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
《(江苏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学案人民版必修2.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2 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学习目标学测要求 高考要求1.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4.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5.理解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特区的创办;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一、工作重点的转移1召开1978 年 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2主要内容(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2)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2、,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3)经济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3历史意义(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2)开始了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3)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4)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易混易错 1976 年粉碎“四人帮” , “文化大革命”结束,但是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社会主义建设依然“以阶级斗争为纲” ,继续延续毛泽东晚年的“左”倾错误。 “左”倾错误并未完全消除。图解识记 中共十一届三
3、中全会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农村改革(1)原因:农村经济体制问题严重。(2)措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过程1978 年 12 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安徽、四川等省的一些地方推行联产到组和试行包产到组等责任制。1980 年 9 月, “包产到户” “包干到户”的责任制迅速推广。(4)意义:是农村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2城市改革(1)背景:农村改革突破性进展的推动。(2)开始: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3)内容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
4、力。管理体制: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3(4)结果到 1987 年,全国有 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企业内部进行的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也迅速推进。易混易错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的性质,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没有所有权。图解识记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背景实行对外开放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项基本国策。2过程(1)设立经济特区背景:1979 年 7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设立:1980 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
5、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意义:经济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时间:1984 年 5 月,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等共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措施:扩大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自主权,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意义: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3)开辟经济开放区:自 1985 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4)开发开放浦东:1990 年 4 月,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的决策,这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3对外开放格局(1)格局:到 20 世纪 9
6、0 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2)特点: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3)意义: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思维点拨 经济特区的“特殊性”(1)特殊的优惠政策: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2)特殊的管理权限: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3)特殊的经济结构: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图解识记 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主题一 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史料一 “改革从农村开始不是偶然的,当时有二亿五千万人吃不饱肚子,吃饭问题成为最紧迫的大事,不改革已经没有出路了。 ”几千户、
7、上万户并为一公社,实行统一核算。公社实行供给制,助长了平均主义。史料二 用农民的话来说:“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完成国家的,交足集体的,剩多剩少全都是自己的” ;农民取得了农产品的实际支配权。所以说这种办法“责任明确,利益直接,方法简单,群众放心” 。史料三 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我们现在正进入城乡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大发展的时期。1983 年中共中央 1 号文件思考 (1)根据史料一,分析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2)据史料一、二,指出家庭联产承
8、包责任制在经营方式和产品分配方式方面的变化。(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相关史实,从农业与市场关系变动的角度分析我国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产生的意义。提示 (1)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人民公社体制已经严重阻碍了农业发展,必须进行改革。(2)变化:经营方式上,从公社集中计划经营到家庭承包经营;分配方式上,从平均主义的配给制到按劳分配的转变。(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注重农业的市场导向,发展了5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为后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史料 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
9、制结构图(改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思考 史料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什么变化?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方向是什么?这种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 变化: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降,城市个体及其他经济占有较大比重。方向: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影响:调动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原因、特点及实质(1)原因人民公社体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十分缓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家庭联
10、产承包责任制的性质及其实行具有群众基础。(2)特点:它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前提,坚持了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它把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创举。(3)实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是从根本上解放农村生产力。主题二 新时期的对外开放1背景史料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以后,人家封锁我们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思考 据史料,概括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原
11、因。提示 吸取历史上闭关锁国的教训,顺应世界潮流实行对外开放。2过程史料 因为绝大部分海外华侨都是来自广东和福建省的,所以两省被认为是吸引海外华侨投6资者的最理想的地点。柯林麦克拉斯等著1978 年以来的中国改革、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思考 中国最早设置的经济特区有哪些?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央选择此处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提示 最早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原因: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打破封闭状态,以经济特区为窗口向西方学习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条件优越:如位于东南沿海,隶属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便于吸引外资;资源比较丰富;远离国家政治经济
12、权力中心,环境相对宽松、干扰少,有利于改革试验。73特点史料一 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2013 年 9 月 7 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思考 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提示 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到内地,由点到线再到面,逐步开放的特点。史料二 中国进出口总额发展变化图摘自金勇进主编数字中国思考 分析史料二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提示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计划经济
13、体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1)全方位:全面对外开放,对全世界开放。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不仅在经济建设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坚持对外开放。(2)多层次: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会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3)宽领域: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服务业等领域。8全面理解经济体制改革1必要性:新中
14、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实行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存在着严重弊端,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继续发展,所以必须改革原来的经济体制,才能使社会主义保持旺盛的生命力。2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3目的: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目的是解放发展生产力。4本质: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改革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5基本特点(1)由群众自发到政府推动、推广。(2)从个别地区先行试点到全国逐步推广。(3)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是经济体
15、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2017江苏扬州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这次会议的伟大功绩,就在于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这次会议是( )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四大答案 B解析 根据材料“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可以判断是 1978 年 12 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抛弃了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故 B 项正确
16、。2(2017江苏南京高一第二学期期末)下表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粮油产量统计表,此表反映了当时中国( )9时间 粮食产量(万吨) 油料产量(万吨)1978 年 304.77 5.211980 年 320.56 7.691984 年 407.31 11.91A.市场经济已取代计划经济B农村经济改革成效明显C城市改革促进了农业发展D城乡经济交流稳步发展答案 B解析 市场经济已取代计划经济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故 A 项错误;1978 年到 1984 年粮食产量和油料产量显著增加,表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见成效,故 B 项正确;促进农业发展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是城市改革,故 C 项错误;
17、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粮油产量统计表表明农业的增产增收,没有涉及到城乡经济交流,故 D 项错误。3(2018江苏淮安学业水平一模)2018 年是改革开放 40 周年,作为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南通市,40 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78 年南通市城区人均 GDP 仅为408 元,1986 年超过千元(1 055 元)。材料表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南通市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D闽东南经济技术开放区的设置答案 A解析 题目考查 1986 年以前南通市城区的发展原因,利用时间排除发生于 21 世纪初的 C 项;B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专用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历史 专题 中国 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 探索 伟大 历史性 转折 人民 必修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94334.html