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编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微案四筛选概括学案(含解析).doc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编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微案四筛选概括学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编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微案四筛选概括学案(含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筛选概括微点突破一筛选信息1设问方式(1)对原文有关内容(多是传主性格)进行综合概括与分析。如:“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对某一方面的综合信息进行筛选和辨识。如:“以下句子分编为四组,能够表现(人)(一般为品行)的一组是” 。2解题步骤(1)细读题干明指向题干的表述形式已呈现某种“指向” ,从内容方面说,有的指向单一(要求围绕人物性格等某一个方面筛选),有的指向多元(要求围绕两个方面筛选);从形式上说,有的选“是”,有的选“非” 。另外,要特别注重题干中的限制性词语,如“全部” “分别” “直接”等。(2)“题” “文”对照辨“是” “非”准确把握筛选信息的
2、标准之后,将选项中的每一句放回到原文具体语境中,根据题干所给的条件比对、思考、筛选。有时忽略一个条件,就会导致误选。(3)巧用排除定答案尽管题型有些许不同,但排除法却基本共通。首先,排除题干中不是表现主人公的信息,也就是表现其他人的信息。其次,再排除尽管是表现主人公,但和题干要求不对应的信息。典题演示(2017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业。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
3、。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建武三年,充生。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肯。诵奇之。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臣人之志。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充书日进,又无过失。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 尚书 ,日讽千字。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所读文书,亦日博多。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不好徼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常言
4、人长,希言人短。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众会乎坐,不问不言;赐见君将,不及不对。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得官不欣,失位不恨。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淫读古文,甘闻异言。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实虚。2充为人清重,游必择友,不好苟交。所友位虽微卑,年虽幼稚,行苟离俗,必与之友。好杰友雅徒,不泛结俗材。俗材因其微过,蜚条陷之,然终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王充论衡自纪篇 ,有删节)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王充美好品德的一组是( )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礼敬具备,
5、矜庄寂寥以笔著文,亦如此焉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幽处独居,考论实虚行苟离俗A BC D剖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是说王充写文章和论辩一样,观点新奇,与众不同。“幽处独居,考论实虚”是说王充生活习性和做学问。“行苟离俗”写的是别人,是说王充择友的标准。排除含有的选项,可确定答案为 A。答案 A参考译文王充,会稽郡上虞县(今浙江绍兴上虞)人,字仲任。祖上曾从军立有军功,被封为会稽郡阳亭侯。才一年因变乱而失去了爵位和封地,于是就在那里落了户,以种地养蚕为业。曾祖父王勇好意气用事,结果跟很多人都合不来。灾荒年头,拦路杀伤过路人,
6、因此仇人众多。正好赶上社会动乱,他的祖父担心被仇人抓住,于是祖父王汎领着全家肩挑车载家当,准备到会稽郡安家,但中途在钱唐县留了下来,以经商为业。祖父有两个儿子,长子叫王蒙,次子叫王诵,王诵就是王充的父亲。王家祖祖辈辈好讲义气,到了王蒙、王诵就更厉害了,所以王蒙、王诵在钱唐县又仗着自己的勇力欺凌别人。后来,又与土豪丁伯等人结下了怨仇,只好全家又搬到上虞县居住。建武三年,王充出生。王充小时候,跟同辈的伙伴一起游戏,不喜欢轻慢戏侮。小伙伴们都喜欢捉鸟、捕蝉、猜钱、爬树,只有王充不愿玩这些。王诵对此感到很惊奇。他六岁时,家里人就教他认字写字,他恭厚友爱孝顺,很懂礼貌,庄重寡言,有成年人的气派。父亲没有
7、打过他,母亲没有责备过他,乡邻没有指责过他。他八岁进书馆学习,书馆里的小孩子有一百多人,都因为有过失而脱去衣服受过责打,或者因为字写得难看而被鞭打。只有王充的书法日见进步,又没有什么过失。学完了识字书写课程,就离开了教写字的老师,去学习论语和尚书 ,每天能背诵一千字。读通了经书,品德也修养好了,辞别老师而去专门研究学问,王充一写出文章,大家都觉得惊奇。他所读的书,也一天比一天多。王充才能虽高但不喜欢随便写作,口才很好可是不好与人谈论对答。不是志同道合的人,他可以整天不说话。他的论说初听似乎与大家的看法相违背,但听到最后,大家就会认为他的观点是对的。王充写文章也是如此,行事为人和侍奉尊长也是如此
8、。王充不图在社会上出名,不为个人的利害去求见长官。经常说别人的长处,很少说别人的短处。能够原谅别人的大错,也惋惜别人细小的过失。喜欢隐蔽自己的才能,不愿自我炫耀,尽力把3修养操行作为做人的根本,羞于靠才能来获取名声。众人聚会坐在一起,不问到自己便不说话;被国君和将领接见时,考虑不周到就不对答。受到污蔑中伤,也不愿自我辩解;官位不升迁,也不怀恨。穷得没有一亩田地庇护身体,但心情比王公大人还要舒畅;卑贱得连斗石的俸禄都没有,但心情却与吃万钟俸禄的人差不多。做了官不格外高兴,丢了官也不特别悔恨。处在逸乐之中时却不放纵自己的欲望,处在贫苦的时候也不降低自己的气节。沉迷于阅读古文,乐于听闻不同的言论。当
9、时流行的书籍和世俗传说,有许多不妥当的地方,王充就深居简出,考查论证它们的虚实真伪。王充为人清高稳重,结交朋友很注意选择,从不随便与人结交。结识的人地位虽卑微,年纪虽轻,但只要他的品行不同于世俗,就一定和他交朋友。王充好结交一些有才能、有道德的人,不喜欢滥交一些庸俗之辈。有些庸俗之辈抓住王充微小的过失,列举流言攻击陷害他,但王充始终不去辩白,也并不因此而怨恨那些人。即学即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试题。沈鲤,字仲化,归德人。嘉靖中举乡试。师尚诏作乱,陷归德,已而西去。鲤策贼必再至,急白守臣,捕杀城中通贼者,严为守具。贼还逼,见有备,去。四十四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大学士高拱,其座主 又
10、乡人也,未尝以私谒。神宗在东宫,鲤为讲官。尝令诸讲官书扇,鲤书魏卞兰太子颂以进,因命陈清大义,甚悉。神宗咨美,遂蒙眷。比即位,用宫寮恩,进编修。旋进左赞善。每直讲,举止端雅,所陈说独契帝心。帝亟称之。连遭父母丧,帝数问沈讲官何在,又问服阕期,命先补讲官俟之。万历九年还朝。明年秋,擢侍讲学士,再迁礼部右侍郎。寻改吏部,进左侍郎。屏绝私交,好推毂贤士,不使知。十二年冬,拜礼部尚书。鲤初官翰林,中官黄锦缘同乡以币交,拒不纳。教习内书堂,侍讲筵,皆数与巨珰 接,未尝与交。及官愈高,益无所假借,虽上命及政府指,不徇也。鲤素鲠亮。其在部持典礼,多所建白。念时俗侈靡,稽先朝典制,自丧祭、冠婚、宫室、器服率定
11、为中制,颁天下。帝忧旱,步祷郊坛,议分遣大臣祷天下名山大川。鲤言使臣往来驿骚,恐重困民,请斋戒三日,以告文授太常属致之,罢寺观勿祷,帝多可其奏。初,藩府有所奏请,贿中贵居间,礼臣不敢违,辄如志。至鲤,一切格之。中贵皆大怨,数以事间于帝。帝渐不能无疑,累加诘责,且夺其俸。鲤自是有去志。而时行 衔鲤不附己,亦忌之。鲤遇事秉正不挠。压于一贯 ,志不尽行。而是时一贯数被论,引疾杜门,鲤乃得行阁事。云南武弁杀税使杨荣,帝怒甚,将遣官逮治。鲤具陈荣罪状,请诛为首杀荣者,而贷其余,乃不果逮。时一贯虽称疾杜门,而章奏多即家拟旨,鲤力言非故事。鲤既积忤一贯,一贯将去,虑鲤在,贻己后忧,欲与俱去,密倾之。帝亦嫌鲤
12、方鲠,因鲤乞休,遽命与一贯同致仕。赓 疏乞留鲤,不报。既抵家,疏谢,犹极陈怠政之弊。年八十,遣官存问,赉银币。鲤奏谢,复陈时政要务。又五年卒,年八十五。赠太师,谥文端。(节选自明史沈鲤传)注 座主:主考官。珰:宦官。时行:指申时行,明代官员。一贯:指沈一贯,明代官员。赓:指朱赓,明代官员。4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沈鲤“鲠亮”的一组是( )比即位,用宫寮恩,进编修屏绝私交,好推毂贤士,不使知中官黄锦缘同乡以币交,拒不纳至鲤,一切格之而时行衔鲤不附己,亦忌之鲤具陈荣罪状,请诛为首杀荣者,而贷其余A BC D答案 C解析 是神宗对沈鲤官职的任命;是沈鲤“鲠亮”的间接表现。参考译文沈鲤,字仲化,
13、是归德(今河南商丘)人。嘉靖年间乡试中举。师尚诏叛乱,攻占归德,不久向西逃去。沈鲤估计贼民一定会再来,急忙告诉驻守大臣,捕杀城中与贼民勾结的人,严加防守。贼民返回,逼近城池,看见有了防备,便离去了。嘉靖四十四年,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授职为检讨。大学士高拱,是他的主考官和同乡,未曾因私事拜访。神宗在东宫的时候,沈鲤任讲官。神宗曾经指令诸位讲官在扇子上书写文字,沈鲤书写了魏卞兰的太子颂进奉,神宗于是要他讲清大义,沈鲤讲得非常完备。神宗赞美他,于是他蒙受宠爱。等到神宗即位,因为在东宫任幕僚的恩惠,晋升为编修。很快又晋升为左赞善。每次讲授经文,举止端庄雅正,陈说的道理特别符合皇帝的心意。皇帝极为称赏
14、他。他的父母接连去世,皇帝多次询问沈讲官在哪里,又询问服丧期满了没有,命令让他先补任讲官。万历九年,返回朝廷。第二年秋天,晋升为侍讲学士,又升迁为礼部右侍郎。不久改任吏部职,升任左侍郎。沈鲤断绝私人的交往,喜好推举贤士,不使人知晓。万历十二年冬季,被任命为礼部尚书。沈鲤起初做翰林官时,宦官黄锦因为是他同乡送礼给他,他拒不接收。教导于内书堂,侍讲经筵,都多次与大宦官接触,从来没有同他们交往。等到沈鲤官阶更高,更加不需要借助他们的势力,即使皇帝的命令以及政府的意图,他也不会轻易顺从。沈鲤一向正直、光明。他在礼部主持典礼,有许多建议。考虑到时俗的侈靡,考察先朝的典礼制度,在丧祭、冠婚、宫室、器服方面
15、全都确定标准,颁布全国。神宗担忧旱灾,步行到郊外的祭坛祈祷,议论分别派遣大臣到全国的名山大川祈祷。沈鲤劝谏说使臣往来滋扰地方,恐怕又加重百姓负担,奏请皇帝斋戒三日,用文告授予太常负责此事,罢除寺观的祈祷,神宗大都同意了他的奏疏。起初,藩府有事奏请,贿赂得势的宦官为内援,礼部大臣不敢违背,总是满足他们的想法。到了沈鲤掌管时,一概革除。得势的宦官都很怨恨,多次借事端在皇帝面前挑拨。皇帝渐渐不能没有猜疑,多次责问沈鲤,并剥夺了他的俸禄。沈鲤从此有了辞退的想法。而且申时行怀恨沈鲤不依附自己,也忌恨他。沈鲤遇事秉持公正不屈服。被沈一贯压抑,志向得不到全面实现。而此时沈一贯多次被非议,称病闭户,沈鲤才得以
16、处理内阁事务。云南的武弁杀了税使杨荣,皇帝很恼怒,准备派遣官员将他们逮捕惩治。沈鲤详细陈述了杨荣的罪状,请求诛杀带头杀杨荣的人,而宽免其他的人,于是果然没有广泛拘捕。当时沈一贯虽然称病闭门在家,而奏章大多送到家中由他拟5旨,沈鲤极力陈说这没有先例。沈鲤已经与沈一贯积怨,沈一贯即将离职,顾虑沈鲤在职,给自己留下后顾之忧,想与他一起离开内阁,暗中活动使他离职。神宗也嫌沈鲤刚正,趁着沈鲤请求退休,于是指令他与沈一贯一起退休。朱赓上奏请求挽留沈鲤,没有被答复。抵家后,沈鲤上书答谢,仍然极力陈述懈怠政务的弊端。他八十岁时,神宗派官去探视慰问,赏给他银两。沈鲤上书答谢,又陈述当时政治的要务。又过了五年沈鲤
17、去世,享年八十五岁。赠封为太师,谥号文端。微点突破二归纳概括解题指导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只有整体阅读,总体把握,才能高屋建瓴地驾驭阅读材料,才能准确、完整地去分析、评价人物和事件。阅读文章时要始终带着如下几方面的问题思考:文章写了什么人的一些什么事;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如何;文章说了一些什么道理;是以什么作为说理依据的。对记叙性文章,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一般的传记文,要弄清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议论性文章,要理清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等。2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读一篇文章时,应当特别关注中心句、关键句,以便快速
18、把握文意。中心句、关键句的位置,常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处,如六国论的中心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在文章的开头, 过秦论的中心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在文末。文章的层次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和脉络,它具体展现作者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的思路。分析的方法可按时间顺序归纳,可按地点的转移归纳,可按时空结合归纳,可按材料性质或类别归纳,要视具体的文章而定。3把握要点和中心,分析判断细节围绕文意,仔细判断各选项中的有关细节,才能明辨各项表述正确与否。要注意细节中是否存在着诸如人物的张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杂糅、层次混乱、强加因果,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故意曲解,中心概括上的无中
19、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拽、任意拔高等常见错误。4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及主旨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充分利用文章的题目、作者、文章出处、文后的注释等信息,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作综合分析,从而多方面、准确、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及主旨。5回文查对,将选项与原文比照判断要坚持把选项中诸如事情的发展、因果,人物行为的程度、实效等方面的内容,细细从原文词句中查出并核对;把题目中用现代汉语叙述的内容迅速地从原文中找出来并对照解读,分析、评价选项表述与文中用词造句的细微差别。6分析概括评价文言文的观点态度的三个原则(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既要注意传主或作者观点态度的积极意义,又要注意其时6代局限性。
20、(2)必须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恰如其分地分析评价,不能无限拔高,也不能有意贬低。(3)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考虑:看传主对人民的态度;看传主对统治者的态度;看作品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看作品在今天有无现实意义。技法操作1比对人物命题陷阱高考文言文大都是记叙性的,除中心人物外,还会写到另外一些人物。这类命题陷阱往往将“彼”强接到“此”上,导致张冠李戴。题目选项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原文信息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
21、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 ”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比对分析答案 原文是“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 ,而不是杀“二宦者” 。且原文说的是“都人争斗杀之” ,而非如选项中所说是宦者杀之。2比对时间命题陷阱命题者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分析时要特别注意选项中的时间词语,并与原文比对,理清人物在何时做了某事,防止时间混乱。题目选项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州去世之后,才写作此文,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原文信息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予生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年高 语文 一轮 复习 第二 古诗文 阅读 专题 二微案四 筛选 概括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