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4 T 852-2013 《枸杞病虫害监测预报技术规程》.pdf
《DB64 T 852-2013 《枸杞病虫害监测预报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64 T 852-2013 《枸杞病虫害监测预报技术规程》.pdf(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65.020 B 16 DB64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 64/T 8522013 枸杞病虫害监测预报技术规程 2013 - 04 - 16发布 2013 - 04 - 16实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64/ T 8522013 I 前 言 本标准的编写格式符合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 本标准由宁夏农林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局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宁夏葡萄花卉产业发展局、宁夏中宁县枸 杞产业管理办公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蓉、何嘉、孙海霞、丁婕、王少东、李瑞
2、鹏、马新生、陈清平、谢施祎。DB64/ T 8522013 1 枸杞病虫害监测预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枸杞病虫害监测预报技术的术语和定义、 监测对象、 发生规律、 监测方法及预测预报。 本标准适用于枸杞病虫害的监测预报。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五点取样法 点状取样法中常用方法, 适合密集的或成行的植物、 害虫分布为随机分布型的情况, 可按一定面积、 一定长度或一定植株数量选取样点。 2.2 预测预报 通过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根据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结合当地历年有关资料及当年具体情况,预 测病虫害发生发展的趋势, 对病虫害的发生期、 发生量进行预见性的
3、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发布预报信息。 2.3 样点 能够反映当地病虫害数量分布状况和危害程度而设立的有代表性的田间调查区域。 2.4 GPS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简称。 2.5 ArcGIS 应用于自然资料管理、城市规划/建设、土地利用、测绘/制图、设施管理、石油/地质、环境保护、 电力/电信、交通运输及高等教育等诸多领域的一种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2.6 Access DB64/ T 8522013 2 微软把数据库引擎的图形用户界面和软件开发工具结合在一起的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 2.7 地统计学 在地质分析和统计分析相互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套分析
4、空间相关变量的理论和方法, 它以区域化 变量为基础,以半变异函数为主要工具,研究在空间分布上既有随机性又有结构性的自然现象。 2.8 普通克立格插值 以半变异函数理论和结构分析为基础, 在有限区域内对区域化变量进行无偏最优估计的一种空间插 值方法。 2.9 随机取样法 根据随机原理,利用随机数字表或计算机(器)产生的随机数确定取样位置。 3 监测对象 3.1 主要监测对象形态特征及识别见附录 A。 3.2 主要监测对象是: a) 枸杞蚜虫 Aphis sp.; b) 枸杞木虱 Paratrioza sinica Yang et Li; c) 枸杞负泥虫 Lema decempunctata G
5、ebler; d) 枸杞瘿螨 Aceria palida Keifer; e) 枸杞锈螨 Aculops lycii Kuang; f) 枸杞红瘿蚊 Jaapiella sp.; g) 枸杞实蝇 Neoceratitis asiatica Becker; h) 枸杞蓟马:印度裸蓟马 Lsilothrips indicus Bhatti,花蓟马Franlliniella intonsa Trybon, 华简管蓟马 Haplothrips chinenaia Priesener,稻简管蓟马 Haplothrips aculeatus Facricius; i) 枸杞炭疽病 Colletotrich
6、um gloeosporioides Penzg; j) 枸杞白粉病 Arthrocladiella mougeotii var.polysporae Z.Y.Zhao。 4 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 4.1 枸杞蚜虫 以卵在枸杞枝条缝隙及芽眼内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卵孵化,孤雌胎生,繁殖2代3代后出现有翅 胎生蚜,迁飞扩散,危害叶片、嫩芽、花蕾、青果。在宁夏4月上旬开始活动,发育起点温度为8.91, 完成1个世代需有效积温88.36日度,完成1个世代发育天数最长12d,最短5d,平均8.75d,每年发生约 19.65代。第1次高峰期在5月下旬7月中旬,第2次高峰期在8月中旬9月中旬。 DB64/ T
7、 8522013 3 4.2 枸杞木虱 年发生3代4代,以成虫在土块、树干上及附近墙缝间、枯枝落叶层越冬,于3月下旬开始出现, 至6月、7月卵、若虫、成虫盛发,8月9月达到发生高峰期。 4.3 枸杞负泥虫 年发生3代4代,4月下旬成虫开始交尾产卵,5月中旬各虫态可见。以成虫、幼虫取食叶片,造成 不规则的缺刻或孔洞,后残留叶脉。受害轻的叶片被排泄物污染,影响生长和结果;严重的叶片、嫩梢 被害,影响产量和质量。幼虫老熟后入土吐白丝粘和土粒结成土茧,化蛹于其中越冬。 4.4 枸杞瘿螨 年发生8代12代,主要危害叶片、嫩梢、花瓣、花蕾和幼果,被害部位呈紫色或黑色痣状虫瘿。 气温5以下,以雌成螨在当年生
8、枝条的越冬芽、鳞片内以及枝干缝隙越冬;4月上中旬越冬成螨开始活 动,或有木虱成虫等携带传播,气温20左右瘿螨活动活跃,5月上旬6月上旬和8月下旬9月中旬是 瘿螨发生的两个高峰期。 4.5 枸杞锈螨 年发生17代,以成螨在枝条芽眼、叶痕等隐蔽处越冬,常数虫至更多的虫体群聚。4月中下旬枸杞 发芽后即爬到新芽上为害并产卵繁殖,随着展叶便集于叶面为害,6月7月为为害盛期,叶面遍布螨体 呈锈粉状。被害叶片变厚质脆,呈锈褐色于7月上旬早落,之后转移到秋叶进行危害,为害至10月中旬 进入越冬场所。 4.6 枸杞红瘿蚊 年发生4代6代,9月下旬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季化蛹,4月中旬枸杞现蕾时成虫从土
9、里羽化,直接产卵于幼蕾顶部内,卵孵化后,幼虫蛀食子房,被害花蕾呈桃形的畸形果,脱落,成熟幼 虫从畸形果中钻出,弹落到地面,入土化蛹。 4.7 枸杞实蝇 年发生2代3代,以蛹在土内约510处越冬。翌年5月上旬枸杞开花时,成虫羽化,下旬成虫 大量出土,产卵于幼果皮内。一般每果产1粒卵,约数日后幼虫孵出,食害果肉。6月下旬至7月上旬幼 虫生长成熟,即由果内钻出,触首尾弯曲弹跳落地,约在36深处入土化蛹。7月中下旬,大量羽 化出第2代成虫,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第3代成虫盛期,第3代幼虫即在土内化蛹蛰伏越冬(也有部分第1 代及第2代幼虫化蛹后即蛰伏越冬)。 4.8 枸杞蓟马 年发生10代18代,世代重叠
10、,成虫和若虫群集于叶片、花冠筒内和果实上为害,6月7月采果盛 期也是蓟马危害的盛期。蓟马在叶上危害形成微细的白色斑驳,并排泄粪便呈黑色污点密布叶背,被害 叶略呈纵向反卷,早期落叶;在花冠筒中取食花蜜,造成落花;在果实上形成纵向不规则斑纹,鲜果失 去光泽,颜色发暗,不易保存,干果颜色发黑。 4.9 枸杞炭疽病 初侵染源是树体和地面越冬的病残果,越冬菌态是病组织内的菌丝体和病残果上的分生孢子,病菌 分生孢子主要借风、雨水传播,可多次侵染。病原菌发生的温度范围是1535,最适宜温度是23DB64/ T 8522013 4 25;最适宜湿度是100%。当湿度低于75.6%时病原菌孢子萌发受阻,干旱不利
11、于病原菌的发病及 流行。一般5月中旬至5月下旬开始发病,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高峰期,遇连阴雨病害流行速度快,雨后 4h孢子萌发,遇大降雨时,2d3d内造成全园受害,常年可造成减产损失20%30%,严重时可达80%, 甚至绝收。青果染病初在果面上生小黑点或不规则褐斑,遇连阴雨病斑不断扩大,半果或整果变黑,湿 度大时,病果上长出很多桔红色胶状小点;嫩枝、叶尖、叶缘染病产生褐色半圆形病斑,扩大后变黑, 湿度大呈湿腐状,病部表面出现胶状桔红色小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 4.10 枸杞白粉病 病菌以闭囊壳随病组织在土表面及病枝梢的冬芽内越冬,翌年春季开始萌动,在枸杞开花及幼果期 侵染引起发病
12、,6月下旬至9月下旬发生,8月9月发生严重。感病后天气干燥、日夜温差大有利于此病 的传播扩散。 主要危害叶片。 叶面覆满白色霉斑(初期)和粉斑(后期), 严重时枸杞植株外观呈一片白色, 终致叶片逐渐变黄,易脱落。 5 监测方法 枸杞主要害虫田间发生情况调查表见附录B。选择不同类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枸杞栽培区(灌区、山 区)作为调查地点,每样区6670m 2 10005 m 2 。 5.1 枸杞蚜虫 5.1.1 调查时间 4月上旬9月下旬,每隔5d调查1次。 5.1.2 调查方法 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随机调查2株,每株在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上随机抽取1个枝条,调查 记录每枝条顶梢30范围内枸杞
13、蚜虫的虫态(卵、若蚜、无翅成蚜、有翅成蚜)和虫口数量。 5.2 枸杞木虱 5.2.1 调查时间 3月下旬9月下旬,每隔5d调查1次。 5.2.2 调查方法 同5.1.2。 5.3 枸杞负泥虫 5.3.1 调查时间 4月下旬8月下旬,每隔5d调查1次。 5.3.2 调查方法 同5.1.2。 5.4 枸杞瘿螨 DB64/ T 8522013 5 5.4.1 调查时间 4月上旬9月下旬,每隔5d调查1次。 5.4.2 调查方法 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随机调查2株,每株分别在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上随机抽取1枝条,按 照螨害分级标准,调查梢部25片叶上螨害发生程度。计算螨情指数。 5.4.3 为害分
14、级标准: a) 0 级:无为害; b) 1 级:有1 个2 个小于1mm 虫瘿斑; c) 3 级:有2 个3 个大于1mm 虫瘿斑; d) 5 级:有3 个4 个或多个 2mm 以下虫瘿斑; e) 7 级:有2mm以上虫瘿斑; f) 9 级:有致畸叶片或嫩枝。 5.4.4 螨害指数计算方法 螨害指数按式(1)计算: 100 9 调查总叶数 相对的级数值 各级被害叶片数 螨害指数 .(1) 5.5 枸杞锈螨 5.5.1 调查时间 4月下旬9月下旬,每隔5d调查1次。 5.5.2 调查方法 同5.4.2。 5.5.3 为害分级标准: a) 0 级:无为害,叶色正常; b) 1 级:叶面呈铁锈色面积
15、占整个叶面积的 5%以下; c) 3 级:叶面呈铁锈色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 6%10%; d) 5 级:叶面呈铁锈色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 11%25%; e) 7 级:叶面呈铁锈色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 26%50%; f) 9 级:叶面呈铁锈色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 50%以上。 5.5.4 平均螨害级别的计算方法 螨害指数按式(2)计算: 100 9 调查总叶数 相对的级数值 各级被害叶片数 螨害指数 .(2) 5.6 枸杞红瘿蚊 5.6.1 调查时间 DB64/ T 8522013 6 5.6.1.1 越冬虫量调查:4 月上旬4 月下旬,每隔 5d 调查1 次。 5.6.1.2 生长期调查:5 月上
16、旬8 月下旬,每隔 5d 调查1次。 5.6.2 越冬虫量调查方法 5.6.2.1 采用 5 点取样法,每点随机调查 2株,在每棵枸杞树冠垂直覆盖区内选点,取距土表 5cm 15cm 深度范围内的土样,样方为 10cm10cm10cm,做好标签,倒入大于 100 目的筛盘内,放在水龙 头下用水冲洗并不断晃动,至筛盘内所有的土全部冲去,将残留物拍到白纸上,检出红瘿蚊的蛹,判断 其成活力,活蛹虫体饱满且深黄色至棕黄色,死蛹虫体干瘪、深褐色至黑色。根据活蛹的数量,换算成 667 的虫口数。 5.6.2.2 每 667 预计发生数量(头/667 )=(每 667所调查样方存活总虫口数/样方数)(667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64T8522013 枸杞 病虫害 监测 预报 技术规程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