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类职业资格】2012年6月17日山东省济宁市事业单位招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试卷(精选)及答案解析.doc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2012年6月17日山东省济宁市事业单位招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试卷(精选)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类职业资格】2012年6月17日山东省济宁市事业单位招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试卷(精选)及答案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 年 6 月 17 日山东省济宁市事业单位招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试卷(精选)及答案解析 (总分: 136.00,做题时间: 90 分钟 ) 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 50,分数: 100.00) 1.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 )。(分数: 2.00)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2.学生学习“功力距离”,这种学习属于 ( )。(分数: 2.00) A.辨别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规则或原理学习 3.( )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 有适龄儿童、青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分数:
2、2.00) A.义务教育 B.中等教育 C.职业教育 D.高等教育 4.“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指 ( )。(分数: 2.00) A.消退 B.刺激比较 C.刺激泛化 D.刺激分化 5.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 )。(分数: 2.00)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6.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都能得到自己的发展,这是检验教育者是否坚持 ( )的一块试金石。(分数: 2.00) A.育人为本 B.以德兴教 C.面向全体 D.精英教育 7.在一定情况下,对个别学生的违法违纪现象,教师可以采用 ( )的手段,以保证教育要求的实现,但不能超越法律的限度。(分数
3、: 2.00) A.打骂 B.罚跪 C.变相体罚 D.惩戒 8.游过北京八达岭以后,可以回想起八达岭长城的形象。这种记忆称为 ( )。(分数: 2.00) A.形象记忆 B.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运动记忆 9.“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首先在 ( )中提出的。(分数: 2.00)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劝学篇 10.面向全体学生。抓好每一个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 ( )。(分数: 2.00) A.整体性 B.基础性 C.内化性 D.综合性 11.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
4、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 ( )。(分数: 2.00) A.当地县教育局 B.当地县人民政府 C.地市教育局 D.省教育厅 12.在记圆周率时,教师编了顺口溜“ 山顶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来帮助学生记忆,这种记忆法是 ( )。(分数: 2.00) A.形象联想记忆法 B.谐音联想记忆法 C.首字连词法 D.机械记忆法 13.“学而时习之”的主张说明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是 ( )。(分数: 2.00)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14.“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指思维的 ( )。(分数: 2.00) A.广阔性 B.
5、独立性 C.灵活性 D.逻辑性 15.看书时,用红色笔画出重点,便于阅读,是利用了知觉的哪种特性 ?( )(分 数: 2.00)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6.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 )。(分数: 2.00)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激励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7.一份教案的核心是 ( )。(分数: 2.00) A.提出教学目标 B.选择教学方法 C.设计教学进程 D.规划板书内容 18.当物体移到 100 米远处,视网膜上的像相应缩小到距我们 1 米远时大小的 1 100,但是我们知道该物体的大小没有太大变化,
6、这种现象称为 ( )。(分数: 2.00) A.大小恒常 B.形状恒常 C.颜色恒常 D.亮度恒常 19.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的是 ( )。(分数: 2.00)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效应 20.在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中,“近水楼台先得月”属于以下哪种因素的作用 ?( )(分数: 2.00) A.熟悉性和 I 临近性 B.相似性和互补性 C.外貌来源 D.对等性或互惠性 21.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分数: 2.00) A.现场教学 B.复式教学 C.课外教学 D.课堂教学 22.在教学过程中
7、,素质教育强调的是 ( ),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分数: 2.00) A.记忆知识 B.发现知识 C.积累知识 D.搜集知识 23.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让学生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出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分数: 2.00) A.牢记题目内容 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 C.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 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24.一个自愿到边远贫困地区支教的志愿者的行动说明 ( )。(分数: 2.00) A.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是错误的 B.生理和安全的需要不是必要的 C.生理和安全的需要不具有强大力量 D.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并不是绝对对立的 25.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8、 ( )。(分数: 2.00) A.指向性和选择性 B.集中性和紧张性 C.指向性和集中性 D.随意性和选择性 26.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在团队合作中,首先要做到 ( )。(分数: 2.00) A.严于律己,以诚待人 B.谦虚为怀,戒骄戒躁 C.相互帮助,通力合作 D.凡事不要先 出头 27.“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这是下列哪一部法中规定的 ?( )(分数: 2.00) A.义务教育法 B.宪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教育法 28.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下列学者中谁的观点是属于内发论的 ?( )(分数: 2.00
9、) A.华生 B.荀子 C.孟子 D.洛克 29.下列哪个现象反映的是视觉适应 ?( )(分数: 2.00) A.夜幕下,蓝色物体要比黄色物体更亮一些 B.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看到树叶的颜色总是绿的 C.直升机的螺旋桨高速旋 转后,不能再观察到每片桨叶 D.值夜班的消防员佩戴红色眼镜在室内灯光下活动 30.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气质类型属于典型的 ( )。(分数: 2.00) A.胆汁质 B.黏液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31.“教有法而无定法”说明了教师的教育活动具有 ( )。(分数: 2.00) A.创造性 B.示范性 C.连续性 D.个体性 32.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属于 ( )。(分数:
10、2.00) A.社会促进 B.社会抑制 C.社会进步 D.社会退步 3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下列哪种情 感 ?( )(分数: 2.00) A.道德感 B.美德 C.理智感 D.热爱感 34.狗听到主人呼唤它的名字就跑过去属于什么反射 ?( )(分数: 2.00) A.无条件反射 B.本能的行为 C.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 D.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 35.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方法是 ( )。(分数: 2.00) A.品德评价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36.“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了教师劳动
11、的 ( )。(分数: 2.00)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37.下列数据中,哪个数据是顺序变量 ?( )(分数: 2.00) A.父亲的月工资是 1300 元 B.小明的语文成绩是 80 分 C.小强 100 米跑了第 2 名 D.小红某技能测试得了 5 分 38.“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由谁提出来的 ?( )(分数: 2.00) A.孔子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董仲舒 39.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表明学习应进行 ( )。(分数: 2.00) A.多样化复习 B.及时复习 C.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D.过度学习 40.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这种观点
12、的实质是 ( )。(分数: 2.00)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二因素论 D.相互作用论 41.讲授法是最普遍、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方法,它的不足之处在于 ( )。(分数: 2.00) A.不利于教师权威树立 B.不利于学生在短时间获得系统的知识 C.不利于教师面向单个学生 D.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 42.如在一个实验中,对红光信号灯按 A 键,对绿光信号灯按 B 键,对蓝光信号灯按 C 键,对白光信号灯按D 键,对四个刺激和四个对应的反应,记录 到的反应时是 ( )。(分数: 2.00) A.简单反应时 B.复杂反应时 C.辨别反应时 D.选择反应时 43.心理学之父是 ( )。(分数
13、: 2.00)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冯特 44.“学习是人类倾向和才能的一种变化。这种变化要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把这种变化简单地归之于成长的过程。”这是下列哪位学者的观点 ?( )(分数: 2.00) A.希尔加德 B.加涅 C.潘菽 D.邵瑞珍 45.电影中活动的画面主要是利用了人的 ( )。(分数: 2.00) A.感觉对比 B.知觉选择 C.感觉适应 D.视觉后像 46.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分数: 2.00) A.备课 B.成绩评定 C.上课 D.课外辅导 47.学记中说:“学不躐等”,下列哪一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 )(分数: 2.00)
14、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48.孔夫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 ( )。(分数: 2.00) A.走路时身体一定要端正 B.对学生下命令一定要正确 C.自己做 好了,不需要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学好 D.教师自己以身作则,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 49.学生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特点,这主要体现了学生具有( )。(分数: 2.00) A.依赖性 B.可塑性 C.向师性 D.被动性 50.“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
15、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条德育原则体现了 ( )。(分数: 2.00) A.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 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二、多项选择题 (总题数: 8,分数: 16.00) 51.当前我国教育中比较薄弱的环节是 ( )。(分数: 2.00) A.普通教育 B.职业教育 C.高等教育 D.学前教育 52.“对话式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课堂对话应包括以下哪些特点 ?( )(分数: 2.00) A.民主性 B.
16、预设性 C.多边性 D.倾听性 53.教师公正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 挥十分重要。这一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即 ( )。(分数: 2.00) A.对学生心理 B.对学生生理 C.对学生个体 D.对学生集体 54.教师有下列哪种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 )(分数: 2.00) A.因不可抗力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B.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55.看了鲁迅先生写的小说祝福,头脑中出现一个深受旧中国多种压迫的劳动妇女祥林嫂的 形象,这种现象属于 ( )。(
17、分数: 2.00)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再造现象 D.创造想象 56.“怒发冲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以上词语所描写的心理活动有 ( )。(分数: 2.00) A.认识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个性过程 57.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最常用的评价手段有 ( )。(分数: 2.00) A.教师随堂评价 B.教师自编测验 C.标准化成就测验 D.课堂提问测验 58.下列对我国义务教育法规理解错误的有 ( )。(分数: 2.00) A.国家 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 B.凡年满八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C.义务教育可以分
18、为初等教育、初级中等教育和初级高等教育 D.国家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不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 三、判断题 (总题数: 10,分数: 20.00) 59.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 )(分数: 2.00) A.正确 B.错误 60.条件反射既是心理现象又是生理现象。 ( )(分数: 2.00) A.正确 B.错误 61.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自 2006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 ( )(分数: 2.00) A.正确 B.错误 62.前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
19、用。 ( )(分数: 2.00) A.正确 B.错误 63.教师尊重家长,有利于教书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 ( )(分数: 2.00) A.正确 B.错误 64.学习风格是学习者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 ( )(分数: 2.00) A.正确 B.错误 65.家长们有的“望子成 龙”,有的“望女成风”,这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思想。 ( )(分数: 2.00) A.正确 B.错误 6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一 2020 年 )是中国进入 21 世纪之后的第一个教育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 )(分数: 2.00) A.正确 B.
20、错误 67.对教师来说,能否做到对人仁慈,尤其是对学生做到仁慈施教,不是一个关系到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性伦理课题。 ( )(分数: 2.00) A.正确 B.错误 68.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可见 ,早期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 )(分数: 2.00) A.正确 B.错误 2012 年 6 月 17 日山东省济宁市事业单位招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试卷(精选)答案解析 (总分: 136.00,做题时间: 90 分钟 ) 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 50,分数: 100.00) 1.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 )。(分数: 2.00)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
21、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解析:解析: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蜘蛛织网都是本能活动,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 2.学生学习“功力距离”,这种学习属于 ( )。(分数: 2.00) A.辨别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析:解析:根据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规则或原理学习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题目中,“功力距离”涉及功与力和距离之间的关系。 3.( )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青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分数: 2.00) A.义务教育 B.中等教育 C.职业教育 D.高等教育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义务教育
22、的概念。 4.“一 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指 ( )。(分数: 2.00) A.消退 B.刺激比较 C.刺激泛化 D.刺激分化 解析:解析: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5.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 )。(分数: 2.00)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解析:解析:逃避条件作用是指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 6.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都能得到自己的发展,这是检验教育者是否坚持 ( )的一块
23、试金石。(分数: 2.00) A.育人为本 B.以德兴教 C.面向全体 D.精英教育 解析:解析:教育以人为本,就是要求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7.在一定情况下,对个别学生的违法违纪现象,教师可以采用 ( )的手段,以保证教育要求的实现,但不能超越法律的限度。(分数: 2.00) A.打骂 B.罚跪 C.变相体罚 D.惩戒 解析:解析: A、 B、 C 三项都是教师行为“十不准”中的内容,属于体罚学生的行为,是明令 禁止的。 8.游过北京八达岭以后,可以回想起八达岭长城的形象。这种记忆称为 ( )。(分数: 2.00) A.形象记忆 B.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运动记忆 解析:解析:形
24、象记忆是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记忆。 9.“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首先在 ( )中提出的。(分数: 2.00)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劝学篇 解析:解析:“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等教学思想均出自学记。 10.面向全体学生。抓好每一个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 ( )。( 分数: 2.00) A.整体性 B.基础性 C.内化性 D.综合性 解析:解析:“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等体现了教育的整体性。 11.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务员 职业资格 2012 17 山东省 济宁市 事业单位 教育 基础知识 试卷 精选 答案 解析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91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