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通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中国古代史第3单元第6讲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课后限时集训.doc
《(通史版通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中国古代史第3单元第6讲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课后限时集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通用)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中国古代史第3单元第6讲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课后限时集训.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6 讲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时间:45 分钟 分值:85 分)(对应学生用书第 291 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 “明设官,开国数年一再更定,内外无偏重,大小监制,缓急繁减,咸克互济,可为尽善。独是罢丞相而尊尚书,事难画一,缓急不辨,以此得,亦以此失,势有然也。 ”材料主要反映明朝废丞相后( )A权力过于分散 B行政效率提高C中央集权加强 D君权空前强化A 根据材料可知,明朝出现那种“事难画一,缓急不辨”局面,究其原因就是“独是罢丞相而尊尚书”导致的权力过于分散,故 A 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明太祖罢丞相所导致的是行政效率
2、的低下而非提高,故 B 项错误;明朝罢丞相之后出现的是专制皇权而非中央集权的加强,故 C 项错误;明朝废丞相后确实出现君权空前强化的局面,但这在材料中却并未体现,故 D 项错误。22017 年 4 月 1 日,中央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其“副首都”的城市定位使京津冀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追溯历史,元、明、清三代都对京津冀实行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元代河北为腹里之地,明清此地区为北直隶辖地,承担了首都的部分政治和社会管理职能。该历史现象表明( )A历史发展具有区域差异B城市发展受制于行政因素C地方行政区划一脉相承D地理环境决定城市的发展B 材料并没有涉及历史发展的区域差异,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得出城市发展受制
3、于行政因素,故 A 项错误,B 项正确;从题干信息中可以看出,虽然元、明、清三代都对京津冀实行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但具体的管辖归属是有差异的,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地理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故 D 项错误。3科举考试中,新进士容易与主考官结成座主、门生关系。宋代正式举行殿试,并规定考试合格者在殿前由皇帝亲自召见并唱名赐及第,及第进士遂成天子门生。此后,元、明、清各朝因之。这主要是因为可以通过殿试来( )A笼络士人,巩固统治B防止营私舞弊,取舍不公C抑制权贵,奖拔寒俊D选拔真才实学,择优录用A 材料中特别提到了“新进士容易与主考官结成座主、门生关系” ,因此,宋朝采取2的包括殿试的一系列措
4、施是为了笼络士人,巩固统治,故 A 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殿试防止营私舞弊的作用,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奖拔寒俊,故 C 项错误;选拔真才实学,择优录用是正确的,但是与本题无关,故 D 项错误。4清初皇帝用奏折的形式与总督、巡抚这一级封疆大吏建立直接的统辖关系,后来总督、巡抚的属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也有了直接向皇帝呈递奏折的权利。这一改变( )A遏制了地方官僚腐败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扩大了地方行政权限C 材料并未反映官僚的腐败现象,故 A 项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中央对地方官吏的管理,不能体现出行政效率的提高,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地方的布政使和按察使也有了直接向皇帝
5、呈递奏折的权利,这说明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故 C 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到扩大了地方行政权限,故 D 项错误。5军机处最主要的职掌是所谓的“承旨书谕” ,上谕下发有“明发”和“廷寄”两种。明发上谕指交内阁发抄,宣示天下的谕旨;廷寄上谕是由军机大臣直接密寄具奏人的谕旨,需封入信函,交兵部加封,加急传递。这表明( )A军机处成为内阁的上级机构 B军机处直接参与机要政务的决策C “廷寄”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管 D “廷寄”减少了中央决策的失误C 军机处不是内阁的上级机构,故 A 项错误;军机处没有政务决策的权力,故 B 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廷寄上谕是由军机大臣直接密寄具奏人的谕旨,需封入信函,交
6、兵部加封,加急传递”可以看出, “廷寄”具有保密性,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管,故 C 项正确;“廷寄”加强了专制皇权,不能减少中央决策的失误,故 D 项错误。6清朝乾隆皇帝十分关心四库全书的编撰,先后发出多道“圣谕” ,对收录书籍的原则和历史事件评说有详密周到的指示,其指示体现了“修书以遏邪说”的宗旨。这反映了( ) 【导学号:61600028】A封建政权反对文化传承B统治者推动儒学创新C专制皇权强化纲常伦理D闭关锁国阻碍西学传播C 清朝政府编纂四库全书 ,收录历代书籍典章和重大历史事件,是对文化的传承,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儒学创新的信息,故 B 项错误;“修书以遏邪说”表明3在编
7、撰过程中对不利于封建统治的、违背封建伦理纲常的“邪说”都要加以摒弃,故C 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提及与闭关锁国有关的内容,更看不出阻碍西学传播的意图,故 D 项错误。7史载:明代江南地区松江、苏州二府,棉作压倒稻作, “邑之民业,首藉棉布” ;嘉兴、湖州二府,则是蚕桑压倒稻作, “蚕或不登时,举家辄哭” 。据此可知,明代江南地区( )A农业生产重视区域分工B农本商末理念发生变化C多种农业经营方式兴盛D农作物的品种显著增加C 根据材料可知,松江、苏州二府与嘉兴、湖州二府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但不能说明江南地区农业生产重视区域分工,故 A 项错误;“棉作” “蚕桑”都属于农业生产范畴,不能说明农本商末
8、理念发生变化,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棉作压倒稻作” “蚕桑压倒稻作”可知,明代江南地区多种农业经营方式兴盛,故 C 项正确;棉、蚕桑并不是新引进的物种,故 D 项错误。8据明朝万历华州志记载:陕西华州“郡之柳子镇,有千家铁匠,作刀剑剪斧之用,天下士大夫所共索,以为转相赠予者。 ”这表明华州柳子镇( )A铁业全行业资本主义萌芽B家庭手工业技术高超C冶铁开始采用机械化生产D铁业呈现出繁荣景象D 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特征是雇佣关系的出现,材料没有涉及,故 A 项错误;家庭手工业生产的产品以家庭使用为主,从“作刀剑剪斧之用,天下士大夫所共索,以为转相赠予者”可知是民营手工业,故 B 项错误;机械化生
9、产出现于工业革命时期,故C 项错误;从“郡之柳子镇,有千家铁匠”可知冶铁业繁荣,故 D 项正确。9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 “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 。这一记载可以用来研究( )A古代官营手工业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C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D古代家庭结构的变迁B 根据题干材料“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反映了手工业领域存在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也就是说存在自由劳动力市场,这说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故 B 项正确。1017 世纪晚期的传教士估计,仅上海就有 20 万织布工人和 60 万提供纱线的纺织工人。4广东等地的丝织、陶瓷业还主动灵活地调整产品结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史 通用 2019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部分 中国 古代史 单元 明清 时期 君主专制 强化 社会经济 发展 课后 限时 集训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98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