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区位的含义(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主要区位因素3区位因素的变化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变化比较快。温馨提示(1)气候条件中的雨热同期、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对农业生产有利。(2)平原适合种植各类农作物和林果业;丘陵山地适合发展林果业。(3)郊区农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市场。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概念: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2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
2、的特征。3形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4混合农业(1)概念:是以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为特征的农业地域类型。(2)分布: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欧洲、北美洲等地。(3)区位因素:自然条件是基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是主导因素。 温馨提示农业类型与农业地域类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农业类型强调农业部分结构,如种植业与畜牧业等;农业地域类型侧重于农业的区域特点,如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的水稻种2植业等。教材 P43 活动1水稻好暖喜湿,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正好满足了水稻好暖喜湿的条件。地中海气候区热量充足,但高温期降水少,如果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水稻将无法生长。2江西省泰和县的千烟洲是丘陵
3、地区,属于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大,丘陵地区的耕作活动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因此适宜发展林业和人工草场。缓坡适宜发展人工草地或果园。地势较为平坦的谷地土层深厚,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耕作业。地势较为低洼的地区,容易积水,易出现洪涝灾害,可因地制宜发展鱼塘养殖业。以上各种农业类型共同形成了立体农业布局模式。地形条件是这里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影响因素。3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农业景观变迁主要说明了市场和政策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如受市场价格影响,同样的土地,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花卉产品,农民的收益是逐渐增加的。同时,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东南沿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鲜花消费逐渐
4、兴起。东南沿海地区紧邻港澳台地区,便于出口,市场需求量大。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变化除了受市场价格、需求变化的影响外,还受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教材 P44 活动1(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在早期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影响着农业生产的类型和产量;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可以改造某些不利的自然条件,使之适宜发展农业生产,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相对减弱,而市场、交通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以及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2)市场和交通运输因素、自然灾害对该地区时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越来越
5、大。与法国比,西班牙具有劳动力费用低、低温冷害少的优势;法国时鲜业具有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近消费市场的优势。两国可以优势互补,利用气候的季节差异分别占领不同季节的市场,西班牙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法国以中高档产品为主2首先了解家乡农业生产类型、主要作物品种、经营方式、农产品的主要用途等方面的问题,然后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尤其分析市场和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教材 P46 活动1略。2归类如下:自然 气候暖湿、土地肥沃3社会小麦牧羊区的形成有悠久的历史,实行“牧者有其地”政策,靠近主要公路、运输便利经济 开发金矿,耕作业已实现商业化科技 机械化水平高3农业地域是在社会
6、、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等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的形成过程中,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政府政策支持是混合农业形成的基础,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是商品化生产的条件,地广人稀和机械化水平高使大规模经营成为可能,先进的科技和管理措施是现代化生产的保证。Error!知 识 点 (一 ) 农 业 区 位 因 素 及 其 变 化 情景导入先思考 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贵妃喜食荔枝,但荔枝的保质期特别短,为了能让杨贵妃吃到新鲜的荔枝,每逢荔枝成熟季节,唐玄宗就下令用驿马从南方驰运带有露水的新鲜荔枝。荔枝为何要从南方运入,而不在北方种植?提示:农
7、作物生长受自然条件的制约。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气候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不同生物的生长发育要求的水分条件不同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适宜发展林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高低不同而有所不同坡度大于 25的山地不宜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土壤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适宜生长的作物不同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选种适宜生长的农作物水源 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
8、业生产的主导 在年降水量少于 250 mm 的地区,农4因素 业分布在河湖水、地下水、冰雪融水丰富的地方2.社会经济因素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关注市场动态,根据市场需求,安排生产交通运输发展商品农业必须有便利的交通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政府政策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机械农业机械化可以解放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地广人稀的地区发展商品农业要以机械化为基础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经营方式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可以精耕细作,集约经营科技通过
9、机械化、良种化、水利化等农业现代化过程,影响农业的发展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位选择的范围;利用农业科技,提高土地生产率和粮食产量;改变农业生产方式 生活习惯、历史因素影响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结构的转变二、农业区位选择1影响某区域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在进行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时,常涉及影响某区域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的判断,下面结合实例对其分析如下:(1)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因为该因素对该农业的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就不可能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如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在特有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如果没有这种地势低洼的地形,而是地形
10、平坦,那么,当地的农业生产可能就是水稻种植业了,因此,地形是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的主导因素。(2)限制性因素: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只有某一个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乏的条件就成为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若这个限制性因素得到满足,该因素即是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不是限制性因素。如我国西北地区光照、热量等条件优越,但缺少水源,因此,水源就成为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而河西走廊由于祁连山的冰雪融水使该地能够进行粮棉生产,当地水源就成了农业发展的主导因5素。2农业生产主导因素的判定农业生产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具体到某特定区域,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其中有一个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地理 第三 农业 地域 形成 发展 第一节 区位 选择 解析 新人 必修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23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