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类职业资格】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毛泽东思想概论)模拟试卷7及答案解析.doc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毛泽东思想概论)模拟试卷7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类职业资格】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毛泽东思想概论)模拟试卷7及答案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毛泽东思想概论)模拟试卷 7 及答案解析 (总分: 50.00,做题时间: 90 分钟 ) 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 12,分数: 24.00) 1.城市建筑不协调,有些建筑个体不顾城市整体,个性过于张扬,不能形成良好的城市形象,有些城市在建设规划中,不尊重自然山水,往往让人们有山不见山,有水不见水,这两种城市规划给我们的启示是 ( )。(分数: 2.00) A.要正确处理主次矛盾的关系 B.要注重量的积累 C.要树立整体观念,确定最优方案 D.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花开花落各有时” 。但今天“花开花落随人意,春去春来不相关”,北方春天才开的牡丹冬天能在南国
2、怒放。“花开花落随人意,春去春来不相关”表明 ( )。(分数: 2.00) A.规律是可以利用和改变的 B.外因对事物变化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C.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D.人们可以利用客观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百姓有所呼,政府有所应。长春市人民政府举办局长接待日活动多年来持之以恒,形成制度,深受百姓欢迎。政府各部门“一把手”亲自出面,倾听群众意见和诉求,对个案问题、共性问题和政治层面问题,抓住关键 和症结所在,落实政策;对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深入研究探讨,完善制度或制定新的措施,扎实解决好群众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分数: 2.00) _ 4.社会意识具有相对
3、独立性,即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身的发展形式和规律。下列社会现象中,体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是 ( )。(分数: 2.00) A.社会主义发展到今天,一些封建习俗在我 国依然存在 B.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C.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也逐渐改变 D.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人们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5.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来强调新老交替是自然规律,也是党的事业继往开来的必然要求。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分数: 2.00)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事物是不断发展的 6.网络流行语。诸如“友谊的小船
4、说翻就翻”“使出了洪荒之力”等的出现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社会意识是对 社会存在的反映 物质与意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主观认识随客观的变化而变化 认识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统一(分数: 2.00) A. B. C. D. 7.“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成长亦是如此,既要承受外在压力,更需具有内在动力。”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运动与变化 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分数: 2.00) A. B. C. D. 8.马克思的 一生有两大独创发现,分别是 ( )。(分数: 2.00) A.唯
5、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唯物史观和劳动价值论 C.唯物论和科学社会主义 D.辩证法和剩余价值学说 9.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以划分为两大基本派别,它们是 ( )。(分数: 2.00)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0.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最根本的分歧点是 ( )。(分数: 2.00) A.是否承认联系 B.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 C.是否承 认发展 D.是否承认物质 11.在影响认识的各种因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分数: 2.00) A.物质 B.实践 C.意识 D.大脑 12.把人的
6、认识看成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这种观点属于 ( )。(分数: 2.00)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唯物主义 D.辩证法 二、多项选择题 (总题数: 5,分数: 10.00) 13.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曾向媒体介绍,青蒿素研究的难点在于对青蒿科属的选择上,此外提取方法也需要突破,后来屠呦呦受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 ,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启发,改进了提取方法,采取了乙醚冷浸法低温提取,最终获得成功,这表明 ( )。(分数: 2.00)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B.该研究是一种从无意识到有意识活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C.科学实验揭示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
7、律 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4.关于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分数: 2.00) 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C.解放思想着眼于主体方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 能动性;实事求是着眼于客体方面,强调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 D.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15.蒙娜丽莎这幅画,在儿童眼里看到的是母爱,在情侣眼里看到的是甜蜜,在朋友眼里看到的是真诚,这说明 ( )。(分数: 2.00) A.人的理性指导着感性 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理性认识可以离开感性认识 D.理性认识是
8、感性认识的基础 16.下列论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 )。(分数: 2.00) A.理念生万物 B.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展开 C.万物归于理 D.物是观 念的集合 17.关于真理与价值,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分数: 2.00) A.有价值的东西一定符合真理 B.真理与价值相互渗透、相互引导 C.真理与价值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真理侧重于认识论,价值侧重于有用性 三、判断题 (总题数: 2,分数: 4.00) 18.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思想理论条件。 ( )(分数: 2.00) A.正确 B.错误 19.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是近现代中国社
9、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求和历史产物。 ( )(分数: 2.00) A.正确 B.错误 四、 1 材料处理题 (总题数: 1,分数: 2.00) 20.【材料一】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过按事物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性质也就不同。 社会主义的矛盾同旧社会主义的矛盾,例如同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是根本不同的。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表现为剧烈的对抗和冲突,表现为剧烈的阶级斗争,那种矛盾不可能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来解决,而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够加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另一回事,恰恰相反,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 和生产力之间的
10、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除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这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以外,还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 1957 年 2 月 27 日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材料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目前时期 的主要矛盾。关于基本矛盾,我想现在还是按照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的提法比
11、较好。毛泽东同志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他在这里说了很长的一段话,现在不重复。当然,指出这些基本矛盾,并不就完全解决了问题,还需要就此作深入的具体的研究。但是从二十多年的实践看来,这个提法比其他的一些提法妥当。至于什么是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也就是目前时期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或中心任务,由于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来,实际上已经解决了。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 1979 年 3 月
12、30 曰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历史背景及这些理论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分数: 2.00) _ 五、 1 综合分析题 (总题数: 1,分数: 10.00) 【材料一】 削弱富农经济上的势力,与打击他们窃取土地革命果实的企图。没收他们多余的农具与好的田地,分给他们坏的“劳动分地”。 1933 年苏区中央局关于查田运动的决议【材料二】在对富农减租减息后,同时须实行交租交息,并保障富农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 1942 年 1 月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材料三】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土地改革工作。因为战争已经在大陆上基本结束,和 1946 年至 1948 年的情
13、况 (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着生死斗争,胜负未分 )完全不同了,国 家可以用贷款的方法去帮助贫农解决困难,以补贫农少得一部分土地的缺陷。因此,我们对待富农的政策应有所改变,即由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变为保护富农的政策,以利于早日恢复农村生产,又有利于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和保护中小土地出租者。 1950 年毛泽东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而斗争(分数: 10.00) (1).下列关于材料一中“没收他们多余的农具与好的田地,分给他们坏的”做法评述正确的是 ( )。(分数:2.00) A.这属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王明“左”倾冒险主义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应保护富农经济 C.这种做法是错误
14、的 D.富农生产具有很重的封建剥削性质,富农应属于小资产阶级 (2).材料二中,中国共产党对富农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目的不包括 ( )。(分数: 2.00) A.集中力量打击封建地主 B.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更好地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 D.早日恢复生产 (3).党对富农在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政策,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分数: 2.00) A.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B.抓主要矛盾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实事求是 (4).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和颁布的 土地改革文件有 ( )。(分数: 2.00) A.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B.井冈山土地法 C.兴国土地法 D.
15、中国土地法大纲 (5).中共六大对土地问题的贡献在于 ( )。(分数: 2.00) A.明确规定没收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B.确立土改的阶级路线 C.调整富农政策 D.解决土地所有权问题 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毛泽东思想概论)模拟试卷 7 答案解析 (总分: 50.00,做题时间: 90 分钟 ) 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 12,分数: 24.00) 1.城市建筑不协调,有些 建筑个体不顾城市整体,个性过于张扬,不能形成良好的城市形象,有些城市在建设规划中,不尊重自然山水,往往让人们有山不见山,有水不见水,这两种城市规划给我们的启示是 ( )。(分数: 2.00) A.要正确处理主次矛盾
16、的关系 B.要注重量的积累 C.要树立整体观念,确定最优方案 D.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解析:解析: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局部。整体和局部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局部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起决定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 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第一种城市规划过分重视局部,忽视了整体;第二种城市规划过分重视整体,忽视了城市的局部,没有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故本题答案选 C。 2.“花开花落各有时”。但今天“花开花落随人意,春去春来不相关”,北方春天才开的牡丹冬天能在南国怒放。“
17、花开花落随人意,春去春来不相关”表明 ( )。(分数: 2.00) A.规律是可以利用和改变的 B.外因对事物变化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C.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D.人们可以利用客观条件建立新的具体 联系 解析:解析:人们只能利用规律,而不能改变规律,因为规律具有客观性。选项 A 说法错误。选项 C 同题干表达的意思不一致,不选。人们建立新的联系需要创造条件而不仅仅是用客观条件,选项 D 说法错误,不选。故本题答案选 B。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百姓有所呼,政府有所应。长春市人民政府举办局长接待日活动多年来持之以恒,形成制度,深受百姓欢迎。政府各部门“一把手”亲自出面,倾听群众意见和诉
18、求,对个案问题、共性问题和政治层面问题,抓住关键和症结所在,落实政策;对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深入研究探讨,完善制度或制 定新的措施,扎实解决好群众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分数: 2.00) _ 解析: 4.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身的发展形式和规律。下列社会现象中,体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是 ( )。(分数: 2.00) A.社会主义发展到今天,一些封建习俗在我国依然存在 B.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C.随着我国 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也逐渐改变 D.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人们的幸福感越来越强 解析:解析: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
19、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第三,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A 选项,社会主义发展到今天,一些封建习俗在我国仍然存在,封建习俗属于社会意识,虽然我国的社会存在不断提高,但是因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落后于社会存在,所以一些封建习俗在 我国依然存在。 A 项正确。 B、 C、 D 项体现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本题答案选 A。 5.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来强调新老交替是自然规律,也是党的事业继往开来的必然要求。这体现的哲学道理
20、是 ( )。(分数: 2.00)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事物是不断发展的 解析:解析:“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的意思是,树林里新生的树叶催换着旧的树叶,流水中前面的波浪让位给后面的波浪。体现了发展的实质,即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题干没有 体现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联系的观点。故本题答案选 D。 6.网络流行语。诸如“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使出了洪荒之力”等的出现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物质与意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主观认识随客观的变化而变化 认识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统一(分数: 2.00) A. B.
21、 C. D. 解析:解析: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与意识分离而独立存在的;但是意识不能够独立产生,不能够脱离物质而存在。正确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错误的认识只是主 观对客观的反映,但是却没有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所以观点错误。故本题选 A。 7.“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成长亦是如此,既要承受外在压力,更需具有内在动力。”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运动与变化 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分数: 2.00) A. B. C. D. 解析:解析:“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务员 职业资格 事业单位 公共 基础知识 毛泽东思想概论 模拟 试卷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