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GDW 11057-2013 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站端监测单元技术规范.pdf
《Q GDW 11057-2013 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站端监测单元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 GDW 11057-2013 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站端监测单元技术规范.pdf(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29.240 Q/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GDW 110572013 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站端监测单元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substation side monitoring unit for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 of transformation equipment 2014 - 09 - 01 发布 2014 - 09 - 01 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 发布Q/GDW 110572013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缩略语 3 5 功能要求
2、3 6 技术要求 4 7 试验项目及要求 9 8 检验规则 .11 9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13 编制说明 15 Q/GDW 110572013 II 前 言 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站端监测单元以变电站为对象, 负责站内全部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对在线监测装置、综合监测单元的管理。为确定此类装置的相关技术指标,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部提出并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杭州博凡电力技术有限公司、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峰、阎春雨、毕建刚、是艳杰、刘明、彭江、焦飞、
3、袁帅、杨圆、弓艳朋、杨宁、陈建斌、王林青、高强、任雁铭、吴立远、谢建江、耿宝宏、孟楠、邓彦国、王鸿杰、高彬。 本标准首次发布。 Q/GDW 110572013 1 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站端监测单元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站端监测单元需要满足的功能要求、技术条件、试验项目及要求、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所属各单位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站端监测单元, 可作为站端监测单元设计、生产、检验过程中的产品技术标准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
4、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423.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A:低温 GB/T 2423.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A:高温 GB/T 2423.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部分 : 试验方法 试验 Cab:恒定湿热方法 GB/T 2887-2011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 IP代码) GB 9254-2008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11287-2000 电气继电器 第 21部分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振动、冲击、碰撞和地震试验
5、 第 1篇:振动实验(正弦) GB/T 14537-1993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冲击与碰撞试验 GB/T 17626.2-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4-200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5-200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8-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9-2011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脉冲磁场抗
6、扰度试验 GB/T 17626.10-1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 DL/T 621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DL/T 860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DL/T 860.10-2006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 10部分:一致性测试 Q/GDW 534-2010 变电设备在线监测系统技术导则 Q/GDW 678-2011 智能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功能规范 Q/GDW 739-2012 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主站系统变电设备在线监测 I1接口网络通信规范 Q/GDW 740-2012 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主站系统变电设备在线监测 I2接口网络通信规范 IEC 61588 网络测
7、量和控制系统的精密时钟同步协议 Q/GDW 110572013 2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在线监测 on-line monitoring 在不停电的情况下,对电力设备状况进行连续或周期性地自动监视检测。 Q/GDW 534-2010,定义 3.1 3.2 在线监测装置 on-line monitoring device 通常安装在被监测设备上或附近,用以自动采集、处理和发送被监测设备状态信息的监测装置(含传感器)。监测装置能通过现场总线、以太网、无线等通信方式与综合监测单元或直接与站端监测单元通信。 3.3 综合监测单元 comprehensive monito
8、ring unit (CMU) 以被监测设备为对象, 接收与被监测设备相关的在线监测装置发送的数据, 并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实现与站端监测单元进行标准化数据通信的装置。 Q/GDW 534-2010,定义 3.2 3.4 站端监测单元 substation side monitoring unit (SMU) 以变电站为对象,承担站内全部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对监测装置、综合监测单元的管理。实现对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预警功能,以及对监测装置和综合监测单元设置参数、数据召唤、对时、强制重启等控制功能,并能与主站进行标准化通信。 Q/GDW 534-2010,定义 3.3 3.5 在线监测系统 on-l
9、ine monitoring system 主要由监测装置、综合监测单元和站端监测单元组成,实现在线监测状态数据的采集、传输、后台处理及存储转发功能。 Q/GDW 534-2010,定义 3.4 3.6 状态接入网关机 condition acquisition gateway (CAG) 部署在省公司侧的一种关口设备,能以标准方式远程连接站端监测单元,接收它们所发出的标准化状态信息,并对它们进行标准化控制的计算机。 3.7 Q/GDW 110572013 3 I1 接口 interface I1 综合监测单元或符合 DL/T860通信协议的在线监测装置和站端监测单元之间的通信接口,应满足DL
10、/T 860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的要求。 Q/GDW 739-2012,定义 3.5 3.8 I2 接口 interface I2 站端监测单元与变电 CAG之间的接口,应满足 Q/GDW 740-2012标准的要求。 3.9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SOA) 一个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应该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 Q/GDW 534-2010,定义 3.7 3.10 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 integrated
11、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system of smart substation 按照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的基本要求,通过系统集成优化,实现全站信息的统一接入、统一存储和统一展示,实现运行监视、操作与控制、信息综合分析与智能告警、运行管理和辅助应用等功能。 Q/GDW 678-2011,定义 3.1 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IRIG-B(DC): InterRange Instrumentation Group 美国靶场仪器组时间码标准 SNTP: Simple Network Time Protocal 简单网络时间协议 WEB:
12、网络 5 功能要求 5.1 管理、控制功能 管理、控制功能满足以下要求: a) 对站内在线监测装置、综合监测单元以及所采集的状态监测数据进行全局监视管理,支持数据召唤和主动上传两种数据采集方式,可实现对在线监测装置和综合监测单元的检测、配置和注册等功能; b) 接受上层单元下传的下装分析模型、参数配置、数据召唤、对时、强制重启等控制命令; c) 具备统一的数据库,按照时间序列存储监测数据。 Q/GDW 110572013 4 5.2 数据处理功能 数据处理功能功能满足以下要求: a) 对状态监测数据模型进行映射和匹配,实现与上层单元数据通信协议的转换; b) 站端监测单元向上层传送经过深度加工
13、的数据、分析诊断结果、预警信息以及根据上层需求定制的数据; c) 宜分别建立历史数据库和实时数据库,历史数据库应能存放5年以上的历史数据;数据库软件应选择通用、成熟的商业版本。 5.3 用户界面功能 用户界面功能满足以下要求: a) 建立变电设备状态监测数据及分析结果发布平台, 具有监测数据实时数据查询和历史数据查询功能,并以列表、图形、曲线、报表等形式展示,并具有数据备份及导出功能,可通过外接显示器或远程WEB访问发布平台; b) 软件系统应具备与一次设备接线相匹配的配置图,可以通过不同颜色来显示设备状态; c) 软件系统应实现用户权限和日志管理功能,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级别赋予不同的管理
14、界面,日志管理功能可以查询日志历史信息。 5.4 信息接口功能 信息接口功能满足以下要求: a) 站端监测单元应采用I1接口与各类综合监测单元或在线监测装置通信, 实现全站状态监测数据接入,以及对各类综合监测单元、在线监测装置的控制、管理功能; b) 站端监测单元应采用I2接口与上层单元通信,实现全站状态监测数据、监测装置心跳信息、详细配置信息及版本更新的文件信息等上传,以及接收上层单元下传的控制命令; c) 具备与站内一体化监控系统信息交互功能,信息交互的模型应遵循 Q/GDW 739-2012。 5.5 对时功能 具备接受上层单元对时或与变电站授时系统对时的功能。 5.6 自检功能 站端监
15、测单元应具备自检功能,发生异常时应能就地指示,并能上传异常信息。 6 技术要求 6.1 一般要求 6.1.1 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如下: a) 网络接口数量及类型:支持至少三路兼容 100M 及以上网络接口; Q/GDW 110572013 5 b) 装置尺寸:宜采用 48.26cm( 19英寸)机架式安装; c) 人机交互接口:提供显示接口及 2个以上 USB接口; d) 若站内有综合应用服务器,站端监测单元宜由综合应用服务器实现。 6.1.2 自检 自检满足以下要求: a) 与 CAG进行心跳报文交互,监测自身的工作状态,将告警信息上报 CAG; b) 站端监测单元应具备自我诊断功能,并依据
16、诊断结果能实现自我恢复功能; c) 支持远程维护和诊断功能,可远程维护站端监测单元,实现站端监测单元异地维护、升级、故障诊断和排除等工作。 6.1.3 接地 接地满足以下要求: a) 与外部连接的通信接地、信号接地、电源接地以及机箱接地宜独立设置; b) 如采用屏蔽电缆与外部信号源或电源连接,电缆屏蔽端宜与机箱接地端连接,有且仅有一个接地点; c) 如采用屏蔽电缆进行数字通信,同一通信总线的屏蔽线宜连接在一起,有且仅有一个接地点。此接地点应设置在总回路端,如通信总线的首端或末端,且应与一次设备接地点有一定的电气距离; d) 其它接地应按 DL/T 621要求执行,且接地电阻应遵循 GB/T 2
17、887-2011中第 4.4条的规定。 6.1.4 对时 对时满足以下要求: a) 具备与变电站授时系统的校时功能,采用 IRIG-B( DC)或 SNTP或 IEEE 61588对时,对时精度应符合表 1的要求; b) 当对时失效时,站端监测单元自身的时钟守时能力不应低于 1s/24h; c) 支持站端监测单元设置可调整的对时周期,周期为 1m 1d,默认为 1h。 表1 三 种对时方式精度要求 对时方式 精度 SNTP 100ms IRIG-B( DC) 4s IEEE 61588 1s 6.1.5 软件架构要求 站端监测单元软件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和二次开发功能, 可灵活定制接入的监测装置类
18、型、 监视画面、Q/GDW 110572013 6 分析报表等功能;同时软件系统的功能亦可扩充,应用软件采用 SOA架构,支持状态监测数据分析算法的添加、删除、修改操作,能适应在线监测与运行管理的不断发展。 6.2 环境条件 6.2.1 站端监测单元部署在变电站主控室内 正常工作条件为: a)环境温度: -5 +45; b)环境相对湿度: 5%95%; c)大气压力: 80kPa110kPa。 6.2.2 电源适应性 电源适应性满足以下要求: a) 交流供电应满足: 1) 额定电压: 220V,允许偏差 -20% +10; 2) 频率: 50Hz, 允许偏差 5%; 3) 谐波含量: 5%。
19、b) 直流供电应满足: 1) 额定电压: 220V 或 110V,允许偏差 -20% +10; 2) 电压纹波系数小于 5%。 6.3 绝缘性能 6.3.1 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满足以下要求: a) 在试验条件下(见第 7.1条),站端监测单元的独立回路与外露的可导电部件之间、带电部分及机箱之间、电气上无联系的各回路之间(见表 2被试回路),应有良好绝缘,绝缘电阻应符合表 2的要求; b) 在温度为 +40 2、相对湿度( 93 3) %恒定湿热条件下,站端监测单元的被试回路应保持良好绝缘状态,绝缘电阻应符合表 3的要求。 表2 正常试验条件下绝缘电阻要求 (Un 为额定电压 ) 试验项目 被试
20、回路 绝缘电阻( R/兆欧表电压) 工频耐压(耐压值 /时间) 雷电冲击(波形 -峰值)电源正、负极 -外壳地 100 /500V 2000V/1min 1.2/50us-5000V(正、负极各3 次 ) 无电气联系的各回路之间( 63Un250V) 100M /500V 2000V/1min 1.2/50us-5000V(正、负极各3 次 ) 无电气联系的各回路之间( Un 63V) 100M /500V 500V/1min 1.2/50us-1000V(正、负极各3 次 ) Q/GDW 110572013 7 电源线接地 -外壳地 100M /500V / / 表3 恒定湿热条件下绝缘电阻
21、要求 (Un 为额定电压 ) 试验项目 被试回路 绝缘电阻( R/兆欧表电压) 电源正、负极 -外壳地 10M /500V 无电气联系的各回路之间( 63Un250V) 10M /500V 无电气联系的各回路之间( Un 63V) 10M /500V 电源线接地 -外壳地 10M /500V 6.3.2 工频电压耐受性能 在试验条件下(见本标准 7.1 条) ,站端监测单元的被试回路(见表 2)应能耐受表 2 所示的工频电压值并持续 1min,要求无绝缘击穿、闪络及元件损坏现象。 6.3.3 雷电冲击电压耐受性能 在试验条件下(见本标准 7.1 条) ,站端监测单元的独立回路(见表 2)应能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QGDW110572013 变电 设备 在线 监测 系统 单元 技术规范 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