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心理学课程第二版考研辅导 第九章 知识的学习.docx
《当代教育心理学课程第二版考研辅导 第九章 知识的学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教育心理学课程第二版考研辅导 第九章 知识的学习.docx(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九章 知识的学习 一、知识及其类型 (一)什么是知识 (1)从哲学角度看,知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应,是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 (2)从心理学角度看,狭义 :指能储存在语言文字符号或言语活动中的信息或意义,如各门学科的事实、概念、公式、定理等。广义:指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一切信息及其组织。 (二)知识的类型 1.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安德森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说明事物、情况是怎样的,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原理等的描述;程序性知识则是关于怎样完成某项活动的知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分类常常是与学习者所达到的学习水平相联系的。学习常常从
2、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开始,而后进一步加工消化,成为可以灵活、熟练应用的知识。在实际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值得注意的两点:首先,这里所说的知识是一种广义的知识,它已不简单是对各种事物的了解,而且包含了对知识的应用,涉及到了运用知识 的技能。其次,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不是对客观知识的划分,而是对人的头脑中的个体知识的分类,同样是学习一个知识点,学习者既可以形成关于它的陈述性知识,也可以形成关于它的程序性知识。 2.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所谓显性知识,是指用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字表述的知识,通常是用言语等人为方式,通过表述来实现的,所以又称为言明的知识。 隐性知识,
3、是指尚未被言语或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是尚未言明的或难以言传的知识。 二、知识的表征存储 (1)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 :命题网络。一个命题就相当于一个观念,它是我们能够评价是非对错的 最小的意义单元。 (2)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产生式系统。所谓“产生式”,就是这样一些“条件一行动”的结合规则,产生式以“如果就”的形式存在。产生式具有自动激活的特点,一旦存在、满足了特定的条件,相应的行动就会发生,这常常不需要太明确的意识。而且,一个产生式的结果可以作为另一个产生式的条件,从而引发其它的行动。 (3)成块知识的组织:图式。所谓图式,就是关于某个主题的一个知识单元,它包括与某主题相关的一套相互联系的
4、基本概念,构成了感知、理解外界信息的框架结构。 一个图式中包括一些空位,也可以说是一些 维度,每个空位的不同取值就说明了事物在这个维度上的不同特征,表明了它在这一维度上所属的类别。 (4)认知结构。所谓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广义而言,它是某一学习者的全部观念及其组织,狭义地说,它可以是学习者在某一特定知识领域内的观念及其组织。 认知结构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有些概念、规则、原理的抽象概括水平比较高,处在认知结构的上层,而有些知识则相对更为具体,概括水平较低,它们处在认知结构的下层。 三、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 知识的获得是一个建构的过程,而知识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而实现的,首
5、 先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基础来同化新知识。与此同时,随着新知识的同化,原有的知识会因为新知识的加人而发生一定的调整或改组,这就是知识的顺应。当新旧观念融洽相处时,新观念可以丰富、充实原有的知识,当新旧观念对立时,学习者需要改变原有的错误观念,原有的观念会发生更为明显的顺应。 四、知识的理解 (一)知识理解的类型 由于人们对知识做出不同的分类,因此知识的理解也可以按照相应的知识分类而分类。 (二)知识理解的过程 在一段文字中,每个字我们都认识,每句话似乎都能懂,但整段文字会让人不知所 云。而一旦给了标题,我们却又恍然大悟。一个简单的标题,实际上唤醒了我们头脑中的相关经
6、验,有了这个经验背景,我们就可以解释、组织这段文字,而离开了经验背景,这段话就成了一些杂乱无章的文字符号。 (三)维特罗克对理解过程的分析 (1)长时记忆中存在一些知识经验,会影响个体的知觉和注意倾向,会影响到个体以某种方式来加工新信息的倾向,学习者首先把这种些内容提取出来,进入短时记忆。 (2)这些内容和倾向构成了学习者的动机,使他不仅能注意外来的信息,而且也能主动地对感觉经验进行选择性注意,注意那些已经有过经验、去进行选择性的知觉。 (3)选择性知觉得到的信息,还要和长时记忆中存在的有关信息建立某种联系,这是意义建构的关键。 (4)在与长时记忆进行试探性联系、展开试验性意义建构的过程中,为
7、了检验所形成的理解,学习者可能要与感觉经验相对照,也可能与长时记忆中已有的经验做比较。 (5)经检验,如果意义建构不成功,应该回到感觉信息,检査感觉信息与长时记忆的试验性联系的策略,这包括 :第一,构成选择性注意 和选择性知觉的信息基础是否可靠;第二,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的建立联系的信息是否合适;第三,从感觉信息中选用的信息是否合适;第四,如果必要,应该系统地考虑感觉信息与长时记忆中所有可能的联系。 (6)如果意义建构成功,就实现了意义的理解。 (7)在新信息被理解后,学习者可以从多方面对获得的理解进行分析检验,看新观念是否合理,它是否符合自己长时记忆中的其它相关经验,是否和其它有关信息相一致。
8、经过这种检验,如果新经验与自己原来的经验结构之间基本是一致的, 不存在什么冲突,就可以把新理解从短时记忆纳人到长时记忆,同化到 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相反,如果发现了新旧经验之间的冲突,这就可能导致长时记忆中原有认知结构的重组。 (四)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1.影响理解的客观因素 (1)学习材料的内容。首先,学习材料的意义性会影响学习者的理解。其次,学习材料内容的具体程度也会影响到学习者的理解。 (2)学习材料的形式。学习材料在表达形式上的直观性也会影响到学习者的理解。直观的方式包括:第一,实物,即对实物的直接观察;第二,模型,即用模拟的形象来描述、表现一种事物,让学生看到无法或难以直接观察的东西。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当代 教育 心理学 课程 第二 考研 辅导 第九 知识 学习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