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三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第12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曲折——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课件.ppt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三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第12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曲折——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三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第12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曲折——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课件.ppt(6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12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曲折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既有成就,也有挫折。 1.政治上:新中国成立初期,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建设遭到破坏。 2.外交上:新中国成立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外交政策日渐成熟;70年代,外交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的国际地位极大的提高。,3.经济上:“一五”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通过三大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受“左”倾思想影响,脱离了国情,给经
2、济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4.科教文化上: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文艺发展起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补充;科技建设在核研究、航天技术等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阶段一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19491956年),1.政治,2.经济,3.思想,4.教育(1)1949年,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召开,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的方针。(2)重点开展扫盲教育,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考法1 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建设的特点及影响 典例1 (2018全国,31) 右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
3、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考题点评 本题以漫画为载体考查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的特点,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关键要结合图文,理解漫画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解析 材料漫画反映了1953年大规模经济建设背景下,矿产资源勘探工作的展开,D项正确。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是在“一五”计划完成之时,排除A项;对矿产资源的开采在古代就已经开始了,排除B项;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排除C项。 答案 D,典例2 (2016全国,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它非生产性建设
4、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考题点评 本题以“一五”计划期间投资的比重为切入点,考查“一五”计划的特点及影响。解题关键是:分析住宅建设性投资和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的减少反映的本质。,解析 据题干及结合所学可知,“一五”期间,我国重点发展工业,努力为工业建设提供条件,于是出现住宅建设投资减少和非生产性建设投资抑制的现象,故A项正确;B项表述不符合“一五”计划时期的史实,排除;C项是对材料信息的错误解读,国家压缩的是住宅建设投资和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不是压缩全部基本建设投资,故C项错误;“一五”期
5、间,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故D项错误。 答案 A,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及原因 (1)特点 实行五年计划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步进行。 立足于中国国情。,(2)原因 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主导产业,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基本设备和设施。 当时中国处于帝国主义封锁包围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加强国防军事力量的迫切需要。 当时中国工业化主要借鉴苏联工业化的经验。 近代中国重工业极端落后,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1.(视角 社会主义改造的影响)下表是19481959年北京同仁堂发展态势数据。这一时期,北京同仁堂之所以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主要得益于( ),A.公
6、私合营 B.计划经济 C.国家援助 D.抗美援朝,解析 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影响。“19481959年”是建国初期。国家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同仁堂跨越式发展是政策支持的结果,故选A项。我国计划经济始于三大改造完成(1956年),对同仁堂的发展有推动作用,但不符合“跨越式发展”的要求, B项错误;“国家援助”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抗美援朝发生于19501953年, 与同仁堂发展无关,D项错误。 答案 A,2.(视角 “一五”计划的成就)1953年,在国家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家对上海的建设方针是“维持、利用、积极改造”,利用上海的工业为全国重点建设服务,把上海建设成为一个
7、全国服务的老工业基地。据此可推知( )A.上海引领国营企业发展走向B.上海已成为新兴工业基地C.新中国工业布局将发生变化D.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起步解析 据题干材料“利用上海的工业为全国重点建设服务,把上海建设成为一个全国服务的老工业基地”可知上海将带动全国工业发展,从而改变建国前工业集中于东南沿海的工业布局状况,故选C项。答案 C,考法2 新中国初期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及影响 典例3 (2014全国,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8、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考题点评 本题以新中国初期粮食供应制度为切入点,考查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及特点。解题关键是:紧扣“一五”计划的背景,理解经济体制的特点。,解析 据题干时间“ 一五计划期间”与“粮食计划供应制度、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的信息,迁移所学知识可知,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内容,对于增加积累和扩大投资,推动工业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B项正确。 答案 B,新中国成立初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含义、特点及影响 (1)含义:又称指令型经济体制,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 (2)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
9、场调节,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管理为主。,(3)影响 有助于在短期内改善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经济恶性波动,以顺利地渡过经济困难时期。 在当时背景下,行政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保证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重点建设上,奠定了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物质基础。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一五”计划期间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失去了活力,弊端日益暴露,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1.(视角 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下表是“一五”期间部分经济数据统计表。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生产企业和产品种类大幅增加 B.公有制经济占统治地位 C.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效突出 D.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解析 观察
10、图表材料,国家计委统配和中央各部门管理的物资数量增加,表明国家在整个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日益增加,计划经济体制逐步确立,故选D项。 答案 D,2.(视角 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1950年,东北人民政府规定在大区范围内对煤炭、钢材等多种生产资料统一分配,随后,东北地区计划分配的物资种类逐年增加。从1953年起,计划分配调拨体制开始在全国展开。这反映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 )A.是新生国家政权的基础B.随着行政区域的扩大逐步建立C.是在宪法原则下建立的D.随着工业化建设的进行而建立,解析 新生国家政权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A项错误;材料内容与行政区域无关,B项错误;宪法是在1954年颁布的,与题干时
11、间不符,C项错误;根据题干“1950年,东北人民政府规定在大区范围内对煤炭、钢材等多种生产资料统一分配从1953年起,计划分配调拨体制开始在全国展开”可知,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与东北地区重工业的发展有很大渊源,并与“一五”计划的实施紧密相关,是随着工业化建设的进行而建立的,故D项正确。 答案 D,考法3 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发展的特征及影响 典例4 (2017全国,31)下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考题点评 本题借用绘画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发展的特点,主要考
12、查识图读图综合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解题关键是理解漫画所蕴含的本质。 解析 观察图片可知,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采取扫盲教育运动,人民群众学习文化知识的情景,属于现实主义的绘画风格,故选C项。传统文人画多是写意画, A项错误;二战后西方流行现代主义绘画,B项错误;现实主义绘画注重用写实的手法表现主题,而不是夸张和想象, D项错误。 答案 C,典例5 (2015全国,31)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
13、家发展战略的需要,考题点评 本题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新中国初期教育发展的目的及特点。解题关键是:从时代背景角度理解新中国初期教育措施的特点。 解析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发展战略是与苏联建交,效仿苏联经验,引进苏联的技术和资金,为顺利进行“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需要培养大量懂俄文的人才,故选D项。 答案 D,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事业发展的原因及特点 1.原因 (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其迅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经济的发展为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上的保证。 (3)20世纪中期,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促进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 (4)党和政府对教育高度重视,广大
14、教育工作者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现代化建设。,2.特点(1)除旧布新,确立新的教育制度,改革与调整并举。(2)教育服务对象发生变化,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 (3)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教育的重点。(4)各级各类学校调整教育模式,充实部分学科和专业,使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整、系统。(5)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接班人。,1.(视角 新中国初期的院系调整)1952年我国政府对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根据“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的方针,调整后全国高校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史 2019 高考 历史 二轮 复习 板块 信息 文明 时代 世界 中国 12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 探索 曲折 新中国 成立 改革开放 课件 PPT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99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