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阅读大题特训(3)论述类文本阅读(政论文)(含解析).doc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阅读大题特训(3)论述类文本阅读(政论文)(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阅读大题特训(3)论述类文本阅读(政论文)(含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论述类文本阅读(政论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微观经济是整个社会经济的基础,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提高微观层次的经济发展质量。首先,生产经营者要确保产品和服务符合法律法规提出的质量要求,并且能够满足消费者的质量需求。1993 年,我国颁布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并于 2000 年、2009年两次进行修改,为我国产品质量控制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生产经营者努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其次,生产经营者要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生产和服务的效率和效益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最后,要积极鼓励创新创业。勇于创新
2、、自主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将微观创新创业小溪汇聚成全社会高质量发展大河的必由之路。宏观经济状况体现一个国家经济的总体水平。在新时代,只有实现宏观层次的高质量发展,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宏观层次的高质量发展,主要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第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和保持总体经济的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要正视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特别是发展质量和效益不够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升、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等问题,努力寻求解决之道。第二,提高总体经济的投入产出效益,把各项成本特别是
3、各层次的管理成本切实降下来。重点是通过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和行政管理成本。第三,在宏观经济管理方面,进一步增强对可能发生的市场风险、外部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等各类经济风险的预判和识别能力,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风险形成,化解风险冲击或减缓风险影响。第四,进一步提高应对经济领域重大突发事件特别是外部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应对重大突发事件能力主要包括:物质能力如应对能源、 粮食、外汇储备等方面突发事件的能力,政策反应能力如信息搜集处理能力、突发事件预案储备等。在对风险的预判、识别以及重大突发事件应对方面,宏观调控水平是国家总体经济发展质量的一个重要体现。经
4、济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必须落实到社会民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上。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能够满足全体居民的需要。第二,能够创造较为充分的就业机会,形成基本合理的收入分配体制机制,使居民总体收入稳定提高,中等收入群体不断壮大,2基本消除贫困。第三,社会风气积极向上,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人们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社会氛围公平、公正、民主、和谐。第四,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环境得到充分保护,居民生活环境美好宜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节选自 2018 年第 14 期新华文摘) 1.下列关于原
5、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要想使我国经济取得高质量的发展,不管何时,我们都要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内在要求。B.高质量发展是建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基础,是一个需要不懈努力的过程。C.要想实现我国经济宏观层次的高质量发展,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D.我们要高度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颁布、修改情况,意在证明法律法规对提高微观经济发展质量的作用。B.文章主要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突出强调了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国
6、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C.文章论证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微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宏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社会民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D.文章在论证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时谈到,高质量发展有若科学的理论概括和发展要求,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微观层次的高质量发展中谈到,提高生产和服务的效率和效益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B.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升、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等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是我们当下要克服的重点。C.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可以落实到教育、医疗、养
7、老、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产品,就业机会,社会风气,绿色发展理念等社会民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上。D.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3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党的十九大不仅以新思想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把“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将“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为中国特色大国外
8、交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大站在中国与世界的交汇点上,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对新时代中国外交作出了重要部署,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国际视野和天下情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才能让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交相辉映,不断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局面。今天的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就要把握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新内涵。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从“以合作共赢为核心”,充实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既是对新时代中国外
9、交思想的丰富发展,也是对未来世界秩序演进方向的重要判断。紧紧围绕建设新型国际关系这一战略选择,我们就能超越强者必霸、赢者通吃、结盟对抗、零和博弈等旧思维模式,让铸剑为犁、永不再战的理念深植人心,让发展繁荣、公平正义的理念践行人间。人类社会从未像今天这样唇齿相依,也从未像今天这样面临众多共同挑战。“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党的十九大以“五个世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方向。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就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促进贸易
10、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按照党的十九大的战略部署,我们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
11、,更好地成为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4世界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展现新作为、焕发新气象,和世界各国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摘编自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八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党的十九大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B.党的十九大认为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从“以合作共赢为核心”转变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C.“建设持久和平、普遍
12、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成为世界各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目标。D.新时代的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各国人民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着眼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判国际发展趋势,深入阐述了中国外交的立场和使命。B.文章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和人类的责任为立论前提,指向了中国人民为世界共同繁荣所作的努力。C.文章第三段分析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新内涵,为下文论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下了基础。D.对于“五个世界”,文章第四段先交代背景和具体内容,接着指出了它的意义,最后指出了它对人类的作用。3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局面,就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B.只有超越强者必霸、赢者通吃、结盟对抗、零和博弈等旧思维模式,才能实现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战略目标。C.只有按照党的十九大的战略部署,采取必要的行动和措施才能使我国更好地成为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D.如果没有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那么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将无法实现。5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重大进展。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 年底的 9899 万人减少到
14、 2017 年底的 3046 万人,年均减少 1370 万人。到 2020 年,我国将告别农村绝对贫困,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也将实现。2016 年,全国 592 个贫困县中已有 28 个摘帽;2017 年,又有 125 个贫困县申请摘帽,目前正在进行评估。但是,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和贫困县摘帽,并不意味着农村贫困的消失,农村贫困在 2020 年后仍将以相对贫困和多维度贫困的形式存在。特别是,如果目前的脱贫工作质量不高,一些贫困人口即使现在脱贫了,将来也有可能返贫。因此,衡量脱贫攻坚成效,关键要看能否做到不返贫;而做到不返贫,就要实现脱贫攻坚成果可持续。一个地区可持续脱贫,需要建立起可持续的
15、脱贫机制。可持续的脱贫机制,主要是指在制度上形成保障贫困户脱贫后不会返贫的机制,在新的贫困出现或出现返贫现象时具有能够有效兜底的制度保障。例如,教育扶贫特别是在深度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不仅是防止新的贫困产生的有效机制,还是防止返贫的重要制度保障。在当前脱贫摘帽的决胜阶段,建立起可持续的脱贫机制、确保可持续脱贫非常重要。一个地区可持续脱贫,需要脱贫产业可持续发展。看一个地区是不是实现了真正脱贫,不能只看发展了多少脱贫产业、农民收入短期增加多少,更要看脱贫产业能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比如,有的地区贫困人口收入提高较慢,主要原因是产业单一,贫困人口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农业特别是种植业。这
16、类地区贫困人口可持续脱贫的出路就在于,发展多种产业,实现收入多元化。要深入实施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提升工程,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对贫困户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特色手工业和乡村旅游,积极培育和推广有市场、有品牌、有效益的特色产品。与此同时,要对发展扶贫主导产业面临的技术和市场等风险进行评估,制定防范和处置风险的有效措施。一个地区可持续脱贫,还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各地应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各种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扶贫救助机制,探索符合贫困群众特点的综合性脱贫机制。要激励企业积极参与扶贫,落实国有企业精准扶贫责任,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扶贫。支持各类社会组
17、织参与扶贫,加快建立社会组织帮扶项目与贫困地区需求信息对接机制,确保贫困人口发展需求与社会帮扶有效对接。同时,积极组织动员各类志愿服务团队、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开展扶贫志愿服务。(摘编自李小云脱贫摘帽重在不返贫,人民日报2018 年 08 月 26 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6A.新时代我国扶贫工作取得重大进展,2012 年起每年脱贫人口都超过一千万。B.衡量脱贫攻坚成效要看能否做到不返贫,因为目前的脱贫工作质量不高。C.建立可持续的脱贫机制就是做好教育扶贫,在新的贫困出现时有效兜底。D.实现脱贫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评估扶贫主导产业的相关风险,制定有效措施2.下
18、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三个角度分析一个地区可持续脱贫的措施,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意义重大。B.文章以脱贫后又返贫的可能性为立论前提,并由此引出了有关可持续脱贫的建议C.文章立足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的立场,运用了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来论证有关主张D.对于扶贫工作,文章先交代背景,再提出问题,用大量篇幅阐述脱贫不返贫的措施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贫困农村目前存在着相对贫困和多维度贫困两种形式,所以要审视脱贫又返贫问题。B.建立起可持续的脱贫机制、确保可持续脱贫在当前脱贫摘帽的决胜阶段意义重大C.只要能够发展多种脱贫产业,实现收入的多元化,就能确保脱贫
19、产业可持续发展D.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需要激励企业积极参与,落实它们的精准扶贫责任。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在全球经济、金融、贸易、生产和投资一体化时代,贸易强国应该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广义上看,当今可进行国际贸易的不仅包括传统的商品和服务,还包括货币、规则、技术以及产品标准。后者属于全球公共品和地区公共品范畴,也必须纳入到贸易强国的评判标准中,并作为划分贸易强国分类体系的一部分。贸易强国不是少数贸易大国的专有品,贸易小国也能成为贸易强国。贸易小国囿于国内市场规模、资源要素数量等限制,不可能形成很大的贸易规模,但它们可能在某些细分产品市场上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也应该属于贸易强
20、国。因此,能否在商品与服务的生产中利用已有比较优势以及培育新优势是贸易强国的标志之一。更进一步,贸易强国应该具有层级结构。从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视角来看,贸易强国的内涵又有所不同。以往的贸易强国概念一般针对最终产品而言,但随着 GVC 贸易逐渐占主导地位,能否管控和协调 GVC,能否占据 GVC 主导位置,能否在 GVC 某个生产工序上具有比较优势则是贸易强国所需要具备的新品质。事实上,一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只是由于参与 GVC 低端的加工组装环节,才得以很快提高其贸易规模,并在表面上出口高技术产品,但获取的增加值并不高。发达国家仍控制着 GVC 高端环节,并攫取了
21、发展中国家出口的高技术产品的绝大部分增加值。所以,GVC7背景下的贸易强国更多地应该表现为对 GVC 的控制能力、关键零部件产品和生产性服务的生产能力以及相应的创造贸易增加值的能力。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也是贸易强国的重要标志。一国境内生产能力不等于国际交换能力,后者更多取决于跨国生产能力、国际运输能力、国际营销能力等。跨国资本流动和跨国企业并购是形成国际化生产经营网络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的主要形式。所以国际投资、跨国公司的数量和作用是衡量一国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的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尺度,也是贸易强国的重要标志。本国货币的国际流通能力往往反映了一个国家贸易的综合实力。国际交换与
22、国内交换不同,国际交换中商品和服务的定价权不仅来自一国商品和服务的贸易量,还来自该国货币在世界的流通能力。除了黄金具有世界货币的天然属性之外,在金本位制结束后,纸币在世界上能否具有较强的流通能力,取决于三种功能,即贸易结算功能、投资工具功能和储蓄货币功能。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这些功能,流通能力必然不强,那么也就不可能取得商品和服务交换中的定价权。一个国家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能力越强,越能占据国际贸易的有利位置。国际贸易必须在一定的全球经济治理框架下进行,同时也受这种治理框架的制约。依据经济学属性,全球经济治理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全球公共品,传统上把它们归纳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国际规则。第二类是主权经济
23、体为国际规则的执行所提供的运行载体、平台或其成本。第三类是企业和私人机构对优化国际经济治理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或服务。本文提出第四类全球公共品,即跨国公司(或其行业协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技术标准、规范和准则。国际贸易中必须有各国都遵循的商业规则,这种规则的制订,攸关利益,而贸易强国一般都有较大的话语权。(摘编自裴长洪、刘洪愧中国怎样迈向贸易强国一个新的分析思路)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贸易强国的评判标准不仅涉及商品与服务,也涉及货币、技术等全球公共品。B.贸易强国主要体现在贸易规模上,也体现在细分产品市场的国际竞争能力上。C.贸易强国不是在出口最终产品上具有优势,
24、而是占据全球价值链的主导地位。D.贸易强国既体现在国内生产能力上,也体现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上。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论证贸易强国不只有少数贸易大国时,进而指出贸易强国应该进行分类。B.文章通过比较论证法,有力证明了创造贸易增加值的能力对贸易强国的重要性。C.依据经济学属性,文章在对全球经济治理进行分类时,把它们归纳为三种类别。8D.对于贸易强国,文章先交代背景和评判标准,然后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它的内涵。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贸易强国只针对最终产品而言,一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或可称得上贸易强国。B.一国的货币在世界的流通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届高三 语文 二轮 复习 阅读 大题特训 论述 文本 政论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