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课件新人教版.pptx
《2019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课件新人教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核舟记课件新人教版.pptx(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1 核舟记,一、字音字形 1.识记生难字2.找出通假字 (1)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 (2)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三、作家介绍 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今浙江嘉兴)人。其父魏大中因弹劾权宦魏忠贤而遭诬陷下狱,魏学洢由家乡入京都,想营救父亲,但其父终被害于狱中。他扶柩归乡,因父亲蒙奇冤,晨夕号泣,不久也悲愤而死。明崇祯初年,曾诏旌他为孝子。他一生没有做过官,但敏而好学,善为文,有茅檐集。,四、资料助读 “大苏泛赤壁”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在湖州任上被人诬陷,入狱半年。次年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职。苏轼到
2、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等著名作品,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文章中雕刻者雕刻的核舟虽取材于这件事,却不受这件事的限制。如大苏泛赤壁确有其事,但当时并没有黄庭坚和佛印陪同。,1.课文开头、结尾两段文字都是总体说明性的,其概括角度有什么不同?你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作者紧紧扣住了核舟的一个什么特点? 点拨首段是总述王叔远的微雕技艺,尾段则是对这一核舟本身内容的概括说明。作者写作此文紧紧围绕的中心是雕刻技艺的奇巧、灵怪。 2.描写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头船舱船尾”的顺序写,而是将船头和船舱的顺序颠倒,请探究这样写的原因。 点拨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船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可以关闭,这样写可以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象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3.核心图解,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春八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三 单元 11 核舟记 课件 新人 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