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二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第6讲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发展——两次工业革命时期学案.doc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二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第6讲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发展——两次工业革命时期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二工业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第6讲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发展——两次工业革命时期学案.doc(2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6讲 西方工业文明的确立与发展两次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后期至 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历了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的重大转变,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典型阶段。这一阶段不仅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和近代化发展与成熟的阶段,还是近代化在世界范围的扩展阶段。1.政治上:英、法、美等国代议制民主进一步完善,德国确立君主立宪制;英、法、美、德、日等国成为帝国主义国家。2.经济上: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生产组织形式从工厂制发展到垄断组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3.文化上:马克思主义诞生,近代科学技术发展,文学艺术继续繁荣,新的艺术形式涌现。阶段一 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
2、世界市场的形成(18 世纪 60年代20 世纪初)1.工业革命(18 世纪 60年代19 世纪中期)(1)兴起:18 世纪 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工业革命由此拉开序幕。(2)突破: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使工业动力突破自然条件的限制。(3)发明: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4)影响2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 。生产组织形式:确立了工厂制。阶级结构:逐渐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欧美列强成为机器工业生产中心,亚、非、拉地区成为原料产地和工业品销售市场。工业结构:工业取代农业成为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2.第二次工业革命
3、(19 世纪中后期20 世纪初期)(1)条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2)概况:19 世纪晚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以美国和德国为中心。(3)成就电力应用: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同时,电动机也被制造出来。交通工具:19 世纪七八十年代,内燃机问世,随后汽车和飞机相继问世。石油化工:提炼多种化学合成材料。(4)影响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 。生产组织形式:出现垄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并最终形成。考法 1 从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角度考查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和特点典例 1 (2018全国卷,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
4、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考题点评 本题从史学研究角度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旨在考查考生的史学素养及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从题干阐述及迁移所学知识角度分析判断。解析 材料表明随着时间的发展,研究者将不同的新因素加入到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之中,最初研究者只关注了经济因素,而后期研究
5、者加入了政治因素和资源因素,说明研究的视角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全面,故 B项正确。材料中的观点都合理,但不一定都3全面,只有一种观点正确合理是不正确的,排除 A项;英国工业革命发生时,欧洲其他国家大多是封建国家,对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发生的研究不可能参照这些国家,排除 C项;后期研究者观点可能更全面,但不一定更可信,对历史研究的可信度来自于历史事实,而不是研究时间上的先后,排除 D项。答案 B典例 2 (2016全国,33)19 世纪 60年代,总长超过 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 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 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 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当时美国
6、( )A.尚未形成成熟统一的国内市场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考题点评 本题借用美国南北铁路轨道的差异考查工业革命对市场的影响,主要考查理解判断获取历史结论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南北铁路轨道的尺寸不同现象,蕴含着南北市场不统一的本质。解析 19 世纪 60年代美国工业革命刚刚开始,各地铁轨有很大差异反映出美国尚未形成成熟统一的国内市场,故选 A。各地铁路不统一,说明铁路部门不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故 B项错误。C 项没有材料依托,D 项不符合史实。答案 A 典例 3 (2015全国,33)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
7、中所占比例表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比例 78% 74% 72%由表可以推知,19 世纪 70年代到 20世纪初(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考题点评 本题借用 19世纪末欧美主要国家的工业生产总值及所占比重,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角度考查工业革命对世界工业发展的影响。解题关键是:注意表格中时间节点及英、美、法、德四国的比例权重。解析 观察表中数据,可知从 19世纪 70年代到 20世纪初,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达 70%以上,说明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不断发
8、展,推动了英、美、法、德国家的工业发展,这些国家的生产力持续快速发展,但其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却不断降低,这说明世界其他国家的工业化也在不断发展,故选4B。A、C 项既不符合史实,也与图表信息不符,排除。D 项表述正确但是无法从表中得出,故排除。答案 B多元视角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社会生产力: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产方式,以机器生产为标志的社会化大生产普遍展开,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2)生产组织方式: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生产由手工工场发展到工厂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形成了垄断组织,基本确立起现代企业制度。(3)社会生产关系:工业革命促使自由资本主义迅速发
9、展,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垄断组织产生,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4)工业化进程:推动了机器大生产的工业化进程,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5)世界市场与国际贸易: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促进了自由贸易政策的形成,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1.(视角 工业革命的进程及特点)1765 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成功,1785 年蒸汽机用于棉纺厂,1789年用于织布厂,1793 年用于毛纺厂。由此可知( )A.蒸汽机技术得到不断改进B.工业革命基本上已经完成C.新动力技术逐渐得到认可D.英国城市化进程全面加速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成就。据题干材料,瓦特改良蒸汽
10、机被应用到棉纺厂、织布厂、毛纺厂等,这说明新动力技术被认可,故选 C项。材料反映的不是蒸汽技术的改进, A项错误;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是在 19世纪中期, 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蒸汽机被广泛应用,不是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D 项错误。答案 C2.(视角 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下表是德国三大产业劳动力比例变化(18821907年)。据此可知,当时德国( )三大产业人口比例的变化 1882年 1907年农业劳动力占总人口比例 42% 35%工业劳动力占总人口比例 39% 42%服务业劳动力占总人口比例 19% 23%A.农业人口的流失导致了农业衰退 B.城市化与工业现代化的进程缓慢5C.经济结构得
11、到了重大调整和完善D.工业和服务业已与英国并驾齐驱解析 表格数据显示德国工业、服务业人口增加,农业人口下降,表明其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和完善,C 项正确;表格内容能体现农业人口的流失,但不能得出农业衰退的结论,A 项错误;B 项表述与史实及材料所提供数据均不符合,排除;表格没有英国数据,得不出与英国比较的结论,且当时德国服务业远远落后于英国,D 项错误。故答案为 C项。答案 C考法 2 从社会史观角度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典例 4 (2017全国,33)下表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年份 约 1770 约 17901793 约 18301835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
12、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 年为 100。)年份 1755 1797 1835指数 42.74 42.48 78.69综合上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考题点评 本题运用图表材料考查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发展与人们生活的影响。解题关键是:解读表格中社会经济发展与工人收入的比例变化。 解析 据题干表格中“国民总收入”两次增加,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从“约17901793 年”到“约 18301835 年” ,增长幅度为 106%左右, “国民总收入”增长幅度大,
13、工人实际工资增长幅度相对小,可知国民贫富差距扩大,故选 D项。同一时期工人实际工资的增长幅度为 85%左右,不能得出“同步增长” ,A 项错误;工业革命期间,经济快速发展更多依赖于机器大生产、海外市场的扩大等,B 项错误;工人实际工资有较大增长,C项错误。答案 D典例 5 (2016全国,33)英国 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 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 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 14.6%上升到 27.2%,利物浦由 21%上升到 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6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14、考题点评 本题借用近代英国人口死亡率的上升趋势,考查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及健康问题的影响,间接考查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态环境的影响。解析 据题干材料反映了“1816 年” “特别是在 18311841 年间” ,人口死亡率上升。结合所学可知,这与英国工业革命后城市环境的破坏有关,故选 A项。化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B项错误;“人口膨胀食物短缺”在材料中没有涉及, C项错误; 19世纪医疗技术水平应该高于 18世纪, D 项错误。答案 A以多元史观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整体史观: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2)文
15、明史观: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的转折点。(3)近代化史观: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和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4)社会史观: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无产阶级的贫困问题、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等。(5)生态史观: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1.(视角 工业革命与流感蔓延)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说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已经夺去了2 000多万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 19181919 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
16、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 ”这表明( )A.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B.一战是导致疾病传播的主要原因C.高效率的交通运输使得人口流动频繁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对世界联系与交流的影响。由材料关键信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 ,可知 C为正确选项。A 项观点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材料已明确“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 19181919 年流感的直接原因” ,故 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与疾病传播的关系,而且此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最终形成,D 项错
17、误。故排除 A、B、D 三项。答案 C72.(视角 工业革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英国在 19世纪的最后 25年中,民众生活费用下降了三分之一,而在这同一时期内,平均工资却大约增长了 5%。西欧其他国家在这些年间也取得了类似的进步。由此推知在这一期间,西欧( )A.工人收入增幅与经济发展同步B.各国经济发展差距不断缩小C.人们的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解析 据题干材料“民众生活费用下降了三分之一,而,平均工资却大约增长了 5%”,可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故选 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经济发展”数据,故 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各国经济发展差距,故 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贫富差距
18、,故 D项错误。答案 C阶段二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与扩展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9 世纪初20 世纪初)1.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与扩展(1)英国:1832 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代表大量进入议会,君主立宪制趋向成熟。(2)美国:内战后,形成了两党对峙、交替执政的政党政治新局面,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3)德国: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促进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跻身世界强国之列。(4)法国: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共和政体最终确立。2.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1)工人运动兴起:19 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德意志相继爆发大规模工人运动,空想社会
19、主义思潮兴起。(2)马克思主义诞生:1848 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3)巴黎公社:1871 年,巴黎公社成立,这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考法 1 从时空观念角度考查法国政体的确立及变化典例 1 (2016全国,35)1875 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 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A.有利于政局稳定8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考题点评 本题从法国政治
20、体制的演变角度考查法国代议制特点及影响,主要考查透过现象分析判断历史结论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注意 1875年至 1958年法国政体的变化。解析 据题干可知,针对“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的情况戴高乐总统采取措施,其结果是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故选 A项。1875 年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时就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B项错误;C 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题干材料没有反映出两党制的信息,排除 D项。答案 A法兰西共和之路异常艰难曲折的原因(1)经济上,法国的小农经济长期存在,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2)政治上,法国是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封建势力异常强大,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比较弱小。(3)思想上,虽然经历过启蒙运动
21、的洗礼,但是君主制的传统仍然十分浓厚。(4)国内方面,法国矛盾错综复杂,为了稳定局势,客观上需要强有力的君主来维持秩序,从而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5)外部环境方面,法国的反封建斗争面临整个欧洲大陆封建势力的压力。1.(视角 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从 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到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法国共和制的确立经历了 80多年,法国共和制的确立之所以如此艰难曲折,其主要原因是( )A.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比较温和B.法国社会缺乏民主共和的思想基础C.法国缺乏民主共和的群众基础D.小农经济长期存在使法国具有长期君主制的传统解析 从经济基础角度分析,法国是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国家,君
22、主制传统深厚,使得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艰难曲折。答案 D2.(视角 法国共和制的特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教科书编者在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强调, “一百年前,法国由一个国王统治,今天,它已经是一个共和国了” ;并要求学生论述“人民主权的共和国优于王权无任何限制的专制王朝” “自 1870年起,共和政府就是法国合法且永久的政府” 。这反映出当时法国( )A.共和制成为国民的追求9B.学校不能教授封建社会历史C.反对专制成为社会共识D.政府强化国民共和意识解析 材料“初等学校的必修课程教科书中强调” “并要求学生论述”说明政府通过教育强化国民共和意识,而非“共和制成为国民的追求” ,排除 A
23、项,D 项符合题意。B 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反对专制成为社会共识” ,排除 C项。答案 D考法 2 从唯物史观角度考查德国政体的特点及影响典例 2 (2013全国,34)19 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考题点评 本题借用 19世纪晚期德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来考查德意志统一及代议制特点对德国近代化的影响。解题关键是迁移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思考题干材料情境。解析 19 世纪晚期的德国已经完成了王朝统一,确立
24、了君主立宪制,而德国的近代政体是在三次自上而下王朝战争的基础上通过颁行宪法确立的,使得在德国,君主是实,立宪是虚,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从而导致 19世纪晚期德国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答案选 A项。答案 A德意志帝国代议制具有浓厚封建专制主义色彩的原因(1)历史原因:德意志的统一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实现的,容克贵族在德意志的统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普鲁士邦国在统一过程中处于领导地位,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是普鲁士贵族地主(容克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继承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2)现实原因:德意志资产阶级的软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史 2019 高考 历史 二轮 复习 板块 工业 文明 时代 世界 中国 西方 确立 发展 两次 工业革命 时期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98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