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八)二战后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及全球化趋势(含解析).doc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八)二战后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及全球化趋势(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检测(八)二战后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及全球化趋势(含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阶段检测(八) 二战后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及全球化趋势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1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后,面对经济“滞胀” ,资本主义国家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对经济的干预或减少干预的根本出发点是( )A减轻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B保证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C扩大内需以刺激产品消费D缓和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解析:选 B 国家干预是以保护国家整体的、根本的利益为出发点,故减轻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不是根本出发点,故 A 项错误;国家加强或减少干预都是为了国家经济更好更有序的发展,故 B 项正确;扩大内需以刺激产品
2、消费是干预经济的具体手段,故 C 项错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国家干预或减少干预主要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故缓和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是根本出发点,故D 项错误。2有学者说,罗斯福新政“在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走了一条中间道路有管制的资本主义” 。该学者强调的是罗斯福新政( )A放弃了资本主义自由体制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C调整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D是学习苏联计划经济的结果解析:选 C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实现经济的复兴和社会的安定,故 A 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和
3、社会主义之间走了一条中间道路” ,最准确的表述为调整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故 B项错误,C 项正确;计划不属于社会主义的专利,故 D 项错误。3十月革命后,美国政府外交上不承认苏联。20 世纪 30 年代初美国民众掀起承认苏联运动,大部分美国报纸也赞成美苏关系正常化。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法西斯侵略的扩大 D罗斯福新政的推行解析:选 A 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此时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而苏联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故 A 项正确。4美国商务部的一份报告说,自 1995 年以来,其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达到 2.8%,比19731975 年间的 1.4%提高了一倍。到
4、 2001 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已持续增长 120 个月。2取得上述成效的原因之一是,美国政府( )A实行大规模减税政策 B扶持高新技术产业C对经济实施全面干预 D推行赤字财政政策解析:选 B 大规模减税政策是 80 年代里根上台后实行的,故 A 项错误;90 年代,克林顿执政期间,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其扶植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增加供应来刺激新需求,从而促进经济持续增长,使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故 B 项正确;对经济实施全面干预是罗斯福新政时开创的,直到 70 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才放弃,故 C 项错误;赤字财政政策是美国在 70 年代出现“滞胀”现象时推行的,故 D
5、 项错误。5据统计,在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产业构成中,1960 年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为59.9%,1980 年上升到 65.2%,1986 年超过了 70%。这种现象的出现( )A表明美国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B将会导致贫富差距更加严重C避免了经济危机在美国的爆发D有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解析:选 D 美国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A项错误;材料产业结构的变化与贫富差距问题无关,故 B 项错误;这种现象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危机仍然会周期性爆发,故 C 项错误;材料现象反映出第三产业的兴起,开拓了新的市场,有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故 D 项正确。6
6、当代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企业家、政治家意识到,两极分化严重的结果是市场购买力严重不足。这不仅是社会公平问题,而且还是经济问题。当消费者无钱消费时,商业企业也就失去了获利的机会。为此,这些国家( )A完善社会福利制度B开创国家资本主义发展模式C大力发展第三产业D发展知识经济增加社会财富解析:选 A 材料强调“两极分化严重的结果是市场购买力严重不足” ,因此要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缩小贫富差距,故 A 项正确;B 项是罗斯福新政时期政策,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发展知识经济与材料强调的主旨不符,故 C、D 两项错误。71961 年,肯尼迪就任总统后,提出了“新边疆”的口号
7、,推行包括减税,增加失业津贴等一系列社会经济改革方案。结果年收入 100 万美元的富人,收入增加 134%。年收入 4 000 美元的工人,收入增加 5.6%,通货膨胀和失业率有所下降。这一措施旨在( )A清除社会中的贫富差距 B实践国家干预经济政策3C促进经济繁荣争霸全球 D应对经济“滞胀”的问题解析:选 C 这一措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贫富差距,但不能清除,故 A 项错误;这一措施是国家干预经济的表现,但这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而非目的,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措施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为美国的全球争霸提供物质基础,故 C 项正确;美国 20 世纪 70 年代初出现“滞胀
8、”现象,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81920 年末至 1921 年初,农民暴动席卷西西伯利亚、坦波夫省和沃罗涅日省、伏尔加河中游地区、顿河流域、库班、乌克兰等地。到 1921 年有 50 多起大规模农民起义发生,几乎没有一个省份不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所谓的“盗匪” 。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是( )A苏维埃政权面临敌对分子的进攻B苏俄国内战争加剧了社会矛盾C不明真相的群众受到反动派蛊惑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解析:选 D 1920 年底苏俄内战基本结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推行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因此导致农民起义不断,故 D 项正确。9下图是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产值增
9、长示意图。这反映了苏联( )A工农业生产协调发展 B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C工业化建设成就突出 D国际地位的明显提高解析:选 C 材料农轻重的比例失调,工农业生产没有协调发展,故 A 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农轻重比例的变化,没有体现出管理体制和所有制的变化,不能推断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故 B 项错误;从图中重工业和轻工业增长的比例看,工业化建设成就突出,故C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苏联的国际地位,故 D 项错误。10下面是苏联农业集体化资料统计表,下表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 )项目 1918 年 1929 年 1930 年 1934 年 1937 年集体农庄(单位:千个) 1.6 57.0 85.9 2
10、33.3 243.7集体化比重(占农户总数百分比) 0.1 3.9 23.6 71.4 93.0占总播种面积的百分比 不详 4.9 33.6 87.4 99.1A.解决了苏联的粮食危机 B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C存在着急躁冒进的现象 D有效地巩固了工农联盟4解析:选 C 材料中强调的是集体农庄的个数与集体化程度,并未说明解决了粮食危机的问题,故 A 项错误;集体农庄下,损害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故 B 项错误;材料呈现的数据中,19181937 年迅速提升,说明存在急于求成的特点,故C 项正确;农业集体化不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也就不利于巩固工农联盟,故 D 项错误。1119
11、28 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 。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 )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C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 D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解析:选 B 从材料“1928 年初” “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个体小农经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 年苏联的工业化已经开展起来,但斯大林认为“个体小农经济”无法适应大规模工业化的需要,不能为工业化提供更多更大的工业产品消费市场,也不能为工业提供更多的原料,所以在这种指导思想之下,农业开始改造,
12、发展农业集体化道路,这属于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调整,故 B 项正确。12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有前瞻性、科学性很强的设计和规划。但不幸的是,从习惯于以华丽空洞政治概念和口号标榜政绩、以政治口号落实政治概念的空喊社会主义官员中脱颖而出的戈尔巴乔夫,没有能够做出这样的设计规划。此材料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A方案不够成熟,推行改革过于轻率B进程缺乏规制,导致改革混乱失控C立场摇摆不定,丧失改革的主导权D指导思想错误,导致改革最终失败解析:选 A “以政治口号落实政治概念的空喊社会主义官员中脱颖而出的戈尔巴乔夫,没有能够做出这样的设计规划”表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没有前瞻性,方案不够成熟,过于轻率,故 A
13、 项正确。13(2016浙江 10 月选考)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决定,人民币从 2016 年 10 月 1日起成为“可自由使用货币” 。这是该组织“历史上首次”扩大作为特别提款权基础的货币篮子。下列宗旨或使命,与此举相吻合的是( )A消除关税壁垒 B稳定国际汇兑C促进自由贸易 D与贫困作斗争解析:选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职能是为了稳定国际汇兑,故 B 项正确。14 金融战争与美元霸权作者谭智元认为,表面看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是美元的灾难,其实相反,美元从此获得了黄金的生命,而不是和黄金共享生命。美国依靠独步全球的经济总量,垄断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
14、5独裁。作者旨在说明( )A美元取代黄金成为国际货币B美元进一步强化了国际货币地位C美国利用黄金实现经济独裁D美国依靠经济优势垄断国际贸易解析:选 B 美元成为国际货币是在二战后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实现的,材料说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故 A 项错误;据材料“美元从此获得了黄金的生命,而不是和黄金共享生命” “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得出美元进一步强化了国际货币地位,故 B 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美元在国际货币中的地位,美国利用黄金实现经济独裁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 C 项错误;美国依靠经济优势垄断国际贸易也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 D 项错误。15二战后,在法国看来,建立包括法
15、、德参加的欧洲联合组织,有利于将联邦德国纳入共同的利益之中和欧洲的监督之下,加强欧洲的世界地位,而法国在欧洲联合组织中的主导作用则有助于凸显其世界大国地位;在联邦德国看来,加入欧洲联合组织,有利于消除法国对德国的成见和疑虑,取信于国际社会以重新崛起。基于这种观念的转变,法德两国( )A共同协商以推进德国实现统一B共同提出欧洲经济援助计划C联合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通过主权让渡推进区域一体化解析:选 D 根据材料中讲述的是加入欧洲联合组织对于法德来说都有好处,并不能说明法德共同协商能够推进德国统一,故 A 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是由美国提出的,故 B 项错误
16、;材料中讲到是法国和联邦德国加入欧洲联合组织,并非国际性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故 C 项错误;材料中讲到的是加入欧洲联合组织的区域性组织对于法国和联邦德国都有益处,因此材料中观念的转变推动了欧洲走向区域一体化,故 D 项正确。16法国缺煤,尤其是缺乏炼钢用的焦煤,过去一直是从产煤丰富的鲁尔地区和靠近法德边界的萨尔地区进口。西德的铁矿石藏量不大,鲁尔地区所用铁矿石的重要来源之一,一直是法国的洛林地区。这反映了( )A法德发生战争的必然性 B法德和解的现实需求C一战爆发的潜在性危机 D美国干预西欧的契机解析:选 B 通过题干可知法、德两国发展经济具有互补性,故 A 项错误;由于法国和德国是宿敌,但是
17、二者的经济发展具有互补性,在此基础之上,法国和德国出现关系和解是因为二者发展经济的现实需求,故 B 项正确;C、D 两项题干均未提及,排除。617日益蔓延的欧债危机导致欧盟和欧元区成员国间的经济差距空前扩大,核心和外围国家的壁垒分明,也造成了核心与外围国家有关“刺激”和“增长”的政策博弈。这能看出( )A欧盟经济实现了真正的一体化B大国主导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C欧洲政治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D欧洲一体化中体制性缺陷显现解析:选 D “日益蔓延的欧债危机导致欧盟和欧元区成员国间的经济差距空前扩大”“造成了核心与外围国家有关刺激和增长的政策博弈”表明欧盟政治经济设计架构的缺陷因债务危机凸显,故 D 项正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省份 专用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阶段 检测 战后 世界经济 体制 创新 调整 全球化 趋势 解析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19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