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类职业资格】(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2及答案解析.doc
《【工程类职业资格】(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2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类职业资格】(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2及答案解析.doc(3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2 及答案解析(总分:184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4,分数:1800.00)(每题的备选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分数:240.00)(1).某工程用新鲜水 4000m3/d,其中,生产工艺用新鲜水 3200m3/d,生活用新鲜水 260m3/d,空压站用新鲜水 100m3/d,自备电站用新鲜水 440m3/d。项目循环水量 49200m3/d,该工程水重复利用率为_。 A.81.2% B.92.5% C.94% D.98%(分数:60.00)A.B.C.D.(2).某工程生产工艺用新鲜水 1600m3/d,生活用新鲜水
2、130m3/d,公用工程用新鲜水 270m3/d。项目循环水 24600m3/d,则该工程水重复利用率为_。 A.91.5% B.92.5% C.92.9% D.93.9%(分数:60.00)A.B.C.D.(3).某企业循环水系统用水量为 1000m3/h,新鲜水补水量为用水量的 5%。循环水系统排水量为 30m3/h,循环水利用率为_。 A.95.0% B.95.2% C.97.0% D.98.0%(分数:60.00)A.B.C.D.(4).某造纸厂日产凸版纸 3000t,吨纸耗水量 450t,经工艺改革后,生产工艺中采用了逆流漂洗和白水回收重复利用,吨纸耗水降至 220t。该厂每目的重复
3、水利用率是_。 A.47.8% B.95.6% C.48.9% D.51.1%(分数:60.00)A.B.C.D.某工业车间工段的水平衡图如下(单位:m 3/d),(分数:360.00)(1).该车间的重复水利用率是_。 A.44.4% B.28.6% C.54.5% D.40%(分数:60.00)A.B.C.D.(2).该车间工艺水重复利用率为_。 A.40% B.286% C.545% D.80%(分数:60.00)A.B.C.D.(3).该车间冷却水重复利用率为_。 A.90% B.44.4% C.40% D.36.4%(分数:60.00)A.B.C.D.(4).某企业车间的水平衡图如下
4、(单位:m 3/d),该车间的重复水利用率是_。(分数:60.00)A.B.C.D.(5).某企业给水系统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单位:m 3/d),该厂的用水重复利用率是_。(分数:60.00)A.B.C.D.(6).某厂用水情况如下图所示,该厂的用水重复利用率是_。(分数:60.00)A.B.C.D.某建设项目水平衡图如下图所示(单位:m 3/d)(分数:960.00)(1).项目的工艺水回用率为_。 A.71.4% B.75.9% C.78.8% D.81.5%(分数:60.00)A.B.C.D.(2).项目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_。 A.75.9% B.78.8% C.81.5% D.83.
5、9%(分数:60.00)A.B.C.D.(3).项目的间接冷却水循环率为_。 A.75.0% B.78.8% C.81.5% D.83.9%(分数:60.00)A.B.C.D.(4).项目的污水回用率为_。 A.43.5% B.46.0% C.51.3% D.65.8%(分数:60.00)A.B.C.D.(5).无组织排放源是指没有排气筒或排气筒高度低于_排放源排放的污染物。 A.10m B.12m C.15m D.18m(分数:60.00)A.B.C.D.(6).通过全厂物料的投入产出分析,核算无组织排放量,此法为_。 A.现场实测法 B.物料衡算法 C.模拟法 D.反推法(分数:60.00
6、)A.B.C.D.(7).通过对同类工厂,正常生产时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现场监测,利用面源扩散模式反推确定无组织排放量,此法为_。 A.现场实测法 B.物料衡算法 C.模拟法 D.反推法(分数:60.00)A.B.C.D.(8).在分析环保设施投资构成及其在总投资中所占的比例时,一般可按水、气、声、固废、绿化等列出环保投资一览表,但对技改扩建项目,一览表还应包括_的环保投资。 A.以老带新 B.以新带老 C.引资 D.原有(分数:60.00)A.B.C.D.(9).在分析依托设施的可行性时,如废水经简单处理后排入区域污水处理厂,需分析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是否与项目_相符,是否还有足够处理能力等。 A
7、.工艺 B.水文特征 C.水质特征 D.规模(分数:60.00)A.B.C.D.(10).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必须做_分析。 A.时空 B.重要时期 C.建设期、运营后期 D.全过程(分数:60.00)A.B.C.D.(11).施工期的工程措施对生态影响途径分析,主要包括施工人员施工活动、机械设备使用等使_改变,使土地和水体生产能力及利用方向发生改变。 A.大气、地形地貌 B.植被、地形地貌 C.植被、声环境 D.地形地貌(分数:60.00)A.B.C.D.(12).某废水处理站采用二级处理工艺,进水量为 10000m3/d,COD 质量浓度为 1500mg/L;一级 COD 去除率为 80
8、%,二级 COD 去除率为 70%。则该处理站外排 COD 是_。 A.0.45t/d B.0.90t/d C.1.80t/d D.3.75t/d(分数:60.00)A.B.C.D.(13).自然环境调查时,当地形地貌与建设项目密切相关时,除应比较详细地叙述地形地貌全部或部分内容外,还应附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_。 A.区位图 B.地理位置图 C.土地利用现状图 D.地形图(分数:60.00)A.B.C.D.(14).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在进行社会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时,当建设项目拟排放的污染物毒性较大时,应进行_,并根据环境中现有污染物及建设项目将排放污染物的特性选定调查指标。 A.文物与
9、“珍贵”景观调查 B.人口分布调查 C.人群健康调查 D.交通运输调查(分数:60.00)A.B.C.D.(15).对于新建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的方法有:_。 A.现场实测、类比法和经验估计法 B.物料衡算法 C.类比调查、物料衡算法和设计资料 D.现场调查和实测法(分数:60.00)A.B.C.D.(16).针对一些无法实测的大气污染源,对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物料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科学方法是_。 A.类比法 B.物料衡算法 C.经验估计法 D.现场调查(分数:60.00)A.B.C.D.某厂有一台链条炉(烟气中的烟尘占灰分量的 80%),装有湿式除尘器,除尘效率为 80%,用煤量为
10、1.8t/h,煤的灰分含量为 25%,含硫率 2%。(分数:240.00)(1).该锅炉 SO2的排放量是:_。 A.32000mg/s B.16000mg/s C.40000mg/s D.64000mg/s(分数:60.00)A.B.C.D.(2).该锅炉烟尘的排放量是:_。 A.20g/s B.20kg/h C.30kg/s D.25kg/s(分数:60.00)A.B.C.D.(3).对于评价范围内的在建和昧建项目的大气污染源调查,可用_确定。 A.物料衡算 B.类比调查 C.已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资料 D.设计资料(分数:60.00)A.B.C.D.(4).对于现有项目和改、扩建项目
11、的现状大气污染源调查,可用_确定。 A.类比调查 B.物料衡算 C.设计资料 D.实际监测(分数:60.00)A.B.C.D.二、B不定项选择题/B(总题数:23,分数:46.00)1.公路项目某桥梁拟跨越敏感水体,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工程分析应考虑_。 A.施工方案 B.桥梁结构设计 C.事故风险 D.桥面径流(分数:2.00)A.B.C.D.2.高速公路项目临时工程包括_。 A.施工道路 B.施工场地 C.服务区 D.取弃土场 E.物料堆场(分数:2.00)A.B.C.D.E.3.对高速公路弃土场进行工程分析时,应明确弃土场_。 A.数量 B.占地类型 C.方式 D.生态恢复(分数:2.00)
12、A.B.C.D.4.自然环境调查时,下列哪些情况属地质状况?_ A.坍塌 B.断层 C.岩溶地貌 D.行政区位置(分数:2.00)A.B.C.D.5.对于新建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可通过_确定。 A类比调查 B物料衡算 C实际监测D设计资料(分数:2.00)A.B.C.D.6.对于分期实施的工程项目,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可利用前期工程最近 5 年内的_确定。 A.验收监测资料 B.年度例行监测资料 C.实测 D.物料衡算(分数:2.00)A.B.C.D.7.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现状监测,监测期间布点方法除按导则规定布点外,也可根据_做适当调整。 A.局地地形条件 B.风频分布特征 C.环境
13、功能区 D.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所在方位(分数:2.00)A.B.C.D.8.大气环境各级评价项目的现状监测,监测期间布点方法除按导则规定布点外,可根据_做适当调整。 A.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所在方位 B.环境功能区 C.风频分布特征 D.局地地形条件 E.不同等级要求不同(分数:2.00)A.B.C.D.E.9.下列关于大气环境现状监测布点方法的叙述,说法正确有_。 A.城市道路评价项目,监测点的布设应结合敏感点的垂直空间分布进行设置 B.三级评价项目如果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可不再安排监测 C.一级评价项目各监测期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监测点位置应重合 D.二级评价项目如需要进行 2 期监测,应与一级
14、评价项目相同,根据各监测期所处季节主导风向调整监测点位 E.各级评价项目的各个监测点都要有代表性,环境监测值应能反映各环境敏感区域、各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以及预计受项目影响的高浓度区的环境质量(分数:2.00)A.B.C.D.E.10.下列关于大气环境现状监测点位置的周边环境条件的叙述,说法正确有_。 A.监测点周围应有 270采样捕集空间,空气流动不受任何影响 B.避开局地污染源的影响,原则上 30m 范围内应没有局地排放源 C.避开树木和吸附力较强的建筑物,一般在 1520m 范围内没有绿色乔木、灌木等 D.监测点周围空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的高度夹角小于 30。 E.避开局
15、地污染源的影响,原则上 20m 范围内应没有局地排放源(分数:2.00)A.B.C.D.E.11.城市主干道项目大气 NO2质量现状监测布点时应考虑_。 A.主导风向 B.道路布局 C.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D.道路两侧敏感点高度(分数:2.00)A.B.C.D.12.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统计分析的内容包括_。 A.给出各监测点大气污染物的不同取值时间的浓度变化范围 B.计算并列表给出各取值时间平均浓度值占相应标准浓度限值的百分比和超标率,并评价达标情况 C.分析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日变化规律以及大气污染物浓度与地面风向、风速等气象因素及污染源排放的关系 D.分析重污染时间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
16、数:2.00)A.B.C.D.13.关于补充地面气象观测要求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有_。 A.一级评价的补充观测应进行为期半年的连续观测 B.二级评价的补充观测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季节进行连续观测,观测期限应在 2 个月以上 C.补充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可作为当地长期气象条件参与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D.在评价范围内设立地面气象站,站点设置应符合相关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要求(分数:2.00)A.B.C.D.14.补充地面气象观测的前提条件是_。 A.地面气象观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 50km B.地面气象观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 25km C.地面站与评价范围的地理特征不一致 D.地面站与评价范围的地形不一致(分数
17、:2.00)A.B.C.D.15.云量“8/4”表达的意思是_。 A.总云量 8,低云量 4 B.总云量 8,中云量 4 C.低云量 8,总云量 4 D.总云量占天空的 8/10,低云量占天空的 4/10(分数:2.00)A.B.C.D.16.总云量、低云量会影响下列_参数。 A.地面热效应 B.混合层高度 C.风向频率 D.大气稳定度(分数:2.00)A.B.C.D.17.温度资料应分析的内容包括_。 A.一级评价项目分析逆温层出现的频率 B.统计年平均温度的月变化 C.二级评价项目分析逆温层出现的频率 D.绘制年平均温度月变化曲线图 E.一级评价项目分析逆温层的平均高度范围和强度(分数:2
18、.00)A.B.C.D.E.18.大气各级评价项目风速资料应分析的内容包括_。 A.年平均风速的月变化 B.绘制平均风速的月变化曲线图和月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曲线图 C.季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 D.绘制平均风速的月变化曲线图和季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曲线图 E.分析不同时间段大气边界层内的风速变化规律(分数:2.00)A.B.C.D.E.19.对于大气一级评价项目,风速资料应分析的内容包括_。 A.年平均风速的月变化 B.平均风速的月变化曲线图 C.季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 D.季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曲线图 E.分析不同时间段大气边界层内的风速变化规律(分数:2.00)A.B.C.D.E.20.风
19、频资料应分析的内容包括_。 A.年均风频的月变化 B.年均风频的季变化 C.年均风频 D.年均风频的曰变化(分数:2.00)A.B.C.D.21.下列哪些区域可视为有明显主导风向?_ A.主导风向角风频之和为 32% B.主导风向角风频之和为 30% C.主导风向角风频之和为 25% D.主导风向角风频之和为 41%(分数:2.00)A.B.C.D.22.关于风向玫瑰图,应包括的内容有_。 A.绘制各季风向玫瑰图 B.静风频率单独统计 C.绘制年平均风速玫瑰图 D.在极坐标中按各风向标出其频率的大小 E.应同时附当地气象台站 20 年以上气候统计资料的统计结果(分数:2.00)A.B.C.D.
20、E.23.对风玫瑰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A.图中矢径长度代表风向频率 B.风玫瑰图随高度而改变 C.风玫瑰图随高度不变 D.一般为地面 10m 处的风玫瑰图(分数:2.00)A.B.C.D.(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2 答案解析(总分:184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4,分数:1800.00)(每题的备选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分数:240.00)(1).某工程用新鲜水 4000m3/d,其中,生产工艺用新鲜水 3200m3/d,生活用新鲜水 260m3/d,空压站用新鲜水 100m3/d,自备电站用新鲜水 440m3/d。项目循环水量 49200
21、m3/d,该工程水重复利用率为_。 A.81.2% B.92.5% C.94% D.98%(分数:60.00)A.B. C.D.解析:解析 因为该题问的是“该工程水重复利用率”,新鲜水应为 4000m3/d,而不是生产工艺用新鲜水 3200m3/d。49200/53200=92.5%。(2).某工程生产工艺用新鲜水 1600m3/d,生活用新鲜水 130m3/d,公用工程用新鲜水 270m3/d。项目循环水 24600m3/d,则该工程水重复利用率为_。 A.91.5% B.92.5% C.92.9% D.93.9%(分数:60.00)A.B. C.D.解析:解析 2008 年考题。 该工程水
22、重复利用率*(3).某企业循环水系统用水量为 1000m3/h,新鲜水补水量为用水量的 5%。循环水系统排水量为 30m3/h,循环水利用率为_。 A.95.0% B.95.2% C.97.0% D.98.0%(分数:60.00)A.B. C.D.解析:解析 1000/(1000+50)=95.2%。新鲜水补水量为 50m3/h,其中 30m3/h 为排水量,其余 20m3/h 为其他损耗。(4).某造纸厂日产凸版纸 3000t,吨纸耗水量 450t,经工艺改革后,生产工艺中采用了逆流漂洗和白水回收重复利用,吨纸耗水降至 220t。该厂每目的重复水利用率是_。 A.47.8% B.95.6%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 职业资格 环境影响评价 技术 方法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