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专版)2019中考物理专题三光现象复习习题课件.ppt
《(湖南专版)2019中考物理专题三光现象复习习题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专版)2019中考物理专题三光现象复习习题课件.ppt(14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专题三 光现象,考点一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A组 2014-2018年湖南中考题组,五年中考,1.(2018湖南张家界,3,2分)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答案 C 本题考查光学现象。日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天空彩虹是由光的折射形成 的;幕墙耀眼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林间光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选 C。,2.(2018湖南长沙,17,3分)下图中与光的反射有关的是 ( )A.如图甲所示,透过树丛的光束 B.如图乙所示,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C.如图丙所示,雨后天晴,挂在天空的彩虹 D.如图丁所示,把平面镜按一定规律排列,汇聚太阳光的塔式太阳能电
2、站,答案 D 甲图,透过树丛的光束看上去是直的,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乙图,筷 子在水面处“折断”是光的折射现象;丙图,彩虹的形成是由于空气中水珠对光的折射;丁图, 把平面镜按一定规律排列,通过反射使太阳光汇聚到同一位置。故选D。,3.(2018湖南衡阳,3,2分)下图中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情况,正确的是 ( ),答案 C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故选C。,解题关键 可以将物体和像的对应点连起来,然后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知识归纳 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是虚像;(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 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3、垂直。,4.(2017湖南衡阳,2,2分)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答案 B A的原理是光的折射;B属于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C、D的原理都是光的直 线传播。故选B。,5.(2017湖南邵阳,4,2分)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邵阳市举办了全市中学生汉字听写大赛。下列 词语中涉及的物理现象和对它的解释相符的是 ( ) A.清澈见底光的反射 B.坐井观天光的折射 C.海市蜃楼光的直线传播 D.波光粼粼光的反射,答案 D A属于光的折射;B属于光的直线传播;C属于光的折射;D属于光的反射;所以答案应 该选D。,6.(2016湖南常德,4,3分)“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下
4、列图中的各种“影”与物理知识对 应关系正确的是 ( ),答案 B 投影仪利用了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故A错误;照相机摄影利用了凸透镜成像, 故B正确;手影的形成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C错误;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D错误。,易错警示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但知识性较简单的题,与影有关的名词有很多,如投影、摄 影、手影、倒影,虽然都含“影”,但来源不同,所以形成原理就各不相同了。,7.(2016湖南郴州,9,2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小明同学没有把薄玻璃板 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无论如何移动蜡烛B,发现 ( )A.蜡烛A的像总是与蜡烛B完全重合 B.蜡烛A的像总
5、偏向蜡烛B的上方 C.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下方 D.蜡烛A的像与蜡烛B总在同一水平面上,答案 B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当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A通过玻璃板成的像在B的上方, 所以像无法与B重合,所以B正确。,解题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对称性,即物与像关于平面镜是对称的,当平面镜 倾斜时,像会上移,所以A的像总在B的上方。,8.(2018湖南长沙,33,6分)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1)本实验应选择用 (选填“玻璃板”或“平面镜”)进行实验; (2)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两支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小明竖直放好蜡烛A,移动蜡烛B,直至与蜡
6、烛A的像完全重合,分别记录A和B的位置;多次移 动蜡烛A重复实验。实验中如果蜡烛A靠近器材M,则蜡烛B应 (选填“远离”或“靠 近”)器材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答案 (1)玻璃板 (2)大小 (3)靠近,解析 (1)选用玻璃板,既可以看到蜡烛A的像,也可以看到蜡烛B,从而可以更好地确定像的位 置; (2)两支蜡烛完全相同,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3)蜡烛A所成的像与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是相等的,蜡烛A靠近玻璃板,其像也会靠近玻璃 板,蜡烛B要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应靠近玻璃板。,9.(2018湖南岳阳,16,4分)在“走进西藏”活动中,小明对藏民用面积很大的凹面镜制成的太阳 灶
7、烧水(如图甲)很好奇。于是他用不锈钢汤勺的内表面当作凹面镜,将平行光正对“凹面 镜”照射,光路如图乙。 (1)使用太阳灶烧水时,水壶应放在图乙中的 (选填“a”、“b”或“c”)点。 (2)小明还观察到收集微弱电视信号的“卫星锅”(如图丙)也有类似结构。你认为“卫星 锅”凹形锅面应选用对电视信号有很强 (选填“反射”或“吸收”)性能的材料。,答案 (1)b (2)反射,解析 (1)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平行光经过凹面镜反射会聚于一点,这一点为凹面镜的焦 点,使用太阳灶烧水,水壶应该放在b点。 (2)凹形锅应对电磁波有反射作用,反射越强,信号接收器接收的信号越强,电视画面成像就越 清晰流畅,所以
8、“卫星锅”的凹形锅面应该选用对电视信号有很强反射性能的材料。,评析 本题考查凹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太阳灶、卫星信号接收器,题型较为简单,体 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同学们应对身边的一些物理现象有一些基本的认识。,10.(2017湖南长沙,33,6分)小天用图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请在下列空格中填写适当 内容:(1)左图中反射角是 度; (2)左图中当入射角变大时,反射光束 (选填“偏离”或“靠拢”)法线; (3)如右图所示,将纸板NOF向后折,在纸板NOF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 光束,这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答案 (1)44 (2)偏离 (3)不能,解
9、析 (1)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为44,则反射角也为44; (2)由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变大,反射角也变大,因此反射光束偏离法线; (3)将纸板NOF向后折,在纸板NO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束,这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在同一平面内。,考点二 光的折射,1.(2018湖南长沙,19,3分)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 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甲 乙 B.甲 丁 C.丙 乙 D.丙 丁,答案 A 近视眼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 点的光
10、还没有到达视网膜就已经会聚,可配戴凹透镜矫正,故选A。,2.(2018湖南衡阳,4,2分)如图所示,下列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丙中,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答案 C 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故A错误。图乙表示的是近视眼的矫正,故B错误; 图丙中,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故C正确;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但 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3.(2017湖南郴州,13,2分)如图所示是小明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情
11、景示意图,烛 焰位于距透镜1.5倍焦距处,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工作原理与此成像规律相同的光学器 件是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投影仪 D.潜望镜,答案 C 由题知,烛焰位于距透镜1.5倍焦距处,即物距大于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由凸透镜成 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故C正 确,A、B、D错误。,4.(2017湖南株洲,10,2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先用焦距为10 cm的透镜进行实验, 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实像,如图。接下来改用焦距为15 cm的透镜继续实验。如果不改 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放大实像,光屏
12、应该 (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向上移动 D.保持不动,答案 B 当f=10 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图可知,此时u=25 cm,u2f,f2f,像距应该大于30 cm,所以光屏应该 向右移动。,解题技巧 能够根据成像的性质判断物距(u)、像距(v)与焦距的关系: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f2f。,5.(2017湖南长沙,18,3分)下列光路图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B.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C.放大镜的成像图 D.近视眼的成像图,答案 C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A错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B错误;物体在放大镜 的一倍焦距内,在物体的同侧成正立
13、放大的虚像,C正确;近视眼的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D图表 示远视眼的成像情况,D错误。,6.(2018湖南张家界,9,2分)把一支铅笔斜插入装水的杯中,铅笔在水面处好像折断了,如图甲所 示,这是光的 现象;把一支铅笔紧贴在装满水的玻璃瓶的一侧,如图乙所示,透过玻璃 瓶看到的那支笔是 (选填“放大的虚像”、“缩小的实像”、“等大的实像”)。,答案 折射 放大的虚像,解析 铅笔在水中好像折断了,是光的折射现象;透过装满水的玻璃瓶看紧贴着的铅笔,装满水 的玻璃瓶相当于放大镜,看到的是铅笔的放大的虚像。,7.(2017湖南怀化,23,2分)如图,表示的是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情况, 需要
14、用 (选填“凸”或“凹”)透镜来矫正。,答案 近视眼 凹,解析 成像点在视网膜的前方,可以看出这是近视眼成像情况,原因是晶状体聚光能力太强或 眼球前后距离过大而引起,所以需要配戴一个合适的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即可矫正。,8.(2016湖南邵阳,30,6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中:甲,(1)如图甲,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 斑,可以看出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如图乙的位置放置时,光屏上会得到一个倒立、 (选填 “缩小”“放大”或“等大”)的实像。 (3)向右侧移动蜡烛到一定的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
15、屏上承接到像,可能的原因 是 。,答案 (1)10.0 (2)放大 (3)物距小于或等于一倍焦距 物距小于一倍焦距 物距等于一倍焦距(三种答案均可给分),解析 (1)正对凸透镜的平行光通过透镜后会聚于焦点,焦点到凸透镜上光心的距离为焦距,故 由图可知焦距为10.0 cm。 (2)从图乙可看出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为15.0 cm,介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此时光 屏上会呈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3)当将蜡烛向右移动到物距等于一倍焦距位置时,不成像;当将蜡烛移动到物距小于一倍焦距 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无法在光屏上承接到像。,易错提示 这里是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应
16、为10.0 cm,而不是10 cm。,9.(2018湖南衡阳,19,2分)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射向水面,已知入射光线AO,画出其折射光线 和反射光线。,答案 如图所示,解析 题目已过入射点O作出了垂直于界面的法线,已知入射角为4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也 为43,根据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过O点作出反射光线;光 线从空气斜射向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水中,过O点画出折射光线。,10.(2018湖南岳阳,17,3分)请画出图示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出射光线。,答案 如图所示,解析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
17、评析 本题考查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同学们需要对三条特殊的光线有一定的了解。,11.2016湖南郴州,24(1),3分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已知折射光线,请画出入射光线的大致方向。,答案 如图所示,解析 光由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光线发生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作图步骤 (1)过入射点作法线。 (2)作出一条入射光线,使入射角(空气中)折射角(水中)。,B组 20142018年全国中考题组,考点一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1.(2017北京,2,2分)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答案 A 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塔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故属于光的 反射,
18、A正确;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B错误;通过放大镜看到放大的字是凸透镜成像,所以 属于光的折射,C错误;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是由于水面下的笔反射的光进入空气时发生 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造成的,属于光的折射,D错误。故选A。,解题关键 了解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规律。,易错警示 倒影和手影的区别: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 的。,2.(2017陕西,3,2分)有一款自行车,座椅后连接的微型投影仪可以将转弯、停止等提示信号投 射到骑行者的后背上,因其独特的安全设计和GPS导航功能备受人们的青睐,关于这款自行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骑行者后背上所
19、成的像是虚像 B.投影仪的镜头到骑行者后背的距离大于镜头焦距的二倍 C.从骑行者背后不同方向都能看见所成的像是因为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D.GPS导航所用的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答案 B 投影仪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另外像能投射到骑行者后背上也说明此像为实 像;物距大于镜头的一倍焦距而小于二倍焦距,像距大于镜头的二倍焦距;从任意角度都能观察 到像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选B。,解题关键 对于凸透镜成像规律要记清楚,特别是对于像的性质、像距及物距间的关系以及 对应的仪器要对应着去记忆。,3.(2017江西,13,3分)如图乙所示,是小安同学自制的潜望镜,利
20、用它能在隐蔽处观察到外面的 情况。用它正对如图甲所示的光源“F”,则所观察到的像是 ( ),答案 B 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成正立、等大的虚像,且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F”光源 发出的光经潜望镜中两块互相平行的平面镜两次反射后,所观察到的像是正立、等大的,所以 B项正确。,4.(2018新疆乌鲁木齐,18,4分)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 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硬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右侧纸 板可绕ON转动。甲 乙 (1)如图甲,当硬纸板在同一平面上,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方向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 另一个方向射出。当入射光EO向
21、ON靠近的过程中,发现反射光OF (选填“靠近”或 “远离”)ON。为了精确探究反射规律,除了图中的器材,还需要刻度尺、 和,。 (2)如图乙,保持左侧纸板和入射光的位置不变,将右侧纸板绕ON转动,此时在右侧纸板上不能 看到反射光,由此可以得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的结论。,答案 (1)靠近 笔 量角器 (2)在一个平面上,解析 (1)入射光线靠近法线,反射光线会随之靠近法线;为了精确探究反射规律,需用刻度尺 和笔将光的传播路径记录下来,再利用量角器测量角度大小,得出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2) 保持左侧纸板和入射光线位置不变,将右侧纸板绕ON转动,右侧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 明反射光
22、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一个平面上。,5.(2018吉林长春,21,3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中: (1)选用 (选填“薄”或“厚”)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更合理。 (2)移动未点燃的蜡烛B,使其与蜡烛A的像重合,然后在原位置用光屏替换蜡烛B,直接观察光屏 时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 像。 (3)使玻璃板上端向蜡烛A倾斜,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将 。,答案 (1)薄 (2)虚 (3)不变,解析 (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中选用薄玻璃板相比用厚玻璃板是为了减小 重影对实验的影响;(2)在像的位置放置光屏却承接不到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3)根据平面镜
23、 成像特点可知,像的大小与物体相等,故玻璃板上端向蜡烛A倾斜,像的大小不变。,知识拓展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的考点归纳 (1)选择较暗的环境的目的:实验现象会更明显。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选择薄玻璃板的目的:减小重影对实验的影响。 (4)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5)刻度尺的作用: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6)平面镜放置要求: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7)多次测量的目的:保证实验结论的普遍性。,考点二 光的折射,1.(2017北京,24,2分)小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 上50
24、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实验前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 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如图所示。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A.若蜡烛放置在10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B.若蜡烛放置在20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 C.若蜡烛放置在35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 D.若蜡烛放置在45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缩小的实像,答案 C 若蜡烛放置在10 cm刻度线处,物距是40 cm,大于2倍焦距20 cm,移动光屏,能在光屏 上呈现烛焰清晰缩小的实像,所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 专版 2019 中考 物理 专题 三光 现象 复习 习题 课件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