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职业资格】基础知识-理论力学(一)及答案解析.doc
《【工程类职业资格】基础知识-理论力学(一)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类职业资格】基础知识-理论力学(一)及答案解析.doc(5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基础知识-理论力学(一)及答案解析(总分:13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静力学(总题数:47,分数:47.00)1.图 4-10 所示结构受一水平向右的力 P 作用,自重不计,铰支座 A 的反力 RA为 ( )。(分数:1.00)A.B.C.D.2.图 4-11 所示结构受一逆时针转向的力偶作用,自重不计,铰支座月的反力只,的作用线应该是( )。(分数:1.00)A.B.C.D.3.图 4-12 所示结构受一对等值、反向、共线的力作用,自重不计,铰支座 A 的反力 RA的作用线应该是( )。(分数:1.00)A.B.C.D.4.图 4-13 所示的结构物受到一对等值、反向、共线的力作
2、用,自重不计,铰支座月的反力 RB的作用线应该是( )。(分数:1.00)A.B.C.D.5.图 4-14 所示结构在斜杆 CD 的中点作用一铅垂向下的力 P,杆 AB 水平,各杆的自重不计,铰支座 A 的反力 RA的作用线应该是( )。(分数:1.00)A.B.C.D.6.图 4-15 所示结构在水平杆 AB 的 B 端作用一铅直向下的力 P,各杆自重不计,铰支座 A 的反力 RA的作用线应该是( )。(分数:1.00)A.B.C.D.7.电动机重 P,放在水平梁 AC 的中央。梁的 A 端用铰链固定,另一端以撑杆 BC 支持,撑杆与水平梁间的夹角为 30(如图 4-16 所示)。梁和支撑杆
3、的重量不计。支座 A 的反力 RA为( )。(分数:1.00)A.B.C.D.8.图 4-17 所示结构在 C 点作用一水平力 P,其大小 P=300kN。设 AC 杆与铅直线的夹角为 ,该杆最多只能承受 150kN,若要结构不至破坏,角度 的大小应为( )。(分数:1.00)A.B.C.D.9.图 4-18 所示四连杆机构 CABD 中 CD 边固定。在铰链 A、B 上分别作用有力 P 和 Q 使机构保持平衡,不计各杆自重,则 AB 杆的内力为( )。(分数:1.00)A.B.C.D.10.图 4-19 所示结构中 AB 杆水平,各杆的自重不计,则其中杆件 AB 的内力为( )。(分数:1.
4、00)A.B.C.D.11.图 4-20 所示机构中各杆的自重不计,BC 杆水平,=30,在 C 点悬挂重物的重量 W=1500kN,在 B 点作用一力 P,其大小 P=500kN,设它与铅直线的夹角为 ,则当机构平衡时 角的大小为( )。(分数:1.00)A.B.C.D.12.图 4-21 所示三铰刚架右半部作用一顺时针转向的力偶,刚架的重量不计,如将该力偶移到刚架的左半部上,两支座 A、B 的反力 RA、只 B 的情况是( )。(分数:1.00)A.B.C.D.13.图 4-22 所示多跨梁的自重不计,则其支座月的反力 RB为( )。(分数:1.00)A.B.C.D.14.图 4-23 所
5、示水平简支梁 AB 上,作用一对等值、反向、沿铅直向作用的力,其大小均为户,间距为入,梁的跨度为 L,其自重不计,则支座 A 的反力 RA 为( )。(分数:1.00)A.B.C.D.15.图 4-24 所示杆件 AB 长 2m,B 端受一顺时针向的力偶作用,其力偶矩的大小 m=100Nm,杆重不计,杆的中点 C 为光滑支承,支座 A 的反力 RA为( )。(分数:1.00)A.B.C.D.16.图 4-25 所示三铰支架上作用两个大小相等、转向相反的力偶 m1和 m2,其大小均为 100kNm,支架重量不计。支座 B 的反力 RB为( )。(分数:1.00)A.B.C.D.17.图 4-26
6、 所示结构中各构件的自重不计,已知:力偶矩的大小 m=60kNm,其转向为顺时针向;Q=60kN,方向铅直向下; ,方向如图示。支座 A 的反力沿水平和铅直方向的分力 XA、Y A的大小分别为( )。(分数:1.00)A.B.C.D.18.图 4-27 所示一等边三角形薄板置于水平光滑面上,开始处于静止状态。当沿其三边 AB、BC、CA 分别作用力 F1、F 2、F 3后,若该三力的大小相等,方向如图所示,则该板所处状态为( )。(分数:1.00)A.B.C.D.19.图 4-28 所示力 P 的大小 P=2kN,则它对 A 点之矩为( )。(分数:1.00)A.B.C.D.20.已知绕在鼓轮
7、上的绳索的拉力大小 T=200N,其作用线的倾角为 60,r 1= 20cm,r 2=50cm(图 4-29)。则力 T 对鼓轮与水平面的接触点 A 之矩为( )。(分数:1.00)A.B.C.D.21.一平面力系向点 1 简化时,主矢 R0,主矩 M1=0。若将该力系向另一点 2 简化,其主矢和主矩是( )。(A) 可能为 R0,M 20 (B) 可能为 R=0,M 2M 1(C) 可能为 R=0,M 2=M1 (D) 不可能为 R0,M 2=M1(分数:1.00)A.B.C.D.22.一平面力系向点 1 简化时,主矢 R0、主矩 M10。如将该力系向另一点 2 简化,其主矢和主矩是( )。
8、(A) 可能为 R=0,M 20 (B) 可能为 R0,M2=0(C) 不可能为 R0,M 2=M1 (D) 不可能为 R0,M 2M 1(分数:1.00)A.B.C.D.23.一铰盘有三个等长的柄,柄的长度为 L,其间夹角均为 120,每个柄端各作用一垂直于柄的力 P(图4-30),该力系向 BC 连线中点 D 简化的主矢 R和主矩 MD(以逆时针向为正)为( )。(分数:1.00)A.B.C.D.24.图 4-31 所示一等边三角形板 ABC 的边长为 a,沿其边缘作用有大小均为 P 的三个力,方向如图示。该力系向 A 点简化的主矢 R和主矩 MA(以逆时针向为正)为( )。(分数:1.0
9、0)A.B.C.D.25.一空间力系,若向 O 点简化的主矢贝,R0,主矩矢 M00,R与 M0既不平行,也不垂直,则其简化的最后结果为( )。(A) 合力 (B) 力偶 (C) 力螺旋 (D) 平衡(分数:1.00)A.B.C.D.26.图 4-32 所示结构固定端 B 的反力为( )。(分数:1.00)A.B.C.D.27.一组合结构所受荷载和支承情况如图 4-33 所示,现若不计自重,其中链杆 AG 的内力 SAG(以拉力为正)为( )。(分数:1.00)A.B.C.D.28.两水平杆 AB 和 CD 用两根交叉链杆 BF 和 DE 相连,荷载和支承情况如图 4-34 所示,如果不计各杆
10、自重,则链杆 DE 的内力 SDE(以拉力为正)为( )。(分数:1.00)A.B.C.D.29.不经计算,可直接判定得知图 4-35 所示桁架中零杆的根数为( )。(分数:1.00)A.B.C.D.30.平面桁架中的 AF、BE、CG 三杆铅直,DE、FG 两杆水平,在节点 D 作用一铅垂向下的力 P(图 4-36),其中 BE 杆的内力 SBE为( )。(分数:1.00)A.B.C.D.31.平面桁架的节点 C 受铅直力 P=60N,节点 D 受铅直力 Q=150N 作用,支承情况和尺寸如图 4-37 所示,此时其中杆件 AC 的内力 SAC 为( )。(分数:1.00)A.B.C.D.3
11、2.图 4-38 所示桁架在节点 D 上作用一铅直向下的力 P,其中 DF 杆的内力 SDF为 ( )。(分数:1.00)A.B.C.D.33.平面桁架的支座和荷载如图 4-39 所示,此时其中 DE 杆的内力 SDE为( )。(分数:1.00)A.B.C.D.34.一桁架的 B、C 两节点上分别作用有一铅直向下的力 P(图 4-40),其中 AE 杆的内力 SAE为( )。(分数:1.00)A.B.C.D.35.在桁架的节点 D 上作用一大小为 10kN 的铅直力,节点 E 上作用有一大小为 20kN 的水平力,如图 4-41所示,此时其中 DG 杆的内力 SDG为( )。(分数:1.00)
12、A.B.C.D.36.用钢楔劈物,接触面间的摩擦角为 m,钢楔重量不计,劈入后欲使楔不滑出,钢楔两个平面间的夹角(图 4-42)应为( )。(分数:1.00)A.B.C.D.37.物块重 Q,置于粗糙水平面上,接触处的摩擦系数为 f,拉力 P 与水平线的夹角为 (图 4-43),QPsin,不使物块滑动的拉力 P 的大小应该是( )。(分数:1.00)A.B.C.D.38.当左右两端木板所受的压力均为 F 时,物体 A 夹在木板中间静止不动(如图 4-44 所示)。若两端木板受压力各为 2F,则物体 A 所受到的摩擦力是( )。(分数:1.00)A.B.C.D.39.图 4-45 所示物块量
13、Q,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其摩擦角 m=20,若力 P 作用于摩擦角之外,并已知=30,P=Q,则物块将( )。(分数:1.00)A.B.C.D.40.重 P 的物块 A 与重 Q 的物块 B 接触面间的摩擦角为 m,物块 B 置于水平光滑面上,如图 4-46 所示。如果要使该物体系处于静止,则图示物块 A 的倾斜面与其铅直面之间的夹角。必满足( )。(分数:1.00)A.B.C.D.41.图 4-47 示一半圆柱重 P,重心 C 到圆心 O 的距离 ,其中 R 为圆柱体半径。如半圆柱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系数为 f,则半圆柱体被拉动时所偏过的角度 为( )。(分数:1.00)A.B.C.D.42.
14、一正长方体 ABCD 的长为 a,宽为 b,重量不计,其 B、D 两角链杆悬挂,如图 4-48 所示。长方体上作用有图示(P,P)和(Q,Q)两个力偶,当它平衡时,Q 与 P 的比值为( )。(分数:1.00)A.B.C.D.43.在边长为 a 的正立方体的前侧沿 AB 方向作用一个力 F,如图 4-49 所示,该力对各轴之矩分别用mx、m y、m z表示,则有( )。(分数:1.00)A.B.C.D.44.用六杆支撑一水平板,在板角处作用有铅直力 P,如图 4-50 所示。自重不计,各链杆的内力分别用S1、S 2、S 3、S 4、S 5、S 6表示,则有( )。(分数:1.00)A.B.C.
15、D.45.图 4-51 所示空间桁架由六根杆组成。在节点 A 上作用一力 P,此力在矩形 ABDC 平面内,且与铅直线成 45角。EAK=FBM。等腰三角形 EAK、FBM 和 NDB 在顶点 A、B 和 D 处均为直角,又 EC=CK=FD=DM。若 P=20kN,则第 6 杆 (即 BN 杆)的内力 S6为( )。(分数:1.00)A.B.C.D.46.三脚圆桌的半径 r=50cm,重 P=60N,如图 4-52 所示。圆桌的三脚 A、B 和 C 形成一等边三角形,如在其中线 CD 上距圆心为 a 的点 M 作用铅直力 Q=150N,则要使圆桌不至翻倒的最大距离。为( )。(分数:1.00
16、)A.B.C.D.47.由长度均为 L,重量均为 P 的三根均质杆铰接成一等边三角形 ABC,如图 4-53 所示,则其重心坐标为( )。(分数:1.00)A.B.C.D.二、运动学(总题数:33,分数:33.00)48.若某点按 S=8-2t2(S 以 m 计,t 以 s 计)的规律运动,则 t=3s 时点经过的路程为( )。(A) 26m (B) 18m (C) 10m (D) 8m(分数:1.00)A.B.C.D.49.点 M 沿平面曲线运动,某瞬时,其速度大小 v=6m/s,加速度大小 a=8m/s2,两者之间的夹角为 30,如图 4-54 所示。则此时点 M 所在之处的轨迹曲率半径
17、为( )。(A) =1.5m (B) =4.5m(C) (分数:1.00)A.B.C.D.50.一点作平面曲线运动,若其速率不变,则其速度矢量 v 与加速度矢量 a 的关系是( )。(A) Va (B) va(C) V 与 a 既不平行,也不垂直 (D) v 与 a 间的夹角随时间和位置而变(分数:1.00)A.B.C.D.51.刚体作平动时,其上各点的轨迹形状是( )。(A) 必为直线 (B) 必为平面曲线(C) 不可能为空间曲线 (D) 可能为直线、平面曲线或空间曲线(分数:1.00)A.B.C.D.52.所谓“刚体作平动”,指的是刚体运动时( )。(A) 刚体内有一直线始终保持与它原来的
18、位置平行(B) 刚体内有无数条直线始终保持与它原来的位置平行(C) 刚体内任一直线始终保持与它原来的位置平行(D) 某瞬时,刚体内各点的速度相同(分数:1.00)A.B.C.D.53.所谓“刚体作定轴转动”,指的是刚体运动时( )。(A) 刚体内必有一直线始终保持不动(B) 刚体内必有两点始终保持不动(C) 刚体内各点的轨迹为圆周(D) 刚体内或其延展部分内有一直线始终保持不动(分数:1.00)A.B.C.D.54.刚体作定轴转动时,其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e 都是代数量。判定刚体是加速或减速转动的标准是( )。(A) 0 为加速转动(B) 0 为减速转动(C) 0、0 或 0、0 为加速转动(D
19、) 0 且 0 为减速转动(分数:1.00)A.B.C.D.55.一机构由杆件 O1A、O 2B 和三角形板 ABC 组成,已知:O 1A 杆转动的角速度为 (朝逆时针向),O1A=O2B=r,AB=L、AC=h,则在图 4-55 所示位置时 C 点的速度 vc为( )。(分数:1.00)A.B.C.D.56.半径 R=10cm 的鼓轮,由挂在其上的重物带动而绕 O 轴转动,如图 456 所示,重物的运动方程为x=100t2(x 以 m 计,t 以 s 计)。则鼓轮的角加速度 c 为 ( )。(分数:1.00)A.B.C.D.57.皮带轮边缘上一点 A 以 50cm/s 的速度运动,在轮缘内另
20、一点 B 以 10cm/s 的速度运动,两点到轮轴距离相差 20cm(图 4-57)。则皮带轮的角速度 为( )。(分数:1.00)A.B.C.D.58.汽轮机叶轮由静止开始作等加速转动。轮上 M 点离轴心为 0.4m,在某瞬时其加速度的大小为 40m/s2,方向与 M 点和轴心连线成 =30角,如图 4-58 所示。则叶轮的转动方程 =f(t)为( )。(分数:1.00)A.B.C.D.59.在点的合成运动中,牵连速度和牵连运动的概念是( )。(A) 动点相对于动参考系的速度称为牵连速度(B) 动参考系相对于静参考系的速度称为牵连速度(C) 某瞬时,在动参考系上与动点相重合的一点的速度,称为
21、该瞬时动点的牵连速度(D) 某瞬时,在动参考系上与动点相重合的一点相对于静参考系的运动,称为牵连运动(分数:1.00)A.B.C.D.60.在点的合成运动中,牵连速度和牵连加速度分别用 ve,a e表示;相对速度和相对加速度分别用 vr、 r,表示。则 (分数:1.00)A.B.C.D.61.在点的合成运动中,速度合成定理 va=ve+vr的适用范围是( )。(A) 只适用于牵连运动为平动(B) 只适用于牵连运动为定轴转动(C) 只适用于牵连运动为平动和定轴转动(D) 对牵连运动为任何运动均适用(分数:1.00)A.B.C.D.62.在点的合成运动中,加速度合成定理 aa=ae+ar的适用范围
22、是( )。(A) 对牵连运动为任何运动均适用(B) 适用于牵连运动为平动和定轴转动(C) 适用于牵连运动为平动(D) 适用于牵连运动为定轴转动(分数:1.00)A.B.C.D.63.图 4-59 所示机构中杆 OA 长 L,以角速度 0绕 O 轴转动,叶片 BC 以相对角速度 r,绕 OA 直杆的 A端转动,AB=R。取动参考系与杆 OA 固连,当 ABOA 时,B 点的牵连速度 ve为( )。(分数:1.00)A.B.C.D.64.在图 4-60 所示机构中,已知:O 1O2=a=20cm, 1=3rad/s。则在图示位置时 O 2A 杆的角速度 2为( )。(分数:1.00)A.B.C.D
23、.65.图 4-61 所示曲柄滑道机构中,杆 BC 水平,而杆 DE 保持铅直。曲柄长 OA= 10cm,并以等角速度=20rad/s 绕 O 轴朝顺时针向转动。则当 =30时,杆 BC 的速度 v BC为( )。(分数:1.00)A.B.C.D.66.曲杆 OBC 绕 O 轴朝顺时针向转动,使套在其上的小环 M 沿固定水平直杆 OA 滑动,如图 4-62 所示。已知:OB=10cm,OBBC,曲杆的角速度 =0.5rad/s。当 =60时,小环 M 的速度 vM为( )。(分数:1.00)A.B.C.D.67.半径为 r、偏心距为 e 的凸轮,以匀角速度 绕 O 轴朝逆时针向转动,AB 杆长
24、 L,其 A 端置于凸轮上,B 端为固定铰支座(图 4-63)。在图示瞬时,AB 杆水平,则此时 AB 杆的角速度 AB为( )。(分数:1.00)A.B.C.D.68.图 4-64 所示机构中,曲柄 OA 以匀角速 绕 O 轴朝顺时针向转动,OA=r,在图示位置 =30,构件BCDE 的 BC 段铅直、CD 段水平、DE 段在倾角为 30的滑道内滑动,此时该构件上 B 点的速度大小 vB为( )。(分数:1.00)A.B.C.D.69.图 4-65 所示铰接四边形机构中,O 1A=O2B=10cm,O 1O2=AB,杆 O1A 以等角速度 =2rad/s 绕 O1轴转动。杆 AB 上有一套筒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职业资格 基础知识 理论 力学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