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J T 11347-2006 数字电视阴极射线管背投影显示器测量方法 .pdf
《SJ T 11347-2006 数字电视阴极射线管背投影显示器测量方法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J T 11347-2006 数字电视阴极射线管背投影显示器测量方法 .pdf(4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33.160.25 M74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 SJ SJ/T113472006 数字电视阴极射线管背投影 显示器测量方法 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digital television cathode ray tube rear projection display (IEC 107-7:1997:Methods of measurement on receivers for televisionbroadcast transmission-Part7:HDTV displays, NEQ) (报批稿) -发布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
2、息产业部发布SJ/T I 目 次 前言 III 1 范围 . 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4 3 术语和定义 . 4 4 测量的一般要求 . 4 4.1 一般说明 . 4 4.2 基带输入信号 . 5 4.3 测试信号 . 5 4.4 测试仪器 13 4.5 额定测量条件 13 4.6 一般工作条件下的测试 15 4.7 显示格式 16 4.8 整机消耗功率 16 4.9 待机消耗功率 17 5 图像显示特性 17 5.1 测量条件 17 5.2 几何失真 17 5.3 过扫描、同心度 21 5.4 亮度和对比度 23 5.5 亮度均匀性 24 5.6 白色色度误差 25 5.7 色度不均匀性
3、 26 5.8 基色色度坐标 26 5.9 重合误差 27 5.10 白平衡 . 28 5.11 可视角、亮度均匀性与视角的关系 . 28 5.12 色度与视角的关系 . 28 5.13 清晰度 . 29 5.14 色域覆盖率 . 29 5.15 同步范围 . 30 6 视频通道特性 30 6.1 亮度通道特性 30 6.2 视频幅度响应 31 6.3 亮度通道线性波形响应 31 6.4 行期间的非线性失真 33 6.5 黑电平的稳定性 34 6.6 色差通道特性 35 7 声音通道特性 35 7.1 概述 35 7.2 左右声道的增益差 35 7.3 左右声道的串音 36 SJ/T II 附
4、录A (资料性附录) 复合测试图示例 37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数字电视接收设备功能和性能测试方法标准工作组 35 SJ/T III 前 言 本标准与 IEC 107-7:1997电视广播接收机测量方法 第 7 部分:HDTV 显示器的一致性程度为 非等效,主要差异如下: 本标准包含了标准清晰度显示器的测量; 本标准包含了声音部分的测量; 本标准对数字电视阴极射线管显示器额定工作状态的调整、部分测试信号和测量方法等内容进 行了详细规定。 本标准附录 A、附录 B 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数字电视接收设备功能和性能测试方法标准
5、工作组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参见附录 B。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剑、王海燕、王伟、祝萌、张伟、李强、吴蔚华。 数字电视阴极射线管背投影显示器测量方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标准清晰度电视(SDTV)、高清晰度电视(HDTV)阴极射线管(CRT)背投 影显示器(以下简称显示器)的测量条件和测量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标准清晰度、高清晰度数字电视阴极射线管背投影显示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 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 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
6、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 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4857-1993 演播室数字电视编码参数规范(idt ITU 601-3:1992) GB/T17309.1-1998 电视广播接收机测量方法 第1部分: 一般考虑 射频和视频电性 能测量以及显示性能的测量(idt IEC 60107-1:1995) SJ/T 11157-1998 电视广播接收机测量方法 第2部分:伴音通道的电性能测量,一般 测量方法和单声道测量方法(idt IEC 60107-2:1995) SJ/Txxxxx-xxxx 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术语 GY/T 155-2000 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及交换用视频参数值(idt
7、ITU-R BT. 709-3: 1998) 术语和定义 SJ/Txxxxx-xxxx 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测量说明 一般的一般要求 工作条件 除非另有规定,音频部分和图像部分应处于工作状态,扫描电路应正常同步,对比度和 亮度调节应置于4.5.4所规定的位置上。如有不同,应在测量结果中予以说明。 环境条件 在下列范围内的温度、湿度和气压条件下进行测量。 环境温度:1535; 相对湿度:25%75%; 大气压力:86kPa 106kPa 。 电源 测量显示器的特性应在额定电源电压条件下,测试时电源电压的变化为2%;当采用交 流电网供电时,电源频率的波动为2%,谐波分量不超过5% 。
8、稳定时间 为了确保在测量开始后,显示器的特性不随时间而有明显的变化,显示器应在额定测量 条件下工作30min,以使显示器性能稳定。 测试室 测量应在不受来自外界电磁场干扰的室内进行。如果干扰可影响测量结果,测量应在屏 蔽室内进行。测量亮度、色度时应在暗室中进行。 消声室和有关的测量条件 应符合SJ/T 11157-1998的有关规定。 基带输入信号 高清晰度电视显示器的输入信号应是Y 、PB、 PR 分量信号或R、G、B信号;标准清晰 度电视显示器的输入信号是复合视频和Y/C信号。 测试信号 特性说明 标准清晰度测试信号与高清晰度测试信号除特殊信号做出说明外, 其余图形相同幅型比 不同的测试信
9、号只给出了 16: 9 幅型比的高清晰度测试信号图形。 标准清晰度信号符合 GB/T 14857-1993 的规定,高清晰度测试信号应符合 GY/T 155-2000 的规定。 从消隐电平开始测量图像信号的幅度,并以基准白电平幅度的百分数来表示。黑电平与 消隐电平相同。 白基准电平可由本标准定义的复合测试图、彩条阶梯波中的亮度信号中得到。 为避免被测显示器中可能产生信号波形过冲, 应用合适的低通滤波器衰减超过该系统标 称视频带宽以外的高频分量。 复合测试图信号 高清晰度复合测试图信号 高清晰度 19201080i 格式复合测试图示例参见图 A.1。图中带有护边框的灰底白格背 景中部的大圆内,9
10、0、270;0、180;45、225方向,共3组6 簇楔形线组,分 别测试图像中部的水平、垂直和斜向清晰度电视线数。四角小圆内,90、270;0、180 方向,各 2 组4 簇楔形线组,分别测试图像四角的水平和垂直清晰度电视线数。左上和右 上,各 6 个水平、垂直和斜向线组,分别测试图像的垂直、水平和斜向清晰度电视线数。左 下和右下,各 5 个垂直和斜向线组,分别测试图像的水平和斜向清晰度电视线数。中央小圆 内,设有测试文字显示和扫描质量的 6 个字符,用于测定逐行、隔行的质量。上、下和左、 右边缘, 各设两组图像过扫描测试标度, 用来测定可视图像大小, 按标度线外侧读出的数据, 即分别是垂直
11、过扫描、 水平过扫描的百分比。 为监控清晰度测试在系统正常工作状态下进行, 复合测试图还备有四周的满屏标志、上方的 100/0/100/0 彩条信号、下方的 11 级灰度级信 号和两侧的滚动信号。 标准清晰度复合测试图 标准清晰度 720576i 格式复合测试图示例参见图 A.2。图中带有护边框的灰底白格背 景中部的大圆内,90、270;0、180;45、225方向,共 3组 6 簇楔形线组,分 别测试图像中部的水平、垂直和斜向清晰度电视线数。四角小圆内, 90、 270; 0、 180 方向,各 2 组 4 簇楔形线组,分别测试图像四角的水平和垂直清晰度电视线数。中部大圆 的左侧和右侧,各
12、5 个水平、垂直和斜向线组,分别测试图像的垂直、水平和斜向清晰度电 视线数。中部大圆的左上、右下和左下、右上,各 1 个测试信号单元,用来测试扫描性能。 中央小圆内,设有测试文字显示和扫描质量的 6 个字符。上、下和左、右边缘,各设两组图 像过扫描测试标度,用来测定可视图像大小,按标度线外侧读出的数据,即分别是垂直过扫 描、水平过扫描的百分比。为监控测试在系统正常工作状态下进行,复合测试图还备有四周 的满屏标志、上方的 100/0/100/0 彩条信号、下方的 11 级灰度级信号和两侧的滚动信号。 彩条信号 彩条信号是由垂直色带组成,按亮度高低从左至右排列。显示器的测量应采用由(100/0/1
13、00/0)组成的 100%的彩条信号。R、G、B的基色条信号由图 1 所示。 Y 、PB和PR 信号波形如图 2 所示。 红基色信号 绿基色信号 蓝基色信号 图1 R、G、B 的基色信号 Y 信号 PB信号 PR信号 图2 彩条信号的Y 、PB、PR 白格和黑格图形信号 白格图形信号是在黑色背景上形成白格,黑格图形信号是白色背景形成黑格。白格测试 图用于测量显示器的会聚误差,黑格测试图用于作为屏幕上定位点的标度或其它用途。 格子测试图是由等距的水平直线和垂直线组成,并形成矩形格窗,垂直和水平方向上至 少应有 13 和17 根线(SDTV)或 13 和21 根线(HDTV) ,如图3 所示。 图
14、 3 格子图形 全白和全黑信号 全白和全黑信号是平坦的亮度信号,其幅度分别为 100%和 0% ,分别如图4 和图5 所示。 用于测量显示器的亮度。 图 4 全白信号 图 5 全黑信号 白窗口信号 白窗口信号是一个亮度信号,它是在黑色背景上形成一个白色窗口信号,如图6所示。 窗口的宽度是图像高度的1/2,窗口信号的幅度从10%100%可变。 图 6 白色窗口信号 黑窗口信号 黑白窗口信号是一个亮度信号,它可在 50%和40%的灰色背景上产生一个白色的矩形窗 口和四个黑色矩形窗口,如图 7 和图 8 所示,白窗口的尺寸分别是图像高度的 2/15(HDTV) 和 1/6(SDTV)。该信号用来测量
15、显示器的对比度。 图 7 HDTV 黑白窗口信号 图 8 SDTV黑白窗口信号 复合正弦波信号 复合正弦波信号是由叠加在 50%的亮度(Y)电平上的可变频率组成,其电平的峰-峰值 幅度为40%, 如图 9 所示。 正弦波频率从 100kHz6MHz (SDTV) 可变或 100kHz30MHz (HDTV) 可变。 该信号主要用来测量亮度通道的幅频响应。 图 9 复合正弦波信号 多波群信号 多波群信号是由一个白色基准脉冲和 7 个分立的多波群组成。其频率从 1MHz6MHz (SDTV) ,每个多波群频率为:0.5MHz、1MHz、2MHz、3MHz、4MHz、5MHz、6MHz。峰-峰值为
16、50%的多波群叠加在 50%的亮度电平上,如图 10所示。 1MHz 30 MHz(HDTV),每个多波群频率为:1MHz、 5MHz、10MHz、15MHz、20MHz、25MHz、 30MHz。峰-峰值为40%的多波群叠加在50%的亮度电平上,如图11所示。该信号用来测量亮度 通道的幅频响应。 图 10 SDTV多波群信号 图 11 HDTV多波群信号 2T 脉冲和条信号 脉冲和条信号是由在同一行上的一个正弦平方脉冲和正弦脉冲条组成, 半幅值点的脉冲 宽度和条的上升时间等于2T。 f T 1 2 .(1) 式中: f 视频信号标称频率带宽; 2T166ns (对于 6MHz的带宽); 2T
17、33ns(对于 30MHz的带宽); 在条的半幅值上测量时,条的持续时间为 36/128H(H为行扫描周期) 。 信号的一行波形如图 12 所示。 该信号用来测量视频通道的线性波形响应。 图 12 脉冲和条信号 水平条信号 水平条信号是一个在黑色背景上,产生水平白条的Y信号,其宽度等于图像高度的1/2, 如图13所示。 该信号用来测量视频通道的低频方波响应。 图 13 水平条信号 阶梯信号和平均图像电平(APL)可变阶梯信号 五阶梯信号时间波形如图 14 所示。 APL 可变信号的阶梯信号是由一行阶梯信号和四行平坦信号组成,整个信号的平均图 像电平在 10%90%的范围内可调,它是通过由 0%
18、100%改变平坦信号电平的幅度实现, 其波形如图 15 所示。 十阶梯信号如图 16 所示。 五阶梯信号和 APL 可变阶梯信号是用来测量视频通道的行期间的非线性, 十阶梯信号是 用来调整亮度和对比度控制。 相关的标准清晰度视频信号波形参见GB/T17309.1-1998。 图 14 五阶梯信号 图15 APL 可变的五阶梯信号 图 16 十阶梯信号 音频测试信号 频率可变的正弦波信号。信号源电压通过1k的额定源阻抗输入给显示器的音频输入 端。 测试仪器 概述 推荐使用下列测试仪器。 视频测试信号发生器 视频测试信号发生器应能产生如 4.3所规定的测试信号,其形式是被测显示器所用的Y、 PB、
19、PR分量信号或R、G、B基色信号。 色差通道的测量要求有基色分量(R、G、B)测试信号,同步范围的测量要求具有可变 行频和场频的测试信号发生器。 音频测试信号发生器 音频测试信号发生器应能产生如4.3.3规定的测试信号,其输出电平为0.5V有效值,输出 阻抗为低阻。 示波器 示波器的带宽应能覆盖视频频率范围,当在CRT电极上测量亮度和色度通道的特性时, 必须采用输入电容小的高阻输入探头,以免影响测试结果。 亮度计和色度计 亮度计应能测量屏幕上小面积的亮度,其范围是 0.2cd/m 2 2000cd/m 2 。 色度计是能够在亮度低于 2cd/m 2 时,测量屏幕上小面积色度坐标(x,y)或(
20、, ) 的色度。推荐采用分光计型色度计。 u v测量传声器 在自由声场中使用已知校准的自由场型测量传声器。 其它测量仪器 测量图像的几何失真,需要游标卡尺或测高计。测量重合误差时,需要会聚轨。测量微 分增益、微分相位等视频通道特性的项目可用视频分析仪。测量设备的连接框图如图 17 所 示。 被测显示器 音频测试 信号发生器 亮度计 色度计 音频分析仪 示波器 信号发生器 视频测试 注:虚线框表示如果有音频通道时测试需要增加的设备。 图 17 测量设备连接框图 额定测量条件 额定输入信号电平 HDTV 视频信号在基带信号输入端上的输入电压值如下: a) Y、PB、PR分量信号 1) Y:700m
21、V (不含同步信号) ; 2) PB:350mV(不含同步信号) ; 3) PR:350mV(不含同步信号) ; b)当用 100%彩条信号测量时,Y 信号应含有同步信号; c)同步信号(三电平) :300mV 。 输入端上的Y、PB和PR之间的时延差应在 3ns以内。应当注意:如采用独立电缆连接视频 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和显示器的输入端时,三路信号应采用相同型号的电缆、长度应相等。 如果采用 R、G、B 信号,对于不含同步信号的白色基准信号,其电平为 700mV。 在音频信号输入端,1kHz时,音频通道的音频信号的标准输入电压为500mV(有效值)。 SDTV视频信号的波形和图形应符合GB/T
22、 17309.1-1998的规定。 额定输出信号电平 音频通道的标准输出功率比在1kHz时的额定输出功率低10dB。 额定工作状态的调整 a)输入信号电平 采用4.5.1规定的电平。 b)图像(质量增强)控制或开关 如果有图像(质量增强)控制或开关,应关闭。 c)彩色(饱和度)和色调控制 彩色(饱和度)和色调控制,应调整在推荐和预置的位置上,如果没有给定这些位 置,用4.3条所规定的彩条信号将控制器调整到标准图像解码位置。 d)同步控制 若有同步控制,将同步控制置于同步引入范围中心位置。 e)自动亮度控制 若有自动亮度控制、应将其关闭。 f)音频控制 若有音频放大器和扬声器,则将音频控制作如下
23、调整: 1)调整音量控制,获得 4.5.2 所规定的音频输出; 2)若有音调控制,应将调到机械中心位置或获得平坦的音频响应输出位置; 3)若有立体声平衡控制,则应将左右声道的控制调整到平衡位置。 g)其它控制 若有其它用户控制,将它们调整到能获得最佳图像和声音的位置。内部调节控制, 如聚焦、白平衡、色纯和重合误差,应调整到能获得最佳图像质量的位置。 测量步骤 除非另有规定,应按下列步骤进行测量: a)在每一项测量之前,在额定电源电压条件下,将显示器调整到 4.5.3 所规定的位置 上; b) 除测量方法需要外,不加音频信号; c) 输入视频信号是复合视频信号、Y/C分离信号、Y、PB、P R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SJ 11347 2006 数字电视 阴极射线管 投影 显示器 测量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