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现代史部分专题十一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课件.ppt
《(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现代史部分专题十一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板块三现代史部分专题十一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课件.ppt(6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专题十一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板块三 现代史部分,知识框架,内容索引,考点知识夯实,考向命题研析,压轴大题导练,考点知识夯实,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背景:国内战争爆发,为集中全国力量,战胜敌人。 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商品贸易;强制劳动。 评价: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力量,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但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考点一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2)新经济政策 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内容: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部分恢复和发展私营经济;恢复货币流通和
2、商品交换;实行按劳分配。 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评价: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3)“斯大林模式” 背景:1924年1月,斯大林成为苏联的主要领导人。苏联仍是一个落后农业国,并受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 基础: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内容:产业结构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所有制结构方面实行单一公有制,管理体制上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4)评价: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成为苏
3、联解体的重要原因。,2.苏联的经济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扩大农业、工业生产自主权,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2)勃列日涅夫改革: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突出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 (3)戈尔巴乔夫改革: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后期改革重点开始转向政治领域。,重点深化 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 (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 (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3)改革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4)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5)要有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政策和配套措
4、施,不能急躁冒进,也不能保守停滞,更不能轻易改变改革的方向。 (6)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要处理好其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特别要保持政治的稳定。,1.(2018新课标全国卷,35)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 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真题导练,抓题眼,答案,抓题眼 七年计划追求速度,依然是重点发展重工业。,2.(2017新课标全国卷,34)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革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
5、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答案,找错点,找错点 改革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只是在原有体制上的小修小补;“消除”说法过于绝对;1953年农业集体化已经完成。,1.与下图反映信息最为切合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加速发展战略,对点训练,答案,解析,解析 三年国内战争期间,迫于形势需要,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材料中的完整体系不符,故A项错误;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6、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与材料中的完整严密体系不符,故B项错误; 斯大林执政时期,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与材料中的完整严密体系相符,故C项正确; 戈尔巴乔夫制定了发展苏联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战略”,重视科技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并试图以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与材料中严密体系不符,故D项错误。,2.(2018凉山模考)下表为苏联在“七五计划”和“十一五”计划期间,年平均增长速度指标。对其变化理解正确的是,答案,解析,A.形成了重型化国民经济结构 B.赫鲁晓夫改革成效显著 C.斯大林模式阻碍了经济发展 D.苏联国民经济持续发展,解析 材料表明20世纪80年代经济发
7、展总体水平低于60年代,材料不能体现国民经济结构,故A项错误; 赫鲁晓夫的改革是失败的,且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故B项错误; 材料说明坚持斯大林模式造成经济发展减速,故C项正确; 结合史实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导致苏联经济发展滞后,故D项错误。,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1)原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 直接原因:贫富差距过大,影响了消费市场;股市投机行为和过度信贷消费加剧矛盾。 (2)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强。 (3)影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或萧条;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政治危机;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世界局势动荡不
8、安。,考点二 罗斯福新政,2.罗斯福新政 (1)措施 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等。 调整工业:加强政府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调节农业: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整农产品结构等。 社会保障:实行社会救济,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以工代赈”;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等。,(2)影响 经济:一定程度上减轻经济危机的破坏,促进生产力恢复。 政治:缓和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 世界: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重点深化 罗斯福新政和胡佛“自愿联合政策”反危机措施的异同 (1)共同点:都实行联邦政府的救济;都由联邦政府
9、资助濒于破产的工业和农业;都由联邦政府管制对外贸易。,(2)不同点,1.(2018新课标全国卷,34)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真题导练,据该表可知,当时美国 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答案,找错点,找错点 表格信息反映的是工人工资下降的比值,并未告知绝对值;并未体现产业结构和政府财政支出状况。,2.(2015新课标全国卷,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
10、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找错点 公平经营章程和规定最低工资水平均出自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规定提供农副产品补贴。,找错点,答案,3.(2018佛山模考)19291933年期间,胡佛内阁财务部长梅隆指责苏联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在美国市场出售火柴,损害了美国的火柴制造业。农业部长海德向报界发表谈话时说:苏联的小麦倾销导致美国农民的贫困。这反映 A.意识形态阻碍了美苏经济交往 B.苏联的自由贸易给美国带来灾难 C.美国对经济危机缺乏深层反思 D.美国把国内失业归因于苏联政府,对点训练,答案,解析,解析 材料不涉及意识形态对美苏经济交往的影响,故A项错误; 苏联并不是实行自由
11、贸易,当时已经在实行斯大林模式,故B项错误; 根据材料中美国财务部长和农业部长的谈话可以看出其将经济危机的原因归结于苏联,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反思,故C项正确; 美国把国内失业归因于苏联政府是现象而不是实质,故D项错误。,4.1933年,美国国会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授权政府招募失业者从事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随后国会又于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明确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据此可知 A.新政期间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B.新政注重直接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C.美国通过国家干预
12、经济实现社会稳定 D.社会福利开支过大导致财政不堪重负,答案,解析,解析 据材料可知罗斯福新政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但不能推断是否完善,故A项错误; 紧急救济拨款法反映出新政以工代赈,注重间接救济,社会保障法体现出新政注重直接救济,故B项正确; 材料反映出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但没有体现出实现了社会稳定,故C项错误; 材料反映出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但没有体现出财政不堪重负,故D项错误。,考点三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70年代后进入“滞胀”时期,政府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福利国家”的建立 缩小了贫富
13、差距,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但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3.第三产业的兴起 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拓宽了经济活动领域,改善了资源配置,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重点深化 “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 自由放任主义认为,市场经济中有一只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手,被称为“看不见的手”。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发挥其重要作用,被称为“看得见的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自身的调节能力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有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取代了过去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14、但是,它并不能够消除经济危机。所以两手兼用,即两者都有合理的地方。,抓题眼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利影响凸显,美国联邦政府试图减少联邦对经济的干预。,(2017新课标全国卷,35)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真题导练,抓题眼,答案,5.钱乘旦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对西方
15、国家来说,它似乎意味着现代化的结束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此处“修补资本主义”指的是 A.国家加强经济干预 B.缩小福利国家规模 C.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D.加速发展“新经济”,对点训练,答案,解析,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修补资本主义指的是罗斯福开创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普遍运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故A项正确。,6.(2018怀化四模)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福利社会规划,贝弗里奇报告概括为:Universahty,即所有公民不论职业,都应被覆盖以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用版 2019 高考 历史 二轮 复习 策略 板块 现代史 部分 专题 十一 20 世纪 世界 经济体制 创新 调整 课件 PPT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00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