变化C.剂型更换变化D.药味加减和药量增减变化的联合运用34.真武汤中白芍的主要作用是( )。(分数:2.00)A.缓急止痛B.滋阴养血C.调和营卫D.敛阴止汗35.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是( )。(分数:2.00)A.先天精气B.后天精气C.水谷精气D.自然精气36.津液变成汗、尿是气的( )功能。(分数:2.00)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C.防御作用D.气化作用37.与人的睡眠有密切关系的
8、气是( )。(分数:2.00)A.宗气B.元气C.卫气D.营气38.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主要依赖于( )作用。(分数:2.00)A.心主血脉B.肺主宣发C.肾主气化D.肝主疏泄39.“夺血者无汗”的生理基础是( )。(分数:2.00)A.肝肾同源B.乙癸同源C.津血同源D.精血同源40.绕阴器,至小腹的经脉是( )。(分数:2.00)A.任脉B.肝经C.阴维脉D.脾经41.于背部正中线的经脉是( )。(分数:2.00)A.任脉B.督脉C.肾经D.膀胱经42.嗜食肥甘厚味,易形成( )。(分数:2.00)A.火旺体质B.痰湿体质C.心气虚体质D.脾气虚体质43.具有亢奋、偏热、多动等特点的体质
9、为( )。(分数:2.00)A.阴阳平和质B.偏阴质C.偏阳质D.肝郁质44.以下除哪项外,都是小儿的体质特点( )。(分数:2.00)A.脏腑娇嫩B.形气未充C.亦虚亦实D.代谢缓慢45.下列哪项属于风性善行的致病特点?( )(分数:2.00)A.手足震颤B.四肢抽搐C.四肢游走性疼痛D.角弓反张46.以下关于肺痈分期,错误的是( )。(分数:2.00)A.发热期B.初期C.成痈期D.溃脓期47.下列选项中( )是火、燥、暑共同的致病特点。(分数:2.00)A.上炎B.耗气C.伤津D.动血48.肺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分数:2.00)A.血的生成B.气机调节C.气的生成D.血的统摄4
10、9.以急性颈部肌肉痉挛、强直、酸胀、疼痛以致颈部转动失灵为主要症状,常诊断为( )。(分数:2.00)A.落枕B.颈椎病C.前斜角肌综合征D.颈椎半脱位50.某男,38 岁,患胃病已近 10 年,每日饭后 2 小时,即感胃脘隐痛,饭后则胃脘胀闷不适。平素气短、乏力、神疲,大便不成形,每日 1 次。查舌淡苔薄白,脉缓,临床诊断最可能是( )。(分数:2.00)A.胃气虚证B.胃阴虚证C.脾阳虚证D.脾胃气虚证51.“卒发”一般不见于下列哪项?( )(分数:2.00)A.中毒B.暴怒C.新感外邪D.思虑过度52.下列除( )外均属气血运行关系失常的病理。(分数:2.00)A.气血两虚B.气滞血瘀C
11、.气虚不固D.气不摄血53.阴寒内盛而出现热象者,其病变多为( )。(分数:2.00)A.阴胜则阳病B.寒服生热C.阴盛格阳D.阴虚则热54.正气大虚,邪气不胜,疾病缠绵难愈的病理过程,谓之( )。(分数:2.00)A.正虚邪恋B.邪正相持C.正虚邪盛D.正盛邪衰55.痰浊上扰头痛治宜用( )。(分数:2.00)A.平补平泻B.补泻兼施C.先补后泻D.泻法56.提出“先安未受邪之地”防治思想的是( )。(分数:2.00)A.张仲景B.张从正C.张景岳D.叶天士57.亡阳迅速导致亡阴的主要病机是( )。(分数:2.00)A.阳不生阴B.阳损及阴C.阳不摄阴D.由阳转阴58.王某,女,经前或经期小
12、腹胀痛拒按,胸胁、乳房胀痛,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血块。查舌紫黯或有瘀血,脉沉弦或涩。其诊断是( )。(分数:2.00)A.寒湿凝滞痛经B.气滞血瘀痛经C.气血不足痛经D.冲任不固痛经59.下列除( )外,均属养生方法。(分数:2.00)A.嗜食肥甘厚味B.起卧有时C.节制房事D.修德养性60.“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治法属于( )。(分数:2.00)A.控制疾病传变B.提高抗邪能力C.避免病邪侵入D.早期诊断治疗二、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总题数:40,分数:80.00)61.恶寒与发热是对疾病本质的认识。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62.有无流行性是感冒风寒证与时
13、行感冒证的主要区别点。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63.有恶寒者就是寒证。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64.戴阳证属真寒假热。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65.百合固金汤的功效侧重于养肺滋肾化痰。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66.寒证、热证是疾病的现象。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67.妇女带下青腻,量多色白,多属脾虚湿注。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68.内经指出“阳胜则热”,故热证就是阳邪侵袭所致。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69.“实证”不是一个具体证名。 ( )(分数:2.00)A.正确B
14、.错误70.病毒性肝炎肝胆湿热证,常用的中药是龙胆草、栀子。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71.辨虚实,实际是辨别疾病的性质。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72.病势急剧者,不可能是虚证。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73.错杂证候中,存在着矛盾的两个方面,都反映着疾病的本质。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74.证候相兼的临床表现,一般是有关纲领证候的相加。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75.身热欲盖衣被,口渴喜热饮,脉大无力者,属热证。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76.阳虚证可见口不渴,亦可渴喜热饮。 ( )(分数:2
15、.00)A.正确B.错误77.在辨证学土,火证与热证的概念基本相同。(分数:2.00)A.正确B.错误78.食积与虫积的病位均在胃肠。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79.风痰闭阻之痫证的治法是涤痰息风,开窍定痫。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80.突然遭受巨大精神创伤所致的昏厥,是由于气脱所致。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81.阳虚证可小便清长,也可尿少。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82.情志不遂、忧怒惊恐等原因常致胃气上逆。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83.外、邪、痰饮等犯肺,致肺气上逆。 ( )(分数:2.00)A.正确B.
16、错误84.水液停聚被寒凝,火煎,凝结,浓缩而成痰。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85.桂枝汤原方服法要求“服已须臾,啜饮稀粥一升余”,其意义在于护中以防伤胃。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86.嗳气、矢气时,胀痛可以缓解。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87.饮邪性质一般偏寒,故皆称寒饮。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88.阳亢、暗耗津液及津液损伤过多是津液亏虚证最常见原因。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89.湿邪外侵所产生的证候,一般称为表湿证或伤湿证。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90.疾病的原发病因与通过辨证所确定的病
17、因都属于病因学的范畴。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91.阴虚与津液亏损的临床表现并无区别。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92.血瘀可导致血虚。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93.疾病的原发病因与通过辨证所确定的病因,在称谓与概念上是相同的。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94.眩晕、麻木、震颤、抽搐等“动风”证候,均因外感风邪所致。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95.“伤寒”和“中寒”的区别,在于表里病位的不同。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96.太阳病,发汗未愈,风寒入里化热,身热不解,汗出而喘,舌苔薄白,脉滑数者,治
18、疗应选用泻白散。( )(分数:2.00)A.正确B.错误97.五郁为病,先起于肝气郁结,在服汤药的同时,可常服用逍遥散。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98.火热既是病性,又是导致新的病理变化的原因。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99.血寒、血热均可形成血瘀。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100.凡见干燥症状都是津液亏虚证。 ( )(分数:2.00)A.正确B.错误三、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8.00)101.舌苔厚薄变化的临床意义如何?(分数:2.00)_102.按肌肤润燥滑涩有何临床意义?(分数:2.00)_103.何谓肝风内动?有哪些分型?(分数:2.
19、00)_104.夏某,男,69 岁。2015 年 6 月 12 日就诊,患者 1 年以来,大便稀溏,日行 34 次,常伴有下腹冷痛,喜温喜按,四肢欠温,自汗,纳谷不香,神疲乏力,声低懒言,舌淡胖,脉迟无力,试用病性辨证分析此为何证。(分数:2.00)_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医学专业知识)模拟试卷 28 答案解析(总分:20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总题数:60,分数:120.00)1.阴阳的最初含义是指( )。(分数:2.00)A.日、月B.动、静C.天、地D.日光向背 解析:解析:阴阳的最初含义是很朴素的,仅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
20、其含义逐渐延伸至晴与雨、寒与热、天与地、日与月、静与动、男与女、气与形等。至周易,阴阳已上升为哲学范畴,概指自然界一切具有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并用以阐释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故有“一阴一阳之谓道”之说。2.最早由国家政府颁行药典的朝代是( )。(分数:2.00)A.隋朝B.唐朝 C.宋朝D.明朝解析:解析:据历史记载,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布的药典是公元 657 年唐政府组织苏敬等二十余人群众编修本草,于公元 659 年完稿,名为唐新修本草(又名唐本草)。这是中国古代由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它比欧洲纽伦堡政府公元 1542 年颁行的纽伦堡药典早 883 年。该书共
21、 54 卷,包括本草、药图、图经三部分,载药 850 种,逐渐被传到欧洲和中国的邻同如日本、朝鲜、新加坡等,作国外得到广泛流传和应用。3.气机升降的枢纽是( )。(分数:2.00)A.心肾B.脾胃 C.肝肺D.肺脾解析:解析:脾主升清,脾以升为健;胃主通降,以降为和。睥主升,胃主降,相反相成。脾气升,则水谷之精微得以输布:胃气降,则水谷及其糟粕才得以下行。故临证指南医案说:“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胃气宜降不宜升,脾气宜升不宜降,这一过程既受纳义排泄,一升一降,升降相宜,互为因果,以取得相对的平衡与协调,使得人体气机生生不息,故脾胃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4.“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22、说明的阴阳关系是( )。(分数:2.00)A.对立制约B.相互转化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解析:解析:阴阳互根,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又相互依存、相互化生、相互为用、相互吸引地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的某一方不断地滋生、促进和作刚于另一方。5.泄泻的病位主要在( )。(分数:2.00)A.脾 B.胃C.肝D.肠解析:解析:泄泻的主要病变在脾胃与大小肠,病变主脏在脾,脾失健运是关键。外感湿邪,困阻脾: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情志失调,致肝气郁结,从而横逆犯胃:素体脾胃虚弱;年老、久病、房劳使肾阳虚衰,不温脾阳:以上都是在损伤脾胃的基础上致脾胃运化失职,水湿内停,而致泄泻。脾虚湿
23、盛是导致本病发生的关键因素。6.在医学领域中,下列哪项功能属阴?( )(分数:2.00)A.推动B.温煦C.滋润 D.兴奋解析:解析: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属于阴。推动、温煦、兴奋都属于阳的范畴,故选C。7.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征是( )。(分数:2.00)A.急则治标,缓则治本B.辨病与辨证相结合C.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D.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解析:解析: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有二: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整体观念是指机体自身的整体性、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具体包括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
24、与自然界的统一性、社会环境对人体的影响。辨证论治,包括辨证和论治两个方面,它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也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在临床治疗时,可以根据辨证的结果,分别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方法。8.阴偏胜形成的证候是( )。(分数:2.00)A.实寒证 B.实热证C.虚寒证D.虚热证解析:解析:阴偏胜,即阴盛,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阴气偏盛、机能障碍或减退、产热不足及病理性代谢产物积聚的病理状态。一般地说,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阴盛而阳未虚的实寒证。阴偏胜多由感受寒湿阴邪:或过食生冷。寒湿中阻,阳不制阴而致阴寒内盛。阴足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务员 职业资格 卫生 事业单位 招聘 考试 中医学 专业知识 模拟 试卷 28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