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一册第四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14讲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讲义(含解析)鲁教版.docx
《2020版高考地理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一册第四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14讲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讲义(含解析)鲁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地理新导学大一轮复习第一册第四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第14讲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讲义(含解析)鲁教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14 讲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考纲呈现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考纲解读1.识记自然带的概念,理解气候分布与自然带之间的关系。2.理解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及其成因。(重点)3.能够运用地域分异规律分析和判断地理问题。(重难点)思维导图考点一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1陆地自然带(1)形成(2)特点: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3)陆地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特别提示 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3)热带
2、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2异(纬度地带性) 性)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影响因素成因总结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水分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即以水分为基础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分布特征更替方向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典型景观变化例证 考向一 结合区域特征考查自然带的判断和分布(2017全国文综)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
3、观对比照片,拍摄于 2017 年 3 月 25 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 12 题。3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2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答案 1.B 2.A解析 第 1 题,由材料可知,照片拍摄于 3 月 25 日, “杂树中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说明正值春季杂树发芽,因此当地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因此答
4、案选 B。第 2 题,常绿灌木属于热带亚热带树种,对热量条件要求比较高。而我国南北纬度差异大,尤其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是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因此答案选 A。考向二 结合区域位置考查自然带类型的判断下图中 K 岛于 1983 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 年,该岛上已有 64 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下题。3K 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答案 A解析 根据经纬度信息判断,K 岛位于马来群岛,岛上植被属于热带雨林。4(2017北京文综)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
5、方交往不断增加。4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非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说出该国自然带的类型,并在 1 月和 7 月中任选其一,说明该自然带的景观特点和成因。答案 热带草原带。1 月植物繁茂,为热带草原的湿季。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多。(7 月草木枯黄,为热带草原的干季。受信风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少。)解析 据图可知:该国大部分地区地处 10S15S 之间,结合降水柱状图可以判断,该地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发育了典型的热带草原景观。每年 1 月份,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南移,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这里,因此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稀树草原呈现出一派
6、草木葱绿的景象。7 月,信风带控制这里,受东南信风的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形成干季,到处草木枯黄,呈现一派萧瑟的景象。考向三 结合气候或植被分布图考查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2015天津文综)读下图,回答第 5 题。5结合上图判断,在澳大利亚,基本符合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地理现象是( )A水系的分布特征 B地形的东西差异C热带荒漠的分布 D矿产的分布特点答案 C解析 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的控制,热带沙漠气候分布于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据图可知,澳大利亚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和分布基本符合这一规律,其对应的自然带热带荒漠带,也基本符合这一规律地带性分布规律。5下图为 45N 附近某区域
7、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 3424 米,距海约 180 千米。读下图,完成下题。6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C针阔叶混交林 D草原答案 C解析 该区域山脉西坡山麓距海近,是迎风坡,降水较多,为森林带,D 项错误;45N 处为温带,常绿阔叶林和常绿硬叶林位于亚热带,A、B 项错误;针阔叶混交林属于温带植被,与该地纬度位置相一致,C 项正确。考点二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垂直地域分异(1)成因:气温和降水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2)常见自然带2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
8、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2)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海拔越低越简单,甚至无。(3)山体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3影响山地某一自然带分布海拔的因素(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纬度越高,海拔越低。6(2)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迎风坡低,背风坡高。4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1)基本因素温度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即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夏季雪线高,冬季雪线低降水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地形 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越高;反之越低(2)拓展因素季节因素 夏季气温高,雪线上
9、升;冬季气温低,雪线下降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7补充点拨 同一座山脉影响雪线的因素中,温度和降水的作用结果相矛盾时,降水起主导作用。考向一 结合区域图考查垂直自然带的分布下图为“某山地自然带及积雪分布图” 。读图完成 12 题。1该山地最有可能位于( )A非洲 B欧洲C南美洲 D澳大利亚2图中自然森林是( )A针叶林 B
10、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 D常绿阔叶林答案 1.B 2.A解析 第 1 题,仔细读图,该山地有积雪分布,同时有灌丛草甸分布,出现积雪的海拔约为2300 米,海拔不高,说明该山地所在纬度较高,最可能位于欧洲,答案选 B。第 2 题,图中的自然森林在灌丛草甸带以下,最可能为针叶林。答案选 A。考向二 以统计图或示意图考查垂直方向的要素变化与自然带更替(2016全国文综)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 34 题。83磷高累积区是( )A高山草甸带 B
11、高山冰雪带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4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 20003000 米处(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答案 3.A 4.C解析 第 3 题,图中磷的累积量在 4000 米到 4500 米处最大,四川西部山地该高度自然带应为高山草甸带。第 4 题,由图可知,2000 米到 3000 米处,磷的累积量相对较少;相对磷高累积区,该地海拔低,气温高,不利于累积,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说明磷的累积量与生物生产量有直接关系,B 项错误;材料中说明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的累积,所以 C 项正确;地表径流量小,有利于磷的累积,所以 D 项错误。(
12、2016全国文综)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 1 次冰期(末次冰期)、2 次冰期和 3 次冰期,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 56 题。5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 )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 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 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6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 )A日照更长 B气温更高C植被更密 D海拔更低答案 5.B 6.B解析 第 5 题,解读图文信息,经历的冰期次数越多,说明山峰的抬升时间越早。第 6 题,山地是否存在现代冰川,与山顶的气温有直接关系,现在点苍山山顶气温较高,积雪融化,难以形成
13、冰川。考向三 山地垂直自然带内部的分异7(2017全国文综)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9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 20002600 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
14、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4)说明从 2300 米至 2600 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答案 (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0002300 米左右)。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 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原因:阳坡太
15、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即随海拔升高,生物多样性先增后减。由图可知,阴坡是正常状态,而阳坡则随海拔升高呈递减状态。结合材料“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 ,说明在 20002300 米之间受到干扰,使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增强。第(2)题,由图可知,阴坡未遭受干扰,植物多样性呈现单峰变化规律,峰值海拔在 2300 米左右,
16、而此海拔阳坡的植物多样性低于阴坡,说明山地苔原带未遭受干扰时,阴坡的植物多样性好于阳坡。材料中提到“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 ,说明影响因素为热量差异导致的土壤水分差异。第(3)题,阳坡受太阳光照时间较长,获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根据材料可知,阳坡与阴坡的降水条件、坡度差别不大,而导致阳坡与阴坡的植物多样性有明显差异的因素应为蒸发量大小导致的水分条件的差异,所以可以判断阳坡温度高,蒸发量较阴坡大,湿度小。第(4)题,由材料可知,在更高海拔地区,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热量条件变差,蒸发量减少,水分差异也相应变小,阴、
17、阳坡相互影响增强,从而导致阴坡和阳坡的植物多10样性差异减小。考点三 非地带性现象1非地带性的含义:陆地环境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影响使地带性分异规律发生变化的现象。2非地带性地域分异及其成因(1)海陆分布和地形起伏自然带和地表景观因素 分布地区 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成因海陆分布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苔原带、针叶林带无南半球该纬度地带大部分是海洋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深入,该地处于背风坡,降水少科迪勒拉山系西侧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狭长条状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地形起伏东非高原 热带雨
18、林带 热带草原带地势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2)洋流自然带和地表景观分布地区 地带性分布(理想状态)非地带性分布(现实状况)成因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东、西两岸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是寒流,降温减湿,大陆西岸是暖流,增温增湿北半球中低纬度 东、西两岸自然带 大陆东岸自然带向 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11大陆东、西两岸 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较高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东岸是暖流,增温增湿;大陆西岸是寒流,降温减湿南半球副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森林带或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寒流流经,起降温减湿作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地理 新导学大 一轮 复习 一册 第四 单元 作用 地理环境 内在 规律 14 差异性 讲义 解析 鲁教版 DOCX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17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