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Z 7-1979 选煤厂脱水设备工艺效果评定方法.pdf
《MTZ 7-1979 选煤厂脱水设备工艺效果评定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TZ 7-1979 选煤厂脱水设备工艺效果评定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指导性技术文件MT/Z 7一79选煤厂脱水设备工艺效果评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选煤厂中脱水筛、离心脱水机、过滤机、压滤机、脱水斗式提升机和脱水仓等脱水设备工艺效果的评定。1.本文件采用脱水效率为评定脱水设备工艺效果的综合指标并以产品水分为辅助评定指标。2.脱水效率按式(1)计算;V,(%)=(a-b) (c-a)100a(c-b) (100-a)100”。.。.,二(1)式中:17,脱水效率,有效数字取到小数点后第一位;“-一人料重量浓度,%;b-一筛下水(或离心液、滤液)重量浓度,%;-一脱水产品的重量浓度,%。重量浓度,根据实测结果用式(2)计算:。n、Q,。,n、七k
2、为少= 7T,.1VV.,.,二、夕马纪式中:L固体重量浓度;Q一在空气干燥状态下的固体重量,克,Q,-一固体和水总重量,克。3.产品水分采用全水分(W)。4对双层脱水筛的上层筛和脱水斗式提升机以及脱水仓,只采用“产品水分”指标评定其脱水效果。5双层脱水筛的下层筛人料重量浓度,由于取样有困难可用计算法求得,计算步骤如下:(1)根据总入料及各产品的粒度组成按最小二乘法求出各产品的产率;(2)根据产品的产率和实测的液固比计算下层筛两产品的水和固体占总人料的数量百分数,并将水和固体分别相加求得下层筛人料中水和固体的数量;(3)计算下层筛人料的重量浓度。6.采样工作应在正常的生产或试验条件下进行。采样
3、、制样、测定等工作,除本文件所作规定外,一律按国家标准GB 474-77a煤样缩制方法,GB 211-791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及部颁有关规程执行7在测定人料和产品的重量浓度及全水分的同时,必须记录和测定设备型号规格、用途及处理能力。另外,根据需要尚须侧定或记录如下项目:(1)人料性质:煤的牌号、粒度组成、灰分;(2)设备特征:筛孔尺寸、筛子工作面积、振幅、振次;离心机的直径、转速离心强度、筛网孔径;过滤机的过滤面积、真空度、滤布网目数;压滤机尺寸、溥室厚度;脱水斗子宽度、壁孔尺寸、链斗排列、速度、提升机倾角、脱水高度;脱水仓形状、高度、锥角、脱水时间、脱水闸门型号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
4、发布1 9 8 0年5月1日试行煤炭工业部选煤设计研究院提出煤炭工业部宽州焦矿设计研究院起草MT/Z 7一79(8)操作条件:人料方式,过滤机人料中添加絮凝剂的品种、用量等。8.将试验、计算及记录的主要数据按下表格式填写,其余资料附记于表后。脱水设备工艺效果试验报告表型号规裕用途处理能力吨/时台浓度及灰分脱水效率n,%产品水分WQ%人料筛下水(滤液)脱水产品aA万%hA,%c尸%1234567891011选煤厂脱水设备工艺效果评定方法MT/z 7-79)宣贯说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分院谈宏烈)1概述选煤厂常用的脱水设备有脱水筛、离心脱水机、真空过滤机、压滤机,以及脱水斗式提升机和脱水仓等。其
5、主要作用是脱除水选产品中多余的水分,达到用户对产品的水分要求。因此对脱水设备的要求应是:脱水产品中含有尽可能少的水分;分离液(统指筛下水、离心液、滤液)中含有尽可能少的固体颗粒。但是脱水设备是否能满足选煤厂生产工艺的要求,选煤生产中现有的设备是否已发挥了它的最大效力,新开发的设备是否比原有的设备具有更高的效率。这一切都要求有一个统一的评定标准。这标准应能较全面地反映设备脱水的工艺效果,又易于进行对比,能够对设备工作的优劣做出明确的定量评价。并能对工艺流程的制定、设备的选用、评定设备设计和制造的质量以及检查和改进生产管理和操作水平起到良好的作用。本标准就是要在研究分析以往常用的评定方法基础上,制
6、定一个能较全面反映脱水设备工艺效果的评定方法。使我们在科研、设计和生产管理中讨论脱水效果时有一个共同语言。2某些常用评定方法的评述长期以来,对于脱水设备的工艺效果没有统一的评定方法。一些作者各自提出了一些评定方法,都未得到普遍采用。在编制本标准的过程中,曾对这些现有的评定方法作了分析,这些方法有:2.1根据实侧生产技术指标评定脱水效果2.1.1用脱水产品水分和分离液浓度两项指标来评定脱水效果。这种方法在很长时期内为我国和其他很多国家所采用。2.1.2西德的作者对离心机除采用上述两指标外还加人产品的产率重量百分数来评价脱水效果。2.1.3国外也有作者以离心液中所含最大颗粒和离心液的浓度来评定离心
7、机的优劣。这类评定方法比较简单,直观。但是当用两组数据比较时,往往在一组数据中仅有一项指标优于另一组。另一项指标却低于另一组,因此就很难得出孰优孰劣的结论。这就提出了采用效率指标来加以评定脱水效果的方法。2.2:.;用效率指标评定脱水效果以产品中固体回收率的重量百分数或体积百分数作为脱水效率。用沉降效率和脱水效率两项指标来评定。计算方法是:沉降效率:、(%)一1一80 x 100、吕)(1)式中:x人料固体含量,郁L;了-一脱水产品固体含最,B/L,脱水效率:,、W._8-l%)=,污于 X1V0K(2)式中:W,二-一分子最大含水量,%;W脱水产品的全水分,%。 L式中的分子最大含水量包括内
8、在水分和毛细水分。这被认为是机械脱水所能达到的水分极限值(理论值)。2.2.3以固体浓度计算脱水效率。脱水效率:E(%)100-W100-W-.X 100(3)2.2.4以饱和水分为墓础计算脱水效率。计算公式如下:脱水效率:E(%)=W,一WZW,一W。二X 100(4)式中:W,饱和水分,0otW:剩余水分,即产品最终水分,%。式(4)中列入了饱和水分的概念。所谓饱和水分是指在脱水作业时,由重力脱水过程转向机械脱水过程瞬间的产品水分.2.2.5式中:2.2.6以实际脱水效率EH与理论脱水效率的比值作为评定脱水过程的效率,其计算式如下E(YU)=EHX100GT(5)EH以人料、产品、滤液的全
9、水分值代人汉考克一卢伊肯公式计算的实际脱水效率,%;ET以人料全水分,脱水产品的极限全水分(分子最大含水量)和滤液的全水分极限值(即100写)代人汉考克一卢伊肯公式计算的理论脱水效率,%。从固、液分离程度计算脱水效率。计算式为:EH乳c为)=甘X 100J与T(6)式中:EH实际脱水效率,%;ET理论脱水效率,0oo实际和理论的E值均按式(7)计算E= l ET.E,式中:断脱水产品回收率.%。对于EH用实际脱水产品的固体回收率时的产品固体回收率计;(7);对于ET以分子最大含水量E*-滤液(离心液)的液体回收率,%取得的滤液含液量计。2.2.7用产品水分降低率表示,其式如下:T/(0o)式中
10、:W,最初水分,%;WK产品水分,%。对EH取实际滤液的液体回收率;对ET以实验室条件下W,-W.=-二;二-X 100W,(8)上述七种评定效率的方法中大部分引人了分子最大含水量的概念。其含义是以机械脱水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为基础(10000),来比照实际达到的结果,求出效率。实际上分子最大含水量是否是机械脱水的极限值并未得到证实;而内在水分和毛细水分也只是理论分析时的概念,没有确切的测定方法。因此这些方法在实践中使用是有困难的。第4种方法用饱和水分作为评定的墓础,也因为脱水作业中重力脱水过程和机械脱水过程的分界线难以确定,更无法取得此瞬间的样品进行侧定,也没有实际的使用价值。第1种方法只考虑
11、了回收产品的固体回收率,无法说明其脱水的效果。而第7种方法又只看到水分的降低不考虑另一脱水产品(分离液)的质量,所以上述各种方法都不能全面有效地说明真正的脱水效率。3评定指标的选择作为一个普遍采用的效率评定方法,应以能全面反映产品质量,又能易于检查测定的为好。因此在本标准中采用汉考克一卢伊肯公式作为评定脱水效率的标准。汉考克一卢伊肯公式的物理意义是:由A与B两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分成两种产品时,任一产品中A成分的回收率与B成分回收率之差为分离效率。差值越大分离效率越高。当某产品中A成分的回收率趋近100,而B产品回收率趋向于。%时,则分离效率趋向于100%。其公式如下:71=e人一B(9)且式
12、中e = Y三,ed=Y100-C100-a:eh产品中A成分的回收率,对煤的脱水作业来说为脱水产品(或分离液)中煤的回收率,%;Ey产品中B成分的回收率,即脱水产品(或分离液)中水的回收率,%;Y脱水产品(或分离液)占人料的产率,%;a一一人料中A成分的含量,环,即煤的重量浓度,写;。脱水产品中A成分的含量,YO,即煤占脱水产品的重量浓度,%。将CA和B代人式(9),并简化得:)?(Yo)=y二-Y100-C100-a=Y一三二a.a(100100由于实际测定时,测量各产品的重量浓度最为方便,因此可将式中的Y用浓度平衡式求出100a=YC+ (100-Y)b100- (a-b)(c-b)将Y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MTZ 1979 选煤 脱水 设备 工艺 效果 评定 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