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YZ 233-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 室内覆盖系统实施指南.pdf
《GYZ 233-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 室内覆盖系统实施指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YZ 233-2008 移动多媒体广播 室内覆盖系统实施指南.pdf(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GY/ZGY/Z 2332008移动多媒体广播 室内覆盖系统实施指南 Implementation guidelines for indoor coverage system of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 2008-07-14发布 2008-07-20实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发布 GY/Z 2332008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室内覆盖系统及覆盖方式.1 4 技术要求.3 5 设计原则.4 6 室内有线分配系统.4 7 室内天线类型的选择和设置.5 8
2、工程安装要求.6 附录A(资料性附录)相关计算公式.10 GY/Z 2332008 II 前 言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主要参照了GB 8702-19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GB 9175-1988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和GY 5073-2005有线电视网络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相关规定。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在制定过程中,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和试验,综合分析了大量测试数据和移动多媒体广播室内覆盖系统应用的具体要求,同时在技术要求方面既考虑了先进性,又兼顾了工程实施的实际需要。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全国广播电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起草单位: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3、广播科学研究院、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无线电台管理局。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主要起草人:秦龙、张红、唐月、丁文辉、崔岩、聂明杰、杨家胜。 GY/Z 2332008 1 移动多媒体广播室内覆盖系统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规定了移动多媒体广播室内覆盖系统的覆盖方式、技术要求、组网方式和工程安装要求。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新建的移动多媒体广播室内覆盖系统的工程设计和安装。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然而,鼓励根据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达
4、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指导性技术文件。 GB 8702-1988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GB 9175-1988 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 GY 5073-2005 有线电视网络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 室内覆盖系统及覆盖方式 移动多媒体广播室内覆盖系统框图见图1,由源信号接收、室内有线分配系统和室内增补覆盖信号发射等部分组成。 图1 移动多媒体广播室内覆盖系统框图 源信号可以是通过室外天线无线接收的移动多媒体广播信号或者是通过有线电视网络传输的移动多媒体广播信号,室内增补覆盖信号可以通过室内全向/定向天线发射或者通过泄漏电缆进行覆盖。根
5、据系统源信号接收方式以及室内覆盖信号发射方式不同,移动多媒体广播室内覆盖系统分为有线接收无线增补覆盖方式、无线接收无线增补覆盖方式和有线或无线接收泄漏电缆覆盖方式。 有线接收无线增补覆盖方式的源信号来自有线电视网络传输的移动多媒体广播信号,对该信号进行增补放大后由室内天线进行增补覆盖;无线接收无线增补覆盖方式的源信号来自无线接收的室外移动多媒体广播信号,对该信号进行增补放大后由室内天线进行增补覆盖;有线或无线接收泄漏电缆覆盖方式的源信号可以是上述两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对源信号进行分配和放大后由泄漏电缆替代室内天线进行增补覆盖。 在上述几种室内增补覆盖方式中,根据系统应用地点不同均需采用相应的
6、室内有线分配系统。室内有线分配系统包括功率分配器/功率耦合器、射频同轴电缆等无源器件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直放站。 3.1 有线接收无线增补覆盖方式 有线接收无线增补覆盖方式是基于有线电视网络传输的覆盖方式,首先将移动多媒体广播信号传输到有线电视前端,与正常发送的有线电视信号混合,再通过有线电视网络进行传输,传输后的移动多媒体广播信号由位于有线电视系统末端的有线电视分配箱或用户终端盒提供给移动多媒体广播直放站,放GY/Z 2332008 2 大后的信号由室内天线实现室内增补覆盖。当直放站和有线电视输出口距离较远时,有线电视网络中的移动多媒体广播信号无法满足直放站信号电平输入要求时,应采用放大器对信号
7、进行放大。有线接收无线增补覆盖方式见图2。 图2 有线接收无线增补覆盖方式 本覆盖方式适用于相对封闭,室内能接收到的无线移动多媒体广播,覆盖场强低于-85dBm并且在室内95%以上的区域无法接收到室外无线移动多媒体广播信号的室内建筑结构。 室内外泄信号过强会影响室外无线信号的接收,室内信号的外泄场强在墙外1米处低于-93dBm。 为满足室内移动多媒体广播信号覆盖系统边缘最低场强和控制室内信号外泄两方面的要求,通常可采取如下措施: a) 多天线,低功率; b) 合理选择天线位置,充分利用建筑体本身遮挡; c) 采用室内定向吸顶天线等。 3.2 无线接收无线增补覆盖方式 通过定向接收天线取得室外稳
8、定的无线移动多媒体广播信号,作为直放站的信号源。 无线接收无线增补覆盖采用源天线接收室外无线移动多媒体广播信号,经过直放站放大后,由分配器进行分路,经由馈线将信号尽可能平均地分配到每一付分散安装在建筑物各个区域的低功率天线上,从而实现室内信号的均匀分布,解决室内信号覆盖差的问题。当直放站和源天线较远时,源天线输出的室外无线移动多媒体广播信号无法满足直放站信号电平输入要求时,应采用放大器对信号进行放大。 本覆盖方式适用于部分区域可以较好地接收室外无线移动多媒体广播信号,部分区域接收较差甚至无法接收的建筑物内,或有条件接收到稳定的移动多媒体广播无线信号,且布线容易的室外无线移动多媒体广播信号较弱或
9、无法覆盖场所。无线接收无线增补覆盖方式见图3。 GY/Z 2332008 3 图3 无线接收无线增补覆盖方式 3.3 有线或无线接收泄漏增补覆盖方式 有线或无线接收泄漏增补覆盖方式的源信号可以基于有线接收增补覆盖方式或无线接收增补覆盖方式,采用泄漏电缆替代转发天线进行覆盖。有线或无线接收泄漏增补覆盖方式见图4。 本覆盖方式适用于传输损耗大、施工困难的场所,通常用于对地铁、隧道、电梯等特定场所的覆盖。 图4 有线或无线接收泄漏增补覆盖方式 4 技术要求 移动多媒体广播室内覆盖系统技术要求如下: a) 采用同频覆盖方式,并保证室内覆盖移动多媒体广播信号与室外无线移动多媒体广播信号不产生同频干扰;
10、b) 在室内覆盖区域内95%的位置可正常接收移动多媒体广播信号; c) 对于所有室内覆盖系统场强信号应完整覆盖到边缘,且不小于-75dBm且C/N14.0dB; d) 有线接收无线增补覆盖方式的室内转发天线入口电平控制不超过15dBm。在实际工程中,控制在10dBm左右为宜。电磁辐射值应满足GB 8702-1988中规定的限值,同时满足GB 9175-1988中对环境电磁波辐射指标的要求; e) 作为源信号的室外无线移动多媒体广播信号不低于-65dBm,信号频谱应无干扰信号,并能够保证稳定接收; f) 作为源信号的有线电视网络中的移动多媒体广播信号的电平应与正常的有线电视信号电平一致,不影响有
11、线电视节目的正常收看,频谱应无干扰信号,并能够保证稳定接收; GY/Z 2332008 4 g) 覆盖区域与周边覆盖区域之间有良好的无间断切换; h) 采用有线接入覆盖方式时,直放站的输出功率不能影响上下邻频的正常电视节目的收看。 5 设计原则 移动多媒体广播室内覆盖系统应遵循如下设计原则: a) 系统结构应综合考虑当前网络和未来发展的需求,并充分考虑系统扩容和其他制式系统合路的可能性; b) 系统配置应满足当前业务需要,同时兼顾一定时期内业务增长的要求; c) 室内覆盖系统的建设应与室外覆盖系统的建设相互协调,避免与室外信号之间同频干扰; d) 系统设计中选用的设备、器件和线缆应符合移动多媒
12、体广播相关标准技术要求,各个组成部分接口标准化,便于设备选型和维护; e) 室内覆盖系统的建设应保证系统能达到良好的覆盖效果,尽可能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系统性价比; f) 输出功率及覆盖的范围应保证信号的均匀分布,布置馈线系统尽量不影响目标建筑物原有结构和装修; g) 选址原则 系统选址应依据以下原则: 1) 应选择内部移动多媒体广播无线信号低于-75dBm/8MHz且C/N14.0dB或无信号的建筑和场所; 2) 应选择用户密度大、收看需求高的综合性场所; 3) 应远离强电、强磁和强腐蚀性设备。 6 室内有线分配系统 室内有线分配系统包括功率分配器/功率耦合器、射频同轴电缆等无源器件和移动多媒
13、体广播直放站,室内有线分配系统的结构和组成与移动多媒体广播室内覆盖系统的增补覆盖方式无关,主要由进行增补覆盖的室内区域的结构和面积决定,移动多媒体广播室内覆盖系统的三种增补覆盖方式在实际应用时均需设计相应的室内有线分配系统。 典型室内有线分配系统包括单级分配系统、树形分配系统和星形分配系统。 6.1 单级分配系统 单级分配系统由一个直放站和一个转发天线组成,见图5。对于比较空旷的区域可以采用此结构,经过反复试验找出转发天线安装的最佳位置,实现全面覆盖。 图5 单级分配系统 6.2 树形分配系统 GY/Z 2332008 5 当一个转发天线对某一个区域无法进行全面覆盖时,可采用树形分配系统。树形
14、分配系统又称为级联分配系统,分为有线级联和无线级联。 有线级联即后级直放站接收并放大前级直放站的输出信号,从而完成信号的延伸覆盖。无线接收无线增补覆盖方式下的有线级联通常用于楼层高、覆盖面积大的回字形建筑物的室内覆盖。有线接收无线增补覆盖方式下的有线级联通常用于全封闭、狭长型、距离长的建筑物的室内覆盖。有线级联系统见图6。 图6 有线级联系统 6.3 星形分配系统 一个直放站通过分配器将接收到的移动多媒体广播信号馈送到多个转发天线实现全面覆盖。此结构适用于内部结构复杂、遮挡较多的室内环境。星形分配系统见图7。 图7 星形分配系统 7 室内天线类型的选择和设置 室内天线类型的选择和设置应符合以下
15、要求: a) 应根据勘测结果和室内建筑结构,设置天线位置和选择天线类型,天线尽量设置在室内公共区域; b) 在室内环境下通常使用室内全向吸顶天线或构筑转发天线网络来完成覆盖室内各个相互隔离的部分。对于层高较低,内部结构复杂的室内环境,宜采用低天线输出功率、高天线密度的天线分布方式,使功率分布均匀,覆盖效果好; c) 对于较空旷且以覆盖为主的区域,由于无线传播环境较好,宜采用高天线输出功率、低天线密度的天线分布方式,满足信号覆盖和接收场强的要求; d) 对于建筑物边缘的覆盖,宜采用室内定向天线,避免室内信号过分泄漏到室外而造成干扰,根据安装条件可选择吸顶天线或定向板状天线; e) 对电梯的覆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YZ 233 2008 移动 多媒体 广播 室内 覆盖 系统 实施 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